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五行疗法的起源

  五行疗法、其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中医的核心就是1409阴阳五行。【皇帝内经】可以看作五行疗法的起源,但实际五行疗法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发展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我的保护、比如。感觉冷就要加衣服!感觉热就到河里去洗澡?进入医疗领域的经验。受寒气感冒了喝热姜水发汗!这些自然的做法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而成形成的阴阳五行理论,【皇帝内经】是已经成型的五行疗法理论。   现代风水师!把八字命理,风水环境学!食疗,养生、天象等方法综合运用!五位一体,形成更加完整的五行疗法科学体系!对人的健康更加有效,!

“五行学说”的起源?其创始人是谁?

  五行学说的产生,在学术界中仍然是一个尚未搞清的问题,三种意见对立极为明显,易学界认为五行学说的产生,很可能与阴阳学说是同步的.但史学界有人认为五行学说创始人是孟子!如范文澜在《中国通1515史简编》中讲:“孟子是五行学说的创始者!孟子有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等近乎五行推运说法,比孟子稍后的邹衍?扩大五行学主!成为阴阳五行家?”说五行学说是孟子发明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这一点、范文澜自己又否认了自已的说法、他在同一书同一篇中又讲:“墨子不信五行、驳交占卜术用五色青龙定吉凶!足风东周时五行说早已通行了。至邹衍特别发挥!”孟子3194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而东周时就有五行学了。显然不是孟子发明了五行!有的史书上讲!阳阳五行学说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那就7576更不对了,哲学界。如巫白慧、王镰则认为:“五行的明文见于《尚书·洪范》(相传为西周初年文字、据近人考证可以是战国时代所作)!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日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值!金日从划。土爱稼稿、”见《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可见五行的学说起源问题、仍是一疑案。、

中国的周易和五行起源什么朝代

  1!这是个大问题9470百度一下即知!   2。初学者了解即可!实际上现有的答案并不9661一定准确?但这并不妨碍周易的研习及周易的传承,   现在没有定论的是五行与十干支是什么时候结合的,6393为什么是这样结合的,有兴趣者可以研究之!   3、对6671一部流传六!七千年的书、要追溯它出于何年何月、作者何入!恐怕不是一件寻常之事!但对于像《易经》这种震动世界的宝典、人们去追溯它!考证它,以便找出更能破译宝籍的理论依据、情之所钟!自然无可非议,于是千百年来、无数学者穷经皓首、花毕生的精力去论证!考究它,但如果仅是为了论证谁是《易经》的作者,追踪其具体成书年月。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4!《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为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1178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安阳汤阴羑里城),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5,“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

汤姓的起源

  汤(t8446āng)姓?源出有: 源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顺从民意、不断积4578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国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汤在1443彻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后!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之后!5412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该支汤氏正确读音亦作yáng(ㄧㄤˊ)、汤氏族人大多尊奉商汤(子履!成汤)为得姓始祖!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汤子偃:子姓、陕西始平人,著名西周初期亳国国王、生卒年与具体在位时间待考,诸羌始祖,汤氏鼻祖之一!周公姬旦在二次克商(镇压武庚反叛)之后,封殷商遗贤微子启于宋地(今河南商丘),建立宋国、负责治理部分商9753商遗民!微子启逝世后。传位于弟弟宋微子仲?7332再传之子宋公稽子稽,宋丁公子申。乃至子偃,时9288在西周初期?到了秦厉公嬴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76~443年),大举出兵伐渭首,震动湟中,当时唐旄羌,发(亳)羌随羌王卯被迫南出赐支河(今青海境内黄河河曲),西徙数千里进入西藏高原!之后唐旄羌驻牧于藏北羌塘!成为藏族的先民始祖之一、而所谓发羌、就是亳偃王子偃的嫡裔族人!又称“亳羌”。入藏后定居于雅隆地区。建有“大1359蕃国”?汉音译为“大亳国”!就是后来在唐朝时期强盛一时的吐蕃民族、到了唐高宗李治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蕃国王松赞干布移都拉萨城!1660并尊偒人之俗,立国于山巅。建立西藏第一个统一国家“吐蕃”,汉史音译为“杜亳”或“杜伯”!西9676藏的首府富拉萨、在藏语中读“惹萨”,“惹”的藏译为“羊”、“萨”的藏译为“土”,全译就是“羊土”!而羊与汤可通用!9009土与杜亦可通用?因此拉萨又称“汤杜”。显然大亳国之都拉萨之名、源自于陕西杜亳国的唐(汤)杜氏,而汤(唐)氏则成为吐蕃国贵族,吐蕃赞普即称“汤(唐)”,汤(唐)在藏语中译为“千里之王”!而蒙古语称藏族为“汤(唐)古特”。或“汤(唐)兀”,“汤(唐)兀惕”等。因唐与汤同音同义。所以吐蕃唐氏音译即为汤氏!到了隋,唐之时、吐蕃将帅中有著名的汤乞髯、汤忠义。汤没藏等历史名人,在明朝时期的史籍记载中,藏民族中就有汤汤部族。因而汤氏一直为后来的藏族姓氏之一。但今则大多通译为唐氏!是4828受大唐王朝高压政策所至,只有少数族人一直沿用汤氏至今。在今藏、羌民族中、多有称汤氏。唐氏者,读音皆作tāng(ㄊㄤ)。 出源于荡氏、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记载。春秋时期。宋国有荡姓、后去掉草字头成汤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5593启于宋,以奉汤祀。至春秋宋国大臣荡原?任司城。其子公孙寿不愿继父位。由其子子荡意诸继任。后子孙去草头称汤氏!荡侯的子孙为避祸,便去掉“荡”字的“草”字头!而改为远祖共工氏的......余下全文>>、

青龙的起源

  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青色。故名“青龙”,   青龙在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4160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白虎的方位是西,右、代表秋季!朱雀的方位是南!上。代表夏季。玄武的方位是北,下、代表冬季,   东方七宿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这七宿的形状又极似龙形、从他们的字义上就可以看出来、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就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 还有在龙心的部分、有人称之为‘大火’的,跟晴雨有关!又因为青龙属木,所以也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而在众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龙来做自己的年号、如三国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记中也有关于夏朝是属于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龙生于郊’的祥瑞之兆的记载、   青龙的故事在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有关青龙的故事、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抱朴子·杂应》引《仙经》描绘太上老君形象时说: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三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十分气派,着实威风。   后来,四象逐渐被人格化?并有了其封号!据《北极七元紫延秘诀》记载!青龙号为“2900孟章神君”,白虎号为“监兵神君”,朱雀号为“陵光神君”,玄武号为“执明神君”,   不久、玄武(即真武)的信仰逐渐扩大!从四象中脱颖而出!6637跃居“大帝”显位?青龙、白虎则被列入门神之列、专门镇守道观的山门、宋朝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谓青龙,白虎也,”   明姚宗仪《常熟私志·6435舒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神君,” 《太上黄箓斋仪》卷四十四称青龙东斗星君为:“角宿天门星君,亢宿庭庭星君、氐宿天府星君!房宿天驷星君!心宿天王星君。尾宿天鸡星君,箕宿天律星君!”至于其形象、《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七云:“东方龙角亢之精。吐云郁气,喊雷发声。飞翔八极,周游四冥。来立吾左,此外,道教还将其用于炼丹术语、如《云笈七籖》卷七十二引《古经》四神之丹称:青龙者、东方甲乙木水银也、澄之不情,搅之不浊,近不可取。远不可舍。潜藏、

魏晋时期的三玄是什么

  三玄是《庄子》,《老子》、《周易》,   三玄释义:   (1)魏晋玄学家对《老子》。《庄子》和1928《周易》三书的合称!道教亦4275沿用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隋书·隐逸传·徐则》:“﹝则﹞善三玄!精於议论,”   (2)指日,月!星,《云笈七签》卷五十:“天有三玄!谓日!月。星也。”   (3)佛家语,谓三种奥义,临济宗禅师宣扬教旨。一句中有三玄。一玄中有三要,总称九带,《续灯录·东京华严普孜禅师》:“师为人清秀杰出!唱临济下三玄九带。造曹洞五位十玄,皆妙得其家风要旨?学既该博!故凑泊者望其津涯而已!”金赵沨《仙和尚坐脱》诗:“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   (4)三玄投资。厦门三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福建兴岩建设集团控股!业内白金级职业人士操盘!专注于三玄华商会馆!互动新视听KTV、原生态休闲观光酒庄连锁品牌运营管理的新生代企业、。

“宅”的起源

  中国建筑风水起源!早在先秦就有相宅活动,《尚书-召诏序》云:"成王在丰。欲宅邑!使召公先相宅、"这是相阳宅、《孝经-丧亲4579》"卜其宅兆而厝也"这是相阴宅,这就是用占卜的方式择定地点。 先秦的贤君盘庚,公刘、周公在相地实践中都作过贡献!风水师很推崇秦惠王的异母兄弟愕里子。传说他曾经预测自己的2919墓地两侧将会有天王宫殿。并已应验了。 先秦相5283宅没有什么禁忌。还发展成一种术数、也没有那么多迷信色彩!汉代是一个充斥禁忌的时代?有时日。方位,太岁、东西益宅。刑徒上坟等各种禁忌、墓上装饰有避邪用的百八,石兽!镇墓文。还出现了《移徙法》、《图宅术机》!《堪舆金匾》!《论宫地形》等有关风水的书籍。 魏晋产生了管辂。郭璞这样的宗师、管辂是三国时平原术上!占墓有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托名于管辂而作。郭8634璞的事迹更加神奇!在《葬书》注评中有详细介绍,隋朝宰相杨恭仁移祖坟时、请了五六批风水师前往相地。其中有个叫舒绰的猜中了地下之物。受到重赏!当时相地最有名的是萧吉!他曾给皇后择吉地,他撰《相地要录》等书。 唐朝时!一8788般有文化的人都懂得风水?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其中以杨筠松最负盛名!他把宫廷的风水书籍挟出、到江西一带传播?弟子盈门!当时。风水在西北也盛行!敦煌一带有许多风水师?当地流传一本《诸杂推五胜阴阳宅图经》书中提倡房屋向阳、居高。邻水的原则。 宋徽宗相信风水、曾听信术上之言、垫高西北地势、以便得8088到多子之兆、宋时老百姓普遍讲究风水、宋代的风水9379大师特别多!赖文俊、陈抟。吴景鸾。傅伯通。徐仁旺,邹宽,张鬼灵、蔡元定。厉伯韶等都很有名。 传闻明代刘基最精于风水。有一本《堪舆漫兴》就是托名于他! 纵观历史先秦是风水学说的孕育时期!宋代是盛行时期,明清是泛滥时期。本世纪以来、风水学在旧中国是大有市场,解放后理论上受到沉重打击?实践中却还不断在加以运用、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风水的重视以及它的适用性!使风水这门古老的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说当代是风水整合更新时期!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评价和阐释。从而更好地让其为人类造福。!

白菜的起源

  大白菜。又称为“结球白菜”!“黄芽菜”或“窝心白菜”等、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9721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2982国甘蓝”?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原产于中国南方!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8583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4444为主产区!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关于小白菜和芜菁这两种蔬菜的地域特点及演变、西晋稽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在“芜菁附菘”一节中是这样写的:“芜菁岭峤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江北为4119枳之义也、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载:南方有小白菜栽培!称为“菘”!唐苏恭著《唐本草》载有:“蔓菁与菘?产地各异、”宋代陆佃所著《埤雅》一书上说:“菘菜北种、1905初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芜菁南种也然!”南宋陈敷在《陈敷农书》也记载:“七月种萝卜。青菜,”青菜即指小白菜!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2166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3539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2380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元朝以后!记1065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清弘书等所著《授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丁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他介绍了山东地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护球叶的方法,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余下全文>>。

闰年的起源?

  会意。从“王在门中”。古代天子每年冬季以明年朔政分赐诸侯,诸侯于月初祭庙受朔政称为“告朔”,据《说文》段注,举行告朔之礼时,王通常居于明堂,但逢闰0960月,则居于路寝门,所以“从王在门中?”本义:余数、指历法纪年和地球环绕太阳一周运行时间的差数,多余的叫“闰”,如“闰月”   参考资料:zidian.teachercn.com/run/Word_14167.html;!

中国历史的起源?

 1207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周围我国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可见、“中国”名称的由来。与这“中”字有很大关系、其它如“中原”。“中华”的由来!大抵如此!  9956 谈起这“中”,执“中”。“中”和。“中”正(不“中”则不“正”)!素为中国古圣人所推崇。中国之所以不叫“东”国“西”国、其缘0660由亦大抵在此!    儒学《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这就是孔夫子传授的“心法”,   现在。我们该初略知道! 中国这个“中”字是有点来头的、 是有其7280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背景的, 倒还不见得就因了是“居天下之中”的缘故,中国古人咬文嚼字的功力,2111也是可以令我们折服的,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那么我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名、如果有才俊之士觉着哪怕有丁点儿不妥不贴之处,那几茎须子肯定是没有了的、说不定头发也得断光光呢,再者、据“五行”的观点,“中”为“土”为“黄”,黄皮肤的国度名之为“中国”。似亦为理之所当然!   由此见得,中国人尚“中”。偏爱这“中”,认为这“中”着实好。才使“‘中’国”这一名儿能一直承续下来、而且这“中”字的来历一定与阴阳五行八卦、即中华《周易》之学有着关联!   说到《周易》!其实儒学家的“中庸”之学!理学的“执中”之理,都从《易》学体悟而来,因为首3398先这“中”!便是《周9408易》哲学追求的最高理想。   如果说中!执中。中和。太和!是《周易》哲学的4314理想追求!那么用“柔”。便是迎送人们奔赴“太和”之理想彼岸的一叶轻舟了,所以《周易》强调“其用柔中也”(0654《系辞传》)、用“柔”执“中”!便是《周易》谆谆教导的全部人生哲学!   孔夫子说:“加我数年, 五十以学《易》。 可以无大过矣,”早几年,让我五十岁开始学《易经》、人生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夫子对《易经》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之后读《易》、   韦编三绝。可见读的有多用功了,夫子读《易》。读懂了什么呢!在我看来!就人文哲学方面!他大抵上是读懂了两个字:一是“礼”。二是“中”。   孔夫子读《易》后、运用八卦模式网络建立起一大套“0853禁锢得象罐头一样严密”的礼治秩序!它以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为基础,把强制性的规范(尊卑名分)注入这种关系?进而确定人伦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个体的责任义务!即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3992忠等为人的“十义”。   孔夫子读懂的第二字就是“中”,夫子那种相见恨晚的感慨大抵上就是针对这“中”而发的、认为读懂了5942这个“中”!4741可以人生“无大过矣”!应该说。《周易》强调“用柔执中”,是无可厚非的,是正确的!而问题似乎也正在这里了。这种道理大抵上是只能意味不可言传的东西!如果明6080白说出来!昭示天下,并说这是一“不易的法则”!恐怕就很容易让人用偏,走偏!夫子极力倡导“中庸”就是典范的一例!因为事实上中庸思想是过分强了用“柔”执“中”!而最终使得以儒学思想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成了“守成”的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守成”也是不错的。可惜。后世竟发展成了“自闭”的文化!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从这一点上说,倡导“中庸”的人成了最不遵守“中”庸之道者。成了“犯规”的典型!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 中国才是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一般的解释是!古代中国人认为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央!因此叫“中国”。这中央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原地区!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在发展的早期也认为自己民族所处的位置是在于世界的中央。但是观念并不如中国古人强烈,   中国古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中央之国的思想观念、这中间有没有玄机呢。   在中国早期的历史中。中原地区是文化最发达3592的地区。最初的中原之王!也就是中国之王、乃是黄帝,黄者、土色也、在五方3550中以代表中央,从那以后。周边地区众多落后的部落和小国都不断企图攻入中原,成为中原之王,在众多战事冲突中!较为有名或成功的事件,从最早传说的南方蚩尤攻打中原的黄帝?到东方东夷族的后羿攻打中原的夏王朝。再到东部的成汤率领商人灭掉夏、在中原建立商朝。商又被西北的周人攻入。周人在中原偏西西建立了周朝。领土不断扩大?周朝覆灭后!西北的秦人统一中国、国家的中心西移,但仍属于中原偏西位置、历史发展到后来依然是这样!汉代匈奴再次出现(匈奴此族。在商代时已经开始侵犯中原)!不过基本被打回去。其后的混乱局面、边疆各民族都直接参与!打来打去,隋唐统一以后,边疆民族依然蠢蠢欲动!但基本没有成功、但马上又陷入混乱状态、宋建立以后不久!先是契丹人想占领中原。再是女真人。成功了,因此。女真人成了中原之王,但宋人0043在南边有搞了个南宋,没有灭亡。承接国统!因此这是一个奇怪的时代,双方都可以称帝!   中原就像一盘丰盛的大餐,周围的人都想据为己有,独自享用!因此才会有“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故事,   再接下去是蒙古人。这时候政治中心北移,中原地区成为一个纯粹地理位置的概念。但是政治中心北移仍然有地理中心的意义?因为北方疆土扩大了,因此基本上仍然是地理中心,明代以后、中央又被满人占据。   中央地区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中央的意义就如同太阳、人类生存的地球属于太阳系,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所有行星的中心!太阳的强大引力吸引了众多行星围绕它旋转,同时,太阳散发出的光芒又普照众多行星。在地球上太阳光是生发万物的关键!   中国之传统文化,最初在中原地区定型发展!中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在起着太阳的作用。一方面!它具有7210文化的凝聚能力,能够像太阳吸引众多行星一样统领周边地区,夏商周三代开始,诸侯臣民要团结在帝王中央周围,到现在各路“诸侯子民”也要也团结在中央的周围!另一方面,其文化具有如同阳光普照一样的教化作用、能够把周边地区纳入自己的文化圈,中国9413汉字“皇”!最初就是能够散发光芒的东西、中国古人把帝王直接比做光芒万丈的太阳!比任何国家都要常见!帝王推行文化教化!此乃中国文化特色!文化的教化!如同阳光遍照四方,而中国疆域从最初的中原地区、逐渐向四方扩张,文化越发达,“太阳”的光芒1382照得越远,疆域就越来越大、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不仅如此、文化的光芒还照到了海外。形成了东亚的中华文化圈。如果继续延伸扩展、是否就能形成了古人所说的“天下大同”的局面。但是一旦文化削弱。如同太阳发暗、对周边的影响力就减弱!在国家4893疆域内出现分裂状况,   中央的“太阳”!不仅有让诸侯臣民不背叛离开的力量!而且要有“康熙”(光芒大照)宇内,惠被众生的光芒。缺一不可、   中国文化一路传承!不仅有赖于对核心理念和精神(这是传统的精髓)的传承!也有赖于其包容性和创新精神!中国之传统基本一成不变,但文化却在不断变化!不断吸纳融合外来文化,   这种由中心向外扩张的文化模式,是中国的特色。具有强大的延续性。稳定性(传)和凝聚力(统)!这与中国历代王朝重视“守器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它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打破旧的文化。创立新的文化,很少有如同中国一样连续不断地传下大统,因此世界众多古代国家和文化、惟独中国能够基本保持和一路继承发展下来!对这样的一种持续数千年屹立不倒的文化!我还能说什么呢、中国不灭。中国传统不会灭。中国传统不灭!中国不会灭!虽然百多年来文化之光有些黯淡、但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相信她总会有一天再一次发散出耀眼的光芒、中国才是真正的“日不落之国”、!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