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国庆节-那达慕]、蒙古农历7月11日,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白月节。蒙古农历1月1日,相当于是蒙古族的春节。   四季节。蒙古农历3月21日。用九十九碗白马奶祭天、   特斯玛节。蒙古农历11月3日。加工皮条。   火节、蒙古农历12月24日!用羊胸祭火,   黑苏力德节、12年轮回一次!!

蒙古族和壮族的的风俗习惯,故事,礼貌礼节,饮食习惯,节庆习俗,禁忌,等!

  蒙古族   蒙古族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蒙古族自称“蒙古”、其1633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鹘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用蒙古语言文字的新闻出版!广播!戏剧!电影事业也有了相当的发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善正要》被列为对世界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成果之一!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喇嘛教,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善7860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    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4134问:“他赛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0014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里做6094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0330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食俗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1876意为“红食”。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6496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把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3492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蒙古3488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有人2481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典型食品: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煺毛整羊宴!熟烤羊、白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壮族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4603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9113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4134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男女都穿布鞋,   礼仪介绍   壮族是个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有时一餐饭吃五、六家!平时即有相互做客的习惯!比如一家杀猪、必定请全村各户每家来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务必备酒、方显隆重,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   尊老爱幼是壮族的传统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动打招呼!让路,在老人面前不跷二郎腿。不说污言秽语!不从老人面前跨来跨去。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并送到分手处。   禁忌内容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8005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7826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间行走忌2426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9334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8233谢绝外人进寨!   婚礼习俗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响、认为3101这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遭到严禁、违者或离婚、或赔偿一定的财物、现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宗教特点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1535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8656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红水河流域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布洛陀》的内容包括布洛陀创造天地!造人、造万物,造土皇帝!造文字历书和造伦理道德六个方面、反映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走向农耕时代的历史。以及壮族先民氏族3234部落社会的情况、   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2377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此外。壮族民间经常见得信仰还有:   ①花婆神!据说是布洛陀的妻子,有壮族地区则认为是布洛陀的母亲!专管生育儿女的女神,又称“花王圣母”,壮族认为儿女是花婆庭院里的花朵,枯荣全凭花婆主宰、婴儿出生、即在床头铺上纸花,逢年过节由母亲领孩子另祭花婆!孩子有病!也要祭请花婆保佑, 在南壮族地区的壮族,人们更崇拜花婆神,   ②土地公!壮族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主、主管一方水旱虫灾及人畜瘟疫的神灵、因此,村村设有土地庙,但无神像;唯用红纸书写“土地公之位”字样,贴于正中墙上以供祭拜,逢年过节或遇有重大危难事件!村民必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供物随事的大小而有厚薄,求签前忌吃狗肉,全村则一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每年开春作“春祈”、9111求土地公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秋季“还愿”、感谢土地公的厚赐,   ③社公。被认为是村寨保护神、多于村边大树下设社坛,内供石头数块!也有供奉石雕狗像的。每年除夕、各家备酒肉祭祀,祭社时。全村寨长老齐集!祷告社公。并讨论当年应举应革事宜?村中3074青壮及少年、集于社前,遍拜尊长!称为“拜社”、新嫁女子!也须携同夫婿回娘家参加祭社、新生婴儿由父母带到社前,向众人分发红蛋,主持社祭者为小儿戴上首饰,祝愿平安健康!年满三岁的男孩、由父母带到社前跪拜,以鸡、酒祭社公,并请舅父命名!而后将鸡肉切成小块,连同一片黄糖,分送各家各户、告以8025孩子名字,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祭社当晚、各家将从社坛前带回的肉、粥!粽子和红蛋等、置于有孩子的媳妇门前祭祀、表示为孩子0895“赎魂”,祭毕,将粥喂禽畜。认为可使其肥壮!每遇虫灾、各村寨鸣锣聚众,杀猪,羊、鸡祭社!并用1183纸条染畜血。标插田间、象征社公到此。即可免灾、   ④禾神,六月初六家家户户杀鸡做粢粑到田间拜祭“田公地母”、聚饮欢歌,并在田边插小纸旗、祈求丰收,在遭受虫灾时、则“耍黄龙”驱虫!播种时。往往撒少量谷种或3997花生壳于村口路旁。求禾苗长齐。七月间有的村寨集体举行“祭青苗”、以猪酒供祭于村外。老少集饮!唱和农歌、秋收时。要举行“吃新米”、从田里采集稻谷做新米饭,宰杀鸡、鸭到田头供祭后,才开镰收割。   ⑤牛神,壮族传说牛是上天派到人间帮助农耕的。以农历五月初五为牛的生日,称“牛皇诞”!该日禁用牛力,0004在牛栏烧纸祭牛神!并喂牛一团有色糯米饭(黄牛用黄色!水牛用黑色),有的地方还以菖蒲雄1395黄酒灌牛!春耕大忙后,要举行“收牛魂”仪式,称“牛魂节”,该日、以鸡!鱼!肉。五色糯米饭祭于牛栏或野外放牧处、众人团坐欢宴!并用芭蕉叶等包五色饭和肉,菜等喂牛。禁止鞭打或厉声呵斥!他们认为耕牛农忙作业辛苦,神魂惊散。故须招引,   此外。还崇拜龙,雷、水。火等众多自然神灵!并各有崇拜5808祭祀礼仪、   祖先崇拜 壮族称祖先神灵为“公裔”!崇拜至诚!特别是对被认为英雄的祖先!尊崇尤甚!   ①莫一大王,传说能呼风雨,驱鬼神,敌盗寇。护百姓的英雄祖先。许多地方!尤其是广西西北地区!不仅有莫一大王庙,而且家家神龛供奉莫一大王为“真正尊神”、长年香火不断!祭祀礼仪有三年一庆愿。五年二庆愿,十年一还愿、庆愿还愿均须宰杀猪牛鸡鸭献祭。并请师公诵经数昼夜、耗费甚巨、4305称为“大秀火”,无力承担这笔费用的。可于腊月做“烧腊”祭祷!向莫一大王表示力不从心,以求宽恕、2921除莫一大王外,还有莫二。莫三。莫四。莫五等大王和黄九公等,都被认为是壮族的英雄祖神,   ②家祖。每家正厅必设神龛?奉祀祖先以及灶王诸神!祖先名用大字写在一张红纸的中间,其他诸神用小字低一格列于两旁、春节和鬼节为一年中最大的两次祭祖活动。除夕,净扫门庭!烧茶冲米花糖迎接祖先神灵回家?大年初一早晨,互相串门给各家祖先酌酒作揖,共贺新春、初二送祖!亲戚来客必带供品,向祖先神2172位进香?年初一至十五。神台前供物不断、晨昏三叩首、早晚三柱香、七月十三日8403至十五日。要过“躲7038鬼节”!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地狱里的鬼都出来觅食。其中恶鬼作祟,为害甚烈。所以道绝行人。家家闭门躲鬼!在家祭祀鬼神!农历三月初三和十月初十祭祖坟、届时在墓前供献五色糯米饭、在坟头遍插纸钱。   丧葬仪式   人死后!停尸于正厅。以柚叶、桃叶或姜4390煎水浴尸换装,入5947殓时孝男孝女放声号哭,也有唱《丧歌》的习惯,表示诀别,一般停尸三日,亲戚故旧来吊、洒酒供祭、将死者生前喜爱的器物置于尸旁,用铜钱遮眼、塞口,或填以糯米饭。茶叶,意为使死者在往阴间的路上有赶路饭和买路钱。有的以朱砂点五官,叫做“开光”,尸体遮盖白布、擂鼓或燃放鞭炮志哀。如死者为妇女,还必5471须向外家报丧,0518俟外家来人“见面”后方能入殓?有些地区!子女为父母办丧事。要请两位8220歌师分扮舅甥!通宵达旦以问答形式唱“哭丧歌”,赞颂死者生前美德!并劝喻世人应尊敬长辈、不忘祖恩,   壮族有“二次葬”的传统。 一般葬后三年揭棺?捡取骸骨放入陶缸内(此环节叫“捡金”、装尸骨的罐子叫“金罐”)置于岩洞或土洞中!选择“吉壤”再行安葬!称“二次葬”、至此,死者才成为祖先神灵而受供奉!对非正常死亡的。被认为将变成恶鬼!因此必须火葬、请道公诵经打斋,骨灰随道公跳过火坑!才承认其阴魂与祖先神灵有同等地位、   巫师 分巫和师两类!被认为能交通鬼神的人神中介。巫又称小巫。多指巫婆、4388作法时穿常服、无师授,无经典,以瓢为乐器!名之为“鼎”、也有摇着铃铛、巫以巫术活动为主。自称能代人“神游”阴间!寻找死去的亲人。代为传言,或替人问神问鬼,以告吉凶祸福,师又称师公、由师徒传承,但无组织、不吃素!可婚娶,主要为人“驱鬼”、“祈鬼”,“择吉”,“求福”之类。经典称“壮经”(亦称“巫经”)!用壮语的土俗字(“sawndip”)书写。内容多是壮族的民间传说。历史地理!天文历象!巫和师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的一部分,   师公大4674多主持丧葬!集庆!祛灾等较大规模的宗教活动、故又称大巫!   壮族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在中国上世纪60年代!被当作封建迷信横9459遭禁止!批判、大量的《布洛陀经诗》遭焚烧,不少地区有巫公、巫婆。被视为封建迷信而备受打击,甚至付出生命代价!“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使壮族的摩(MOZ)教几乎灭绝,中国上世纪80-90年代后、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落实!壮族本土的宗教----摩(MOZ)教才得于恢复!但60年代后绝大部分的年轻壮族人、很少了解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和《布洛陀经诗》,也很少有60年代后年轻壮族人信仰本土的宗教是摩(MOZ)教。造成了民族文化的断层。   节日庆祝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6505“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另外有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中秋节!重阳节、冬至0861日等节日!   壮族节日的装束一。壮族的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但初四至初五仍算春节期、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做糕点,杀猪。包粽子。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等、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过去、有的地方把放鞭炮谓之“招牛魂”(壮语叫“欧魂怀”)!意思是老黄牛的魂魄尚散落在田野,把牛魂招回来!新的一年开始,老黄牛又该辛辛苦苦地为主人家效力了。“招牛魂”开始!有的人家敲锣打鼓!吹萧吹笛!整个村寨洋溢着一片欢天喜地的气氛。   二,正月初一,初二   凡来4208客必吃粽子!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三,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它的“头”要圆滑,“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四、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以及附近的壮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壮族)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现在。陇端街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9902相传在北宋年间、为了抵制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侬智高率广西壮族揭5206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0821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势力很大,后来起义军失利!退守富宁,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人民遣散到贵州等地。临别前。壮族人民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4507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五!吃立节   8265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但在1894年春节来临之际。法国侵略者侵略我边境。为了打击侵略者!青壮年奔赴疆场。英勇杀敌。保卫了家园。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将士凯旋归来,乡亲们杀鸡宰羊!做糯米粑。盛情款待。共同欢庆胜利!补过春节!从此以后逐渐形成吃立节,节日期间,人们舞狮子!耍龙灯。唱歌跳舞、热闹非凡、   六、娅拜节   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者宁、索乌一带的壮族、每年四月属兔那一天、都要杀一头牛!一口猪。两只鸡和四十八尾鱼、到娅拜山去。奠祭壮族妇女娅拜(有传说为侬智高母亲)!那天。男女老少都到场、礼仪十分隆重!相传娅拜是一个壮族山寨的头领、她率领壮家百姓同官兵打仗,失败后被残杀,众人把她埋葬到高山之巅。并将此山叫作娅拜山!每年到娅拜遇难之日!壮族人民就杀牛宰猪去祭奠她、这样年年祭奠!从未中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节日——娅拜节!   七。壮年   也叫"将也益",春节叫"将昆"!即汉族节!壮年以农历十二月为岁首、十一月末日为除夕、习惯叫"崴谊久",意为过二九(不管月大月小?都如此称谓)、是日,全寨6985集资买猪,(有的2263村寨按户轮流专门喂养社猪)宰杀敬祀社王,祈求保1806佑五谷丰登?   相传古时曾杀人祭社!后来以猪代之、社王棚一般设于村边大树脚下!祭时、由魔公主持!妇女和家有孕妇的男子均不能参加,在社7477棚前宰猪敬供!集体叩拜,庄严肃穆!不许喧哗说笑!忌穿白色,花衣、否则当年收成不好。禽兽为患,祭毕,将煮熟的猪肉按户均分。各得一串、带回家里作"接魂"敬祖主要供品!从除夕到初三。即敬土地公之前,严禁内外人出入。过年9425十天之内为节日活动期间!村村寨寨敲锣打鼓、吹笛弹琴!纵情欢娱。亲友互访道贺!青年玩山串寨对歌作乐、有的还给周围兄弟民族送年礼,近邻的苗。侗,瑶。汉等族,前来作客、有的还鸣炮、击鼓,吹笙,表示庆贺,到处喜气洋洋、充满着民族团结气氛、   不过壮年的壮族村寨,则以春节为大年、其活动与当地汉族相同!,

蒙古族都有哪些禁忌?有哪些习俗?

  蒙古族习俗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5181: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1078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0783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1095第九块献给皇帝”!祭1295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9509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3735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9860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7537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7677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0416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8006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6741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9993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蒙古语称交和)。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蒙古族人民尊重礼仪。习惯成自然、至今仍然如此,一事一物。无不依据其礼为之,敬长慈幼、同胞相见、长幼有序,宾朋有礼、客至如归!当然其礼仪之表达形式!随着时代的前进,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丰富。有所改进,如鞠躬,握手礼、互赠纪念品等等、均在蒙古族中盛行起来,   可以想见!洋溢在蒙古人民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中的那种高尚品质和道德情操下、我们感到的将是那种心地憨厚。热情好客的民族美德!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如果是专门猎取狐狸和狼的猎犬!那么就要禁忌猎兔子,否则在追逐狐狸时一旦遇到兔子就会失去主要目标,   一只训练有素的猎狗必须领会以下几点:吹口哨,示意!招手、指点!呼唤等暗示和要求!一只好猎犬不仅能抓住野外奔跑的狐狸?而且能把窜进洞穴的狐狸从洞中咬住尾巴拽出来、   猎狗每日喂一次食、在喂米食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兔肉和羊肉等肉食,但须将肉煮熟加盐放晾后才喂!猎狗喂食量要少、掌握一定的标准,切忌喂得太饱,在冬季数九天。为预防狗掌冬裂需用蒜泥涂于狗掌!进入五九天。须将猎狗拴于带汉渍的鞍屉上7195进行控腹吊膘!   秋末白露时节。开始吊控乘马和猎狗!吊好之后,猎人们选一个叫作“红喜鹊”的能见红色的日子出猎、到达狩猎地点后。先祭祀神玛乃汗!然后才开始打猎,牵猎7164狗的人一般都牵两只以上猎狗,近十名猎手的狗加起来就有三四十只。他们排列前进在宽三五华里的地段,有的人见猎物就撒狗!有的则只作准备先不撒狗、等到节骨眼上才撒狗、每只猎狗平均一天能抓到二三只狐狸,用猎狗打猎不以猎狗所抓到猎物之多少进行分配?仍按传统习俗凡参加者都能分到一份猎获物、。

蒙古族哈达颜色的意义

金黄色 象征大地、 蓝色用的多!蓝色象征蓝天,能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豁达。美好的心灵! 白色的哈达象征纯洁。吉利、因为蒙古族没有一天离开过白色---奶品, 白色才是表7012示圣洁!! ,,

蒙古族姓名的前后顺序

  蒙古人的姓在前!名在后,比如孛儿只斤!铁木真!。

蒙古族的哈达颜色都代表什么?

一,哈达的颜色有白,蓝!绿!红,黄等五种颜色。白色是白云的象征。蓝色是蓝天的象征!绿色是江河的象征。红色是空间护法神的象征,黄色是大地的象征、除了白色哈达外!蓝、绿!红。黄彩色哈达、赋与了宗教含义,认为是菩萨的衣服,所以、是最隆重的礼物,平素很少使用。一般在寺庙开光典礼时、献给神的塑像或最受爱戴的活佛!同时、也可献给新修房子的亲戚。作为在房顶做守护神的彩箭之用! 白色哈达象征素洁的祥云、互相敬献哈达!表示祝对方吉祥如意?幸福无边! 。

蒙古族歌手都有哪些? 5分

布仁巴雅尔、哈林!德德玛!宝音德1788力格尔!孟根其其格。乌日其嘎!木兰,斯琴格日乐。莫德格玛。阿拉腾琪琪格,琪琪格。斯琴高丽,阿拉泰!乌日柴夫!好多呢,不过我只知道的就这么点了······ 、

蒙古族的节日和时间日期 还有就是习俗

  我就是蒙5149古族的。其实蒙古族的节日大多都已经汉化了,我就简单的说几个重要的哈!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抓肉!也要包饺子!烙油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压岁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每个地区举办的时间和场所都不一样,   点灯节。也可以说是祖拉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在大城市的钉古族同胞以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取而代之?在这天,人们虚岁会长一岁。     其实最重要的也就是春节了、没什么的,   参考资料:自己的经历,

蒙古族的服装叫什么服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靴子等 、颜色尚蓝。深蓝者多!极少穿青色上衣。妇女喜穿红、绿!天蓝色的、服装四季有别?如单布长袍,夹长袍!棉长袍。皮长袍。坎肩,马褂等,无论男女都喜用鲜艳的丝料或布料做腰带垂穗装饰。衣多镶边!布料喜用绸缎类或上等纯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制作,少部分用马!驴皮、女式靴子多为布制绣花?冬季内套毡袜。既轻且暖!冬季的皮衣,皮自家鞣制!自家缝纫,很少购买。劳动时穿的皮衣不吊用上好绵羊绸,布面、经济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制! 衣服皆右开襟?嵌对扣或排扣、男服镶单边者为多,女服鲜艳而美观。单布长袍或坎肩皆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绸边、女子服装特别讲究,且有闺、妇之分别。,

蒙古族的服饰饮食民居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9059族风味小吃,有饮奶茶的习惯!马奶酒、奶酒扒肉、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3531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