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河上公,王弼各是谁?

  河上公亦号“河上丈人”,实由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①并胪列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生当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之言。东汉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传道于汉文帝的一段传说、后经两晋人葛洪整理而成为《神仙传》中的内容。并由灵宝派吸收于托称“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二者及诸本文字大同小异)。这一传说的定型当在东汉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之后、道教创立后的神仙传记大都本此,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4674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还笃 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 《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 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焉”、④7113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6808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注: ① 《史记》第7 册2436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99 ~30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 册407 ~409 页S .57《老子道德经序诀》 ④ 《道藏》第5 册175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三国时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本段]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6341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1285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3516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十四岁,   上弼好儒道之学,年未弱冠。就注解《周易》和《老子》。他虽兼重儒!道,同崇孔!老、但更重视的则是儒学和孔子。曾与吏部郎裴徽谈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在哲学上、他将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其"4576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反对何晏"圣人无情"之说,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   学术贡献   [编辑本段]   在儒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和郑玄一样、王弼注《易》也以费氏《易》为底本!因此是古文《易》学的支流和东汉古文经学演变的新形态!西汉费直以"传"解"经",即用"传"的某些内容来解释经义!其经说仍是象数之学,带有神学色彩!王弼注《易》!虽沿袭费氏以"传"解"经"的方法、但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只突出"传"之义理以阐发"经"义。至于3498《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5268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   1926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玄学家的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7436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4629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   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要)   王弼5277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现多佚、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   后世影响   [编辑本段]   王弼《易》注、标新立异、有人出来责难。如荀融驳斥王弼"大衍义"、对此!他答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由于玄学家大多站在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势必遭1997到打击?王弼《易》注开始没有列入学官、只能流传于民间?为后来玄学者所好!两晋,南朝宋、齐、北朝,《易》学博士多是郑玄之学,及至南朝梁。陈时、王弼《易》注才与郑注并列于国学。梁武帝大力倡导儒,道、佛,以玄5479学讲《易》的风气颇盛?王弼《易》注开始盛行。郑学则渐微而殆绝!   王弼的哲学思想2186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4271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2244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caokao:百度百科,

关于王弼:王弼的名言和小故事有什么?

  名言: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故事:   十四五岁时。王弼对儒道两家的学说已有独到见解,常有惊人之语、 王弼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从祖父!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 !原来、王弼的祖父王凯,与王粲是堂兄弟、两人为了躲避战乱。离开9579中原老家,向南到荆州去投奔刘表,刘表当时是荆州的“一把手”、有权有势。连刘备都曾跑来与他攀本家?刘表见两个有才华的青年来投奔他、心中大喜、欲在两人当中择一佳婿。把女儿嫁给他。     他发现王粲貌丑。而王凯貌美!9049那时的人们很看重男子的相貌。所以刘表就把女儿嫁给了王凯!王凯生王业!王业生王弼、王弼爱读书,而王家有万卷书可读、真是天公作美?王弼的祖辈都是研究古文经学的高手!所以,王弼从小受家学的影响。爱钻研、爱思考!古文经学。孔子老子!他都研究!     这样研究到十四五岁。王弼对儒道两家的学说已有独到见解,常有惊人之语?周围的人看他一副哲学家的样子!不迂腐。不呆板、都8841喜欢与他交谈、王弼喜欢老子的学说、还喜欢庄7356子的逍遥放任、常常游历山水、养成4280了旷达的性格, 这时候,他的音乐才能也显露出来?他觉得音乐很美、大自然很美!但社会很龌龊、很复杂。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社会与自然界总是这样不和谐呢,他苦苦思索着。一头扎进了哲0984学领域寻找答案、!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王弼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含有三层意思:第一讲《周易》的创作过程!顺序是:意—象—言,按《系辞》的观点应当是:物象—圣意—易象—系辞、纳入文学创作过程,则是:生活—情意—意象—语词化、第二层讲《周易》的接受过程,顺序是、言—象—意!这个顺序完全符合文学鉴赏过程。即通过语言把握形象进而领略意蕴。第三层进一步阐明了言的媒介意义、象的承载意义、意的核心意义、包含着形象大于思想(意以象尽!但象不以意尽),接受超越文本等丰富的美学思想,   参考资料:blog.sina.com.cn/s/blog_497d1c0e010009p2.html!

曾仕强讲易经: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是什么意思

  道即是规则,是宇宙的规则,其自成体系。自由运行规律!这便是自然。

王炳程易经培训怎么样?

  看过他的官网。也听别人说过,挺不错的。在国学还有易经风水方面,算是数一数二的了!!

周易与老子,庄子它们三者间究竟有什么关联

  周易与老子,庄子三者之间联系甚多、三者里面的很多内容核心8129思想都是源于易学一体。由伏羲氏画卦到老子出关后之时,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0825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而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所以自孔子赞易起!中国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易经来源:   3000年前、周文王和周公旦完成《周易》(也就3761是易经),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9813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3] 也有人直接把《周易》称为《易经》,   易经的演化: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4302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5107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老子轶事:   周之“史”官!负责收藏室的工作?而当时的收藏室相当于现在图书?档案!博物,珍宝等馆的综汇、不但收藏周武王前后的书籍!史料、珍宝!还收藏一百多个大小诸侯国的历史记载。上古遗书、各国的供奉,以及有关各氏族渊源的记载。大5316禹所制的九鼎和夏商遗物等,从事这份工作、使老子得以便捷地成为当时饱学多识的!“百科全书”式的人才、自然为其创作《老子》打下了基础!    《周易》为群经之首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为四个部分(四库):经部,史部。子部。集部,   这四个部分中以经部最重要。经部内含“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其中、《周易8883》为群经之首、2560可见地位非常重要。   目前市面上对易经解读最浅显通俗易懂的易经资料!当属清华大学教授崔国文的易经50讲!楼主不妨了解了解。。

老子像摆在家中文曲星位置对吗

摆 文昌位 家里没有文曲位 那是太乙学里的 也就是古时天文学里的 , !

漫道天庭曾弼马指什么生肖?

  是猴,因为孙悟空在天庭当过弼马温,他是石猴、

什么是《易经》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6241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文名   易经   类 别   古代经卦   涵 盖   《连山》、《归藏》!《周易》   时 间   夏代至周代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1] 、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9683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四有四”、就是说。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这是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4252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0761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3814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1884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3255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7604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1495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4543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3053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3520持虚静。   ◆◇◆第六章   [9816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3283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9373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4471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3462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0512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2111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2445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8880做“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9302毂中空的地方!才5375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6179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6690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3094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5486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6652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8484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3188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1030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8956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7353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4781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2941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4620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4451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9599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0886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9899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0005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1712是巧饰,作为治理社4086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8075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3961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6454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4793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1252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8922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1246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使它4330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3884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1495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0852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8342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2838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1766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5072“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8017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