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关于周易的论文

  一。谈谈《周易》理念的思维主线索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的古老《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但是,由于3495种种原因,如其占筮性的外壳、独特的卦象表现形式。简而零散的卦辞说明等等,就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认识其精髓要义非常不容易了、为给想继续对《周易》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入门有所帮助!在此,在介绍《周易》核心内容《易经》之前、还得对《周易》学说的思维方式!认知思路作最直接的说明,这是因为!在表现学问的方法上。探讨认知的思路等各方面、《周易》与现代学说和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周易》讨论认知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特征就?quot;变化"、也就是说、惟有"变化"3726才是事物的永恒性质?因此!承认这种特征、这种基本性质并用变化的目光、变化的观念认识事物、是《周易》作者们做0449学问的起始出发点!所以。《周易》理念的第一步就是:变化。   第二、从整体,宏观的审视方式出发、观察、总结。研判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特征,   《周易》作者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变化方向异同的共性特征。《周易》就是沿着这个基本性认知结论、导出了《周易》专用的第一个概念:阴阳,    顺便在此对《周易》学问方法中的最重要的方式作点介绍,《周易》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是始终对客观实在中事物变化现象?用深入挖掘内在本质原因和形象表现外在变化方向上的特征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谓?quot;形而上"、"形而下"的区分和区别,   所以,《周易》中的第一个有明确内涵的"阴阳"概念!有多种含义:用阴阳4509表现事物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上的外在表现特征!用阴阳反映事物变化内在的,决定外在的变化方向的本质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方向"、也就是《周易》理念概念中"阴阳"概念的实质,并不是仅类似于几何学或现代各学科关于"空间"性质的含义。而是万事万物在变化时。可以通过观察,识2117别和区分出的任何互为对立的不同变化趋势的划分?如、人类和生物界中的男女,公母,雄雌之分!物体温度变化中的升高或4264降低之分,化学变化中的分解与聚合(化合)的对照!人的情绪变化中的哭与笑,悲与喜。男女之间是结合还是分手等等。也就是说!所?quot;方向",并没有特定的具8324体内涵,   第三,对产生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这就是所说的"阴阳"概念在"形而上"中的"相摩相荡"原理!就是在说。任何事物的基本性质中,都有内在的阴阳属性始终在"相摩相荡"、这种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存在和结果。决定了事物的"阴?quot;性质、外在表现特征以及变化的方向、根据观察得到的现象!可将客观现实中的这种"阴阳"属性分为三类:事物呈阳性特征,事物呈阴性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呈中性、在上述划分中!就充分显示了向不同方向变化或保持原状的根本原因,   另外,对于变化方向上的类别和形态划分又可分为四类:   事物向阳性方向变化,   事物向阴性方向变化,事物呈对立事态发展、   事物0349呈阴阳融合趋势发展、这种分类就是所谓的变化形态的"四象。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是如何表现认知和学问的   现代认知体系表现学识见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语言文字表述。数学工具揭示和展现。图形图表描绘等等,同样!《周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采用另一种极独特的方式、用卦象和卦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变化规律和自己对此的见解的!   应该简要告诉大家的是、《周易》的《易经》中所采用的卦象是用来揭示和表现事物变化的原因的。用卦象的内在结构原理和结构内容极其原因与内容中的"阴阳""相摩相荡"关系来展示!反映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形态!而卦辞则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表现特定类型的变化过程外在表现特征,包括变化过程的整体特征和过程中各个1938阶段性特征!而这里所说的所?quot;特征"!就是指事物在各种复杂性类型的变化中!变化方向上的不同特殊表现和特点,这就是被称之为是卦辞中的象辞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了卦名、卦、爻辞中的象辞组成!二是兆辞部分!本人习惯于"占断之辞"的说法!其含义将在下文中再议,   首先。应明白《周易》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易经》所显示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实是在展示各个复杂型9072事物变化过程的不同类别?比如说、一个男将,一个女将!本来是姓张姓李或叫维克多?施密特什么的在各过各。现在、由于一种叫结婚的把戏要把两个人搞到一堆去了、那么、在高高兴兴地喜接连理之际。这小两口今后的婚姻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呢、是从如胶似漆开始直至白头到老!双宿双飞,真的是恩恩爱爱一辈子,还是最后弄得个像本拉登与布什总统两人一样、都把对方恨得个咬牙切齿,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了呢。也就是说。结婚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谁都不敢在开始时打包票、下定论,请注意!这里的是好是坏。就是所谓的"阴阳"方向,因为夫妻之间的人生旅途就是复杂类型的过程,因此!看了《易经》后!大家就3420应该明白!这小两口今后的生活过程的可能选择至少有六十四种?   第二,《周易》作者们非常喜欢让后人去做一下脑力操、上面所说的婚姻幸福与否的多种可能性,是在用宏观、整体的审视目光,对整个人类的婚姻过程的全部内容而言的,如果就任何具体?quot;个案"而言!其具体、实在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中。又9308是唯一性的!这就是六十四种可能性中的每个较具体的各个过程形态了!   谈《周易》。论过程类别是离不开讲卦象的!简言之,卦象的不同具体结构内容决定了与之必然相联系的过程特征。还5080是拿婚姻这种事例来说吧?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双方真正找对了人没有。一个要正而八经地去做女强人!一个又6662真心实意地甘愿去做上马石!后勤总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若一个老想着去发财,一个却实实在在地要做真正的雷锋!那还不双方丧感情麽!一个喜欢甜的,一个见了辣的就不要命!岂不老是要扯皮麽,卦象的作用就是在揭示这种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中不同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和内涵!   有规定性意义的卦象内容一旦确立了(注:这种内容是可以在变化过程延续和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详见漫谈之四)。那么、将来的过程形态的外在表现特征的基本轮廓和各个阶段性特点也就明朗了!是怎样结合的小两口。就有大致差不离的婚姻经历,这种含较笼统,细节也模糊的过程特征,用象辞中的形象性事例表现出来,《周易》的作者们、就是用这种表示!表现方法。来体现认知结果和已取得的学识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以六十四卦中之首的"乾""坤"为例,细细再侃一通吧、   乾卦:   卦名:乾   卦名象征含义:乾?天也、天之性和特征是:运动!变化生生不息也,因此,本卦就意味着!这种过程至始至终都是流畅。顺达。在阳性方向上蒸蒸日上!   卦辞:元亨,利贞!   1。《1047易经》原文并无断句、本文所述其辞的断句、系本人的观点。   2!卦辞乃一卦之"殊途"类型的变化过程整体特征的评介和结论性看法,本卦无象辞!这是因为卦名已显示了天之道:天行健也!永不知疲、故直接下定论!再用象辞注释均为废话,   说明:元:齐!大、全也,至始至终之意!亨:流畅!通达之意、利贞、利,有利于,贞,有多种含义,7243本卦主要是:问!   评价:无象辞、说明本卦较明朗,过程在阳性方向上发生、发展趋势明显、无须多废口舌,   爻辞:   初九1946:潜龙,勿用,   1,爻辞主要是用某种,某件已有。已过往的事例显现某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过程阶段性的一些特征表现、   2。本卦过程以中国人过去的图腾崇拜之物"龙"表示本过程的特征。  0543 说明:潜龙是象辞!潜龙、潜在之龙。未来之龙也。实指幼龙出世也,   评价:管他是龙是凤也好。或猛虎恶狼也罢、刚问世时。都跟4159小兔崽子一样,要妈妈、旁人的呵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个见。念现,显现,展示之意、   说明:见龙在田是象辞。表现龙在过程中已成长为少龙了!头角已开始展露!外9943人已知他是将来可上天入地的坯子了!   评价:虽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此时遇高强的启蒙老师、师傅却极为重要。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说明:前两句为象辞?表明龙的成长已进入青春期,心花意乱!是整个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和阶段、父母、师傅。师长们操心的引导和管教。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使此龙夭折了、   评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不是指龙本身!而是指经验。阅历丰富的师傅!师长们,此时!龙就是龙,已决不是小兔崽子们可比的了!但此时之龙!既不知高低深浅。又表现出心猿意马。就只能是让他们多操心费力去了。   九四:或跃或渊!无咎!    说明:龙已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了,此时、是该去做事情的时候了、或作出成绩!或遭受挫折。是将来大成功的必然、必要!必备条件!   评价:或跃或渊,表面上看,是龙在展现上天入地入海的情景。实则是取得成果或遭挫折的写照!波动反复之过程形态表现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说明:龙是上天!下地,入海的三栖之物,能冲上天去!真4480有大本事了也!   评价:本阶段是整个3656过程中最突出和激动人心的区间,过程的阳势发展特征极为明朗!明显,   上九:亢龙有悔、   说明:亢!过度兴奋也。能想飞多高就飞多高。那还不"得意忘形"了麽。然而!一忘形、麻烦就有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求一篇周易论文!是要有关于周易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的。高手帮帮忙啊~~>_<~~ 最好是3000字左右。

  *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   *   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   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9644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6011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6818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求一篇周易论文·是要有关于周易六十四卦中任意一卦的。帮帮忙啊!有高分答谢的、最好是3000字左右。

  浅析《周易》的尚中思想[内容摘要]:儒家向来崇尚中庸之道、而如其它众多儒家经典一样!《周易》中也有丰富的崇尚“中”的思想、本文从中爻位。中正和时中三方面进行阐述《周易》的尚中思想。[关键词]: 中,位、刚柔,时在《周易》里、尚中思想被置于最高位置!夬卦九五爻辞曰:“苋陆夬夬中行,无咎,”“中行”指九五爻居于上卦中位。行中道。所以无咎,所以“中”是《周易》的至上追求、劳思光说:“就‘中’观念讲!则是与‘变化’观念相配者!就各状态(无论是人生历程或宇宙历程)之相续而论。有变化观念出现。但分别就每一状态论,则每一状态中又皆有一个可供选择之“中”!与‘变化’观念比观、‘中’观念即含有‘变中不变’之义、盖无论各状态如何变易不息!每一状态中皆有‘中’在!此‘中’被视为得正。故为‘吉’,[①]《周易》对“中”的理解,与孔!孟。《中庸3412》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中”的本意不是折中!而是6769“无过无不及”之“中”!而这个7483是否过或不及的标准!就是天地万物自然的理则?就是天道,而儒家向来讲求推天道以尽人事。所以遵循天道?尚中守中、便是人道、在《周易》里,无时无刻步体现尚中的思想。得中则正的中爻中爻。即处于中位的爻、中位的说法!首先是由《易传·彖传》2428提出来的,它在解释《易经》时、以爻象在全卦象中所处的地位来说明卦爻辞的意义!从而创立的当位,应位。中位8163等爻位说!并被《易传》中的《象传》!《系辞传》所采用!而中位。就是指六爻中的二、五两个爻位,二居下卦之中。五居上卦之中、居于这两个位的爻象被称为中爻!《彖传》认为,中则无不正。故中又称为中正!正中。中行。中道、中正!便是无过!无不及。无偏无邪的恰好的状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爻往往都是吉的!而“中”又有“刚中”与“柔中”之分,凡阳爻居中位,表征“刚中”之德,阴爻居中位,则表征“柔中”之德!如巽卦《彖》曰:“刚巽乎中正而志行。”4558九二《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九五《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比卦《彖》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九五《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解卦《彖》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正因为此、爻辞通例,二五两爻8391大多皆吉!即便是在凶卦之中。二五两爻依然较好、比如升卦《彖》曰:“刚中而应。是以大‘亨’”。就是九二爻以刚中而应六五爻柔中,相应则相得、九二可以上升而亨通!这种有应可以亨通?正与应位原则相符、但是九二是阳爻居阴位!六五是阴爻却居于阳位!按当位原则,它们都不当位!应该是凶。然而它们居中?彼此相应。所以吉!亨通、所以!即使不当位,只要居于中位。也是无咎,吉的。再如《彖传》释7915噬嗑卦:“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柔得中”指六五爻!它以阴柔居阳位。不当位。而且与六二阴柔也无应。但它居于上卦的中位、所以有利于断狱。而蒙卦九二,六五爻以阳爻处阴位、阴爻处阳位分别居下,上体之中、虽不当位。但因其为刚柔得中之象,故其《彖》曰:“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再如睽卦其《彖》曰:“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7592以‘小事吉’、”而其九二刚爻居阴位?六五爻却是以阴爻居阳位、二爻皆失位,但皆得中。得中即不失道,王弼在此注:“处睽失位,将无所安……虽失其位!未失道也!”[②]可见。在《周易》那里,“中德”要优于“正德”?也就是说如果一爻居中位!但不当位、亦没有大碍,同时!如果阴阳爻既当位又得中即处于中正之位!则更是《周易》所极力推崇的,在《易传》对《周易》古经的阐释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中正”一词。如乾卦九五0285爻以阳爻处中位且阳位,即中正之位。阳爻符示刚健之德。故其2099《文言传》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同人卦二五两爻柔刚得位得中!其《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需卦九五爻以刚爻居上卦的中位。得中且正。是最为尊贵的天子之位,所以其《彖》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由此看来。《周易》是主“中”的。但是。如果既能处中又能刚柔当位。自然是更加吉祥亨通。刚柔并济的中正之道天地万物皆有阴阳错杂构成!贲卦《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周易》中、阴阳以刚柔体现于人事之中,3334如邵雍称:“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③]《说卦》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设六爻以效三才之动,故六画而成卦也。六位。爻6784所处之位也,二。四为阴、三,五为阳!故曰‘分阴分阳’!六爻升降。或柔或刚,故曰‘迭用柔刚’也!”这即是说圣人作《周易》是顺合万物的性质和自然的变化规律的!确立天的道理为4699“阴”和“阳”两方面!确立地的道理有“柔”和“刚”!人的道理有“仁”和2858“义”。天地人统称“三才”,又各自包含着两个方面,即“三才两体”!是卦爻的基本元素,交错成八卦,八卦组合又成二十四卦、所以!仁义的德性在《周易》中就具体表现为刚和柔,就这一段,孔颖达正义注疏:“‘立人之道’至‘成章’。正义曰:天地既立,人生其间,立人之道。有二种之性,曰爱惠之仁,与断刮之义也!既备三才之道。而皆两之。作《易》本顺此道理、须六画成卦!故作《易》者!因而重之、使六画而成卦也!六画所处、有其六位、分二、四为阴位,三!五为阳位、迭用六、八之柔爻,七、九之刚爻而来居之。故作《易》者分布六位而成爻卦之文章也。注‘二四’至为‘阳者’,3048正义曰:‘二!四为阴,三。五为阳’者,王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也,”[④]和阴阳一样,刚柔是一对矛盾。却是有具体内容而不是抽象的矛盾?它们对立统一不可分离,易学家认为,中爻是阴阳堆里两极相逢并相互作用的中界限,王弼在注乾卦彖词“保合大和”时说:“不和而刚暴”。[⑤]即是说!乾道阳刚则要急迫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发展到它的反面,使自身难以存在。再如妒卦!《彖》曰:“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九五《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此卦一柔五刚,九五刚中得位?孔颖达疏:“若刚遇中正之柔,男得幽贞之女?则天下人伦之化乃得大行也、”而同人卦二五爻分别柔居位!《彖》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刚柔并济在《周易》中还集中体现为“交感”的观念!如果上下卦所代表的的对象8205和其实际位置相悖!就会出现互换转化!力求赢得顺承交感,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此卦上卦为坤下卦为乾!与天上地下的实际位置相悖,所以!上下卦在互逆中产生交感!刚由下而上、由顺而乘、柔由上而下。由乘而顺、再入豫卦《彖》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在7043刚和柔的互逆中!刚柔交感!从而达到顺达人情臻和天意、“时中”的中节之道在《周易》里!“中”并非是抽象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处于流变状态之中!于是这里就涉及到了《周易》一个重要的观念即“时”,在《周易》看来、每个人都是处于大宇宙生生不息之流转,社会人生无穷之变迁的背景之下,宇宙及社会的时,空!物三要素结合起来对人构成了“遇”的意义,既然宇宙万有都是一种“时”的存在、它们的变化都是在特定的“时”之下的。那么、作为万事万物最佳呈现状态的“中”亦是“时之中”!因此。对人而言,人们在当下所居之人文分位上,要想达到“中”。就必须秉持“时”的理念,做到如艮卦《彖传》所说的“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使自身刚健奋勉!既要契合于每一时点或时段、又能偕时不断向前推进、才能“其道光明”!所以乾卦九三爻《文言》有云:“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只有应时行其刚健奋勉的大有为精神。并随时通权达变,才能达到“中”的境界、那么“时”又如何在《周易》中落实于人事。乾卦《彖》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而《说卦》曰:“易六位而成章,”由此可知!在《周易》里,可以把六十四卦看作宇宙间六十四种时间状态的表征,而每一卦中的六个爻,便看成是呈显该卦时间动态意义的六个相连续的单位。而周易中的每一卦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变易之中,所以每一卦也都代表一个具体的情景,比如《屯》代表屯难之世!在这种时候、君子应该建功立业。《遁》象征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时,君子见此,应该远离小人等等,所以每一卦都有其时,也就是每一卦整体所体现出的具体情景!爻处于具体的卦中!其材质刚柔不同,所居的位不同!其吉凶悔吝也就不相同!所以卦吉,爻未必吉、卦凶、爻亦未必凶。但总的来说。顺时则吉!逆则凶!前文已说、“中”并非掐去两端独取中间!而是变通趋时、随时而应随时而动。所以随卦《彖》曰:“随时之义大矣哉!”而《周易》对能够“时中”的理想的圣人人格亦有所阐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⑥]可见。“大人”作为理想人格的代言、唯其能够把握天道之恒常,因时而动,才可以时刻持8396守中正之道。才能彰显出其光明伟岸之中正人格。而“时中”也是朱熹所一直强调的!在《语类·卷六十七》中记载了多段他对此问题的看法:“如‘君子而时中’、则是‘中无不正’,若君子有时不中,即‘正未必中’,盖‘正’是骨子好了,而所事有未恰好处!故未必‘中’也?”所以朱熹进而引申、“时中”不能光指形式上的“中”,更需要在实际的人事运用中,也能做到义理上的“恰到好处”!“斟酌得宜”。“无不当理”!他曾举例说明:“凡事先理会得正、方到得中。若不正、更理会甚中、……‘中重于正。正不必中!’一件物事自以为正!却有不中在、且如饥渴饮食是正,若过些子,便非中节。中节处乃中也!责善。正也。父子之间则不中。”而朱熹所讲的中节、也并非是节制。而是维护事物相对的动态平衡和最优适度。由此可以看出、尚中思想体现于《周易》的时,位之上、蕴含于经传系辞的方方面面中,揭示了事物最佳的存2544在和运动的方式。其内涵精蕴丰富!本文寥寥数千字难尽其义、〕,仅以有限的材料与所知!作浅微的分析!!

周易六爻预测股票怎样起卦

  可按正常摇卦起先起大盘走势卦再起分类板块卦然后再起板块中某一支股票卦最后再起年走势卦或月走势卦或周走势卦再最后来了综合分析判断其是涨9591是跌还是盘整……,

周易64卦和8卦挂名是那些?

  卦名:六十四卦的名字   乾宫八卦:(俱属金)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宫八卦:(俱属水)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宫八卦:(属土)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宫八卦:(属木)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宫八卦:(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宫八卦:(属火)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   坤官八卦:(7049属土)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宫八卦:(属金)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地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20分

  可以到指迷居士算命吧去,不仅有预测实例!还有很多周易书籍?,

周易末代卦什么意思

  周易的精神(道和理),与道家和佛家是5053一脉相承的,有区别的是道家以为“道法自然”、佛家以为“道有轮回”!而周易以为(天地人)“三道同行”。如果“人性向前”分“左中右”的话、佛在左、易在中!道在右!三者皆为“宿命论”。只有周易较二者有点“人性”!即道为天性。佛为灵性!相对地说!最高境界为“佛的境界”,故现世为“末法时期”,所谓“周易的末代卦”在易的原则上是没有的。只是与佛家相0538通而言,相对来说、现世处于“鼑”(新)或“革”(故)时期。(仅供参考)。

周易如何起卦

  有数就有卦。比如数字31起卦得火天大有卦变山天大蓄。 易经起卦方法在黄森权老师著的顶易经形气预测法》里有详细介绍、只是市面上目前是没有这本教5194材卖 的、是黄老师课程的内部教材、,

周易六十四卦卦辞

  什么、那不是一本不薄的书吗在这儿一字一句写给你、如要加解释那就是这么厚一本书啦看吧五百四十多页得用一年的时间才能给你发完吧。

《周易》中圣人与西方圣人的比较。期末论文。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内容提要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易传?系辞》成书前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君子的同一性、验证《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关键词: 圣人 君子 《易传.系辞》《易经》   一,儒、道两家圣人与君子   圣人、君子是儒!道两家共同关注的人格形象?但两家所赋予的圣人、君子人格内涵却有着巨大的差异、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没有明确地说出圣人的人格内涵。然而他却0013较具体地指出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六人、我们发现、这六人的人格形象具有这2756样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有位的王者,他们不仅文治武功非常显赫、而且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圣人的人格内涵具备王者。仁与智。而孟子从儒家的伦理道德本位出发!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圣人的人格内涵就是“仁且智”、①他与孔子不同!不再以王者为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而以“仁且智”!值得注意的是?儒家非常尊崇圣人人格形象、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②在孔子的视域里、圣人人格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连1735他自己也不能、孟子则说:“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③孟子强调“百世之师”的圣人是人类伦常最完满的体现!   与儒家规定的圣人人格内涵“仁且智”截然不同?道家老子则从自然主义立场出发。赋予了圣人“自然”与“无为”的人格内涵!而庄子认为,圣人的人格内涵是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他说:“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④庄子说、圣人以天然为主宰,以德性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能预知万物的变化、但圣人与道是不同于一体的、只能做到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虽然庄子承认圣人以道的本性为己本性!但他是否定圣人的、他说:“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2907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⑤在这里!庄子明确否定了圣人,同时他指出,圣人之道是一把双刃剑、圣人用它可以使天下太平,但是盗跖用它。却可以为害天下、他认为,若想实现天下大治、人们必须摈弃圣人之道。可见。在总体上!庄子是否定圣3675人及圣人之道的、   与圣人一样、君子也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形象。在儒家心目中。君子人格的地位仅次于圣人人格!但它比圣人人格有更强的现实性。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⑥孔子认为虽然圣人人格是普通人很难达到的!但君子5947人格则是常人可及的!孔子所说君子人格的内涵有两层:一是指有道德操守,二是3009指在位者,在孔子的视野里!君子有道德操守的具体规范是行“仁”心。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⑦在他看来、行“仁”心是君子本分,而“小人”则根本不具备这一点。以孔子学说继承人自居的孟子更加推崇君子的道德操守!君子8421即使“无恒产”,也有“恒心”!孟子进一步解释到:“君子与人为善!取诸人、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⑧在这里。我们可看出。孟子以“与人为善”,亦即行“仁”心为君子人格的基本内涵?不再以是否在位为君子人格的内涵,这是对孔子君子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道家心目中、君子则是秉承3713自然本性!“无为”的人,他脱离了儒家所尊崇的封建宗法礼制羁绊,老子认为!“善为士(君子)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①在老子的眼中、君子是深谙“道”的人!庄子认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②可见、在生活于战国中,后期庄0681子的理解中,道家的君子已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一些色彩,0251但从原初意义上看,道家赋予了君子人格承袭自然本性!脱离礼制约束的基本内涵!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易传》是儒家典籍、但近年来1011陈鼓应先生通过对《易传?系辞》考察、认为“《易传》非儒家典籍、乃道家系统所作,”③圣人和君子是《易传?系辞》中讨论的两个重要人格形象,通过考察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现陈老这个观点是很难成立的。而我们通过对该书中两者的人格内涵以及作者对他们态度的考察、恰恰验证了《易传?系辞》是儒家典籍的历史定论。   二、《易传?系辞》中的圣人   《易传?系辞》是对《易经》的解释和发挥,而解释和发挥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该书作者的价值旨趣、作者的价值旨趣即使是不经意的也会暴露出自身的学术立场!因此。我们在考察该书中圣人的人格形象!发掘圣人的人格内涵时。也必然会发现作者的价值旨趣和学术立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该书中圣人人格形象!   第一。《易传?系辞》中的圣人是一个用“智”来行“仁”的仁者!《易传?系辞》作者说,“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于圣人、”从这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眼里、圣人是一位“以为天下利”的仁者、他们认为。圣人作为仁者是用“智”来行“仁”的,而且圣人行“仁”的过程中。与《易经》是互动的、《易传?系辞》中说:包栖氏(伏羲氏)在“王天下”时?他一心为天下人谋福利,他对天。地,万物仔细观察。然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④创作了八卦、他并从《离》卦得到启示。4831教授人们结绳作网!来捕捉鸟,鱼!神农氏从《益》卦得到启发,教授人们制作耒!耜来进行农业生产。并依据《噬嗑》卦、制定交易规则。使人们有章可寻地交换各自物品,大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黄帝,尧!舜受《干》。《坤》两卦的启迪、为人们制作了衣服。使天下得到了大治。后来的圣人!更是不离《易经》!并且常常依据《易经》为天下人做好事!为了人们避风雨!圣人教会人民建筑了“宫室”、为了人们更好地搞好丧葬。圣人制作了棺椁、为了让人们知道文理!记录历史,百官能更好地治理政事、圣人又创造了文字?这些伟大的创举,都是圣人所为、从这我们看出,在《易传?系辞》的作者心目中,圣人是一个依据《易经》为人民谋福利的仁者!   第二!在《易传?系辞》中,圣人不仅是一个仁者!更是一个行“仁”1225心的智者,圣人作为一个智者,首先体现在他创作了《易经》以及《易经》中的《大象》!《小象》和《系辞》上?《易传?系辞》作者讲9360“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所谓“河出图、洛出书”!根据传说。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它的身上有纹如八卦。他依此画3037出八卦,大禹见神龟出洛水,背上有文字,他依此作《尚书?9260洪范》、这两则传说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可以肯定一点,远古的中国智者们对天地之道是非常关注的。而正是这种关注,他们在苦思冥想中不断地受到外界事物的启发。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   而《易传?系辞》作者则神化了《易经》的创作、在他们看来、是智慧过人的圣人创作出了八卦!并参照天地运行的规律。进而创作出了《易经》、不仅如此,他们还强调,由于天、地。人三才是合一的。因而《易经》也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易传?系辞》作者进一步说:“圣人有以见天6880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⑤在他们看来,圣人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而创作了《大象》。《小象》。可见、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是一位大智者!圣人不仅“通古今之变”!还在于“究天人之际”!同样,《易经》的系辞也是圣人所作,他们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9806柔相推而生变化、”①很明显。《易传?系辞》作者认为!《易经》的系辞是圣人根据卦象的阳刚阴柔而推演出来的,圣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指导人们在现实生活的活动,   其次!在《易传?系辞》作者的笔下,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体现在他创作的《易经》包含了全部的天地之道以及使《易经》的简便易行上,《易传?系辞》作者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又说“说夫《易经》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他们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对天地之道无不涵括?《易传?系辞》作者继续说:“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易传?系辞》作者认为。圣人制作的《易经》不但统涵了全部天地之道。而且又简便易行,圣人为使《易经》在现实生活中简便易行!对《易经》中最重要的乾。坤两卦加以重点诠释,经过圣人的悉心诠释!乾、坤两卦达到了“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②的效果、   再次,《易传?系辞5435》的作者以为!作为大智者的圣人所制作的《易经》?从功用方面体现出作为智者的圣人四个特性!他们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占筮者尚其占!”③他们认为,《易经》从语言,行动。制作器物和占卜四个方面体现了圣人之道!《易经》本质上讲是没有思维功能的、寂静的。甚至没有作为的!但通过5495与人交感。它能神奇地达到通晓天下事变!圣人是真正理解《易经》的!但仍然必须“极深而研之”!也正因为如此。易经才体现出圣人之道、亦显示出圣人在《易经》功用层面上的智能!   最后、在《易传?系辞》的作7060者的眼中!圣人作为一个大智者、在现实生活中是离不开《易经》的。他们认为。凭借《易经》!“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④圣人是具有特殊智能之人,只有他才能正确运用《易经》治国天下。并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易传?系辞》作者借孔子之口。表达了对《易经》的看法:“《易》开物成务。冒天之道”,“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9504其德夫?”他们重申,《易经》揭示了世界的规律,在政0526治生活中。对圣人而言,作用是无可比拟的,只有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易经》、圣人才能有效地治理社会,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认为,也只有圣人能正确和全面地认识。理1070解《易经》!   通过对该书0970中圣人人格形象的考察,我们发现圣人人格的基本内涵是“仁且智”!这与孟子将圣人的人格内涵规定为“仁且智”是一致的、而《易传?系辞》作者则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圣人思想!将圣人6013人格的内涵“仁”且“智”描述的淋漓尽致。不仅如此、《易传?系辞》作者所描述的圣人是不仅是“仁且智”者。而2092且是当权者!这里表现出浓厚的儒家志趣、这是符合儒家所推崇的圣人。而道家庄子否定圣人、圣人之道与《易传?4032系辞》中肯定圣人,圣人之道是对立的!由此可断定。《易传?系辞》5114为儒家典籍。《易传?系辞》不是道家系统的作品、!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