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有关周易的论文要写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1.研究《周易》的意义及其要领 《周易》是跟“玄学”挂钩的,这与“魏晋玄学”颇有关连!魏晋玄学的一个特点,是儒家头脑和道家头脑在相当水平上的合流、亦即论证“名教出于自然”!名教者!儒家伦理也、自然者、道家玄思也、两家头脑的这种合流是有文献依据的!这即是其时玄学家所谓的0872“三玄”:《老子》《庄子》《周易》!前两部书都是道家的、唯有《周易》向来是被视为儒家经典的:儒家以“六经”为原典,而《周易》为所谓“六经之首”!但真相上、《周易》原来并无所谓哪家的。唯其云云、先秦诸9294子许多都跟《周易》有所关联! 不光云云!真相上可以说:以后的一部中国头脑史、在相当水平上也是一部《周易》解释史。在汉代经学里、“易学”极为郁勃?董仲舒的哲学!所取于《周易》的观念尤为显着,接下来是魏晋玄学、已如上述、汉唐佛学也与《周易》多所关联,我们只须指出一点:般若学脱胎于玄学!这是众所周知的。至于宋明理学,其中的易学更是蔚为大宗,理学各人莫不治《易》,理学家通常同时也是易学家、直9827至今世所谓“新学”?《周易》仍然发挥一种基本头脑模式的作用!比喻今世新儒家鼻祖熊十力老师、便自宣称其“新唯识论”乃是“归宗大易”的、 由此看来、欲明确中国头脑文化而不知“易理”!殊不行能!那么!应该怎样研究《周易》!我想。首先要有一种准确的态度!所谓准确态度、我觉得最迫切的即是必须扫除迷信、自80年月“易经热”以来、人们对《周易》体现出几种常见的迷信: 一是“应用8434的”迷信!思量到《周易》这部书的“筮书”特点!这一点是尤为紧急的?研读《周易》、首先必须制止那种求神问卦,占卜休咎的想法!你读《周易》的目的要是是想从那内中。进而从“神”那里捞取什么利益。诸怎样时升官!怎样发达之类的。那我劝你赶早放下别读了,由于读了也白费。这倒不是说我6605们读《周易》就没有一点现实用处了!否则我们写这套书来干什么,3346用处也是有的?但那绝对不是什么神荒诞怪的未卜先知、而是能够为我们的现实生存提供些有益的头脑要领、处理要领罢了! 二是“科学的”迷信、现今学术界5575某些民心田、有一种很大的迷信。即因此为昔人比9384今人高明得多!在他们看来。宛如不是山公酿成了人!反却是人越来越变得像山公了,在《周易》研究方面、这种迷信的一种紧张体现是:以为《周易》比克日的科学还科学。《周易》是科学吗,我的回复是断然否认的!我们克日可以用科学的要领去研究它,但它自己并不是科学!我们用科学4959要领研究它。它就成为了科学的工具?正如我们用科学的要领去研究毛毛虫。毛毛虫也就成为4884了科学的工具,但是毛毛虫自己仍不是科学。有人以为《周易》比克日的物理学、天文学还科学、听说可以凭它发明新星、这着2602实是呆子说梦,就以我们所谓的易道“宽大悉备”来说,那也不外是说它属于那种比力抽象的,哲理头脑层面上的工具。而越是抽象的原理。其适用的评释涵盖面虽然也就越大、这也没有什么秘密的。着实!这恰恰说明确《周易》乃属于人类从前的一种尚未充实剖析的观念形态, 三是“历史的”迷信、《3303周易》内中涉及到不少历史质料?子女关于《周易》的传注也涉及许多历史质料题目,其中虽然也有可以归入“信史”的、但是绝对2743不行迷信,比喻《系辞下传》有一段说、历史上的许多发明都是“取诸”《周易》某某卦的!这就不能说是史实,又如传统以为,伏牺发明确八卦。文王又推演为六十四卦、又和周公一起为之系辞等等!这些也都未必可信,当年顾颉刚老师提倡“疑古”!现今李学勤老师则又提倡“走出疑古时期”、自己都是不错的!但容易被人们拿来走向极度、一“疑”就疑到了一无是处!一“走出”就6651走到了句句是真理,近来学界的偏向,就通常是后者。《周易》文本简直要被神化了。 在我看来、克日研究《周易》!应有三项基本使命:一因此文献考证为基础。二因此义明确释为偏向、三因此头脑转换为宗旨、这5618三者是相互关联的:前者是后者的工具、凭据!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目的。仅就其中的文献考证一项来说、也有三项基本使命:其一!文献的搜求,这属于目录学的领域!就克日的情况来说,尤其要细致出土文献的搜集、其二,文献的判定!这属于版本学的领域,在这方面!有大量事情须要做。其三。文献的释读。这属于考订学和训诂学的题目!只有在准确!正确释读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义理的阐释, 而我们终极极的目的、则应该是对《周易》头脑举行今世转换!普通地讲。这也即是承袭与生长、创新的关连题目。《8686周易》终究是昔人的头脑、要是现成地搬来用。未必适当于克日的情况!更不用说它肯定是没有到达今世头脑水平的了!但就文化的传承来说,我们又有责任使它的某些具有恒定价钱的观念。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这就须2083要举行今世转换。在我看来。《周易》头脑的今世转换,必须与今世的头脑款式讨论起来。具体说来、即是必须细致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与西方现今世头脑的对接!否则!《周易》的哲理就永世不外是博物馆内中的老骨董!只能供人观赏罢了! 着是有一部分 .... 网枝 给你... [。

关于周易的论文

  一!谈谈《周易》理念的思维主线索   笔者认为!老祖宗们留下来4854的古老《周易》,本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变化过程学"、但是。3312由于种种原因,6287如其占筮性的外壳。独特的卦象表现形式。简而零散的卦辞说明等等!就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认识其精髓要义非常不容易了、为给想继续对《周易》要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入门有所帮助!在此。在介绍《周易》核心内容《易经》之前,还得对《周易》学说的思维方式,认知思路作最直接的说明!这是因为。在表现学问的方法上。探讨认知的思9195路等各方面。《周易》与现代学说和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周易》讨论认知的基本出发点是:世间万事万物最基本的特征就?quot;变化"、也就是说、惟有"变化"才是事物的永恒性质,因此!承认这种特征。这种基本性质并用变化的目光、变化的观念认识事物。是《周易》作者们做学问的起始出发点!所以、《周易》理念的第一步就是:变化、   第二、从整体。宏观的9999审视方式出发。观察。总结,研判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性特征?   《周易》作者们所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变化。都有变化方向异同的共性特征!《周易》就是沿着这个基本性认知结论、导出了《周易》专用的第一个概念:阴阳、   顺便在此对《周易》学问方法中的最重要的方式作点介绍。《周易》运用理性思维的方式,是始终对客观实在中事物变化现象、用深入挖掘内在本质原因和形象表现外在变化方向上的特征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所谓?quot;形而上"。"形而下"5102的区分和区别!   所以、《周易》中的第一个有明确内涵的"阴阳"概念,有多种含义:用阴阳表现事物变化中的变化方向上的外在表现特征,用阴阳反映事物变化内在的。决定外在的变化方向的本质原因、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方向",也就是《周易》理念概念中"阴阳"概念的实质,并不是仅类似于几何学或现代各学科关于"空间"性质的含义、而是万事万物在变化时、可8192以通过观察。识别和区分出的任何互为对立的不同变化趋势的划分!如。人类和生物界中的男女!公母!雄雌之分。物体温度变化中的升高或降低之分。化学变化中的分解与聚合(化合)的对照,人的情绪变化中的哭与笑、悲与喜,男女之间是结合还是分手等等、也就是说!所?quot;方向"!并没有特定的具体内涵、   第三、对产生变化。以及变化方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讨!这就是所说的"阴阳"概念在"形而上"中的"相摩相荡"原理。就是在说,任何事物的基本性质中、都有内在的阴阳属性始终在"相摩相荡"!这种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存在和结果!决定了事物的"阴?quot;性质。外在表现特征以及变化的方向!根据观察得到的现象、可将客观现实中的这2350种"阴阳"属性分为三类:事物呈阳性特征!事物呈阴性特征?事物的"阴阳"属性呈中性,在上9936述划分中,就充分显示了向不同方向变化或保持原状的根本原因。   另外,对于变化5479方向上的类别和形态划分又可分为四类:   事物向阳性方向变化!   事物向阴性方向变化!事物呈对立事态发展、   事物呈阴阳融合趋势发展、这种分类就是所谓的变化形态的"四象,   二,从"乾""坤"两卦看《周易》是如何表现认知和学问的   现代认知体系表现学识见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语言文字表述、数学工具揭示和展现,图形图表描绘等等!同样、《周易》在这方面也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才华!他们是采用另一种极独特的方式,用卦象和卦辞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变化规律和自己对此的见解的,   应该简要告诉大家的是、《周易》的《易经》中所采用的卦象是用来揭示和表现事物变化的原因的,用卦象的内在结构原理和结构内容极其原因与内容中的"阴阳""相摩相2168荡"关系来展示!反映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和相应的变化过程形态、而卦辞则由两部分内容组5057成:一是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表现特定类型的变化过程外在表现特征,包括变化过程的整体特征和过程中各个阶段性特征、而这里所说的所?quot;特征",就是指事物在各种复杂性类型的变化中,变化方向上的不同特殊表现和特点、这就是被称之为是卦辞中的象辞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了卦名!卦!爻辞中的象辞组成。9660二是兆辞部分。本人习惯于"占断之辞"的说法。其含义将在下文中再议!   首先、应明白《周易》中的主要、核心内容《易经》所显示的八八六十四卦、其实是在展示各个复杂型事物变化过程的不同类别!比如说、一个男将。一个女将、本来是姓张姓李或叫维克多、施密特什么的在各过各,现在,由于一种叫结婚的把戏要把两个9389人搞到一堆去了?那么。在高高兴兴地喜接连理之际!这小两口今后的婚姻生涯究竟会怎么样呢。是从如胶似漆开始直至白头到老!双宿双飞、真的是恩恩爱爱一辈子,还是最后弄得个像本拉登与布什总统两人一样、都把对方恨得个咬7183牙切齿、水火不能相容的地步了呢!也就是说、结婚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幸,谁都不敢在开始时打包票!下定论,请注意,这里的是好是坏!就是所谓的"阴阳"方向、因为夫妻之间的人生旅途就是复杂类型的过程?因此、看了《9235易经》后?大家就应该明白!这小两口今后的生活过程的可能选择至少有六十四种?   第二!《周易》作者们非常喜欢让后人去做一下脑力操,上面所说的婚姻幸福与否的多种可能性、是在用宏观。整体的审视目光、对整个人类的婚姻过程的全部内容而言的,如果就任何具体?quot;个案"而言,其具体。实在的过程在多种可能性和可选择性中、又是唯一性的,这就是六十四种可能性中的每个较具体的各个过程形态了,   谈《周易》!论过程类别是离不开讲卦象的、简言之。卦象的不同具体结构内容决定了与之必然相联系的过程特征,还是拿婚姻这种事例来说吧!是好是坏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双方真正找对了人没有。一6604个要正而八经地去做女强人、一个又真心实意地甘愿去做上马石!后勤总长!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若一个老想着去发财。一个却实实在在地要做真正的雷锋!那还不双方丧感情麽,一个喜欢甜的,一个见了辣的就不要命、岂不老是要扯皮麽!卦象的作用就是在揭示这种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中不同的、有决定性作用的内容和内涵,   有规定性意义的卦象内容一旦确立了(注:这种内容是可以在变化过程延续和发展中发生变化的。详见漫谈之四)。那么,将来的过程形态的外在表现特征的基本轮廓和各个阶段性特点也就明朗了、是怎样结合的小两口,就有大致差不离的婚姻经历,这种含较笼统、细节也模糊的过程特征!用象辞中的形象性事例表现出来。《周易》的作者们,就是用这种表示、表现方法。来体现认知结果和已取得的学识见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就以六十四卦中之首的"乾""坤"为例、细细再侃一通吧!   乾卦:   卦名:乾   卦名象征含义:乾!天也、天之性和特征是:运动,变化生生不息也,因此!本卦就意味着、这种过程至始至终都是流畅!顺达。在阳性方向上蒸蒸日上,  5402 卦辞:元亨!利贞、   1。《易经》原文并无断句!本文所述其辞的断句。系本人的观点!   2,卦辞乃一卦之"殊途"类型的变化过程整体特征的评介和结论性看法,本卦无象辞!这是因为卦名已显示了天之道:天行健也,永不知疲、故直接下定论、再用象辞注释均为废话、   说明:元:齐。大。全也。至始至终之意、亨:流畅,通达之意、利贞。利,有利于,贞。有多种含义。本卦主要是:问。   评价:无象辞,说明本卦较明朗,过程在阳性方向上发生!发展趋势明显。无须多废口舌,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1,爻辞主要是用某种、某件已有、已过往的事例显现某卦的整个过程和各个过程阶段性的一些特征表现。   2。本卦过程以中国人过去的图腾崇拜之物"龙"表示本过程的特征!   说明:潜龙7040是象辞!潜龙!潜在之龙、未来之龙也!实指幼龙出世也、   评价:管他是龙是凤也好!或猛虎恶狼也罢!刚问世时。都跟小兔崽子一样,要妈妈!旁人的呵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第一个见,念现。显现!展示之意,   说明:见龙在田是象辞!表现龙在过程中已成长为少龙了,头角已开4040始展露。外9103人已知他是将来可上天入地的坯子了、   评价:虽已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此时遇高强的启蒙老师。师傅却极为重要!   九三:君1900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说明:前两句为象辞。表明3455龙的成长已进入青春期!心花意乱!是整个过程中最危险的一个时期和阶段,父母、师傅!师长们操心的引导和管教!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使此龙夭折了,    评价: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不是指龙本身!而是指经验、阅历丰富的师傅!师长们。此时。龙就是龙!已决不是小兔崽子们可比的了、但此时之龙!既不知高低深浅。又表现出心猿意马,就只能是让他们多操心费力去了!   九四:或跃或渊,无咎。   说明:龙已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了、此时、是该去做事情的时候了。或作出成绩、或遭受挫折。是将来大成功的必然,必要。必备条件。    评价:或跃或渊!表面上看、是龙在展现上天入地入海的情景,实1849则是取得成果或遭挫折的写照!波动反复之过程形态表现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说明:龙是上天。下地,入海的三栖之物,能冲上天去、真2183有大本事了也,   评价:本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突出和激动人心的区间,过程的阳势发展特征极为明朗。明显。   上九:亢龙有悔。   说明:亢,过度兴奋也!能想0022飞多高就飞多高。那还不"得意忘形"了麽。然而、一忘形、麻烦就有可能马上就要来了,。

求一篇《周易》论文

  [原创]对孔子读《易》解《易》法的思考   作者:冯易初   在《从汉帛书第八章看孔子与》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是通过“使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易》的解释系统”来认知《易》!并对《易》进行解释的,只要有儒家学说的知识根底,不知道《8894易》的真含义!真思想。真精神!真价值、一样可以“从文字到文字!望文生义”的学《易》解《易》,一点问题1172都没有,   孔子开创的这个解《易》方法!一直被浸淫儒学的中国知识分子视为“唯一的,正确的方法”、在1436解《易》上纷纷效仿之,其中不少人!甚至不是直接去读解《易》,而是去读解“孔子对《易》的说解”。但却以注8301解《易》之名著书传世,《易》一书晦涩难懂!主要就是读解《易》人不知《易》而强解《易》造成的,其始作俑者。孔子也。   通过对自己不知道(1110或不怎么了解)的知识进行曲解。篡改。使其符合自己的认知和价值义理,这就是孔子2502解《易》的真相?孔子当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危害性、他的门徒。那些主导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们自然也没有人知道个中真相!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觉得有道理拿来就用的,而这个“有道理”的标准、一般都是以圣人!大师的说法或是5491被多数人认同的观点为判断的依据!这些人!他们不仅在《易》学上效仿孔子读《易》解《易》所使用的方法。甚至在对中华文化中非儒家的知识和学说的读解上也采用这样的方法。因为用这个方法做学问很容易:“儒学通!百家之学说通”、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到处都可以都有儒家的价值义理的影子,因为在已经过去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无数的效法者前赴后继地致力于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整个中华文化的解释系统?用这样一个解释系统解释出来的中华文化能不到处都有儒家的价值义理的影子闪现、   最近一百年来,有许多浸淫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站在西方文化立场上!不断地试图用西方文化的价值义理和知识体系来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系统?他们所使用的方法与孔子读《易》解《易》所采取的方法如出一辙!儒家学说主5103导的中华传统文化、两千多年来带给中国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专制王朝和专制政权、可以把它归类为失败的,腐朽的,没落的知识体系!用西方的民主价值义理来构建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系统,也未尝不可。但是!真要这样去做,成功地希望不大。因为孔子这个祖师爷的徒子徒孙太多了、加上有两千多年的实战经验!多少学说!文化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那些浸淫西学的中国知识分子估计不是对手?建议还是别费劲搞什2612么用西方文化的价值义理和知识体系来构建中华文化解释系统了。不如费点心思看看怎么样效法孔子、用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来一统世界文化!让全世界跟中国一起烂好了!不能只让中国人受害了不是。   《易》这个由卦象符号系统和文字解释系统构成的知识体系。由于孔4732子对其构成不清楚!用儒家学说的知识体系来构建其0275解释系统,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因而导致所解释出来的“易理”晦涩难懂、卦象符号系统(八卦。六十四卦)的来历一直搞不清楚!可以说是孔子读《易》解《易》法的致命伤,同时也是我们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真相的突破口!只要知道卦象符号系统(八卦!六十四卦)的来历、发展和含义、就应该可以知道我们的先祖。那些编撰卦辞爻辞的人!他们是怎么编撰卦辞爻辞的、他们想透过卦辞爻辞传达什么信息,也就是说,知道八卦。六十四卦怎么来、就可以知道《易》的真相了!   今天再次回味!觉得汉帛书《要》第八章这篇文章真不错,我在易学上不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初步证实了我一直以来的怀疑没有错:传统易学真的很有问题!前些日子我在想、如果能够4701早一点看到就好了。那样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不过今天仔细想想、就是早看到了,假如没有走这些弯路所遭遇的问题及对所遭遇的问题进行思考的积累。也不一定就会有现在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考问题的深度、厚积薄发始终是比较牢靠的、   原来不知《易》是可以解《易》的、“知之为知之!不知3092为不知”。原来是用来教人去做而自己却可以不当一回事的。所谓的圣人,不过如此,包括那些拾“圣人”牙慧的“8858大师”们在内,现在可以完全不理2157会他们了、坚持1552自己的目标。继续向着黑暗的幽深探索、相信前面还会有光的!,

医患关系论文1500字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6381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0944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9113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4663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5716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1003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3061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

论文材料--道与玄

  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沟通当时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全面来评论玄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而只想就两个题目来谈一谈玄学在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基本性格方面的贡献、一是玄学的"自然合理"论,一是玄学的"忘言得意"论!前者,确立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理论形态。而后者、则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的"自然合理"论   玄学的理论体系以儒道融合为其基本特征。这在学术界的看法是一致的!但关于玄学究竟是以儒为主!还是以道为主?是儒表道里!还是道表儒里。则有各种不同的分析和结论、因此,在学术界中有的称玄学为"新道家"、有的则称玄学为"新儒家",这两种称呼、各自都有充分的史料作为根据,因而都是有道理的、也都可以成立!但是,我认为,玄学就是玄学、不必再冠以"新儒家"或"新道家"等称号,以至造成人们对玄学的某种先入为主的偏面之见,   大家知道、自然与名教的关系问题是玄学讨论的中心题目之一、而这两者(名教!自然)分别是道家和儒家理论3705上的主题。也是两家矛盾、争议的焦点所在、玄学6514在理论上的任务。就是如何使自然与名教最和谐地统一起来!在这方面。玄学家们作出了特殊的理论贡献。王弼所谓圣人体无,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故恒致归于无、已表明了他将儒道有无之说熔于一炉的理论特色、玄学发展到了郭象。高唱"内圣外王"之道!论证所谓"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庄子•逍遥游注》)。则更是将儒道两家的理论主题--名教与自然?融合到了无法再分你我的极高明地步!这一点正是玄学在理论上的最根本特色、因此在南北朝时期即已玄儒并称,玄道同言了!如果一定再要把玄学加以分析。将其定性为"新儒家"或"新道家"?那末反而会使玄学本身十分鲜明的特色失去光辉!   玄学融合儒道的理论!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深入地讨论了有无。本末、性命、物理。圣王等问题!对于这些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论证,玄学家们有同有异、从而形成了玄学内部的不同派别,对此本文不准备作详细讨论。我只是想指出,不管这些玄学家们在具体问题上有多少异同、然而他们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理论特点、即采用"自然"而"合理"的理论形态来论证上述各种具体问题,   王弼玄学的主题是"以无为本"。这里所谓"无"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指"顺自然"(《老子》三十七章"道常无为"句注)!他认为,"万物以自然为性"(同上二十九章注),因此"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天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同上五章注),同样,与此相关的另一个主题、即"圣人体无"。则是要求"圣人达自然之性,畅万物之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同上二十九章注)、"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二十七章注),总之、"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五章注)。这是宇宙。人生的根本法则!只有任其自然、才合万物之本性、万物是有理的、万物之自然本性也就是它的理。换句话说!万物的本性也就是自然而合理的,所以他在指出"物无妄然,必由其理"(《周易略例•明彖》)的同时!反复强调这样一点、即他认为。一切事物均"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二十章注)又说:"自然之质,各定其分。短者不为不足、长者不为有余!损益将何加焉。"(《周易•损卦•彖传注》)   玄学的另一位主要代表郭象!3111不讲"以无为本"!而以"独化自足"为其学说的主旨、但是!郭象在论证其"独化自足"的主旨时。所采用的理论形态则同样是"自然"而"合理"论,郭象是明确宣布"造物无物"(《庄子序》)的、其结论自然2328是"物皆自然。无使物然"(《齐物论注》)!如果说。王弼在论证万物的自然发生和存在时。强9489调一个统一的必然的根据的话!那末郭象在论述万物的自然发生和存在时,则强调"物之自造"(《庄子序》)。即事物各自的独立自得。而否定一个统一的根据。5072从郭象反复申述"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齐物论注》),"掘然自得"(《大宗师注》)!"忽然而自尔"(《知北游注》)等等来看?似乎郭象否定了事物发生和存在的必然之理、其实不然、他同样十分强调各个事物自然所得之性。并非自己可以决0528定或更改的!如所谓"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养生主注》),又如4923说:"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逍遥游注》)这也就是说、事物虽自生自得、而这种自生自得也是有其自然而必然之理的。所以、郭象不仅承认事事物物都有其必然之理(如说"物物有理,事事有宜、"7362《齐物论注》),同时也认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9023虽是"自然相生"的!但又是"不可一日而相无"的(《大宗师注》),这是一种"必至之势"(《胠箧注》)的体现。这就如同"君臣上下、手足内外。乃天理自然,岂真人之所为哉!"(《齐物论注》)由此、他又说:"顾自然之理、行则影从!言则响随,"而归根结蒂也是由于"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至理所趣,"(《德充符注》)就这方面来说。郭象与王弼的观点是一致的,   至此、我想玄学"自然合理"论的理论形态已十分清楚了、这种"自然合理"论的理论特征是!通过顺物自然之性(王弼说)?或自足其自得之性(郭象说)!来论证事物各自地位的合理性!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合理性,玄学家王弼和郭象都肯定"物无妄然"!认为事物都有其"所以然之理"。即一种必然性。而这种"所以然之理"的根本特性!在玄学理论中也就是"自5508然而然"。   王弼说:"自然。其瑞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老子》十七章注)郭象说:"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庄子•逍遥游注》)就这一点来说:"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子》二十一章注),但是,此所以然之理又不是全然不可知的。所以王弼又说:"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周易》乾文言注7666)这是说,所以然之理体现在事事物物的性用之中,通过4745观察事物之性用。则其所3471以然之理也就可以把握了?    由于玄学家们还不能完全正确解释事物的所以然之理!同时也由于他们所处时代的限制。在他们的理论中存在着严重的命定论内容!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他们把命归于"自然合理"之自性、而没有把命归之于造物主的决定,这在理论思维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就此而言!玄学的"自然合理"论是一种具有理性思辨形式的理论形态。正是这种理3459论形态。在改变两汉的神学目的论的理论形态,以及开创宋明理学的理论形态,以至确立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性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西方传统哲学和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宗教的色彩相对地比较淡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表现为一种非宗教的特征!它在内容上表现为注重人事,注重现世。因而伦理的和政治的成分十分突出。而在理论形态上!则表现为强调自然本性的合理(或合于天理)、注重理性的自觉、   过去、人们在分析中国哲学4667或文化这一非宗教传统的特征时!往往追溯到先秦儒家的传统上去,经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诸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进》)。"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等等作为证明。我们不能否认,孔子上述言论对中国传统哲学非宗教特征的形成!确实有一定的影响的,但是我认为、对于中国哲学或文化非宗教化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是由魏晋玄学所建立起来的"自然合理"论、   从儒家孔孟思想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人格化的上帝(神)已基本消失,但也不可否认其中仍保留了非人格的意志之天!天命观念相当严重!汉代的今文经学家可以说是着重地发3729挥了儒家的天命观?他们吸收阴阳五行!以及象数纬候等学说。炮制了一套相当精致的天人感应理论、把儒家的天命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西汉著名的今文经学家董仲舒,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 董仲舒举出孔子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一语。并且明确地定义说:"命者。天之令也"(《汉书•董仲舒传》)!"王者!必受命而后王。"(《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因而!他认为。8812王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承天意以从事"、"承天意以顺命"(《汉书•董仲舒传》)、他还认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即人类社会一切最基本的政治制度、道德规范!都源于天!他声言。"天虽不言,其欲赡足之意可见也!"(同上《诸侯》)推而广之!人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人君的行为、都会引起天的反响(感应),或呈瑞祥。或降灾异、从而显示天意、天命!总之!在董仲舒眼中!天是"百神之大君"(同上《郊祭》)、天除了无人格形象外、其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和意志、比之殷周时期的上帝。诚有过之而无不及、   同时,从董仲舒起!还开始了一个神化圣人(圣王)的"造神"运动!董仲舒说:"唯圣人能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也"(同上《重政》)!"圣人能系心于微而致之著也"(同上《二瑞》)?这就是说、只有圣人能沟通天与万物和百姓之间的关系、他特别推尊孔子。认为"仲尼之作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王公之位。万物民之所欲,下明得失!起贤才!以待后圣"(同上《俞序》)!把孔子打扮成一个为万世立法的教主、   这种动向到了纬书和《白虎通》中更6081有进一步的发展!圣人不仅在智慧上不同凡人、而且在外貌上也与众不同、《白虎通•圣人》篇中不仅鼓吹"非圣不能受命"?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等等、而且还特别强调"圣人皆有异表"!诸如"尧眉八彩"。"禹耳三漏"。"皋陶鸟喙","文王四乳","周公背偻","孔子反宇"等等,而在某些纬书中,这些圣人的形象就更是神奇古怪了。如《孝经纬》中描述的孔子容貌是:"海口"。"牛唇"。"虎掌","龟脊","辅喉"!"骈齿"等等!按照这种描述、孔子已完全超出了凡人的范围!而升入了神的行列,于是。又出现了孔子为黑帝之子的神话、此外。东汉光武帝建武初(公元24年)召令尹敏!薛汉等校定图谶,至中元元年(公元56年)"宣布图谶于天下"。从此、谶纬被统一起来,作为东汉王朝官定的辅助儒家经典的文献!使儒家经典也神学化了!   由此可见。从董仲舒。经谶纬。至《白虎通》!两汉今文经学制造了至高神(天),经书(谶纬)。教主(圣人。孔子)等、走的是一条企图把儒家变为宗教(儒教)的道路!两汉时期的古文经学派、缺乏理论!在思想上的影响是无法与今文经学派相匹敌的,两汉之际的杨雄、桓谭!东汉的王充等!特别是王充的《论衡》一书,着重发挥了道家自然无为的思想,从理论上有力地批驳了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但是由于王充这本书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没有能够广泛流传!其影响也不足以遏止今文经学把儒学宗教化的趋向! 玄学趁西汉经学之弊而起。接过王充自然无为的理论!但是作了重要的改造。王充的自然无为论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在气为天地万物之本的基础之上的!二是主要从宇宙万物生成方面来论述的、三是针对神学目的论!而强调自然无为的偶然性!玄学主要不从气化方面论天地万物之生成、而是主张"归一于无"或"独化自足"!因此、玄学所说的自然无为。不是指某一实体的特性、而主要是指一种普遍的。客观的、抽象的必然性。或者说是决定一种事物得以生成!存在,以及与他种事物之间构成某种关系的所以然之理,就这一点说。玄学在理论上克服了王充自然无为论中过分注重偶然性的缺陷?这样、玄学既以自然无为论否定了两汉今文经学的神学目的论、又以"物无妄然、必由其理",肯定了事物存在的客观规定性和必然性、   玄学把自然无为推演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抽象的必然之"理"。对于东晋以后的名教理论,以至于宋明理学的以理为本的哲学体系的确立、是有重要影响的、如东晋袁宏6815作《三国名臣赞》?在夏侯太初赞中就说道:"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晋书•袁宏传》),又如《宋书》《傅隆传》载其《议黄初妻罪》文中有云:"原夫礼律之典,盖本之自然,求之情理!非从天堕、非从地出,"总之!大都强调礼律名教出自人的自然性情!是自然合理者。理学创始人之一的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二程外书》卷十二)但是!我们从他们对天理的解说来看!理学的天理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玄学的启发、这样说。大概不能说过分或牵强、如程门高弟谢良佐曾说:"所谓天理者!自然底道理"、"学者只须明天理是自然的道理!移易不得、"(《上蔡语录》卷上)这里明确地强调了天理即是自然的道理!与玄学所讲的"自然"而"合理"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理学家确认万物皆有理,一物有一物之理、而这4818些理都是自然的。必然的!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俯拾皆是、如程颢说:"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二程遗书》卷十一)这与王弼。郭象之说、何其相似、程颐则更是把自然之理推广到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去。如说:"1022气有淳漓,自然之理,"(同上卷十五)!"动极则阳生、自然之理也"!"生生之谓易。理自然如此。"(同上卷十八)"道二,仁与不仁而已!自2652然之理如此,"(同上卷十五)"质必有文。自然之理、"(《程氏易传》卷二贲4473卦彖传注)"自古治必因乱!乱则升治!理自然也,"(同上蛊卦卦辞注)"夫满则不受,虚则来物!理自然也,"(同上卷三益卦六二爻辞注)同样。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也十分强调理的自然而必然,如他说:"天者,理而已矣、大之字小。小之事大,皆理之当然也!自然合理!故曰乐天!"(《孟子•梁惠王下》注)"愚谓、事物之理。莫非自然、顺而循之、则为大智,若用小智而凿之以自私。则害于性而反为不智!"(《孟子•离娄下》注)、  5540 在宋明理学时代!哲学中有气本、理本!心本等不同的学派!他们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有的甚至于对立、因而对于理的地位。作用等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理具有自然而必然性这一点上。各派基本一致、这以至于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和以后的戴震那里!也仍然是这样的!当然,关于理的理论,宋明理学比之于玄学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如果说在玄学那里还只是一株小苗!而到理学那里则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了、但是、关于理的基本性格,即作为事物之所以然?既是必然的,又是自然的!理即顺物自然,顺物自然即是合理等等则在玄学那里就已基本确定了。这正是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以至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   忘言而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它与当时的言意之辨有密切的关系,汤用彤先生在《魏晋玄学论稿》的《言意之辨》一文中说:"夫具体之迹象。可道者也。抽象之本体!无名绝1074言而以意会者也?迹象本体之分、由于言意之辨。依言意之辨,普遍推广,而使之为一般论理之准量。则实为玄学家所发现之新眼光。新方法,"并认为、"玄学统系之建立!有赖于7902言意之辨、"汤先生的这一番分析是很重要的。   在当时的言意之辨中、关于言意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认为言尽意!其主要代表为欧阳建,他认为!言与意的关系"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矣,"(《言尽意论》)他还说:"诚以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辨、"也就是说!言能尽意。离言不能得意!   二、认为言不尽意,以荀粲!张韩!郭象等为代表、如荀粲认为:"盖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举也、今称立象以尽意、此非通于意外者也。系辞焉以尽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则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蕴而不出矣!"(《三国志•魏志》卷十《荀彧传》注引何劭《荀粲传》)张韩则更主张不用舌,他说:"卷舌翕气。安得畅理!余以留意于言。不如留意于不言!"(《全晋文》卷一?七!《不用舌论》)郭象则说:"意尽形教、岂知我之独化于玄冥之境哉,"(《徐无鬼注》)"不能忘言而存意则不足","故求之于言意之表面后至焉!"(《则阳注》)此派对言象持根本否定态度,因而强调"意会"和"冥合"、   三、认为言以出意、得意在忘象、以王弼为代表,如他明确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他还认为。"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所以。此派对于言象的作用并不完全否定,而是认为言象只是出意的工具,9574如果停留在言象上。就不可能得其意,因此必须忘言忘象,"乃得意者也"、(以上均见《周易略例•明象》)其主旨在于强调通过言象去得意!   上述二、三两种观点由于均为重意轻言象,以强调得意为主,因此常被混为一谈!而不作分别、我们这里所说的玄学"忘言得意"的方法、也是综合这两者的意思而言的!   关于忘言得意的方法在当时学术思想界中所起的作用、汤用彤先生在上述一文中!从五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即:一,用于经籍之解释。二,契合于玄9615学之宗旨,三,会通儒道两家之学!四、于名士之立身行事亦有影响、五、对佛教翻译。解经亦有重要影响。对于这些本文不准备重复!以下只想就玄学阐发的"忘言得意"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影响,补充6603一些意见、   忘言得意的方法!主要是从探求对于事物现象之本源!根据的认识中提出来的,玄学作为一种玄远之学。诚如汤用彤先生所分析的那样!"论天道则不拘于构成质料。而进探本体存在!论人事则轻忽有形之迹、而专期神理之妙用!"这一点,可以以王弼之说为证!如他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老子指略》)这里所谓的"本","始"也就是他所谓的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也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迹象上。而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说。玄学的"得意"之论、反映了人们对于宇宙,社会认识的深化的要求、"忘言"("借言")以"得意"?即是取得这种深化认识的玄学方法。   "得意"之论。在王弼那里还是肯定要通过言象去获得的、这从他的"故可寻象以4275观意"(《周易略例•明象》)?以及本文上引他所说的"识物之动!则其所以然之理皆可知也"等论述中都可以得到证明!但是。到了郭象那里则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了(《山木》注)!而是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得意",他说:"夫物有自然?理有至极。循而直往。则冥然自合,"(《齐物论》注)又说:"至理之极。但当冥之,则6298得其枢要也,"(《徐无鬼》注)郭象的自然冥合论是一种通过主体修养,使主客体合而为一的自证!意会的方法、它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 后人所解理的玄学"忘言得意"论、常常是合王弼!郭象两者的方法而言的,无论是因言象而得意、还是超言象而会意(冥合)、其中的关键都在于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是不可能得意的。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我认为。著名2279理学家朱熹在论述"即物穷理"时所说的那一番话,即"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0303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大学注》)正是对于王弼,郭象"得意"论思维方法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认识方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和欣赏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得意"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最主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9189认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最重要的是"立意"!这里所谓的"意"、从字面上说是泛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进一步具体地讲、这种思想内容往往又是指带有某种一定倾向的、一个历史时5782期的最根本的政治,伦理之道,三国时吴郡著名文学家陆机(261-303)在其《文赋》一文中就说道:"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这1864句话的意思是说!常常担心自己的意思(认识)不能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而所写的文章又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思想内容、这里的"意"虽然还是比较笼统地指一般的思想内容、但也可以看出!他是把表达"意"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的。   在梁刘勰的名著《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这里所说的道、既有"观天文以极变"的自然之道的含义?也有"察人文以成化"的社会政治!伦理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道"通过圣人而流传于文章中!圣人借助文章来阐发"道"、这里已经表露出了文是用以明道的意思。沿此而进,到了北宋的周敦颐那里,就十分明确地提3645出了这样的命题,即"文所以载8423道也"!(《通书•文辞》)"达意"、"明道"!"载道"!都是从文学。艺术思想内容0113方面来说的!而从文章!诗歌(特别是在一些形象性的艺术作品中,如绘画,书法、戏曲等)的技巧表现上来讲、则即是人们常说的贵在"传神"(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明确提出绘画应当"以形写神")。上述各点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创作论上的最主要的理论和特点,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又是与玄学"得意"论的影响分不开的,   比起对文学艺术创作论的影响来说!玄学"忘言得意"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欣赏论的影响,更为巨大,对于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欣赏习惯、最注重于得意于言外(形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回味5493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因而对于那种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2806如北宋文学家苏轼(东坡)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书鄢陵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见中华书0939局1982年版《苏轼诗集》卷29)   不仅如此!人们在观赏中所得到的"真意"(包括对文艺作品的观赏和对自然风光9591的观赏),也往往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而是超出言语之外。而靠自我去心领神会、如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365-427)!4586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诗中。其最后两句就说明了这样的观赏特点,诗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说、他当时在十分轻松自在("悠然")的心情中所领略到的"南山"风光:"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其中的"真意"、是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的,而只有忘却语言!去自我体会!回味, 中国传统的文艺欣赏中!最喜欢谈"诗情画意"?"韵味"("气韵"。"神韵"等),"境界"等等,都不是停留在表面言象上所能领略到的!也不是语言、形象所能明白表达的。真所谓"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不拘泥于言象。而注重于得意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性、同一作品,同一自然风光、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用不同的心情去体会、结果对于作品所包含之意!以及各人所得之意!往往相去甚远!而且、即使是同一人欣赏同一作品或自然风光、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也往往前后有极大不同的体会和所得,借用一句中国的老话来讲,即所谓"诗无达诂"。在这里!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而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在玄学"忘言得意"论影响下形成的这些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论。欣赏论上的特点,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4531中以表现主义为主的鲜明特点和传统,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认识的思维1070方法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习惯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中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缺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8930维方式,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玄学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以至整个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远不止本文以上所列两点?本文只是希望起一抛砖引玉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玄学:   [、

请求帮我写一个客家研究的论文。

  福建客家土楼的建筑空间研究   【中文摘要】   在《北京宪章》中曾这样指出:“技术与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了人与传统   地域空间的分离。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建筑环境趋同。文化的多样性逐步    消失!”作为中国古建筑瑰宝之一的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能否摆脱这种危   机、在逐步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步伐当中,客家土楼特色文化能否屹立不倒。在未   来的城市中,土楼能否体现其特有的人文与历史价值并继续延续下去、其空间构   成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色魅力,带着诸9232多问题,本文试对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   空间进行了相关的实地考察与研究。   南迁的汉人来到荒芜的山林,面对重重生活困难。逐步开始了他们聚1704居生活,   为了能够对福建客家土楼作出更好更细致的研究!本文主要以福建永定客家   土楼群当中的圆楼(圆寨)为典型研究对象。并围绕圆楼展开一系列检索与调研、    首先对土楼的建筑环境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影响土楼建筑形成的历史与人文因   素。另外、从客家土楼当地的自然资源入手。寻找土楼形成的自然与历史因素!   然后重点分析土楼建筑的空间特质、从平面到立面、从墙体到空间结构逐一作出   分析与诠释!探究其与众不同的空间形态,接下来、从客家土楼的结构与装饰风   格入手,进一步研究土楼空间内部与外部的空间特性、最后重点阐述客家土楼建   筑空间对今天现代建筑空间及空间形态设计的启发。重点通过圆形土楼研究其空   间8242形成的过程与构造特色!解释其内在的物质精髓与文化精髓、来探索与寻找空   间设计的进一步发展途径!   【关键词】:客家土楼建筑空间结构   目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绪论…………………………………………………………………………………1   第一节课题研究意义………………………………………………………………1   第二节课题研究的现状……………………………………………………………1   第三节课题研究的特征,范围及基本框架………………………………………2   第一章.客家土楼建筑环境的状况与成因………………………………………3   第一节自然与地域环境对土楼建筑的影响…………………4714…………………3   1.1.1地理气候。地形!地貌…………………………………………………3   1.1.2自然资源,建筑、

论文代理杨飞

  昵称:西安论文网   QQ:7599724   性别:男   常用名:杨飞   真名:杨鹏飞   身高:175   体重:65   来自:陕西西省   职业:职称论文代理   任职:陕西中医 陕西医学 医学信息 特约编辑   星座:水瓶座   生日:12月6号   血型:O。

求一篇练习武术感想及建议论文

  转:谈八卦掌的基本步法/蔡春明   近年来。想学习八卦掌0397的人越来越多、笔者练习形意拳、八卦掌三十余年、总感到练习八卦掌的人张口就“蹚泥步”,当然蹚泥步是八卦掌最基本的步法!要学好八卦掌,就必须要了解八卦掌步法!了解蹚泥步,了解八卦掌蹚泥步是由哪些步型组成的。才能少走弯路。步入正道!先期练习者一定得从直步?扣步。摆步,错踪八字步、长三步,工型步、掰步!倒八字步!正八字步、丁步、不丁不八步等步型练习。并且至少要一年以上时间、通过步法使练习者明白什么叫蹚泥步、练习蹚9935泥步也就有了方向!因为步型7184是人前进!后退、左闪,右6894避的具体体现?是由人的大脑直接指挥。步是人身体的方向盘!无3273论是与人交手,还是演练。“步不正,功夫难进、步不灵,则无从击人”,可见步法的重要性,通过步法的练习!使得练习者步上出功夫(即脚上功夫),蹚泥步才能由此而生、即人们所讲的八卦蹚泥步、如此练习达到脚掌稳固,脚脖弹力增强?旋转灵活,伸展自如。才能达到形如游龙。脚步功夫好了!才能为周身一体奠定良好的基础!步法不好。就形成上实下空、绵软轻浮、不能形成周身一体。蹚泥步的练法、特别注重平步练法!即起落!起为滚、落为拔。接着有三步练,前脚掌落地练法?后脚跟落地练法!涌泉穴练法、步法练习至少三年、否则很难练出八卦膛泥步韵味、   通过上述步法的练习,从规矩中的八步逐步延伸、练出步1246法越来越少,也就是八步到六步,四步,三角步。然后再越来越大,最后达到随心所欲,任意而行!行如流水。达到这样的练习要求。八卦掌的游身练法也就自然而成!也就是武谚上所讲“守规矩、脱规矩,回规矩”。这样也就是功夫从步法到上身逐步练习而成、八卦掌的送。留劲才能整齐合一!   步法练好了。才能按照八卦掌的要求,注重九要。即:一要塌,二要扣。三要提、四要顶,五要裹,六要松,七要垂。八要缩,九要起钻、落翻分明、   八卦歌诀云:未从动梢艺动根、手快不如半步跟,出入进退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从歌诀中可以得知步法在练习中和技击中的重要性、人的发力是由根部而起。其力稳而狠、有的人认为练习八卦掌步法大,功架低出功夫、这在平时练还可以、但形成习惯则难改?同时八卦掌灵活。步大、架低。八卦掌的阴阳、虚实、就难以体现。正如武林前辈讲、步大在换式中就会自然产生二起劲、会迟缓不灵。八卦掌迈步歌诀功夫本从弯步来。两手变化随步开,高跳低挡横掩进!推托带领不离怀”!其含义是:八卦掌的功夫都是从走圈中练出来的,“走为百练之祖”!走步是练法和用法的具体体现?做到“0102手随步开”!手步配合熟练、招式才能心形相合,心想“式”成,这样与敌交手才能做到高挑低搂。纵横掩避!推。托、带。领!随机应变,随心所欲、歌诀中对步法还有很多如:“囤步子要两相齐、前虚后实差相宜?若要站齐前后倾!亦且腰短少灵机。连步必三费功夫!使手要简自然无!搭手转身是空手!机会恰巧6225是江湖。”上述歌诀进了步法在与敌交手中的要求。可见步法在练习中。交手中何等的重要,综观八卦前辈长寿者居多、都是因为长期练习而形成,人老先至腿、八卦掌练步即练腿!   总之、八卦掌的步法练习极其重要、很多八卦前辈特别注重练步、步法好,身法自然灵活!基本功扎实了!2549八卦掌也就提高了!步法练法稍加指点即转为用法、也就是练武者常讲的八卦暗腿,下盘有劲,不浮、0252可以讲练好步法,里扣!外摆、踏,踩、拧!跺。踢,蹬。踹!铲。钩、挂。扫。绊、以及上三路。中三路、推。托、拉。带,领,靠!挤、搡。随之应变、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哈尔滨啤酒swot和五行模式论文

  科学研究是对新知识的探求,创造性4595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在于作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这是因为科学的本性就是“革命的和非正统的”,“科学方法主要是发现新现象、制定新理论的一种手段。旧的科学理论就必然会不断地为新理论推翻、”(斯蒂芬·梅森)因此。没有创造性,学术论文就没有科学价值!   学术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不能只是材料的罗列,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0414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具有论证色彩!或具有论辩色彩!论文的内容必须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符合“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既分析又综合” 的科学研究方法,,

水浒传人物分析论文

  我给你找了点资料高俅--《水浒传》中的奸臣典型,本是个市井无赖、只因为善于踢球、受到宋徽宗的宠信!被授予2385殿帅府殿帅(相当于首都警备司令)的高职,对上谄媚。对下狡诈!报私仇凶狠而不择手段、 晁盖--本是山东郓城县一个大地主,兼任保正,爱练武!喜欢结交江湖人物,“智取生辰纲”的主谋者!事泄后上梁山。是梁山泊的第一任首领、死后由宋江接任、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内, 宋江--《水浒传》的中心人物!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首领。出身地主!本来是山东郓城县的一个押司(相当于县政府秘书)。书中把他捧成是正面人物的典型代表!口口声声讲忠孝!讲仁义,仗义疏财,救危扶困,被称为1860“山东及时雨”,但是在故事的叙述中!又把他描写成一个阴险恶毒的奸诈小人(例如为了招降秦明!不惜烧杀平民数百家一千多人,为了逼朱仝上山入伙、竟下令杀死一个四岁的小孩等),是一个口是心非、具有两重人格的人物。 卢俊义--梁山泊名义上的第二把手!但是没4749有实权!本来是大名府的一个财主。为人正派耿直,江湖上名声很好,梁山泊想借重他的名声,邀请他上山、他不愿意。被吴用设计陷害、进了监狱,妻子又与管家私通!霸占了他6672的财产!还要置他于死地!最后梁山好5659汉在法场上把他救出!终于落草,成为被裹胁的典型。 吴用--本来是山东郓城县乡下的一个村塾教师!善于计谋!因设计“智取生辰纲”。事败上了梁山、排名第三!当了军师、对打仗并不内行!却是宋江的智囊!是梁山的领导核心人物之一, 公孙胜--一个“凡缘未尽”的云游道士,“智取生辰纲”的参与者之一,在梁山排名第四位。自称能呼风唤雨!布阵排兵。6788虽然功劳不是很大,却是梁山核心领导人之一、 林冲--本来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相当于首都警备部队教官)、因为娶了个漂亮妻子!被高俅的儿子看上了。设计陷害他、先把他充军到沧州,因他妻子不肯改嫁,高俅又要置他于死地,他是个安份守己的军官。在发配的路上、受到解差的百般折磨,依然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幻想期4653满回京与家人团聚、直到“火1370烧草料场”之后!方才逐渐觉悟。下决心8794杀死陆虞候?上山落草!是“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在梁山泊排名第五位。 柴进--后周皇帝的嫡传子孙、如果赵匡胤不搞“陈桥兵变”、他就是当仁者不让的皇帝,如今变成平头百姓、没毛的凤凰不如鸡。居然被一个知州的小舅子害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后被梁山好汉救上山去落草,凭他的原来身份。坐了第十把交椅。 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身材魁伟,性格粗鲁。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因为偶然听说郑屠户霸占欺凌金翠莲的故事、三拳打死了郑屠户。逃亡到五台山当了和尚,又7466因醉酒打人闹事!被方丈遣送到东京大相国寺管菜园!认识了林冲!林冲发配、一路护送。为此受到了高俅的迫害,上山落草、最后合并到梁山泊入伙、排名第十三。他是梁山泊最正派、最讲义气的人。 武松--《水浒传》中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河北省清河县人,生平最爱打抱不平!因打死人逃亡在柴进庄上躲藏!打虎出名以后。留在阳谷县当都头。巧遇胞兄武大郎!嫂嫂潘金莲与土财主西门庆通奸,毒死武大郎。武松为兄报仇。杀死嫂嫂和西门庆!投案自首、被发配孟州,在孟州协助小管营施恩打败蒋门神,又被蒋门神买通的张都监所陷害、发配恩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死他、武松杀死解差和杀手,又杀了张都监一家十五口、上山落草、后来合并到梁山泊,排名第十四!他是被贪官恶霸逼上梁山的典型、 阮氏三雄--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本来都是梁山泊附近的渔民!是一百单八将中少数出身于守法劳动人民中的三位。他们因受土匪的侵扰和官府的压迫,无法打鱼、在吴用的劝说下参加了“智取生辰纲”9054的行动,事发后上山。与李俊。张横、张顺共领水军。屡建奇功,排名第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一。 解珍、解宝--一百单八将中出身最好。历史最清白,没有做过任何坏事的两个平民百姓。他们本是登州的猎户,因为奉命捕获登云山上的一只老虎、7811被山下姓毛的地主隐匿、不仅诬赖他们打砸抢、被关进监狱,还打算在狱中秘密处死他!亲戚顾大嫂为此带领一批人劫狱!投梁山入伙,排名第三十四?三十五。 燕青--卢俊义最忠诚的仆人。小管家、相貌英俊、精通武艺!善于摔跤相扑!在卢俊义被害期间、要饭来给主子吃、卢俊义被发配的路上,他杀死解差!救了主人,是最忠心的“义仆”的典型,上山以后、排名第4583三十六(天罡星的最后一名)! 扈三娘--梁山泊武功最强!容貌最美的女将!她本是梁山附近扈家庄大地主的小姐、长得身材苗条。姿色秀丽,武功高强!能和呼延灼打平手,在“三打祝家庄”战役中还曾经生俘王英。战败欧鹏。最后在自己被捕、全7960家人被杀的前提下。由宋江硬做媒!违心地嫁给了自己的手下败将,身材矮小又是好色之徒的王英!她排名第五十九,不但比王英低一位,比欧鹏还低十一位,她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心情抑郁!在全书中几乎没有跟什么人讲过话?是个郁郁寡欢的“哑巴女将”, 时迁--山东高唐人,长得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睛尖!容貌像猕猴!行走似飞仙!擅长飞檐走壁。专门做些登堂入室?顺手牵4784羊的勾当、因他身轻似燕、人都叫他“鼓上蚤”!在跟随杨雄上梁山的途中,因为他偷了祝家店的一只报晓大公鸡!引起了“3701三打祝家庄”的战役,上山以后、排名一百零七(地煞星的第七十一位)、是倒数第二位、低于白胜而高于段景住。他被后世盗窃行奉为“贼祖宗”?受到香火膜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