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传统民俗故事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3930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 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 “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我们的传统民俗都哪些

  贴春联 春联,每逢春节人们都会贴春贴、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其中写成对联的又叫春联? 传统春贴是由人手以毛笔书写!但亦有机器印制的春贴、春联的种类较多。有街门对。屋门对等,但不是每幅春6623联都有横批!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6495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在河北丰宁,春节期间若谁家未贴窗花,人们就会猜测这个家庭是否出了事!剪纸品种之一,为烘托节日气氛!广大农村春节前在窗子上张贴的剪纸!窗花的样式、一般9317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以戏曲故事数量较大!4041窗花北方较为普遍,   放爆竹 放鞭炮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最早的爆竹、是指燃竹而爆。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民俗传统解生肖

  岁月的舞台一年一启一落幕!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此生肖,彼属相!十二年一登台!十9323二岁一循环?十二生肖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当今、在我国方兴未艾的收藏热中,十二生肖更是成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特别喜欢的专题。   民俗中的生肖文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人们对这些动物熟知能详,所以不管是年画、剪纸还是雕刻!刺绣都能把它们刻画得栩栩如生,亲切可爱、   民间的十二生肖剪纸,2125很多是代代传承,变化不大。在构图形式上有“全家福”式的,有单幅的、也有两种生肖双双入图的。最常见的是“蛇盘兔”、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蛇盘兔自然富”。剪个“蛇盘兔”贴在窗棂或门上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而在一些地方、婚礼上剪个“骑鸡娃娃”则是祝福新婚夫妇生活和谐。早生贵子。   在年画中,十二生肖也是传统题材、河北武强清代年画《莲生贵子图》,便绘有许多孩童与十二生肖的形象。寓意“连生贵子”的图案与十二生肖图案齐备,以祈多儿多女,   十0597二生肖鼠为首!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这些其貌不扬的老鼠竟然成为人们喜闻乐见,寓意吉祥的形象、广泛存在于年画!剪纸、雕刻。刺绣之中,其中年画、剪纸中的“老鼠嫁女”!那吹吹打打的热闹场面,更是脍炙人口。十二生肖中最勤0375劳最憨厚的就要数牛了!在以农耕闻名于世的古代,牛的地位更是不可小觑。在民间,立春之时农家都要奉春牛!山西新绛县木版年画《春牛图》就是其中一种!   民间工艺品里的生肖艺术   北京民间工艺品“兔儿爷”在清代《燕京岁时记》中就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团成蟾5455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有衣冠而张盖者!有骑马者!有默坐者。大者三尺,小则尺余,”对于骑虎兔儿爷。人们说是卯兔驭寅虎,成语“寅吃卯粮”形容入不敷出的窘境,而骑虎兔儿爷。让卯兔驭寅虎为坐骑!寓含卯吃寅粮!生活绰绰有余的意思,此后。兔儿9315爷的形象也是丰富多彩?有生活型!时装化的兔儿爷!亦为长耳兔面,实已人化、俱作时装,体态神情酷肖生活!如卖油的,卖菜的!剃头的,算命的……社会群相应有尽有。   山东高密聂家庄的泥塑!独具一格、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由静态发展到会动、会叫、会逗趣的活玩意儿,这期间出现了叫虎、叫鸡、叫猴等,   在民间!小孩过周岁生日时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那是在祝小孩长得虎虎有生气。老人做寿送上个“猴子捧桃”自是、

《云龙文化》《古老民俗."阿昌族"求雨活动的由来》作者是谁?

  云龙文化:《古老民俗."阿昌族"求雨活动的由来》作者是李赵忠。   原文在中国云龙网www.yunlong.yn.cn/yldg/dlwh/322527.shtml,如下:   滇西北漕涧镇仁山村苗丹村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居高临下,稳健地雄居于海拨3600m的“鹰墩”山脚下、苗丹古村历史悠久,它是阿昌族的原始发祥地!世居于此的阿昌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种种。有许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民族文化急待挖掘和弘扬!有待公诸于众与世人共享、   推本求源。我县境内居住在仁山苗丹村的阿昌族,历史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氏羌部落。祖宗随5238部落从西北甘!青高原一路南下。秦汉时期进入云贵高原、在一段慢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游牧于云龙西部,旧州梁子及怒江峡谷密林深处。直到有一天、因一头水牛的走失!阿昌祖为寻水牛走到了“漕涧坝子”!才发现了这一片邈无人迹的沃土、后来阿昌族祖先带领族人360户,从高海拨区域一举迁入漕涧,定居苗丹,从此结束了游牧生活,开始了田耕劳作的生产生活!阿昌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祖宗带领族人定居苗丹的具体年代没有文字记载、而依据唐朝初期汉!白族人由江南一代大量迁入漕涧的史料记载!可推出!苗丹阿昌族应起始于唐之前。关于阿昌族始祖7140发现漕涧,并带领族人迁入定居苗丹的详细情况、笔者将另撰文讲述,在此谨将一个带2536有传奇和神秘色彩!且不乏童话趣味!含有浓厚民族风情的故事告诉你!让你了解一点阿昌民族在慢长历史进程中,可歌可泣的顽强生存精神!   阿昌族求雨活动具体起源时间无法考证。根据族人一代代口头传承、讲述者一致提及的两个庙宇(漕涧境内的地母庙和王母寺)推断!求2052雨活动的大概起始时间应是盛唐时期,因为这两个寺庙是唐朝汉、白族迁入漕涧后的两个建筑物、故事虽然没有具体的时间,但有鲜明而具体的人物形象!他就是一个叫“左纳”的阿昌族青年男子、   传说!在一个焦阳如火。酷热难奈的季节。左纳要到距苗丹2.5公里的漕涧集镇赶集,路经一处叫“洗菜沟”(现叫“香柏树”)的地方!这里是田坝里凸起的一个小丘陵、过往行人经此都要歇歇脚!这天,左纳走到此就见一个穿着白衣的男子在歇着、当走近他时!“白衣男子”很有风度地跟左纳打招呼,同时,左纳还发现“白衣男子”似乎有些痛苦的表情?并问:“是不是生病了!是哪里疼、”男子说:“全身长了“疮癞”、痛痒难奈所以在此歇歇气”,说着还脱了衣服,露出了遍体鳞伤。臭味难嗅的身体、还提出让左纳帮他挠8264一挠的请求!左纳没有拒绝、也不嫌弃、靠近他小心翼翼地帮他查看抓挠、一番抓挠过后、“白衣男子”似乎舒服些了!就对左纳说:“谢谢你不嫌脏。帮我抓挠,我已看到了你的人品,很想跟你做个朋友,不知你愿不愿意。”左纳没推辞!就在“洗菜沟”与“白衣男子”结拜为朋友,这就是流传于漕涧。不仅阿昌族人知道、汉、白族也广为传颂的故事“左纳与龙王是朋友”,在与龙太子相遇。结拜的这一天、左纳神秘失踪,家人和族人都一致认为他被“鬼”牵走,永远消失了、   光阴荏苒。左纳失踪转瞬间已是三年!三年后的一天他又奇迹般出现在了苗丹?回到了阿昌族村寨里,并带回来一件“神器”(铜质龙马)、这件“神器”就是后来求雨必不可少的一件东西!左纳回家后族人问他,这三年都到了哪些地方,0838但他一再辩解说。自己应“志奔山龙太子”邀请到“龙宫”做客了三天!并不是三年、最后慢慢地才明白!与朋友龙太子是两个世界的人......余下全文>>,

请问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都有那些民俗活动

  初一要摔碎点儿东西意岁岁平安、初二串门也是一个习俗。初三年中吃饺子。初五就是破五迎福、出七人日子吃面条意长寿,初八贡商人迎门放鞭。初九到十四也没什么啦、十五元宵节吃汤圆点灯笼…灯笼要从年三十点到初七每晚上都得点要点一夜。十五点一夜。没了、

傣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6139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地!其余散居在新平、元江等三十余县! 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现通行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种傣文。系拼音文字。由印度南部巴利文演化而来!傣族人不仅能歌善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8874中尤以傣历。傣医药和叙事长诗最为出名,傣历年为阳历年,而月为阴历月?一年分寒!热,雨三季。每隔三年的九月为闰月。这种历法现仍通用于泰缅等地。傣医和蒙,藏、维一起!成为中国最为著名的四大民族医药体系、傣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叙事长诗、如《召树屯与南木诺娜》、《兰戛西贺》。《阿銮的故事》等,傣剧有100多年历史!傣族大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傣族地区的西双版纳橡胶增产显著,“普洱茶”驰名中外。地方和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有采矿,机械,电力。化学。陶瓷,皮革。造纸等厂矿企业。 【民族节日】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是祭祀拜祖先、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欢等节日、 【民族禁忌】 禁忌:忌讳外人骑马,赶牛,挑担和蓬乱着头发进寨子。进入傣家竹楼!要把鞋脱在门外、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不能坐在火塘9368上方或跨过火塘?不能进入主人内室。不能坐门槛。不能移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踏火,忌讳在家里吹口哨。剪指甲。不准用衣服当枕头或坐枕头,晒衣服时。上衣要3043晒在高处!裤子和裙子要晒在低处!进佛寺要脱鞋。忌5894讳摸小和尚的头。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圣物。不能随便1857大声喧哗! 【民族饮食】 日常食俗:傣族大多有日食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1759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所有佐餐菜肴及小吃9046均以酸味为主?如酸笋。酸豌豆粉。酸肉及野生的酸果、喜欢吃干酸菜。其制法是把青菜晒干。再用水煮,加入木瓜浊!使味变酸、然后晒干储藏,吃时放少许煮菜或放在汤内,这种酸菜有地方的傣族几0536乎每天都吃。据说傣族之所以常食酸味菜肴,是因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而酸味食吕有助于消化!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7023或少食羊肉!居住在内地的傣族喜食狗肉,善作烤鸡。烧鸡!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肴、傣族食用的青苔是选春2782季江水里岩石上的苔藓,以深绿色为佳,捞取后撕成薄片!晒干,用竹篾穿起来待用!做菜时、厚的用油煎,薄的用火烤、酥脆后6734揉碎入碗?再将滚油倒上。然后加盐搅拌,用糯米团或腊肉蘸食。其味美无比!烹鱼,多做成酸鱼或烤成香茅草鱼。此外还做成鱼剁5607糁(即用鱼烤后捶成泥、与大芫荽等调料央而成),鱼冻、火烧鱼,白汁黄鳝等,吃螃蟹时。一般都将螃蟹连壳带肉剁成蟹酱沾饭吃,傣族称这种螃蟹酱为“螃蟹喃咪布”,苦瓜是产量最高?食用最多的日常蔬菜!除苦瓜外,西双版纳还有一种苦笋。因此傣族风味中2823还有一种苦的风味、较有代表性的苦味菜肴是用牛胆汁等配料烹制的牛撒皮凉菜拼盘、 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用昆虫为原料制作各种风味菜肴和小吃、是傣族食物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捕蝉是在夏季每天傍晚,蝉群落在草丛中时。蝉翼被露水浸湿!不能飞起,妇女们就赶快把蝉拣入竹箩里、回后后入锅焙干制酱?蝉酱有清热解毒。去痛化肿的医疗作用。......余下全文>>,

大理主要的民俗节日有哪些

  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白族的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4月之间、三月街!绕三灵是传统节日,白族三月街各族人民齐欢唱、赛马唱歌做买卖、   三月街   时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三月街是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既是各民族物资文化交流的盛会,又是赛马!滇戏、花灯等各种文艺体育表演的中心!热闹非凡,三月街在4899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节日期间!周边各少数民族纷纷前来大理,进行物资交2790流和文艺体育赛事,共同欢庆节日!每天与会者多达数十万!   绕三灵   时间:农历四月3666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绕三灵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又称5915绕山灵或祈雨会!是大理洱海周围白族人民农忙前游春歌舞盛大集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4340等地的白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地游行和祈祷,   鸡足山朝山会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鸡足山位于宾川县城西北30公里处!相传。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在此讲经,故鸡足山成了历代朝佛的胜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大理州境内和邻境5596的各族群众都纷纷前往朝山,祈求国泰民安和观赏鸡足4963山风光!游山朝拜者都要到鸡足山金项观日出!尤以正月十五日凌晨观日出者最多。此外!节日期间民族文化活动丰富,有耍龙、舞狮、狩猎!赛马,打歌,闹花灯,猜灯谜等,独具特色。   葛根会   时间:农历正月初五葛根会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葛根会以交易葛根和游览三塔寺风光为主。同时有各种小吃供人享用、并且有各种小商品出售,   蝴蝶7569会   时间:农历四月十五日蝴蝶会时间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白族男女青年霞郎和雯姑坚贞爱情的一个民俗节日、这一天青年男女在蝴蝶泉边对歌。寻找美好爱情!据说每年此时也会许多蝴蝶栖息在泉边的合欢古树上,首尾相连。从树上直垂到泉中!形成奇观!   火把节   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火把节是中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都过的一个传统民族节日!以彝族和白族过得最隆重、大理地区的白族过六月二十四日。彝族过六月二8584十五日,节日这天,各村寨教师阿竖一把大火把!在上面插上写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本主节   “1158本主”崇拜。在白族地9586区极为普遍,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作为村社的保护神,被奉为“本主”的有神佛、菩萨。龙王,君主,将军。各类神灵和民间传说中的英雄好汉等,“本主”节无统一节期、主要以“本主”的诞辰。忌日或其他纪念性日期为祭会日期!并由此发展衍化为地区性节日、由于大理地区本主众多(主要者即有一百多种)!“本主”节也名目繁杂、日期不一、本主节的主要内容是迎送本主(水路陆路7815均可)、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活动,   巍宝山朝山歌会   时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农历二月十三至十四日是巍宝山歌会。举办地点在巍宝山培鹤楼打歌场、周围山寨的彝族群众会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带着萨签等乐器汇集到打歌场。围成圆圈举行打歌活动、朝山群众先是围观歌舞。随后也加入打歌行列。打歌队伍可以有数圈之多。如今0234的巍宝山山会也是群众性的娱乐打歌活动!也是盛大的民族歌咏比赛、   大理当地的主要节日表   朝鸡山:举行日期(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日:地点:宾川鸡足山   葛根会:举行日期(农历):元月初五:地点:大理三塔   松花会:举行日期(农历):元月初九:地点:大理。巍山道教寺观   花灯会:举行日期(农历):元月初十五(元宵节):地点:弥渡密址   彝族年节:举行日期(农历):二月初八:......余下全文>>,

中国民风民俗有哪些

  北京人的祭灶   北9647京人过春节的习俗!是很有兴味的。 所谓春节、是指中国阴历正月初一、它预示着新的开始!天地万物复苏,春天降临、一年的农事也将着手进行。所以,向来为中国人所重视,后来!公历推行。国家以公历的一月一日为   “元旦”。阴历的“年喜”、只好在名义上退而求其次!改6803称“春节”、然而!对春节的庆祝?丝...   广州民俗节日   广州是一个有着十分丰富的民间民族风情的南粤名城、广广州近年来在欢度春节!元旦,五一节!国庆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基础上!开展了每年一度的非常有广州特色的八大节庆活动:春节期间的迎春花市和元宵节!农历二月的波   罗庙诞会、端午节(期间有盛大的节日庆典——龙舟节)。番禺荷花节...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0186布城乡各个角落、8946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3911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节日   成都灯会正月十五成都灯会是在元宵赏灯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丁酉上元》诗中描述成都灯会盛况是“突兀球场锦绣峰。游人仕女拥千重、鼓吹连天沸午门!灯山万炬动黄昏”!...   居住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对当地的地名、寨名的命名尤为考究。一般都是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环境特点以及   历史传说来命名!有些地名和寨名又往往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如允景洪!傣语意为4069“黎明之城”。相传!那是...   服饰   傣族的传统服务。男子一般穿无领大襟!对襟小衫、袖窄!下身着长裤!用白布或兰布包头、妇女上装穿浅色紧身紧袖短衫,下装穿花筒裙。逢年过节或遇喜庆日子,傣族妇女都要绸缎!尼龙!灯蕊绒精制有衣裙、盛装打扮!小   卜小(小姑娘)外出时,均喜欢带上一把小花伞! 傣族妇女很讲究发饰!大多挽长发于头顶,也有的束发垂于脑...   饮食   西双版纳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尤其喜欢吃糯米、有不少家庭均以糯米为主食!副食大多爱吃酸味和水产、傣族还喜欢饮酒?甜米酒更是男女老幼都喜爱的饮料,米酒巴一般都是自己酿制礌 傣族还是喜欢吃竹筒板!竹筒饭的做   法是:用一节午竹或甜竹,把一端挖通待装米、做竹筒把的米,大多用陆稻香米或紫米!米洗干净泡水后、既可直...   婚姻   傣族青年男女寻找终身伴侣。完全是自由恋爱。变恋爱的方式既多而又独特!如小卜冒(小伙子)串小卜少(小姑娘)!丢包等恋爱方式,充满着诗意, 小卜冒串小卜少、每当1182月明风清的夜晚。缅桂花发出幽香。这时!“等   待群蜂绕花枝”的恋爱活动3955就开始了?正录青春妙龄的小卜少、收拾打扮后!带着自4640己的小纺车?坐在竹楼阳台上...   家庭   傣族的家庭生活。一般是在青年男女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从家庭里分出来!另盖房子居住、夫妻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经济是独立的!双方都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都可自由支配。不受对方约束。家庭开支共同协商!子女长大   以后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如饲养养猪!鸡,种植蔬菜,水果的收入、都归自己所有? 傣族的性格温柔!家庭和...   取名   傣族有名无姓!一个人一生中有好几个名字。小孩时有乳名、男童进佛寺当和尚有僧名、还俗后取还俗名。结婚以后有了孩子双称“之父”, 傣族一般以“岩”。“6125玉”区分男女性别!男性以“9753岩”字当头!如“岩糯”。女   性以“玉......余下全文>>。

风车的民俗象征

  风车、又名吉祥轮、八卦风轮,四季平安符,这玩意儿6068不起眼儿,春节一到。满大街都瞧得见、它用高粱杆、胶泥瓣儿和彩纸扎成、它的小轮旋转祈风调雨顺:它的小鼓声声喻和谐之音:它那红黄绿绿的彩条是阳光。大地和蓝天的象征、明清时期京城最为流行。是老北京的象征、百姓称它吉祥轮、后来,人们习惯叫它风车。风车起源于周。 在民间风车代表了喜庆和吉祥,是姜子牙发明用来镇妖降魔的!原名八卦风轮!直径1尺1寸5,周长365分,1分为一天、即365天,有四道符、为四季,12根条代表12个月!24根头代表24个节气,此风轮是避邪用的。风车原名八卦风轮。传说由周朝姜子牙发明!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风车有个神奇的传说:传说天上有个十头鸟!因为偷吃供品,被贬下凡间!原本是为了让它认真思过。以后好重返天庭,不曾想它却贪恋尘世,不但不悔改,反而四处搞破坏。弄得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周文王得知以后,就请姜子牙降服这只罪鸟,姜子牙多大的能耐啊!他掐指一算。发现这十头鸟最害怕的就是八卦风轮和乾坤竿。于是就用竹条围了圈、代表三百六十五天!又9200糊上八卦轮。用12根辅条。代表12个月,12根辅条上有24个头、就代表24个节气!并在上面附有春夏秋冬四道驱魔降妖保平安的符!叫做四季平安,做好以后将八卦风轮插在三丈六尺五的乾坤竿上!从此当地平安太平,后来传到民间,百姓们5192纷纷仿效,但“乾坤”、“八卦”只许皇上使用!所以,将乾坤杆改叫天地杆,并在杆上加上芝麻秸。挂上了红灯。把八卦风轮改叫风车!并在上面加了泥鼓!风轮上贴了红。黄,绿的三色纸条,风一吹。发出清脆的响声、更增加了喜庆和吉祥的色彩、后来也就有了“6500风吹风车转!车转幸福来”之说。从此以后,十头鸟真的就慢慢消失了。天下也就太平了!百姓看着觉得很吉祥,又能辟邪、就都学着做、但是百姓是不能用乾坤竿,也不能用八卦风轮的、只好将其名改为天地竿和风轮!但是12、24。365的吉祥数字就保留了下来。又经过漫长一段时间!有能工巧匠给风轮加上了泥鼓,风一刮,就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在民间风车代表了喜庆和吉祥、有驱魔镇宅降妖之效、风车色泽鲜艳、红色象征着红太阳,黄色则代表着我们炎黄子孙。绿色代表环保。有太阳照耀着人们!人8878们生活在地球上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风车不只3771是一道风景。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一种图腾、正如欧洲流传的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风车象征着荷兰的民族文化。象征着、

不同的民族民俗活动

  汉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5768阳节""冬至""七夕"等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服饰多彩多姿!可区别的近百种,典型的是三色裙 葬礼有土葬!火葬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 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制。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教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躲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7076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1725银饰 婚姻为一夫一妻小家庭制, 葬礼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后改为土葬,葬仪比较隆重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 实行一夫一妻制。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4723棺木土葬? 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1321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妇女爱嚼槟榔。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傣族: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届时举行泼水,划龙船,放高升等活动 人死后一般实行土葬、少部分实行水葬!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妇女着窄袖短衣和筒裙。喜欢酒和酸辣食品。妇女有嚼槟榔的习惯、普遍爱好歌舞?民歌多由"赞哈"演唱,舞蹈以"孔雀舞"和"象脚鼓舞"着名、 傣族村寨多临江0359河建筑。竹篱环绕!各户自成院落。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苗族:"花山节" 实行一夫一妻小家庭制。6419部分地区有四代,五代同堂的父系大家庭!有姑舅表优先婚和转房等习俗、实行棺木土葬、   僳僳族:"刀杆节""阔时节" 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筒裙,喜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克等饰物 住房多为"千脚落地"的木板房和竹篾笆房。婚姻以一夫一妻的小家庭为主。但仍有姑舅表优先婚制等习俗! 人死后。亲6011友要带酒肉吊唁并绕尸歌舞!唱"尼莫"歌、实行土葬、在坟前悬挂弩弓!织麻布工具随葬品、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死后!要请阿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移置木匣内。实行土葬!由阿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拉祜族:主5969要节日"......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