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有哪些?

  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牧马   7005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23]     忽必烈出猎图[23]   内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茂,很适宜养马,马好运动故食量大、胃小消化快5314边食边排便。一天多数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季天热蚊虫多!马在白天躲蚊虫,避酷暑,所以主要在夜间吃草抓膘![23]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7979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子烈。慓悍!对主人2373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以头为尊贵,蒙古人严禁打马头。不准辱骂马。不准两个人骑一匹马、秋天抓膘期不准骑马狂奔让马出汗。马倌,骑手要随身携带刮马汗板,马刷子,随时为骑乘的马刷洗身子,刮除马汗、为马舒筋活血,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与马亲近。增强4701感情的途径![23]   马已深3172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数之不尽!蒙古人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马驹节!马奶节!神马节等。7231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奉养着一匹成吉思汗的神马温都根查干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骏马。[23]   近现代时期。中国的蒙古马无论在都市还是在牧区、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骑驭的作用、蒙古马8348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蒙古人意识到蒙古马已越来越少。社会上有识之士也开始建立各种有关蒙古马的组织,研究蒙古马,抢救蒙古马的工作正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起来![23]   骆驼   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内蒙古5684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2550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可骑乘,可载货、它身高二三米,腿很长!迈一步可1738达一米多远、能日行一二百华里,长途跋涉经久不衰。而且负重力相当大,能载二百公斤货物,相当于一匹骏马和两头犍牛的负重量。自古就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沙漠地区的货运主力!在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带。一队队骆驼常常在这里负重远行、勘探队考查沙漠?治沙,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0212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1301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鲁班节   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内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啥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9618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梗马!摔跤!令人讚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是?

土家族节0748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物件、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3448地都有白虎庙。6611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毛大王节 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7620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大帝看牛王勤俭刻苦!命令牛王下凡到人间传旨、只2772准三日一餐,牛王到凡尘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于是改为一日三餐、牛王返回复命、下帝听了大怒、立即贬牛王为民耕田!终日食草、牛王为民出力、土家人称其为牛9655毛大王!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7280有的则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餵养, 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1431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4760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侯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7051随胡宗宪征矮,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矮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8851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过赶年节要作0590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年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9517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在0243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煮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进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7627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9370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3487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2838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1179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4152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6284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以上引用一网友回答!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藏族 花儿节 白族 火把节 藏族 酥油灯花节 蒙古族 敖包节   藏族 雪顿节 壮族 歌吁节 苗族 芦笙节 朝鲜族 回甲节 东乡族 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

图中描绘的场面,是我国哪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A.蒙古族 B.傣族 C.苗族 D.汉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为我国傣族1121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故选:B.?

仫佬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0430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仫佬族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3418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六月初二为吃虫节!是发扬除虫方法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4339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

颇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颇族有"串姑娘"的传统节日!   青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利用假节日,走亲访友!劳动社交场合,都可以沟通心灵,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串姑娘"到一定阶段。男方便请"勒脚"(男方媒人)到女方家提亲、一旦女家同意这9286门亲事!双方便选定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在景颇山区,寨与寨之间显眼的山坡上、盖有较大的茅屋、即“公房”。是专供男女青年交往和谈情说爱的场所!在公房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边说笑边对唱,以歌唱的形式来相互了解对方的情况并可表达自己的倾慕之情和真挚感情!钟情者常常互赠筒帕和烟盒等作为定情信物。另外,他们还常以实物来互通信息。作为交流思想的情书、如小辣椒表示“自己非常思念对方,如吃多了辣椒一般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但如果是一块火炭。则表示“自己不同意、拒绝与对方建立恋爱8337关系”等,类似的以物代言通信的物件很多很多、大部分以自然界的树木?花草等的谐音或者其本身的用途来表意,。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1893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8935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5170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2102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8462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9920水的清洁!并视水9869为生命之源、   婚俗   婚制: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把阿秃儿与诃额仑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6143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42]   1944求亲: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9109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42]    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4203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9024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42]   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5635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42]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8521备婚事。一般是打8527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5970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42]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婚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