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河上公,王弼各是谁?

  河上公亦号“河上丈人”!实由传说中的黄老学者河上丈人敷衍而来!《史记·乐毅列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①并胪列其传承系统!自河上丈人凡六传至汉初曹参!据此、4341生当战国时代!其传承体系亦出自齐地黄老学者,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之言。东汉方士遂敷衍出河上公传道7966于汉文帝的一段传说!后经两晋人葛洪整理而成为《神仙传》中的内容。并由灵宝派吸收于托称“太极左仙公葛玄造”的《老子道德经序诀》中(二者及诸本文字大同小异)、这一传说的定型当7795在东汉全面神化老子和《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之后、道教创立后的神仙传记大都本此。 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5218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升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 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贺(驾)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 还笃都”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俯而答曰:“余上不至于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 还笃 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示非人、”帝即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② 《老子道德经序诀》称:“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大道。世人不能尽通其议!而精思遐咸。仰彻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便去耳。恐文帝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真。时人因号曰6992河上公焉?”③按:陕州系北魏以后建制,今本《神仙传》无“世人不能通其议……太上道君……便去耳”云云。疑《神仙传》“道君”一词亦系灵宝派道士所改。从这一故事透露出道教创立前期。某些道士蔑视专制君权。向往个人自由的情操。超脱君权羁绊,故有此河上公的形象。而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道士们对河上公其人其事的评论遂迥异其趣、 元道士赵道一称:“厥后文帝以恭俭化天下、后世议者谓汉文帝有三代之风?岂非河上公道德之化耶。‘并记’有河上公庙、在陕府之北!并文帝望仙台遗迹存焉”。④道教崇奉河上公为“河上真人”!《太极隐诀》规定诵《道德经》仪式!首先烧香整服礼十拜、心存玄中大法师老子。河上真人、尹先生。然后念开经蕴咒,叩齿。咽津,等等。 注: ① 《史记》第7 册2436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9册299 ~300 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③ 黄永武主编《敦煌宝藏》第1 册407 ~409 页S .57《老子道德经序诀》 ④ 《道藏》第5 册175 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弼(226-249),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三国时期儒家学者,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编辑本段]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何晏曾叹称:"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据何劭《王弼传》载。王弼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他曾与当时许多清谈名士辩论各种问题,以“当其所得!莫能夺也”、深得当时名士的赏识,王弼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正始中、大将军曹爽擅权。王弼补台郎!正始十年(249)、曹爽被杀!王弼受案件牵连丢职,同年秋天,遭疠疾亡,年仅二7377十四岁,   上弼好儒道之学,年未弱冠。就注解《周易》和《老子》,他虽兼重儒!道。同崇孔、老。但更重视的则是儒学和孔子,曾与吏部郎裴徽谈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恒言无所不足、"在哲学上,他将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其"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主张"名教出于自然",反对何晏"圣人无情"之说!认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4619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   学术贡献   [编辑本段]   在儒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和郑玄一样!王弼注《易》也以费氏《易》为底本、因6189此是古文《易》学的支流和东汉古文经学演变的新形态!西汉费直以"传"解"经"!即用"传"的某些内容来解释经义、其经说仍是象数之学。带有神学色彩。王弼注《易》,虽沿袭费氏以"传"解"经"的方法。但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3379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只突出"传"之义理以阐发"经"义?5819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   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易》重象数!如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2689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   其次!王弼站在玄学家的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无形的!是形而上的。   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1276要)   王弼著作有:《老子道德经注》2卷、《周易注》1卷、《论语释疑》3卷!《王弼集》5卷。《周易大2335衍论》1卷。《老子指略例》2卷等,现多佚,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   后世影响   [编辑本段]   王弼《易》注。标新立异!有人出来责难,如荀融驳斥王弼"大衍义"!对此,他答曰:"夫明足以寻极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由于玄学家大多站在司马氏集团的对立面。势必遭到打击,王弼《易》注开始没有列入学官、只能流传于民间、为后来玄学者所好,两晋,南朝宋,齐、北朝!《易》学博2368士多是郑玄之学?及至南朝梁、陈时。王弼《易》注才与郑注并列于国学、梁武帝大力倡导儒,道、佛,以玄学讲《易》的风气颇盛!王弼《易》注开始盛行!郑学则渐微而殆绝,   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不同、带有思辨玄学的色彩。他把老子的宇宙生成论发展为有无何以为本的本体论玄学!他认为“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这样!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其“得意忘象”的思考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理论也有一定影响。   caokao:百度百科?

王弼的学术贡献

  王弼人生短暂。但学术成就卓著!他著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周易大衍论》三卷?《周易穷微论》一卷、《易辩》一卷等数种,但其成就,不在于著述数量。而在其质量、在于其创见、他注《周易》一改汉人支离烦琐的传统方法,不用象数。而用《老子》。以老子思想解《易》,并阐发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学术上开一代新风———“正始玄风”?王弼的易学观体系庞大,内容深奥。王弼以老庄思想为主,建立了体系完备、抽象思辩的玄学哲学,其对易学玄学化的批判性研究!尽扫先秦!两汉易学研究之腐迂学风。其本体8386论和认识论中所提出的新观点。新见解对以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王晓毅先生给的评价是:王弼在哲学上2539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虽然他像流星一样匆匆闪过。只生活了二十三个春秋!却以其不可思议的天才智慧之光!照亮了整个时代、指明了魏晋玄学的理论航向”!在易学方面!王弼注《易》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4809道家易的代表。王弼注《易》。尽扫象数之学、从思辨的哲学高度注释《易经》、他对“经”上下篇都作了注。计六卷。而对《文言》!《彖传》,《象传》加注。至于《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均不下注,后来由东晋韩康伯继续注完!王弼《易》注的贡献。首先在于抛弃了费氏的经说、把象数之学变成为思辨哲学,这是《易》学研究史上的一次飞跃,汉人解《1815易》重象数?如7189把八卦视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象!用“马”来代表《乾卦》“健”的意义。用“牛”来代表《坤卦》“顺”的意义!等等,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指出:“义6808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顷、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对象数之学机械性的解释提出批评、他强调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就是说、达意要通过象!明象要通过言、寄言出意,探求玄理、这样、8546从言与意的思辨理性上解释《易》。比机械比附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其次。王弼站在道家的立场上!把《易》学玄学化、玄学家的根本思想是“以无为本”?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王弼就是用道家的本体论来释《易》的?如《彖辞》曰:“大哉乾元。万象资始,乃统天,”王弼注云:“天也者、形之名也。健也者,用形者也。夫形也者、物之累也!有天之形。而能永保无亏。为物之首、统之者岂非至健哉,”他认为!“乾”之义是“健”、有形之“天”无非是“健”的表象、万物始于天、归根到底,“统之”于“至健”、“健”是7322无形的、是形而上的,总之,王弼以言简意赅的论证代替前人的繁琐注释!以抽象思维和义理分析摈弃象数之学与谶纬迷信。在经学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清代“四库馆”学者评论道:“《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浸流于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四库全书总目·周易正义》提要)、

易经的注释谁的最好?

  向你推荐华夏出版社、经典常读系列《周易》今注、马恒君注释,马先生是我们的大学老师、曾经专开周易选修课!此书很有见地、值得推荐! 优点:学术与普及结合。注者积数十年功力,字无虚言、便宜易购!,

醉太平·夺泥燕口的注释

泥燕口:从燕子口里夺泥。削铁针头:从针头上削铁、刮金佛面:从佛像面上刮金。鹌鹑:鸟名、头尾短!状如小鸡。嗉:鸟类食囊!鹭鸶:水鸟名。腿长而细瘦,栖沼泽中。捕食鱼类,劈:用刀刮,精肉:瘦肉,刳:剖、挖、老先生:本称极尊者。这里用来讽刺官僚,地主! ,

跪求周易原文,无标点注释的

  这是[李氏易经]的顺序、你可调整: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大有元亨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九四匪其彭无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睽小事吉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   婚媾往遇雨则吉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上六濡其首厉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初六濡其尾吝   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偿于大国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家人利女贞   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祭祀征凶无咎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九五劓刑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

三字经全文的多少字?

  《三字经》一句三个字   《三字经》总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     全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火水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与丝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彀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於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阉乱后 寇内讧 闯逆变 神器终     清顺治 据神京 至十传 宣统逊     举总统 共和成 复汉土 民国兴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十七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余下全文>>!

风水学上的冲弼是什么意思

  冲撞右弼星之说。右弼星8510五行属水。简称弼星、常伴吉星而生,与辅星一起!缠护穴星行龙。一般生于名堂右方、所以为右弼!、

杜甫的《属相》课文注释

  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9349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8269译文】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

易经 注释版本哪个最好啊

  《周易概论》不错 刘大钧 编写的   金景芳写的叫什么我忘记了!1747网上自己找找、   台湾南怀瑾全集也不错   这三个人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王弼周易注中华书局的怎么看不懂

  《周易注》,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王弼著,为历史上重要的《周易注》之一、唐太宗命孔颖达等修《五经正义》,其2007中《周易》选用王弼注,认为“唯魏世王辅嗣之注。独冠古今”!从此、王弼《周易注》作为官方定4300本而流传于世。   王弼对孔子《易》学有所发展,明确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等著名论断!丰富、完善了义理派《易》学的理论体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