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回族姓氏的民族来源

  中国的回族是一个由多民族成份融合8513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她的历史比较短。追溯起来比较容易,从姓氏家谱可以看到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另外还能从姓氏上看出2419其他民族融入回族之中。这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提供了许多史料、 融入回族之中这在元代就已存在。杨志玖先生在《元史三论》中专门作元代回汉通婚考、汉族成员进入回族行列。主要是与回族联姻!信仰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其祖辈姓林、经常泛海经商!娶回回妇女为妻。从回回习俗!因之、林家分为林李两姓,林姓为汉族!李姓为回族,有些林姓后来也成了回族,云南沙甸林姓回回为大族。约400余家,林家祖籍福建!是商朝比干的后裔。始祖林钟元朝至元年随咸阳王瞻思丁,官昆明城守城参将、2917瞻思丁十分赏识林钟、遂将女嫁于他!钟即改信伊斯兰教!成为回族!随后由昆明到石屏、后到沙甸、林姓回族遂成沙甸一大族。民国时沙甸林仲明!林兴华!林兴昌皆为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并在中国回族研究和阿拉伯语方面有所成就!7125汉族随伊斯兰教、还有因经商或收养关系而成回族的!例如,宁夏永宁县纳家户的张姓回族?清末到宁夏经商,落居回族聚居的纳家户后!皈依伊斯兰教、随回族习俗,成了虔3863诚的穆斯林? 入籍回族蒙古族人融于回回之中从元代就开始了、最为有名的是《多桑蒙古史》引《史集》所记载安西王阿难8621答所率15万蒙古兵大半信仰伊斯兰教?变成了回回人,到了明代!禁胡语。胡服。胡姓!使部分蒙古人加入到回回行列,还有明代归附的蒙古人也有些成了回族人。在今西北和其它回族9699聚居区仍然有脱!妥、铁、帖!包!达!朵!火!贴,燕,何!塔。忽、萨。合。和等姓氏、从姓氏考察几乎都来源于蒙古人的姓氏、今沈阳脱姓回回为一望族!《脱氏家谱》记载脱姓的始祖为元丞相脱脱。从14世纪中叶定居沈阳!信仰伊斯兰教!传脱姓回回,遂成沈阳明清以来回族一大姓, 融入回族从家谱!史籍中仍然可以看到回族中维吾尔人的成份!即使从骨骼特征上!也能在今西北回族地区看到!而历史记载就更多了。元末被封为甘肃佥事的西域维吾尔人薛都尔丁、归附明朝后仍授原职。后封为土司!并率部众驻往碾伯巴州米拉沟一带(今青海民和县境内),薛都尔丁所率部分维族人与当地土居人联姻?尤其是与当地的冶土司联姻。今青海民和、乐3425都县冶姓回回是维族人的后裔!河南省固始县《陈氏宗谱》载:陈姓回回原是安徽徽州人!元朝时祖上在安徽做学正官员!与维吾尔族文学家马祖常联姻。元朝中期迁河南潢州小南海(今回回营)、后因生活所迫迁往固始。今陈,马两姓后裔河南。安徽皆有之!湖南常德的翦姓仍知自己是维族!翦伯赞、翦天聪为当地翦姓名人,而迁往中原!西北的翦姓都已变成了回族,即使今天湖南常德回维村的翦姓维族人。基本上与回族通婚,在生活习俗、人体骨骼特征上!与回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据康熙年间撰写的陇西《鲜氏家谱》记载,鲜姓的先祖是西域回纥人、宋金以前迁来内地。其后裔转江浙一带、后迁往甘青宁,宁夏固原县的9025鲜姓是清末由青海迁来、而西吉县的鲜姓是1949年前后迁来的。今北京。江苏、甘肃、青海,宁夏鲜姓回回有共同的渊源! 进入回族行列犹太人在《元史.帝纪》里称术忽,清乾隆《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称“珠赫”、穆斯林的《汉译塔布》称“朱乎得”!犹太人善经商!在中国的主要大城市都有他们的足迹,唐宋时从海路来的犹太人、落籍河南开封的较多!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明代开封犹太人有17姓,清初还有李,赵。艾、张、高,金,石七姓、6351称“七姓回子”?又因犹太人喜戴蓝色帽或缠蓝色布。又称“蓝帽回回”,今仍居住在开封南的北教经胡同,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回族、但他们自称犹太人、 加入中国回族行列明永乐十五......余下全文>>,

汉族与回族风俗有哪些不同

  回族和汉族的“风俗”的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   回族的一些“风俗”!如不食自死动物的肉,不食血液制品。不食猪犬。不食非奉神之名宰杀的肉!都是源自伊斯兰教的教规、    回族不像汉族那样祭祖。不拜孔子岳王关公等!也是因伊斯兰教的禁止,   所以回族和汉族的区别就在于伊斯兰教上,除了伊斯兰教之外,回族和汉族几乎没区别!。

回族搬家有什么风俗?

9230  我们没搬过家!但我知道回民如果搬家!一定要搬到一个环境整洁、水源洁净的地方。,

回族的风土人情

  人口:8602978,主要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回族人以汉语作为本民族的语言,并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使用汉文.回族民间歌曲“花儿”在甘!宁 夏和4691青海一带广为流传,其中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莲花乡每年六月初一至初六的“花儿”盛会规模最大!   习俗:   在日常生活中。见8611面都要问安,客人来访,要先倒茶。还要端上瓜果点心或自制面点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员都来与客人见面。问好,若遇上老年客人!还要烧热炕请老人坐、并敬“五香茶”或“八宝茶”!送客时、全家人都要一一与客人道别!祝福、有时远客,贵客还要送出村庄或城镇才分手!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0283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坐正席,晚辈不能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丧葬食俗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有的地方办丧事三天不动烟火!由附近的亲戚邻居送食、禁止请客,三天后方进行纪念活动!婚俗结婚筵席一般都要8—12道菜,忌讳单数。象征新婚夫妇永远成双成对?甘肃地区的新婚夫妇生头胎、男方要携带礼物去女方父母家及至亲家报信,10天内岳母要携红糖,米等营养品和5284小孩穿的衣物来看“小月子”?男方家要设宴款待来客。食俗: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食面条。面片、还喜食调合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5325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民间特色食品有酿皮。拉面。大卤面。肉炒面,豆腐脑、牛头杂碎,臊子面等、多数人家常年备有发酵面,供随时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5212食用各种有鳞鱼类,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鸽子在甘肃地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可以饲养、但不轻易食用。如有危3708重病人。征得伊玛目(宗教职业者)同意,可作补品食用、回族长于以煎。炒!烩!炸,、

搬家有什么风俗

  (一)「六组物品」先入宅 迁移(搬家)前要先准备下列六类日常生活之必须品:   1.米:用「米桶」装八分满的米.米桶裏放一个红包,内藏纸币,茶叶及九个铜钱(或硬币).   2.水:用「水桶」装七分满的水(水要从「旧居」处取).   3.碗筷: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碗筷,双数为吉.   4.畚箕,扫帚一对,上面绑红布.   5.为家中每人准备一套新的内衣裤,枕头及床单.   6.旧有火炉,锅子及风扇.   搬家时将上述六类日常用品於择定的吉时先搬进新居的厨房,然后其他物品才可搬进新宅.如恐迁移后水土不服,另可携带一块旧居的泥土及姜入新宅.而要远行(出国)之人带点米及泥土随行,对克制水土不服听说颇为灵验的. 乔迁离开旧宅之前,互在房间留下一个「旧的钱包」,内放五枚硬币,在厨房留下「两个鸡蛋」及「一封红包袋(利是)」(「红包袋」(利是)内放「柏叶」及双数币值的「纸币」一张).「最后一件物品」或「最后一个人」要离开旧宅时,记得在旧宅之门前先洒一些米,然后才锁门离去.     (二)祭拜新宅「地基主」搬入新宅后,当天下午黄昏时分,依习俗通常要祭拜「地基主」(第琪子).听说「地基主」为「土神」或「宅神」,每栋房子都有,祭拜「地基主」能保家宅平安.或说:「地基主」为宅地的先住者,俗称「开基祖」.因后来宅第被别人侵占或沦落别人居住,俗信应祀拜之,始免於祸害.传说中的「地基主」,身材不高,祭拜时要在厨房门口或新宅之「后门」处,且摆放供品的桌子不宜太高.     祭拜「地基主」的供品如下:   1.家常饭菜(俗称「便菜饭」):一碗饭,一肉,一菜及一汤.   2.酒三杯.   3.红烛一对.   4.三柱香.   5.寿金,刈金及土地公金等「纸钱」.   待「三柱香」已燃烧三分之一以上时,即可在新宅大门口旁,焚烧「纸钱」(寿金,刈金,土地公金).烧完纸钱,收拾供品,祭拜「地基主」的仪式即算完成.   四,迁移(搬家)民俗喜忌   人们於「婚丧喜庆」时为祈求吉祥徵兆,自古以来民间即流传著一些喜忌的习俗.迁移(搬家)时,亦有一些   应注意的民俗喜忌:   1.搬家当天尽量说些吉祥话.   2.搬家当天家人不可哭哭啼啼的,不可乱发脾气,不可打骂小孩子.   3.搬家时不可和别人打招呼.   4.搬家当天不可午睡,也不可在新宅午睡,否则日后易生病.   5.搬家当天晚上,就寝前,应先躺下五分钟左右,随即起床再工作一下,表示「睡了还要再起床」(平常小孩睡新床亦然,先躺一下,就要其起床,不可直接入睡,表示「躺下还要再起来」),否则日后易生病.   6.搬家当天,宜在新宅煮一些开水及将电风扇在家中四方吹拨,以求「风生水起」.   7.当天晚上宜煮些甜汤圆,甜品,全家共食,表示一家团圆,甜甜蜜蜜之意.   8.搬家时要严防动到「胎神」.家中妇女有身孕时,尽量不要搬家.   万一非搬不可时,要让有身孕的妇女先行离开旧宅现场,且在旧宅每搬动一物,先用「新扫帚」扫一扫,如此可避免动到「胎神」.(「通书」均有记载每日「胎神」所占的位置,可参阅「胎神逐日所占游方定局」) 四,结语为应忙碌,异动,日趋频繁的现代工商社会,人们迁移(搬家)之需,整理「迁移(搬家)入宅择吉」的相关资料,希望对准备迁移者有所帮助,都能避凶趋吉,阖家平安.!

保安族有哪些民族风俗?具体分布在什么地方?

  保安族聚居区位于甘肃。青海交界的积石山下。北临黄河、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保安族人口数为16505,聚居区的保安族使用保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保安”系本族自称、旧时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而被称为“保安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根据本族自愿,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保安族人民以村落聚居!住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低矮平房、房9167院相互连结?坐落有序!颇具特色, 保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部分人兼营手工业和副业,他们的农业生产在东迁前已见诸记载!至清雍正初年,保安、撒拉地区!凡有成熟之地。久为恒产。东迁后学习汉。回等族生产技术、耕作采用豆。麦倒茬轮歇制!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等,开始大量种植小麦,1949年前,保安族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豆类,洋芋。荞麦!胡麦。大黄芥和小辣芦等。手工业以打刀为主!被称为“保安刀”,约有100多年的历史。保安刀的生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制作技艺高超!锋利耐用、精致美观、著名的“双刀”和“双垒刀”的刀把!多用黄铜或红铜!牛骨垒叠而成。图案清雅美丽,享有“十样景”的赞语,誉满甘肃,青海!西藏等省,区。保安族的家庭,过去多为为家长制的大家庭!现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为绝对权威、对子女婚姻实行父母包办、解放前!保安族不与非伊斯兰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9167间通婚情况也罕见!习惯早婚!还要取得教主的许可、不过,这8072种情况现在已有所改变?男方从说婚到结婚,至少要送两次彩礼、礼金很重!第一4921次说亲时,称“定茶”,第二次在举行婚礼前、称为“干礼”,结婚选在“主麻日”、新娘过门后!三天不吃夫家饭菜!而是2478由娘家送来、 保安族的的饮食多以小麦,青稞6302和玉米为主,一般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等!肉食只吃羊,牛肉!忌食血和猪!马!驴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兽。保安族服饰有特殊的地方,男子喜戴号帽(白布圆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在节日时戴小礼帽、穿翻领大襟藏式长袍,束腰带!系腰刀、足登长筒马靴!妇女多喜穿紫红!绿色等色彩鲜艳的灯芯绒衣裤。现在,也有许多妇女仿效汉族妇女,头上系各色纱巾?

彝族的风俗有哪些

  待客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1074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烤茶相亲习俗   烤茶是我国高山峡谷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浓郁热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所谓“每日必饮三次茶”!烤茶种类多样。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是艰苦劳作的能量之源,也是节庆待客的灵性之物!   据说在当地。若学不到一手烤茶技术、到姑娘家烤不出好茶!老丈人会认3017为你没本事!而不愿将姑娘嫁给你!因此!当地小伙十五六岁就要学烤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烤茶绝招。   彝族人还流传着百灵从无量山百丈高崖衔来茶种为人治百病的故事,为纪念灵鸟,客人饮茶时,少男少女总会模仿灵鸟翩翩起舞!而糊米罐罐香茶的每道工序也和百灵有关。[2]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7911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8697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4361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6218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4362自己的心上人了!   6134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9053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6078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余下全文>>。

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

关于北部湾民族风俗? 10分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6576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景颇族介绍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白族介绍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3008部分散居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触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8498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保安族介绍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

回族有哪些禁忌?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1041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3241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衣服,5160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回族的日常饮食很注意卫生!凡有条件的地方,饭前!饭后都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多数回族不抽烟!不饮酒!就餐时。长辈要1636坐正席。晚辈不能2051同长辈同坐在炕上、须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饭均不得往外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