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白节的时间

中国境内的蒙古族的 Chagaan sar(白月) 是农历新年。蒙古国按照的是藏历的新年, !

蒙古族是什么节蒙古族是什么节吗

  蒙古族年节  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开元”之意、关于蒙古年节4992传说不一、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由来。蒙古族年节。虽然与汉族春节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汉族习俗。如吃五更饺子,放鞭炮等、但也有很多蒙古族传3671统习俗?农牧区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点篝火。以示合家团圆,辞旧迎新。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迎新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在整个白月(正月)里!在草原上常会看到穿著节日盛装的牧民带着酒香和歌声,和着马蹄或汽车摩托车的伴奏,结伴走亲访友的热闹情景。  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7566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1099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5170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今天的那达慕,每年在夏秋之交举行、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1915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7679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2450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传统9861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8438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5866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2230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9839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望采纳、谢谢,。

蒙古族过什么节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6538游戏:打鬃节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

蒙古族有哪些重要节日

  白节     过春节,蒙古族人民叫做“大年”!古时候。将春节称为“白节”!如今!人们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原来!蒙古族人以7146“白”为吉祥,据说与日常饮用洁白的奶食有关,包含着恭贺新春、吉祥如意之意?“白月”也是人们相互交往聚会的时节!节前、人们4119要做件好看的蒙古袍,备下羊肉和各种奶制品!加上几坛4959上好的美酒?然后开始“调马”。除夕、合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午夜,开始饮7606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除夕人们还纷纷地向长辈人敬“辞岁酒”,围坐吃饺子,俗称“黄馍馍”或0542“扁食”!耍“嘎拉卡”(下棋)!还要听艺人说书、通宵不眠,沉醉在欢乐之中,初一,一大早身着各色服装的男女。跨上早0270已调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中,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习惯上这种敬酒每敬必喝。有的还边歌边舞!串包男女利用这个机会赛马。尤其是青3648年男女各不相让、他们大都以“浩特”之间距离为比赛距离、开始男女追逐!   蒙古族人民把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称作“白节”,这是为什么呢! 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民族最崇尚的是白色。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故称春节为白节、过白节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习俗!这3181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这在《马可波罗游记》中也有很详细的描绘、   现6505代蒙古人也把白节作为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三十晚上!全家老少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是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长辈依次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白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6846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5047(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     端午节     每年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打大围,它的规模之大、常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区!个别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蒙古族的“猎节”、   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采取约定的办法、但五月端午打大围,却是一次固定不变的围猎活动、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次蒙古族部落遭到异族的侵袭,由于部落成员都出去打大围。从而使一场报复性的仇杀得以幸免、这一天正好是阴历的五月初五!所以从那以后。五月初1108五都要打大围的习惯就传承下来了。还有一种传说是:成吉思汗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围猎受惊致死的,后来,就把五月初五作为猎日,以射杀群兽!保圣主的宠爱之恩,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表明蒙古族人民对自己部族的热爱,所以这个传统猎日、代代相传。一直沿沿袭至今、   9572打大围开始的前几天!部族人员聚集在一起、大体约定了围4457猎的路线!范围、并推举打大围的总指挥“阿宾达”、担任这一职务的一般是这一带既善于打猎?又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人?   打大围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门猎、主要是在山区,猎人把猎物从山口往一个山沟里围,另一种是“围猎”?是在平原地区。因没有山沟。地势平坦,打猎时就在几十里的方圆内、从四面八方往中间围、   围猎开始!猎人们骑着最好的猎马!背着枪(或弓箭)、腰间挎着猎刀!别着布鲁,带着成群的猎狗、农业区还赶着大车。从不同的地点进入围场,   打大围到了中午!猎人们三五聚。点起篝火,就地野餐,餐后!继续围猎。下午黄昏十分。围猎进7630入高潮!而这时的猎物也9082是非常的丰厚了。黄羊、野兔!老虎。豹子都是猎人们一展身手的好对象!围猎中、最能表现出一些神勇无敌的英雄、有些艺人也从此取材,创作出一些......余下全文>>。

什么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是发源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室韦部落 世居在此 最初是在大兴安岭森林里的猎人部落 后来逐渐迁徙到呼伦贝尔草原改为游牧生活 呼伦贝尔风景优美 但在古代 这是生活条件很恶劣的地区 不适宜耕种 单位土地上养活的人口很少 所以人们结成生产生活共同体来对抗自然 来顽强的活下去 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决定了 蒙古人是好猎手 好牧人 机智 勇敢无畏 勇往直前 团结互助 淳朴 尊崇自然(蒙古原生宗教为萨满教--该教认为万物有灵) 热情 能歌善舞 但其实又相对内敛 我就是蒙古族 但我是城市长大的 母亲 奶奶均为汉族 但我也接触了很多 蒙古族和汉族 觉得蒙古族重感情(不一定是亲情汉族是熟人交际蒙古族不完全是) 蒙古族族系发展 匈奴族后裔 +突厥后裔+ 东胡后裔共同组成的具有共同民族心理特征的现代意义蒙古族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蒙古族的民族文化 多彩的服饰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饰似乎很简单,无非就是一件袍子,一双靴子而已、其实,蒙古族的服饰是非常复杂而丰富多彩的,不仅各3064地形制有别,而且有年龄,婚否及盛装与0662常服之别、 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四个部分! 首饰大致2012可分为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饰等五大类,头饰主要有头巾,帽子、头带、头圈、辫钳,辫套!头钗。头簪,耳环、耳坠等,是蒙古族首饰中最绚丽的部分,如"顾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约1尺、顶部为四边形,上面包裹着五颜六色0311的绸缎,缀有各2885种宝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5777野鸡尾毛等装饰物!制作精美。绚丽多姿, 妇女们平时一般多罩头巾,头巾大约丈馀长、颜色多种多样、质料有布。麻!绸。绢等!姑娘们喜欢将头巾缠在头上。然后在右侧挽一个小结!把头巾的穗头垂下来、已婚妇女们则用头巾包住头顶后!缠一圈、不留穗头。在庄重的场合还要戴上绣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等花纹图案的帽子,帽顶上有红色穗子和闪光明亮的帽顶宝石!传说这种习俗始于成吉思汗时期、当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个人都要0838罩头巾、以表示头颅上飘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强大之精神常在。从结婚、告别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妇女们便要开始佩戴雍容华贵的盛装首饰了,蒙古族的盛装头饰,以鄂尔多5068斯地区的最为典型!这种头饰汉译为"头带"、主要由"连垂"和"发套"两部分组成!1733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而且多用数百颗珊瑚,数十条银链。珍珠串和许多银环,5452银片以及玛瑙。玉石等穿穿缀而成!装扮起来可谓珠帘垂面,琳琅满目,一付头带一般都重达三、四斤,有的可达十馀斤,据说一付高档的头带、过去往往要用几群好马或数百峰好驼才能换取、 蒙古袍!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8412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3983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9101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quot;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绸缎制成!长三四米不等,色彩多与袍子的颜色相协调......馀下全文>> 、

为什么蒙古族包姓居多?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是包尓之金家族!包姓是蒙古族大家族 因为与中原汉族交往较早,为了便于交际简化为包 宝 鲍等。其实2671都是包尔之金borjigin家族。,

想起一个蒙古族名字

  巴牙儿!

白族 壮族 蒙古族都有什么节日?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   壮族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蒙古族 有开那达慕大会 大会主要比赛是 射击 赛马 摔跤   还有祭火节。洗漱节。 还有的是,太多了!

蒙古族的衣着有哪些特点

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中年男子冬天穿大襟皮大衣。布面以黑、蓝为多、无布面的.一般在衣袖和衣边用黑布或蓝布加缝约三指宽的布边。有的用羊羔皮加边,春秋两季穿大襟布大衣。无论是穿皮大衣或布大衣!都系一条3米长的蓝黑色布腰带! 旧时常见腰带上挂有带刀鞘的蒙古刀,刀鞘上插一双筷子。还挂有火镰,有的还挂有一条白布手巾。冬季老年人戴“巴司勒克”皮帽!中年人戴7225“居木得克”皮帽,帽顶都有用红布条编成的一小圆疙瘩。两边耳扇在后部相连!前边可以护住鼻和嘴部。夏天多穿黑色大襟政朝长袍。用蓝布缠头,城镇居民以戴礼帽为多, 妇女的服饰以长袍为主!4168少女夏天穿的长袍一种有大襟的叫“拉布西克”!另一种从中间系排扣(银扣或布扣)到腰以下!左前襟加宽!叫“比西米特”。长袍上绣有各种图案花边,腰上缠红、绿、黄色的绸子或布带。头上缠绣花白布头巾、喜带戒指。手镯和耳环,已婚妇女穿“铁尔勒克”、外套“切格德克”,不穿“拉布西克”,有的穿无袖长袍“别日孜”。腰部左右系带、不用钮釦,帽子上缝有银饰物、帽顸有一条垂到后腰的红色长穗子、已婚妇女的长袍均不系腰带。老年妇女的衣服不用色线绣花边。帽子上无银制饰物、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多穿穿制服?如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以及西服等。中年妇女喜欢穿连衣裙,戴头巾。传统服装多为中、老年妇女在节日穿戴!平日少见。, 。、

蒙古族最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应该是白色吧,希望采纳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