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古代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古代时期七夕节的习俗是: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5610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0137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8578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0466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2679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7832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吗

  1,为牛庆生     儿童会3592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6372“为牛庆生”的习俗!     2,穿针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根据传统、凡间的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3!投针验巧     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起先我常以为“鸳鸯水”是“阴阳水”),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即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面盆里的水、经过半天太阳光照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于是取引线(即“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8817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4!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又有蜡制的婴3184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的习俗是:乞巧、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早的乞巧方式:穿针乞巧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2838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7677世谓之穿针楼,”还有:喜蛛应巧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兰夜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4333”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春节、端午、寒食节、七夕节、重阳节各吃什么

  到什么节日,该吃什么就吃什么、,

七夕节是哪天?

  是农历的七月初七!阳历    的8月9日,属于中国的情   人节!!

2015七夕节什么时候

  已经过去了0450啊 就在8月20号,

朝鲜族的习俗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吉林!辽宁和4001黑龙江三省?少数散居在内蒙古和内地一些城市!4445中国的朝鲜族是十七世纪时由朝鲜半岛迁徙过来的。朝鲜族有自已的4511语言文字,   朝鲜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延边地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又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   朝鲜族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朝3755鲜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   朝鲜族人非常尊重老人!并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认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说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婚丧!佳节期3478间不杀狗!不食狗肉,忌讳人称"鲜族",,

与七夕节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夜女歌】(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牵牛织女】(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9756(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马嵬其二】(唐/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6401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秋夕】(8832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6891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二郎神·七夕】(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8455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1919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閒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3406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 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佔得欢娱,年年今夜、 【鹧鸪天·七夕】(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鹧鸪天·七夕】(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3460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鹊桥仙·七夕】(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馀下全文>> 。

七夕节是几月几日

  今年是8月2日。还有一个月左右啊、礼物有很多种哦。不知道你女友倾向哪一种!比较9342清纯的女孩!和活泼开朗的女孩、妖娆妩媚!或者知性大方,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喜欢的礼物也不一样、或者你可以亲手为她做一份礼物!这样的话!无论是谁应该都会很喜欢的。像手工的巧克力!手工蛋糕、亲自织的小东西、组装的摆设品等等,我想8693不管你送什么!只要她是真心爱你!和你有一个像DR真爱戒指所代表寓意那样的一生0271承诺的爱情,任何礼物都会在七夕这一天增添气氛的、!

贵州结婚习俗是怎样的?有那些习俗?

  婚 嫁   婚嫁是家族延续的重要环节!古人十分重视。礼仪甚繁。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6礼,襄樊旧时婚嫁逐渐演化为订亲,择期、迎亲几个步骤,   订 亲   首先,男方父母请红爷(媒人)到女家求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则由红爷将女方的“八字庚贴”(即写明女方出生年,月,日、时的柬贴)交付男方!俗称“拿八字”!也叫“传庚”、男方父母5734择吉日请信任的算命先生将男女二人的八字进行推算。叫做“合八字”,若二人命里相犯相克、则婚议作罢。若相合相生!则可订亲,整个订亲过程由父母作主。青年男女不得过问。俗谚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择 期   订亲之后、男女每年给女方送一次礼物。叫“填庚”,到适当时候!男方请红爷到女方协商迎亲日期,女方则提出聘礼规格要求。红爷往来奔走!双方同意后即下聘礼,确定迎娶日期,一般订在黄道吉日?或阴历双日子!襄樊人喜爱选择初八、十八!二十八几天!叫做“要得发,不离八”。   迎 亲   民间也叫“过期”。迎0054亲前一日设宴待客、男方称“暖郎酒”、女方叫“梳头酒”,迎娶之日。新郎衣冠齐楚。披红挂彩、坐轿或骑马,领着花轿迎亲。一路上鞭炮锣鼓声不断,至女家!祭拜女方祖先!新娘戴凤冠!顶头盖。红袄罗裙、拜别祖先后上花轿,由兄弟或侄辈男丁相送!叫做“发亲”。然后、新郎轿(马)前导!新娘花轿及4688嫁妆后随!锣鼓鞭炮迎至男家,落轿后,由牵亲娘子搀扶新娘下轿升堂,和新郎拜天地!拜高堂,入洞房喝交怀酒!当3162天“闹房”!客人。表兄弟和伯叔都可参加。谓“三天无大小”,其间大宴宾客。谓“喝喜酒”。凡送礼亲友都在宴请之列、娘家送亲的必坐首席!上席。吃完酒席当即回家,第三天,新娘的兄弟或侄辈来迎新婚夫妇至娘家、谓“回门”。酒饭后即返回男家、谓“三天不空房”?在整个迎亲过程中、还有许多琐碎的象征性研究、如洞房床上撒放花生。板栗。红枣、即“早立子”(枣栗子)和生花胎(交替生儿生女)的吉兆。把新郎新娘的鞋套在一起!象征二人偕同到老。等等,   建国后   国家颁布《婚姻法》。封建包办婚姻制度被废除?旧的婚礼仪式也随之改变。男女自由恋爱、登记结婚,婚礼多选择在国家法定或民间传统节日举行、50-70年代以简朴为荣,女方不要彩礼!男方不计嫁妆。步行或骑自行车迎亲。礼仪大方朴素。国家公职人员结婚!一般在机关内举行典礼仪式,以喜糖2918烟茶待客、民间虽宴请亲友。但也较简朴、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某些人家为婚嫁购置高档家具、家用电器,以小轿轿车迎亲!并连日大宴宾客,往往使双方家庭多年积蓄为之一空。也有些青年和家长崇尚节俭、不摆阔气。不受礼!不请客。让新婚夫妇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集体婚礼、在热烈而朴素典礼仪式之后、新婚夫妇共植同心树,这既象征爱情天长地久、也为绿化环境作了贡献!受到社会广泛的赞扬而逐渐形成新的风气。   旧时、男子失偶再娶。礼仪与8448初婚相同!谓“续弦”!女子一般不再嫁!再嫁曰“再醮”,俗称“再走一家”。再嫁无仪式举行、男方着人迎至家中即可,建国后寡妇再嫁得到社会肯定和法律保护、   寿 诞   庆祝生辰,俗称“过生”或“做生”!儿童生日吃长寿面!穿新衣!长辈赠送玩具!文具或吃食。老人50岁,60岁、70岁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9215或其他礼物?主人置酒款待、    丧 葬   旧时兴土葬,对棺木(也称寿木)特别讲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入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夜间由死者亲人陪伴。停灵3天!然后由孝子孝孙送至墓地掩埋,   建国后   上述丧礼中属封建迷信的活动渐废除!70年代中期提倡火葬!国家公职人员及大部分市民、遇丧事只设灵堂!置花圈、挽联,开追悼会。家属亲友佩黑纱于左臂寄托哀思、礼仪2858肃穆庄严,近年来!少数地方3322在民间丧仪中有些旧俗又有所抬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