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

  远古时代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的是天之道,地支承载的是地之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天道与地道决定着人道,故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天地定位!干支0485以定时空?时空以定世界,干象天而支象地,万物虽长于地上、但是万物的荣盛兴衰却离不开天!十天干与十二地支5658的组合,形成了六1083十甲子,六十甲子用以阐述天地人之学,《世本》曰:容成造历。大桡作甲子。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期就有十二地支、都代表着每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出现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和记载数目的文字。称为天干。并与地支结合2285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是应用易学在实践方面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都是通过它来认知、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辞源》里说,“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枝”,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8524——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前人有云:“天干。犹木之干!强而为阳,支、犹木之枝!弱而为阴!”可见称为干支的原始用意。 由于天干地支1200的意义均来自于树木、所以他们的原始字义也被人们赋予了生动的说法, 干者犹树之干也!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己:起也!纪也!万物2400抑屈而起。有形可纪!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支者犹树之枝也!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

中医与五行

  你好;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1156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7066五行的属性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1493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9035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5964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1977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4526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参考资料:[,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种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条件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当下还没有大量可靠的证据证实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是否准确)!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撰著了《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训诂和重新解析,引起学术界重视!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春秋繁露》解释说:“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至于《左传》中才出现“五材” ,这并不表示0489五行就是五材!“行”字在古8914代从来就没有“材”的含义。把“五行”解释成“五材”也就没有任何根据!这种把不同的文献的内容没经过文字训诂而硬放到一起解说的做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五行的性质应0337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第三种观点木。生发。条达,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炎热、向上。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土、长养!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金,清净,收敛,萧杀、主义,其性刚。其情烈!水。寒冷!流动!向下。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8230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5262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余下全文>>。

在易经,中医上,五行中,己土为上升时,主清阳是什么意思?

  之无愧、

女人不懂中医五行,擦什么化妆品都没用

  是的从4103内调到外在美丽!

中医中把人分为太阳,太阴等五种,是不是与五行也是对应的?

  找到相关资料   《灵枢经·通调论篇·通天七十二》“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 1024  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寒底,热底、中医(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阴。阳组成!人也一样,   这人阴气比阳气重、那就是少阴,纯阴的人是太阴、纯阳就是太阳了、阳比阴多5578就是少阳!阴阳比较平衡的就阴阳平和之人、   至于之前说的12经脉。就是人身的主要脉络。中医把人身的脉络非为12常经和奇经8脉一共20条!奇经八脉就是看武侠小说经常4975提及的任脉!督脉等8条、12常经对应五脏六腑、例如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等等(有兴趣可以去查查、baidu或者google都很容易查得到)!   因为五脏属阴!六腑属阳!所以经络也跟着有了阴阳、中医把阴和阳都分三个等级:极阴的叫太阴!中等叫少阴。最弱的叫厥阴、极阳者阳明!中等叫太阳,0794最弱的是少阳?五脏六腑加上三焦经、所以9674分开12条经络!   这跟先前说的五种人是没多大关系。因为经络是人人都有的!跟八字五行更没有关系!经络理论在很多临床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不时胃痛的人、可以经常按摩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如[足三里],和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三阴交]……   五脏六腑也有五行对应!例如肺!大肠属金、胃!脾属土等等,八字中某一五行有病(子平八字中所谓病药的理论),反映到人身上!该内脏可能也不太好!象我一个朋友的八字!土多为病,其人就是经2779常胃痛,。

周易五行对中医有帮助吗?

  周易最本质的东西的就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正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适当的学习一些易理方面的东西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不可以术数预测为主!预测术随机的因数太多、施术者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8431入天人感应无所不通的神妙境界?所以不能作为治病救人的手段,、

中医五行中代表什么内脏呢??

  心属火。主血胆、和小肠互为表里!开窍于舌,   肝属木,主筋路。和胆互为表里、开窍于目,   脾属土,主肌肉。和胃互为表里、开窍于唇!   肺属金、主皮毛!和大肠8162互为表里。开窍于皮毛、   肾属水,主骨髓,和膀胱互为表里,开窍耳。,

中医中五行对的五方是什么意思?

  古人认为,自然是个整体,那么人之身体也是需要符合自然之道运行才能保持平衡.所以就有了中医的五行学说,并把五脏对应五个方位来述说各自脏腑的作用功能和相生相克这些.至于具体怎么解释五行,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这样去解释,虽然说学中医这么久了,也知道点五行在实际里的运用,但是用文字解释那真不知道了.作为一个学习中医者来说,个人有一点庸见,对与中医里的五行,只要懂的脏腑和五行的对应,各自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等就可以了,没必要一定要去追根问底的,自己能在实际里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中医也讲五行,阴阳,那么道家和中医有什么关系

   道家的思想可以看做是一种朴素的哲学!哲学在一些学科不是很尖端的领域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所以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营养、并以其为指导?   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1191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0641命的正常活动。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