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求周易论文

  一、当人类的智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而终于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中国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神圣土地上,出现了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放异彩,各领风骚的壮丽奇观!从而为中国文化奠定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博大精深!影响广远的坚实底蕴,作为《周易》两大部分之一的《易传》就诞生在这一人类文明群芳争艳的伟大历史时期!而《周易》的另一组成部分。即《易经》。则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初期即已基本形成。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珍贵文化典籍。它对于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文化举世惊羡的空前繁荣起了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作用、   往往圣时贤都对它怀有一种宗教崇拜般的特殊感情?并不惜皓首穷经、把6832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热情都献给它、   二、《周易》原为卜筮之书!但在 发展 过程中,开始具有两重作用:一是占卜,一是智慧的积累与启示,成为哲理与人生智慧的教科书、   古圣人在《易经》和《易传》中所阐述的道理。是来源於对人们生存活动的观察和归纳,是自形而下的器物层面上升到了形而上无象无物的道理境界,其形而上说教的目的则在於指导规范形而下人们的生存活动。本文把《易经》和《易传》中涉及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道理归纳作一处、加以简要的解释和刍议,进而对用易学的道理指导规范人们生活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进行了讨论!   下面,我们从《易经》和《易传》中选取有关指导规范人们生活4928的道理?用来阐述把“易学”应用到人们“生活”中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4070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人居天地之中。人就是“天地之心”,“为天地立心”就是立人!立人就是树立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从而生动而活泼地把握自己的生活,   三!《周易》的现代意义   当前!人类正处于新世纪之初。全球形势日益复杂的重大历史关头!我国也正面临着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尤其对于处于大转型时代的中国来说,更是面临着多重历史难题:如何处理悠久沉重的历史传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的关系?小农生产意识与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观念的关系、加快现代化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文明的健康进步与消除文明的异化倾向的关系等,   在这种历史转折点,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并曾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国家、如何从古代文化成就中获取可资发展的原动力。便是一个紧迫而重要的现实课题,当今的易学热。国学热!传统文化热、便是这种时代需要的反映!   我们研究《周易》的目的。也是为了向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即我们要着眼于《周易》的现6713代意义、尽可能从中挖掘出积极闪光的思想意蕴、   在文化发展道路上。中西方是相差甚远的:西方是以科学实证方法走上了征服自然的外在超越之路。取得了巨1354大的文化成就。中国则8793是以直觉体悟方式走了发明本心的内在超越之路?也曾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那么、中国是5425靠什么创造出如此灿烂的文化呢!《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大道之源”?它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生存智慧,人生哲学等。无疑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几乎都有明显的《周易》烙印!   具体来说,4971《周易》秩序谨严、生生不息的太极宇宙观。阴阳对待、物极必反的变易学说,仰观俯察。“穷理尽性”[37]的认识论,“圣人成能”!2921“裁成辅相”的主体性思想,顺天应人,“保合太和”的管理思想?仁义诚敬!刚柔并济的道德主张!自强不息、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参赞天地化育,德侔日月光明的超越理想。……所有这些思想内容都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生存格局,基本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使中国人在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都有非凡表现,创造出独具风采的伟大文明,   中国古老的《周易》曾经为中国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且与现代科学文化颇相契合,因此。我们相信。1976《周易》精湛的思想内涵?有益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益于人类的全面进步!于是。及时而准确地发掘《周易》蕴含的渊博智慧、便5733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6714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5378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知天。这是人生的第一要则、   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   天有它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要顺天!关键要抓住时机!时机抓住了!一帆风顺!时机失去了、后悔莫及、   那么!人怎么办?《周易》认为:“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关键性的地方也就那么几步,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迅捷地捕捉住时机。一步登天!有些人9610则因一念之差!一步之迟而顿失时机!惜哉悲哉、古往今来,多少成败荣枯竟就在这一步之中。命乎?非也,乃时也,   全段话前面是讲“知天”。“顺天”。后面讲到“乐天”。何谓“乐天”?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6728境界却是“乐生”!   乐天知命除了表现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达观态度外!还往往表现为与大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徜徉山水、寄情自然。忘形骸于天地之外。这实是人生一大乐趣, 9341  《周易》“乐天”思想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影响甚大、陶渊明、李白就是两位最着名的代表、   二,处理人际关系的三大法宝、守正中孚尚和   天人关系虽然是《周易》哲学的主题!但《周易》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周易》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1197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   前面我们谈到!《周易》的哲学是主体论哲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周易》谈主观能动性包含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诸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是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要“和同于人”富以其邻”!   第一!如果缺乏诚信。就会出现思4583想隔阂,就会产生纷争,比如讼卦。卦辞就说,“讼。有孚窒惕”。就是说:为什么会去打官司呢、是因为彼此的诚信被窒塞了!这话说得很对?人与人之间。难免不发生利害冲突,但如果能开诚布公。相互谦让、至少不会闹到非公堂上相见不可!   第三,诚信比物资重要。   第四!诚信也要落实在帮助人上。讲诚信不能只是口里说说,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在帮助人的具体行动上!   第五,只要处处以诚信待人。广施恩惠,0270其实是不必去问吉凶祸福的?益卦九五爻辞说得很清楚:“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周易》关于“孚”的思想后来为儒家大加发展。提出“立诚”这一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2611心理结构的建构上起了重要作用,   《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   “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0349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往往以“中”为前提、“中”往往以“和”为归宿。“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   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阴阳和顺是{周易》尚和思想的精髓,阴阳和顺指的是性质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交流。沟通与统一,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   三、处理一切事务的三大要义:果决?审慎,适变   虽说《周易》谈自强不息!谈果决很多,但给我们印象更深的。还是警惧!审慎、它不乏青壮年进取的气概、但更多的我认为倒是老年人的2557忧患和智慧!   《周易》名之为“易”,易的解释很多。但“易”最基本的意义——“变易”、恐怕要肯定下来、《周易》不论从它的内5866容还是从它的形式来看、它都是讲变化的书?讲宇宙自然怎么变。人类社会怎么变,讲这些变。落脚点还是人应该怎样在这种变化韵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适变”是《周易》谆谆告诫人们的第三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条法则、   适变的前提是知变。也就是说要知道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变。化韵原因,规律。关于这《周易》谈得最多!   《周易》认为、事物发展是经过了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当事物发展到了它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5830它就要发生突变!向另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即《系辞·下传》所说的“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虽然认为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周易》并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   承认规律可以认识,可以掌握。这就无异于说!人可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实际上,整个《周易》讲的就是人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   《周易》中占筮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中的人生哲理、从本质上采看、《周易》是一部哲学着作,是一把握人生的金钥匙、{周易》最大的可贵就在于它不仅揭示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而且告诉人们如何去认识。掌握这些规律,从而尽可能地去争取更好的结局。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变与适变是《周易》的全部宗旨。,

上周易课学到了什么论文

  理解和分析论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和分析论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5307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论文虽3106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3764开拓意境。深化主题,。

周易智慧论文起什么名字好

  周寒龙 周世恒 周浩信 周志南 周展轩 周新旷 周健乔 周博雪 周君凡 周鸿颜 周昌轩 周圣康 周玉龙 周晋业 周德恒 周俊晖 周涛雨 周泰龙 周尧畅 周桦瀚 周弘琪 周德烟 周宇霄 周晋哲 周智材 周翰阳 周桦白 周韵诚 周玮誉 周柏云,

大理白族服饰的论文

  我会的哦。可以帮你、

的男大学生老是感到饥饿,怎么回事

  他除了饿,还有其他什么症状吗!如果你不放心。可以去检查一下、如果只是饿、这个很正常的,男人吃得本来就多。而且8506他经常动脑!工作时间又长、消化能力应该也很强,所以经常饿,经不起饿是非常正常的、等年纪大了!想这么能吃还不行呢。,

主题是针对大学生健康的报纸取名。不要那种俗的…什么《大学生健康报》之类的。

  比较正式点的如《青年健康导读》,新颖点的如《大学生晨光报》,

如何看《周易》

  首先我要来介绍《周易》这本书!要介绍《周易》这本书我们就必须要回过去来讲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每个悠久的民族文化里面都有自己的经典性的著作!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同样有着经典性的著作。就中国文化来说、中国的文6072化有三教形成了它的基本思想构成!儒家、道教、佛教。其中儒家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漫长历史时期当中的主流!在儒家文化里面有一些重要的经典,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四书五经。四书是在8489宋代以后确立起来的经典、是在五经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在宋代学者看来,四书可以用来人们理解五经思想的一个台阶!因为五经离我们太远,不是说离我们。离宋代人就已经比较远了!所以说宋代人离五经就感到比较累!所以宋代人就编了一个四书!把四书上升为经典,通过四书来理解五经。五经中间有一本经就叫做《易经》、其实《易经》本身无所谓是经、它本来就是《易》或者是《周易》!之所以成为经是因为在汉代、随着儒家成为2299国家意识形态的正统,所以儒家传统的这几本书就上升到经典的地位,所以才被称之为易经、它本来的名称应当叫做周易,在传统儒家的著作当中、本来有六本书!《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5361乐》遗失了,只剩下五本,《周易》这部经典在这五本经书里头有它独特的地位和它的意义!差不多是什么样呢,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的话、其他的几本经实际上涉及到的是我们公共和私人生活的一些具体层面,可是《周易》这部书提供的是所有这些公共和个人生活知识的基本层面的一个背后的总的知识的支撑!大家有没有听懂我的意思,就好比说在经典物理学时代,虽然有很多的技术,很多的工程!很多的知识。构成所有这些应用性9443知识背后的知识是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今天我们有新的很多的知识!然而在这些知识背后的那个支撑!我们可能把它理解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它是构成了一个时代知识最基础的东西,《周易》这部书其实就有一点这样的性质、它对于中国其他的经书当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系统,这本书就构成了它的一个支撑的支撑,正因为如此。所以《周易》这本书又可以被成为众经之经!《周易》这本书由于这样的性质。所以它影响中国人就非常的深远。以至于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阴阳五行!五行是另外一个系统、指阴阳而言的!它是《周易》0306这本书里面的基本思想方法。阴阳五行构成了我们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定律!是不变的、

梦见在网吧写论文

梦到在网吧写论文:表示梦者非常的努力,想得到家人的认可。但是再努力也要注意身体、否则累垮了父母会更加心疼。

求学者梦到在网吧写论文:学业成绩不理想。因此还需要多加努力。特别是在理科成绩还有望提高?

公众人物梦到在网吧写论文:这两天面对外界的传闻,你不会做出任何评价!因此事件会越闹越大。

热恋的人梦到在网吧写论文:生活型态不太正常的人今天正是修正作息的好时机。爱情运有点乌云、情侣们尤其注意5467吵架争执的发生。

单身的人梦到在网吧写论文:有些自我封闭的倾向!心里牵挂的事情没有想好之前!你不愿意有其他新的计划或举动呢、

。!

大学生艺术团起名

  【美人点香台】   借鉴了唐伯虎点秋香之意、已“点”代通告之意、美人们总是多才多艺的嘛。   我觉得这个名字既个性又有趣味。    例如:被人告诉:“xx、你上了美人点香台了,记得下午去xxx,”“美人们。请与xx号去xxx、4749”   公告的内容语气也可往这方面靠拢,多么喜感的说?   最后希望能被采纳哈~、

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的论文,急需!!!!

  浅析儒家“慎独本义及其现实意义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该概念本义的解读学界始终未有定论、从“慎独”传统解读和本义入手厘清其含义。认为“慎独”意在强调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专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慎独”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意义?   何为“慎独” !“慎独”源于儒家的《大学》!《中庸》,《大学》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舍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 于 中,形 于外,0052故君 子必 慎其 独也!”《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的解说中最早提出“慎独”一词,他说:“小人闲居而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不见,听之无声!犹戒惧恐怖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也,慎独者!0627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9228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必肆尽其情也!若有觇听之者,是以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由此可见,郑玄的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谨慎遵守道德规范!郑玄之说与刘向在《说苑 •敬慎》中的说法相似。之后北齐刘昼的《刘子 •慎独》,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南宋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实际上都继承了郑玄对于“慎独” 的阐说!   而这其中朱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郑玄的说法。但他的解读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8313进一步发展了“慎独”的传统理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 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 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6721不 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 …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舍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舍其恶而卒不可舍?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又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 ,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 、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通过对朱熹的章句集注以及其他文字的研习!我们不难看出朱熹除了沿袭自郑玄以来的传统看法,即认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更要谨慎戒惧、在人所不知不闻之地加紧个人道德养成!不可自欺!要在个人修养上实当用力之外!还将“独”的内涵扩大了,例如,朱熹强调“‘慎独’之‘独’、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见处。只他人所不知!虽在众中、便是独也”、朱熹还说“这独又不是恁地独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5277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解读较之郑玄的进步之处在于使“独”包含了精神性与内在性的意义。在郑玄看来!“慎独”之“独”只是空间上的独处,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地方!而朱熹理解的“慎独”之“独”除了上述之义外、还指一种内心 意念 刚刚萌发而众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由此可 以说。朱熹把“独”从个人独居的空间推致到了一个虽在众人中但缺乏外界舆论监督与压力 的空间,这是对于“独”的理解上的深化!   上述从郑玄到朱熹的关于“慎独”之义的传统解读!着力都在于强调“慎独”的实质是要慎重对待他人不知的隐蔽处之所作所为,努力地做到不4788欺暗室、不愧屋漏!   随着2O世纪 7O年代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及 20世纪 90年代郭店楚简《五行》篇的出土。学界在对简帛文献进行整理和解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与传统解读不同的“慎独”?由此对于“慎独”本义的讨论重新拉开了序幕!   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在其《“慎独”本义新证》一文中认为。庞朴先生《帛书五行篇校注》一书第 52到 54页的内容说明“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与《礼记 •礼器》篇。《苟子 •不苟》篇说同。而与《礼记 •中庸》!《大学》篇迥异!”并提出、“‘慎独’就是不重外表!只重内心”[3]52、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梁涛先生通过对简帛《五行》篇原文和传文的解读与分析,认为该篇讲仁,义、礼、智。圣五行“……是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的嫌疑。还没有真7702正统一于心” !所以!《五行》中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1953德行的状态、在梁涛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中的两个“慎独”,前一个是指“诚其意”!后一个强调0131只有“诚于中”,才可能做到“形于外”,由此可见“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这实际还是要“诚其意”,而《中庸》中的“慎其独”则从道人手、君子“慎其独”所需要戒慎的就是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道,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这与《大学》的“诚其意”是一个意思,通过三者的对比分析!可以说三个“慎独”都是“诚其意”、强调要端正内心2128的意念,从本原上杜绝一切不善行为的出现、这些无一不在突出儒家“内省”的工夫!所以!《大学》《中庸》以及《五行》的“慎独”的本义均是指内心对于儒家涵含仁、义、礼。智。圣五行的完满人格的专一、指内9200在的精神状态,郑玄和朱熹的错误在于把“诚其意”的内在精神仅仅理解为“慎其闲居所为”的外在行为、把精7326神专一理解为独居,独处,因而造成整个意义发生改变!通过对“慎独”本义的追根溯源、以及对其传统解读的辨析,我们看到了儒家一贯的对于内省的重视、对于修己工夫的强调,   那么。对8533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个人。在理解了“慎独”1648的本义后。我们该如何联系时代4086联系自身?深刻而又发展地理解它运用它呢?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违背本义。也不必完全抛离传统解读,我们首先要确定这是一种强调内心对于道德境界和人生8925修养目的专一专注的功夫(本义强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合一状态的专注)!是对内心的关照。它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于传统解说中汲取其合理的因素。那就是把“慎独”的形上意义下达到形下层面。每一个人都有独居、独处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慎独”传统解读中对于闲居时道德自制力的强调,这样才能将“慎独”更好地融人到当今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个儒家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   “慎独”的现实意义、现在对于“慎独”的现实意义的分析大多是基于传统解读进行的。原因就在于《五行》篇中关于“慎独”的解释和郑玄!朱熹等人对于“慎独”的传统理解相比!在实践意义上缺乏可操作性,《五行》篇中将“慎独”归结为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专一与专注!进而统摄诸德而不失于性道之本质,这是具有形上意味的归结、在寻常百姓看来。这种说法不好理解难以践行、缺乏实践上的动力!而郑玄与朱熹的解读。强调闲居时要和有人监督时的行为相一致、这是将“慎独”下达到日用伦常层面后的一种道德自律、这样“慎独”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变为一1846般人修德修身时的途径!而不只是君子实现其圣人理想人格的专有门径,这显然比本义更能让世人接受、同时,在实践方面更具有效性、   那么!能不能将本义与传统解说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本义中内心对于儒家仁,义,礼。智!圣这一君子人格1134德行的专一,改造成对于现实中的完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专一与专注,以此形成一个牢固的内心信念、然后在这个诚于中的内心信念的统摄与驱动下!更好地形于外。这样我们就会不断修正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显性行为。也会更为注重和调整独处时候的隐性行为,   这样一来!“慎独”就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伴随我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修身正心,培养“慎独”能力、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可以锻炼和加强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控制力!使道德修养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此外!我们还应做到慎独而不唯“独”?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有无人知晓、有无人监督时都同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绝不因为无人知晓而肆意妄为,也不能因为有人知晓而做表面文章,要时刻专注于内心信念!   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慎独”的修养方法更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自觉地做到“慎独”时。社会的道德水准与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至少会减少坏人坏事的出现!这一点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6473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不做任何坏事!”虽然刘少奇同志讲的是共产党员、其实这对于每一个平常百姓的意义与影响是一样的。当我们心中已经拥有一个诚其意!毋自欺而诚于中的道德理念、我3797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内外如一如是而行,做到时时处处符合道德要求!此外,朱熹把“独”从独居扩展到0188大众空间、对于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比较古今社会的外部压力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要完全摆脱舆论压力!只会出现在真1581正意义上的个人独处时。而当今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身处“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少一种舆论压力,在这3940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认为反正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也没有关系、反1756正没有人认识我监督我!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会”虽在众人之中实际也是独。在这种情6642况下更要注重“慎独”功夫?注重内心一念发动时别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绝不放松道德修养工夫通过“慎独”!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依靠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慎独”、是儒家的传统观念与重7040要思想、是一种修养工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慎独”本义与传统解说的厘清!通过对“慎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实践意义的分析。我们看到“慎独”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