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畲族传统节日的“二月二”

  0969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2350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3905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畲族文化的畲族人口

  7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3968省交界闽南?潮汕等地。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7715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安徽的畲9920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隋唐之际!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的畲族先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和狩猎活动,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拓荒殖土!到了唐代、中央王朝在畲族先民聚居的福建漳州、汀州一8172带施政。并实行辟地置屯等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使畲族山乡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畲汉两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唐王朝在漳,汀地区的建政、大大加速了畲族封建化的过程!封建统治者加8350深了对畲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而且还3431实施一系列民族歧视政策?把他们视为“化外之民”。 畲族服饰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其主要特色体现在女性服饰上。女性服饰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4478称“凤凰装”?“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上衣:上衣保留古典交叉衣领,呈三角形!袷部自边沿沿向内侧?而间以红!白。黄、绿、蓝五色条纹。领部在条纹中间刺绣花卉或凤凰图案,胸部左右两侧三角区各绣一朵花卉或图案、袖子短而小,袖尾同样自边沿向上侧间以五色条纹。臂部和襟部都绣各式花纹。但便装7566不绣花,裙子:裙子由两片布料组成。开襟于左右两边!用同色布扎成纽扣连合,裙子下方刺上有规则的长短不一的竖条线,裙子前方绣有几何图案!便装不绣!围身裙:围身裙俗称拦腰、为边长30至35公分的正方型?上方左右分别缝裙带、脚绑:脚绑即绑腿、整体三角形,绑扎成倒人字花样。上方左右和下方角各缝1条红带子。普通装上方为白色边沿!盛装间以五色条纹于所有边沿并在小腿位置绣花!鞋:鞋即绣花鞋,用黑色布做面料。鞋面先绣上花卉和几何图案,俗称“千层底”!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交面的增长。畲族女性服饰越来越显得刻板、畲族服饰以及畲族头饰制作技艺已3679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政府提出了每周的第一天穿着传统服饰的倡议、为传统服饰的继承与弘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畲族的文学,由传统的民间文学和新兴的作家文学两部分共同组成,在畲族民间文学中!有。

民俗是甚么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1014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9589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⑴人民的风俗习惯,清朝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 民俗   ……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⑵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1524》:“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4720之所在、然后从事!” ⑶民众,百姓、宋•毕京《和范希文怀庆朔堂》:“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   编辑本段由来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民俗   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   编辑本段研究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逐步恢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贬损!批判和否定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得到了部分恢复和发展。但传统宗教的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要达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是有很困难的、虽然基督教,天主教的信4734教人数!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早已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代学校教育发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生活优裕。世俗欲望膨胀!信仰宗教的人群在缩小!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也有例外,譬如!对财神的崇拜、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神信仰出现了前所4552未有的繁荣景象,道教宫观 民俗   有财神殿!有些佛教寺庙内也增设了财神殿!各地也出现了不少独4250立的财神庙,这不仅体现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那些大城市当中!在中西部乡村地区对财神的崇拜也十分普遍、譬如有人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调查,发现该村“出现了财神崇拜的兴盛!很多村户(特别是从事餐饮业和扎染的村户)都在正堂摆上了财神像”! 贵州地区的传统傩戏中间也出现了财神赵公明、 这在当地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各地财神信仰都呈现迅速升温的势头,2007年夏天!登泰山。一路所见佛教道教庙宇内都有财神殿!又到杭州登北高峰、山顶有灵顺寺!寺外是财缘阁、卖的香号称“天下第一财神香”、山门内弥勒佛塑像金光闪耀。宝座铭文“和气生财”,寺内主殿匾额是“财神真灵”、主供如来佛,左侧却是财神赵公明、左右两殿是文财神殿和武财神殿,文财神殿主位供奉的是范蠡、武财神殿居中的是关公、整个灵顺寺变成了一座6168财神庙,每年到正月初五子时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财神燃放鞭炮的轰鸣声铺天盖地、烟火如火树银花、都宣示今天财神信仰的繁荣,商家店铺里。摆放或者悬挂财神像已经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都流行的做法!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家庭有了财神龛!一年到头香火不断,供奉不辍、财神信仰自宋代肇始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曾像0116今天这样普遍?深入和多样,   编辑本段史话   从“三套丛书”到“五种丛书” 如果说“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一座巨制广厦,那么最初夯制的地基,则初成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7843查的民族工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1956-196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开始投入三套丛书——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 。《中国少数民族简志》、 《中国少数4523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的编写,原本准备是在调查结束之后!再用3年时间进行讨论和写作,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国家民委指示在1959年国庆节前编辑出版、为国庆10周年献礼!到1964年、共完成初稿57种!以及一4734部分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但“文革”使这一7141工作停止, 1978年,刚刚恢复的国家民委为实现民族工作的重转移。把一个恢弘的计划提了出来:对因“文革”而搁置的民族问题三套丛书继续充实,提高!发展、编写出版民6357族问题五种丛书, 民俗   并将此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为了更好地编辑出版“民族8336问题五种丛书”,全国设了400多个编写组!由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组织1000多人参加编写、32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编辑出版?到1991年10月!“五种丛书”共出版338种401册、总字数超过1亿字!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在民族地区引起了普遍关注、许多少数民族百姓得知党中央为自己民族编写了丛书!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五种丛书”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影响,每完成发行一本、都会引起海外的密切关注,《朝鲜族简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出版后。美国。加拿大,朝鲜。韩国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来函盛赞。 《哈萨克族简史》出版后!德国慕尼黑电台以连播的形式分13次播出。日本东京女子5022大学学者读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后!组织成立了云南民族研究会、法国一家研究中心见到云南的《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后,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到云南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也被译成5种文字,在海外广泛传播,   编辑本段禁忌   民俗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   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 (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8598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3343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 民俗   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4220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数字禁忌   民间旧时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旧称月忌日),幼儿四岁!称两双岁!“四”与“死”谐音!故忌而讳之!客家人对数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5468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2836长久之外。还隐含着人们对“七”这一数字的禁忌。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烦的意思。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走七”俗称“撞七”,报丧后第28天(俗称“四七”)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撞七”则须举家走避,俗谓“撞三没撞四。撞得生人没点气”、“七七”(即报丧后49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7265以防丧事层出不穷,“四七”俗称“妹子七”。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又称“筛七”、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一般中上家庭,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此外。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旧时称“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语谓:“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银莫去担”!“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灶里不炼丹、”凡逢旧历七!八之日!乡间不相亲。有“七不出行!八不回家”的规矩。如客家歌谣所唱“初一就系初一头!初二还系新年头、初三就系穷鬼日。初四就系妹家日(回娘家),初五又话出年卦!初六又喊嬲一日,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   生育禁忌   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 《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6442兴吾门矣。’故7893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 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客家民间的孕3632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4143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脚朝门口睡觉!2971这是丧事象征、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5982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探病3353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0769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 民俗禁忌   、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0816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9251布”之说?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4763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路遇不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4386大姐”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远保密的! 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忌耳朵发烧!有“6612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指有事要跑路),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故身死异地者!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忌说“血”字。“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做屋忌说上梁、客家话中“上、丧”谐间、故上梁称“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1]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忌做客坐横头(即靠屋尾台桌那行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 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0517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6117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0066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民俗禁忌   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例如杨姓人就1444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割瘤”!姓古的人9463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装2466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 因8227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1]   编辑本段涉及内容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 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 7 民间观念 8 民间文学   编辑本段相关著作及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民俗学会自1983年5月成立以来,致力于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为移风易俗!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苑出版社作为九三学社下属的出版社,出于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对民间文化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力度!经过二十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学苑出版社已经形成了以记录与抢救中华文化遗产为主旨,以传统医药学和古代科技,文史古籍。民间文化、考古收藏文物类图书为主体,兼顾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图书出版的特色。 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近年来在中国民间文化出版方面有着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曾与学苑出版社将共同主办“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邀请海峡两岸7859的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精英!就“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新视野”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截至目前,学苑出版社已经出版发行了多部关于民俗文化的系列丛书。具体如下:   《老北京旧闻故影》书系   包括:《京城民居建筑绘画图集》,《四合梦》!《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老北京公园开放记》、《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皇家园林》,《金石记忆:碑刻铭文里的老北京》,《喜庆堂会:旧京寿庆礼俗》!《燕京八景》。《老北京的民俗行业》,《京城镖行》,《北京史通论》、《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旧京社戏图》!《九门红尘——老北京探微述真》,《三山五园旧影》!《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漫画北京城》。《四合院》!《北京旧事》!《北京西山健锐营》?《北京人什么样》,《昔日的夏宫9168圆明园》,《老北京与满族》。《老北京与煤业》、《康熙盛世的故事》(清康熙五十六年《万寿盛典图》)   城市记忆·老地图   包括:《北海景山故事地图》?《北京城明代宫城地图》,《什刹海故事地图》,9882《天坛故事地图》。《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圆明园原貌图》*1924(手绘风俗地图)。《颐和园》(历史文化地图)、《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手绘风俗地图)!《十三陵手绘地图》(手绘风俗地图)、《天津1932年老地图》!《上1000海1932年老地图》?《南京1932年老地图》。   地方历史民俗丛书   包括:《美在民间: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阳辽代画像石刻》。《辽西古塔寻踪》,《中国3877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兼论巫与舞!舞蹈与舞谱》、《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   民间工艺丛书   包括:《土家织锦》,《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三足乌文丛   包括:《会说话的巫图——远古民间信仰调查》!《寻根之路——一种神秘巫图的发现》,《骊龙之珠的诱惑——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岭云关雪——民间神话学论集》,《巫觋——人与鬼神之间》   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4030涵和渊源,   编辑本段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风5191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 平遥县民故后历为土葬。在举行葬礼时!保留着很多传统仪8583式和传统用物,这些仪式及用物包括了吹。拉。弹、唱!书法、刺秀。剪纸。折叠,板印!沾帖,绳结、纸艺、面艺!插艺!缝艺等几乎所有民间艺术! 丧葬程序为停尸。报丧,入殓,烧纸,出殡!圆墓!过七等。一般于三、五天烧纸!五!七。 九天出殡、犯忌8176不宜出殡者!则寄停他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 亲朋近友均参加,起灵抬柩有十六抬!二十四抬 0058或三十二抬! 祝寿 老年人从60岁始!每10年庆贺一次,隆重者,亲朋好友 要赠献寿桃(面制)、寿幛。寿联等,以祝长寿、午时、要在堂屋摆 寿礼!烧佛香。点寿灯、"寿星"高坐。晚辈依次拜寿!拜毕,设丰盛喜宴款待众宾客、欢度一日、进入90年代。祝寿大都贺1788以礼洋。宴席多在饭店举行, 贺十三 平遥庆贺生日之俗至今仍为普通。特别是贺十三!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银锁、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8333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鞋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 庆满月 平遥居民以生孩子为喜事、旧时、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庆满月!满月的日期、男为29天,女为30天,也有在半月庆满月的,意取绊住, 希望孩子长命、庆满月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首饰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亲戚则送3尺布。叠成"山"字形状! 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节庆 平遥县民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2372传统民俗节日,1992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祭祀 平遥县民祭祀活动,2632分为神祭和祖祭两大类?过去崇神者居多,有 "无庙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各种神龛!灶王!张公!家神! 财神。门神、土地都是5924供奉对象,专业艺人将本业祖师或神供奉于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业,不少人家将佛像或观音菩萨3951像置于闲房!每逢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迷信之中反映出人们祈求平安!富裕,家业兴旺之美好愿望、 祖祭是对先祖的怀念!一般于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迁居 现在在农村多有沿用旧习者,择日开工,供奉土地神、开工期间讲究高挑红旗。以镇邪气、新房合顶时。要贴对联、放鞭炮,并宴请工匠,表示谢意!迁往新居时,要先"填宅",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 洒房院。搬迁时,要先搬进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 东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和"发福"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所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有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称谓很有趣,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梅江镇有哪些民风民俗

  民间庆寿礼仪:庆寿名目繁多!有三朝酒,满月酒,过周酒和每满十岁的“做生日”(县北逢十做寿、县南逢十一做寿),庆寿是先贺后请、不贺不请,寿礼有寿饼,寿烛,布料!三牲等,寿筵两餐!头天的“暖寿酒”,正日的“拜寿酒”,富户和权贵者还要举行拜寿礼仪、   民间建房和迁居习俗:建房要请堪舆择“三定”:一是定地基、俗说要选择“风水宝地”!二是定方位。俗说要看当年兴工“利不利”、最忌“三煞方”!三是定动土与上梁的日期,俗说“要择黄道吉日”!又说“最要日脚干净”。破土动工那天(或早几天)要安“杨公符”。杀雄鸡祭符、安好后。每2191日要向“符”朝敬夜香。直至竣工后仍要供奉数年,上梁立柱时要请工匠头人“喝彩”。“撒粮米”、“撒富贵糍”、新梁上要悬挂装有五谷种子的红布袋!亲朋要道贺、名曰:“送茶”,朋友可随意赠送钱或物。内亲则要馈赠鸡,鱼!肉。粉干或面条!还要出力相助,名曰9831“赠工”。主人要设宴多次!即破土动工时的“落石脚酒”!上梁立柱时的“上梁酒”。竣工时的“圆屋酒”、此外。每月初一、十2775五还要“做神福”!既为敬神、又为款待工匠,   民间迁居称“过火”,迁居时间须择定吉日的黎明前。由男户主挑过火担子。一头是锅。锅内装燃烧着的火屎、并撒上糠,使之烟雾缭绕、另一头箩筐装着香炉。点燃的小蜡烛和祖宗牌位。香炉里插着点燃的线香。主妇抱着饭甑、拿着锅铲!甑内用红纸包着谷!豆、花生。芝麻,油菜籽(或玉米或麦子)!合称为“五谷”。子孙拿着火铲。捞勺之类的炊事用具、每项用具须贴上红纸!出门时,户主走在前。主妇继后、放鞭炮!户主边走边说9166:“请太公太婆到新屋来去住”!左邻右3340舍放鞭炮贺行?叫“送火”。走至新居门口、同事先安排5560的本家亲人放鞭炮接火!有些左邻右舍7399也放鞭炮迎新邻!进屋后。点燃蜡烛!线香、安放祖宗牌位,迁居时!女儿不随行!等天亮后才进新屋!路途上切忌碰上过路人!免得0052碰掉好运气。   婚假习俗:媒人初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开出姑娘的生辰八字给男方。俗说“开小八字”、谈定三茶六礼?由男方选择吉日纳采传庚,俗说“开大八字”,今谓“订婚”。婚期前一天!新郎要理发洗澡、男方要杀猪升号!发轿至女方,贫富人家有棉轿、花轿之别,于归之时,女方一家要2310号啕大哭?新娘要剃脸!洗澡,“辞神”!辞神后由侍爷抱进轿里。出门后、一路上不敢回头。到夫家拜堂时由契母牵出桥。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暨长辈亲眷!然后夫妻对拜。饮交杯酒。拜完堂由契爹!

中国古代民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2014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0770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5034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功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8463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3004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4474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7896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我国的民俗节日有哪些?

  春节。七夕,中秋、端午!元宵、重阳节,清明节~这只是大类的。各民族还有自己本民族的节日~!

举一个关于节气的民俗

  立冬-节气习俗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  8488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    “烧旗香跳虎神”是十分热闹的祭祖仪式。其中唱。念!做、打俱全!特别是虎神装扮得活龙活现。翻滚跳跃!能者可窜房越脊!在房脊上滚动!翻动!还有光着脚穿着一层布的虎爪、跑跳着登刀(是在高梯子上一层层绑上铡刀)而上房脊,为此看热闹的人从十里八村纷纷而至,均要一饱眼福、观众不但可以饱观跳虎神的全貌,还可看到摆腰铃。顶水碗、耍鼓绝活、即头顶水碗!两臂上伸支起鼓来团团转。两臂弯曲手腕端平食指各挂一鼓旋转。甩起腰铃鹞子翻身接鼓打在点上!与此同时还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种翻滚跳蹦,鲤鱼卧莲、一支花棍玩耍于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二郎担山、脚踢花棍、轱辘毛就地十八滚,站打四面。卧打八方。这条棍花样繁多、为此亦1200称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三0973十九节?精悍神匠能打五六十个节数?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2068始规矩!庄严肃穆!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7249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6037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0959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最少可烧一个晚 上,勤添香末,由此香烟缭绕不断!芳香扑鼻、   “烧荤香”要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满族宰猪从古至今不用右手持刀。早年是将柞木扦,

有哪些民俗传统活动

  青岛萝卜会(元宵山会)   举办时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   举办地点:云溪庵   主要活动:开幕式!萝卜艺术雕刻大赛。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元宵制作展评,闭幕式等!    交通方式:在市内乘坐2、5!21,24。305路车在“8797黄台路”下车即可。   背景介绍:云溪庵始建于元代?属道教庙宇。因出产的萝卜脆而大著名、民间有“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说法,因而萝卜成了庙会上的主要商品!渐渐庙会也就被人们称之为“萝卜会”,现在的萝卜会人流如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已成为岛城春节后第一个有影响的民间节日盛会。     海云庵糖球会   举办时间:正月十六至正月十八   举办地点:海云庵   主要活动: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还有大型广场文艺表演,地方戏专场演出、摄影抓拍比赛!书画现场表演。武术表演等。   交通方式:市内可乘坐1、5!7!15!32!206、210、319路公交车前往,   背景介绍:海云庵始建于明代!旧时农历正月十六是该庵庙会、由于庙会上卖山楂糖球的特别多,便称之为“海云庵糖球会”!1986年青岛恢复了这一民俗节日?为期3天!     青岛樱花会   举办时间:4月初~5月上旬   举办地点:中山公园   主要活动:樱花节主要有三大品牌活动:一是4月1日至4月10日的游园踏春。二是4月10日至4月25日!传统的赏樱盛会登场。上千株樱花!20万株郁金香及紫荆、海棠等相继进入盛花期,呈现出“东园花海”盛况,三是4月26日至5月7日的欢庆五一活动,   交通方式:市内可乘坐604。605路公交车到达中山公园下车即可,  5740 背景简介:青岛举办樱花会始于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东园花海”的中山公园樱花。已被列入青岛十大胜景!   青岛海洋节   举办时间:6月下旬—7月中旬   举办地点:中山公园(主会场)   主要活动:《欢乐中国行—魅力青岛》大型演唱会,航运活动。海钓大赛,海洋知识图片展、海上浪漫婚典。“海之情”等专题系列活动。   交通方式0785:市内可乘坐604,605路公交车到达中山公园下车即可、   背景介绍:青岛海洋节于1999年开始举行!每次节日的主题都不同。节日8655期间举办的中国海洋科技博览会暨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以其参会人员层次和论文学术价值水平高。成为近年来本市举办的最高层次的国际性会议,     青岛国际啤酒节   举办时间:8月的第二个周六、

二十四节气中所有民俗活动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中重要节日有:四立。二分、二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岁时节日的发展,在我国有三条重要的线索、一条是农事祭祀节日,一条是宗教节日习俗、一条是民族传统节日习俗,   4.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在民间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传的社会生活文化现象!   5.民俗特点: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延续性!神秘性、   6.江苏民俗:1稜寿诞、生日、寿辰!做寿、做生日!整生日,长尾巴,满罗汉、罗汉酒!做三勿做四!做九不做十、2)婚嫁,3)节庆。苏北麦饼!饺子、苏南米糕!汤圆,年夜饭!团圆饭,分岁饭(扬州),合家欢(苏州)、素戒(南通),3)建房。一条龙、孤雁出头,错牙!门对门!门对弄。门对墙角。相冲、八卦镜!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望门桑4)交往。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苏州)、混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避“恶”日,!

哪位给我说说畲族有什么节日?

  3933畲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封龙节”。“六月六”。中元节、仲秋节、重阳节,冬至节。“唬兵节”等!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408218.htm?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