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国庆节-那达慕]?蒙古农历7月11日、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白月节、蒙古农历1月1日、相当于7718是蒙古族的春节!   四季节、蒙古农历3月21日,用九十九碗白马奶祭天。   特斯玛节、蒙古农历11月3日!加工皮条!   火节。蒙古3127农历12月24日!用羊胸祭火!   黑苏力德节。12年轮回一次,!

蒙古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鲁班节 是云南省通海县西6008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4239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节4156日很多!有春节(白月)、那达慕,马奶节。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等,其中的春节和那达慕大会最为隆重、!

塔吉克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塔吉克族的节日盘点   1.迄脱乞迪尔节   “迄脱乞迪尔”是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清除烟尘”!是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3月,具体日期由该族宗教人士选定、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家什搬到屋外。用面粉调浆在四壁上刷成美丽的花纹,以示吉祥、清洁。节日当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在此之后、人才能进屋并将家什搬进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各家祝福。人们互相拜访,互道祝福!女人们一般在自家门口迎客,并向客人左肩洒面粉以示吉祥。青年们唱歌跳舞、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体育活动,   2.灯节   塔吉克语音意合译,意为“点灯节”!塔吉克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伊斯兰教历八月举行。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节日晚上全家团聚、在房中堆积沙土,家人按辈份依次将蜡烛插入沙土中!尔后在蜡烛前祈祷!节后每家门口点。点燃一灯。象征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扫墓。8858由家长为亡故亲属各插三支蜡烛?然后共进晚餐,节日结束、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2441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7885在炕上,炕0754中央摆放着一个沙盘,供插酥油灯之用,   全家坐齐后。家长开始叫每个成员的名字,叫一1079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1263插一支酥油灯,表示兴旺和吉祥、接着、每个人要伸出双手在酥油灯前烤一下。然后祈祷,愿安拉保9848佑一年平安!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在灯火前共进丰盛的晚餐。餐毕后,户户都要把棉花缠在“卡乌日”草上、扎成火把、并涂上酥油!绑在木杆上插到屋顶点着!使家家的屋顶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这种灯称之为“天灯”。据说可以招来吉祥,带来幸福!“天灯”点燃之后、全家人要肃立在屋前、仰望着“天灯”默默地祈祷。以求平安、与此同时,在自己的房门前还要点火堆驱鬼!孩子们围绕火堆高兴地观看和跳跃,这一夜家家户户火光通明。人们彻夜不眠,通宵达旦地娱乐!处处洋3641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第二天、开始祭祖活动!人们来到墓地!先给每座坟墓点燃三到五支酥油灯。摆上油馕和熟羊肉等祭品。还要用麸皮、面粉,酥油等搅拌成“依德”!并把招魂灯插在盘子里!一家老小跪在坟前向亡灵祈祷,祈求祖先显灵保佑5615全家平安!消除灾难,仪式结束后。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换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围坐在一起进食?并互相祝贺节日!   3.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春节)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先让一名男孩牵头毛驴或一条牛进屋绕行一周!主人给驴喂块馕,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驴牵出去、然后将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着,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年!各家还用面粉做8417成面牛?面羊和面犁等、喂给牲畜吃,直系亲属纷纷欢聚一堂,各村还举行赛马?刁羊。歌舞等活动!节期一般为两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4.肉孜节   塔吉克人也过肉孜节!但对这一节日却并不十分重视、塔吉克人也作肉孜节乃玛兹!也相互拜节、但却不封斋!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做点心。准备节日食品、一般在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着节日......余下全文>>、

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是什么?

  传统的节日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七个传统民间节日!     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总括: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源流:春节为寒冬将至、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年习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在唐代以后渐从祭神转向娱人。明清时期开始转型?礼仪性!应酬性加强、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习俗: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初一早上出门、相互拜谒、馈赠礼品。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多食元宵与年糕。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总括:农历正月十五、源流: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习俗: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7624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8876元节要燃灯?“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出现在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寒食东风御杨柳7359——清明     总括:阳历4月5日、源流:清明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了祭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习俗: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打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艾符浦酒话升平——端午     总括:农历五月初五,源流: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

回族、侗族、白族、壮族、蒙古族、纳西族 分别过什么传统节日?

  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6573月初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晒布节,   三月三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壮族8877的歌节?   四月0088初八是牛魂节!又叫做脱轭节!   六月初二为莫大一王节。是为纪念敢于反抗封建皇帝的壮3528族英雄莫一的!   七月十四至十六是中元节,俗称鬼节。这是壮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   七月二0800十日晚上壮族台望节!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除此之外。白族也和汉族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   蒙古族 白节 春节 敖包节 成吉思汗纪念节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东巴会。棒棒会,三朵节、三月会,七月会、(说一下 我就是纳西族的)、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5951族的传统住房!其7979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0521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8406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煮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8070进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   待客禁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自古乃礼仪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蒙古族尤盛。来蒙古包作客、不但会受到主人热情的款待。还会感受一些从未接触!从不知道的民族文化、当然、在进入蒙古人的生活之前,必须要了解他们的一些习俗和禁忌。否则、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随意行事!不但会闹笑话,而且会令蒙古族同胞不高兴,   首先到蒙古族家里做客忌讳进屋时把衣襟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也不可手提马鞭子进屋,不论客!主!都要让长辈和老人先进屋!   进屋后!忌讳乱坐位置!来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让客人上边坐!而客4388人请老人先就坐!在蒙古包里,总是长辈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做西边,女人做东边,   有客人在场忌讳对孩子发脾气,更不能打骂孩子,长辈和老年人讲话忌讳打岔,揭短!有疑问或需要说明情况!待人家讲完后再问、   假如你来蒙古包作客!主人会立刻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奶茶,接着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使主人感到遗憾!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0095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2830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6753忌讳长吁短叹、   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5175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德吉、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7816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相对与待客来说、主人家平时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时忌讳断骨,应该断开关节。忌讳在放肉食品8948时倒放头尾!往锅里下米时忌讳用袋子倒。捣碎茶叶时4253忌数数、烙饼和油炸食品时忌讳大声喊叫。说不吉利的语言等!   以上引用一网友回答。

蒙古族的节庆:是什么

  .蒙古族【节庆】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4036天过“马奶节”,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4253尊贵的客人?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放映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盛会,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3978造型别致!美观、而且0474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顶里来欢度节日、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跳时!先5336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从一月到十二月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他们的来历和习俗分别是什么?

  除 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释义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除”。本0136义是“去”!0479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8715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起源    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1729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别称   “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称呼虽多,但总不2026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春 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释义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3890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相关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2506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7549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3]   适用地区   春节......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节日,有哪些?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