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周易,易传,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周易 三易之一 属于中古时期的 已经是三易的总称 易传是对周易的解释 三易是 连山易 归藏易 周易 万变不离其宗 看周易就能感受易学文化了?

《易经》与《易传》有何区别么

  《易经》与《易传》有区别,2410《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经》有时称为《易经》或《古经》、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传》是战国时人对《经》的解释说明、又称《易传》、《易经》部分分六十四卦、《易传》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其中!《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亦称《十翼》。包括《彖传》0467上下篇,《象传》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史记》称《易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周易》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孔子所作、不足信、大抵是战国末朞或秦/汉之间的作品!,

<易经>和<易传>有什么区别?

  .包括.两部分.Jing>有时成为或.是在专门从事卜筮的巫史们长期经验和记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战国时人对的解释说明.又称.部分分六十四卦.分为七种十篇.汉代学者称之为[十翼".[翼"即副翼经文之意. 其中.Yi传>是的组成部分.对而言.故曰.亦称.包括上下篇.Xiang传>上下篇.上下篇..Xu卦>...称Yi大传>.是儒家学者对古代占筮用书Yi>所作的各种解释.旧传 孔子 所作.不足信.大抵是 战国 末朞或 秦 汉 之间的作品.,

中医 易经、

  一提到学习周易。很多人想到“不务正业”,“心术不正”!这是对周易最大的误解!其实周8928易是一本最正的书?周易的智慧!适用于君子!不适用于小人,周易是讲天理的,人体的道理也包含在内、这就是易经与中医的关系。、

易经2 易经为什么又称为周易

  这是平常人们习惯上的叫法易经是不能称为周易的因易经是包含了周易和易传的一部论述易理的经书!

《易经》的作者

  周易》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对先秦诸子百家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整个封建社会里、4492凡是有成就的学者!无不研究过它并得它的启示!然而!《周易》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的人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3900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经》本身为证。其《系辞下》自称庖牲氏王天下,仰观俯家,始作八卦!《史记一·太史公自序》也说:伏羲纯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传》中则进一阐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纪》则记载:“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却抬出孔圣人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仲尼弟子列传》则进一步佐证曰:“孔子传易于瞿”、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这是定论、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孔说与非孔说、持这一说法的人!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时间最长且十分激烈、一派认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毫不相干,   这种争论起源于汉代,根据《周礼》记载。周初、《易经》有三种本子!一名曰《连山》!二名称《归藏》、三名为《周易》!前两种在汉代已经失传。只有《周易》在民间流传,汉武帝时、政府曾设置以调易》为首的五经学馆?一些“五经”博士用当时通行的隶书重新整理撰写经书、使得3992新版《周易》在社会上广为传播?这在当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背景下,孔门传人认定《易经》为孔圣人所0055著是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的!所以,都在此书中冠以“子曰”字样。这一派即是后人所称的“2954今文学家”、   但是!以先秦时代留下的篆书书写的经本为正宗经典的“古文学家”?他们则认为。《易经》居首的五经皆周旧典。一是先王留传下来的典章制度的汇编!孔子未出、何以作经,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3097修撰写《易意子问》,文中说。。《易经》中的《文言》、《系辞》《杂卦》等篇与孔子根7045本毫无关系!清代学者龚自珍则进一步论说:“仲尼未生。先有六经!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来。这种争论愈演愈烈?坚持孔说“今文学家”观点的学者皮锡瑞认定:“一当知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二当知汉初会古未远!以为孔子作经说必有据”,康有为更是一锤定音:“凡‘六经’皆孔子所作!1340昔人言孔子删述者、误也”!康圣人连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认?   持非孔说的古文学家也不甘示弱。以钱玄同为旗帜。奋起反击。他精心考据!层层批驳,结论说:“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针锋相对没有丝毫调和的余地!   郭沫若先生在这场争论中!独树一帜!他认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连读也没有读过《周易》,他说、《论语》中关于孔子“五十以学易”的话,鲁语“易”字也作“亦”、不足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现的“子曰”非孔子而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断《周易》大多出于荀子门人之手、并认为《周易》可能是战国前楚人馯臂弓汇编成册的。   此外,还有些学者根据《周易》的思想观念来争论《周易》作者,冯友兰先生著文说!《周易》与《论语》的哲学观点截然不同、从而7013否定《周易》为孔子所作、苏渊雷教授则认为,冯先生的论说!就事论事,综观两部著作就不难看出《周易》与《论语》的思想如出一辙,因此很难说孔说派的论点没3081有道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研讨易经的情况、   非孔说的学者仍不同意孔说学者的意见!黄永年先生认为《周易》属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类杂著!其作者诚如1290顾颉刚先生所说:“著作人无考?当出于那时掌卜筮的官”、他还说。“十翼讲点哲理,可算哲、上下经则本是蓍占用的卦辞。爻辞,严格地讲已涉及民俗学而并非全是哲、当然更不能算文史”,结论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镜池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易经》卦、爻辞是编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与筮人”。《易经》的作者“不是一个人,姓名不可考”,宫哲兵的观点与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逻辑研究的方法!从其传授路线和发展过程分析、认为《周易》是以邹鲁文化和荆楚文化为背景,同时承受三晋与燕齐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汇流与结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

《易经》六传有哪些

  没有易经六传的说法啊。   你说0017的是不是六艺经传,   六艺经传:“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种课本。   经、指六经的原文、“传”。不同于《史记》中的“列传”!《水浒传》等的“传”字。0256它是阐述儒家经义的文字。“传”即是阐述,解释的意思。也就是解经的,如《春秋左氏传》是解释《春秋》经的,《毛诗传》是解释《毛诗》的,因此,古书中常说的“经传”?即是指经书和古人解释经书的那些文字、   “六艺经传”一词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引其父司马谈之言:“夫儒者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

什么是《易经》

  易经   《易经》指夏代的3268《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0102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中文名   易经   类 别   古代经卦   涵 盖   《连山》!《归藏》!《周易》   时 间   夏代至周代   《易经》、分为三部!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1] 、周代的《周易》。并称为三易。东汉学者桓谭在《新论正经》中说:“《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简本)、《连山》藏于兰台。《归藏7569》藏于太卜?”《连山》与《归藏》魏晋之后下落不明或被佛道吸收作经或亡佚,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千古之谜。    关于“三易”之说?《周礼》“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六四有四”、就是说、8170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   [!

易经占卦

  地水师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坎为水,上卦为坤、为阴,阴气浊而下沉。喻寓兵凶战危!用兵乃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顺乎形势。坤为地!地下有水、数量无穷!水流所向。随势而行,这正是军旅之象!所以卦名日师、   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战争是凶恶的工具、关系著人民的生命!国家的存亡。所用兵必须慎重,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这是师卦的主要精神。   用兵的原则,首重纪律严明!统帅必须刚健中正思威并重、不9009可刚愎自用?作战应以安全为首要,指挥权必须统一!小人不能重用、即或有战功,也不可使其拥有政治权力、   这一卦的占断、凶多吉少、强调兵者凶器。告诫用兵必须慎重,   师卦只有一条阳爻!在这种卦象里这一条阳爻就是至关重要的、而阳爻又“刚中而应”。六五爻与之相应,4243因此领导要刚。重!才能有下属与你相呼应。用这种刚中而应的正道来管理下属!下属就会顺从。就会大吉大利,此外、带兵作战。将领既要有严明的纪律?严格的制度。还要具有宽容的心!只有宽容人民!人民才能从之。只有“畜养”人民。人民才能顺应,师卦告诉管理者用人之道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要任用具有优良品德的长者为领导?《孙子兵法》说“将者”必须具有五种品德——智、信!仁、勇。严!具备这五种品德的人即乃辅佐、第二。要把小人从自己的阵8590营里清除出去?第三,要彻底授权!用人不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四,要论功行赏!舍得封赏、不断封赏,   《左传》故事   前597年!荀林父担任晋国正卿!荀氏家族如日中天!此年6月。荀林父带领晋军与楚庄王争霸、荀首(智庄子?知庄子)担任大夫、晋三军六卿悉数出征、与1933楚庄王会猎于黄河,晋军中诸卿建议撤退,不宜与楚军争锋、先榖gǔ(彘zhì子)因平日就与荀林父政见不合!对于退兵他嗤4291之以鼻!并0338率领所部擅自渡河!   荀首说:“先縠gǔ的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初爻变卦为《临》卦!爻辞说:‘6738军队初出必须纪律严明!不顺从将有凶祸!’遵守军纪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而柔弱、流水壅塞成为沼泽(坎为流水。2911变卦兑为泽)。有军纪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不遵守纪律。军纪枯竭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所以凶险,不能流动叫做‘临’(坎流水变兑沼泽)!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说的就是先縠啊,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彘子相当于师卦六三爻的“舆尸”,即使免于战死而回国!以后一定还有大的灾祸!”   (原文: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执事顺7203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川壅为泽。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凶也、不行谓之临。有帅而不从!临孰甚焉、此之谓矣、果遇!必败!彘子尸之。虽免而归!必有大咎。”)(出处:《左传》)   荀林父无奈率全军跟进,晋军被先榖gǔ毫无准备的拖7645入战场,这次后邲之战!晋军败如山倒。荀林0275父回国后!请求国君赐死、并为先榖遮祸、   躲过一劫的先榖gǔ没有过多的反省!只是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为防不测、0345竟于前596年率领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杀先榖。族灭其家!显赫一时的先氏凋零了,9890真应了“虽免而归。必有大咎”、。

易经是谁写的?

  《易3067经》的时代!作者与内容,   时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编纂而成   内容--    决吉凶!问休咎、    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集中记 录?    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    八卦内容:八卦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 “系 辞 ” 上 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世3376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 有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雷风水 火山泽就演化出万事万物、这就说明了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6341万物的变化原理!    中心内容、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一定的合法则性(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处定不变的东西存在(不易)、〖宇宙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器用、都会因时1146而变(变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尊卑之序,长幼之伦。永不变(不易)〗    反映远古时代人文思想!文物制度和社会面貌、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成长过程!     6. 《易经》中所反映的社会形貌及文字技巧、    父系家族制度的完成    “ 纳妇吉 ”“ 得妾以其子,” “ 子克家 ”等文句!    男子娶妻纳妾、女子出嫁!儿子承家的现象,在社会中已很普遍、    以男性为中心的一种社会体制、男性可以娶妾,继承家产、在社会享有8945完全的主权,父系家族制度至此便正式完成了!    国家组织的完备    天子。国君,王!公!诸侯!武人种种的名称!     “ 大君有令?开国承家”    可看出当日政治组织的进展。    祖先崇拜的产生    看出宗教演进的痕迹。    “ 自天之佑、吉无不利 ”,“ 王假有庙 ”等文句、    显示出对天帝和祖先的崇拜,在宗教的思想和仪式上、都有了进展,    农事工商业 、比以前发达。(大车,精美猎器,酒器。祭器!商人,买卖)     文字技巧--    比起卜辞也有了显著的进步。语言形式也有较高的成就!“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文字颇简洁。“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音节铿锵!描写生动,富有诗意、具一定艺术特色价值!!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