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佛教教义与儒家思想有什么冲突?

  儒家思想是中国自汉以来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的要求、以此它一直作为官方哲学居于领导地位,  5012 儒家最早产生于春秋末年!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一个思想流派!因此我们一般所称的“儒释道三教”的“儒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教化而言的,决不4596能把儒家也看成是宗教、   佛教1576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9550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佛8371教企求无生永灭!超脱生死入涅盘。   儒家讲的是入世主义,宣扬治平之道,即所谓正心。诚意,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重视的是现实社会的治理、而不去追求佛!道两教那样虚无飘渺的彼岸世界,以此儒家与佛道两教在根本理论上就发生了冲突。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7207主张勘破红尘,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这就与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忠孝之道!直接发生了矛盾、因此佛教一传入中国!就受到了儒家的抵制与排斥。佛教在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中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与儒家之间的斗争,儒道之间虽说也存在着根本理论上的矛盾、但道教毕竟是我国土生的宗教!它是在我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因此在道教教义中早就开始容纳了儒家的政治伦理学说,从而大大地调和了儒道两者之间的思想冲突!以此在我国思想史上。儒道之间虽说有斗争!但远不如儒佛之间斗争那样激烈!   当然儒家与佛道两教除了有矛盾之外?又有着7906互相影响,互相吸取。取长补短、共同发挥社会作用的9391一致的方面。儒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是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秩序的主要工具、佛道两教则是其有力的助手与补充!前者从积极的入世主义出发来建设、治理和巩固封建社会。后者则从消极的出世主义出发来缓解社会的矛盾,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它们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维护着古老的中华帝国、这就决定了它们三者之间具有统一性的深刻的社会基础?  4842 道教大力吸收了儒家政治伦理学说。作为自己的教义教规,佛教则尽量把自己的教义说成是不违背儒家思想、同时也步着道教的后尘、吸取儒家的名教学说,以便使自己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相融合,相调和!而儒家学说过去一向偏重于政治伦理的说教?缺乏深邃的哲学思想,在这方面。佛道两教、尤其是佛教。具有着丰富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因此儒家为了丰富自己的哲学、8415在批评佛道两教的同时?也充分地吸取了它们中对自己有用的哲学思想资料,以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宋明时期的理学、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所以我们常把理学视作为“三教合流”的产物!这0253确是有理由的?   从历史上来考察,在思想领域里,儒佛斗争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   佛教的出世主义与儒家的纲常名教之争   佛教讲出家修行,这就与儒家名教忠君孝父之道发生了矛盾、早在佛教初传的汉代,据《理惑论》所记:“问曰:‘《孝经》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今沙门剃头。何其违圣人之语,不合孝子之道也。’”这类的指责是从儒家孝道出发的、认为佛教落发出家绝弃后嗣违背儒家孝道。   至于佛教宣扬出家修行脱离尘世。不再致礼王者的思想、则直接与儒家的忠君之道冲突。以至在东晋时代儒佛之间引起了一场沙门应不应致敬王者的大辩论。当时庾冰、桓玄等人,力主沙门应敬王者。应遵守儒家的礼教。高僧慧远为了维护佛教的尊严与教义、则著《沙门不敬王者论》一文。以回答桓玄等人对佛教的挑战、慧远认为佛教有在家与出家之别:“在家奉法、则是顺化之民。……故有天属之爱。奉主之礼”!“出家皆遁世以求其志,变俗以达其道”!“变俗则服章不得与世典同礼。遁世则宜高尚其迹”、0067因此不应致敬王者、然而慧远认为这并不违背儒家的忠孝之道。“如令一夫全德(即指一个人获得正果)、则道洽六亲、泽流天下!虽不处王侯之位,亦已协4581契皇极、在宥生民矣”,0202所以说佛教虽“内乖天属之重?而不违其孝,外阙奉主之恭,而不失其敬”!   佛教与儒家之间的夷夏之争   儒家思想是中土华夏民族自己的思想、而佛教是外来宗教。因此儒家学派指责佛教为夷狄之教。只适合于夷狄地区、而不适合于中土华夏!这一争论最早也发端于汉代?《理惑论》记载说:“孔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讥陈相更学许由之术、曰:‘吾闻用夏变夷,未闻用夷变夏者也!’吾子弱冠学尧舜周孔之道?而今舍之、更学夷狄之术(即指佛教)。不已惑乎、”这就是儒学家用夷夏之分来诘难佛教的,认为佛教是夷狄之教!决不能“用夷变夏”!   而4976后刘宋朝的何承天!在反对佛教的斗争中!也援用了这一说法,他说:“中国之人。率性清和,含仁抱义。故周孔明性习之教,外国之徒。受性刚强,贪欲忿戾、故释氏严五科之戒、”(《弘明集》卷三《达性论》)这是从人性论角度。以中国与外国的民性不一!来阐说夷夏之教,即佛教与儒家教化的不同的,   2810直至唐朝?韩愈仍然坚持着儒佛之间有着夷夏之大防,认为华夏人相信佛教是“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原道》)。在这点上!道教与儒家一样,也攻击佛教为夷狄之教、对于儒家和道教在这方面的攻击,佛教则以孔老即佛。佛即孔老、虽有夷夏之别而其实道一的思想来反驳之。   佛教的宗教哲学与儒家世俗哲学之争   佛教宣扬三世因果报应说和神不灭论等神学思想、以4781及一切皆空、心生万法等宗教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儒家则重视现实世界、不讲来世及三世因果报应、认为现实世界不是空幻的、   在南北朝时期。儒佛之间曾经爆发了一场神灭与神不灭,以及有无三世因果报应的大辩论,何承天,范缜等人主张“形毙神谢”、“形质神用”!无有三世因果报应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与当时的佛教信徒宗炳,梁武帝等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论战,最后以范缜《神灭论》获得理论上的辉煌胜利而告终?    在隋唐时期!我国佛教进入了全盛时期、产生了众多的佛教宗派。各个宗派先后都建立起了自己的完整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些哲学思想归结起来无非就是宣扬“一切皆空”、“万法唯识”!“心生万法”等等。然而这些哲学命题!都是中国哲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新思想、因此人们对它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隋唐时期的儒学家们都没有能起来7258批判这些佛教思想,只是到了宋明时期儒学家才开始起来抨击佛教哲学思想、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张载!王夫之等人、其中尤以张载最为突出,他从元气本体论思想出发。指出:“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穷!气有限、体用殊绝、入老氏‘有生于无9089’自然之论,不识所谓有无混一之常、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0510不相资?形自形!性自性,形性。天人不相待而有!陷于浮屠以山河大地为见病之说!”(《正蒙•太和》)虚无即是气存在状态,有无,隐显,神化、性命皆是一气之聚散出入,决没有脱离气而存在的虚空。以此他批评道家“有生于无”的思想是“不识有无混一之常”、批评佛教(“浮屠”)把万象(万物)当作虚空中的幻相、就是陷入以山河大地为主观幻觉的毛病、在这里张载对佛道二教的批评是深刻的,切中要害的。   下面我们再谈一下儒家与佛、道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问题:   佛。道两教对儒家思想的吸取与融合   佛!道两教融合儒家思想以充实自己的教义,主要表现在对儒家伦理思想的吸取上!比如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刚从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当时社会对佛教了解不多!佛教信徒们往往好用中国固有的思想、如黄老学。玄学和儒家的思想来解释佛教。如对佛教的涅盘寂静1393和一切皆空的思想,好用黄老学与玄学的无为说和贵无说加以解释、面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则用儒家的“6558福善祸淫”的思想来解释,对佛教的神不灭论,用儒家典籍中的鬼神说来解释等等、佛教信徒这种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释佛教的做法。是佛教初传时期佛儒融合的一种表现!   自隋唐开始直至宋明时期,佛教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建立3472起自己的宗派!因此自隋唐始?佛教徒也就不再用儒家的思想牵强附会地来解释佛教!而是更多地吸取儒家的思想。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来充实我国佛教的思想内容!如隋朝天台宗创始人智顗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谈到“善根发相”时说:“今略明善根发相有二种不同:一。外善根发相、所谓布施,持戒。孝顺父母。尊长、供养三宝!及诸听学等善5827根开发?此是外事,……二,内善根发相。所谓诸禅定法门善根开发!……。”这就把孝顺父母!尊长等儒家伦理与佛家的布施,持戒,供养三宝等同起来。一齐看成是善根的“外发相”(外部表现)、从而把儒家2364思想纳入了佛家教义、   到了宋明时期、随着佛学理论的逐渐衰弱,佛教思想中则更多地引进了儒家的思想。当时不论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学说、还是忠道孝道,乃至中庸之道。几乎无一不被吸收进佛教思想之中,在我国4586封建社会中。出世主义的佛教确实要以入世主义的儒家“三纲”为基础,离开了封建主义的三纲,佛教也就不可能在当时的中国流传?   儒家对佛。道两教思想的吸取与融合   儒家对佛!道两教,尤其2079是佛教的态度,7083在历史上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一般来说!在佛教初传时期!主要是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对佛教大多是采取排斥。反对的态度、之后,佛教在中国得到0184了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佛教的思想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儒学家们逐步地改变了以前的态度!除继续指责佛教出家落发舍弃君父的出世主义思想之外。又开始对佛教思想、主要是它的哲学思想(心性之学)加以吸收。以充实与发展儒家的宇宙本体论哲学。   在历史上较早提出融合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儒学家,是隋朝的王通,他提出了“三教归一”说,认为周公孔子之教是最高最好的教化。但当时的儒家9955已经衰弱。产生了弊端、而佛教又是外来的宗教。不适于中国的需要。老庄道教所宣扬的“至德之世”。则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融合三教为一教、但王通对如何实现“三教归一”!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做法!其0151实三教是不可能归成一教的!它们三者各有2308自己的互相对立的思想。我们一般所说的“三教合一”,也只是指三教互相吸取!取长补短而已、决不是指要取消三教合为一教。   到唐朝、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明确地指出了佛教的思想有与儒家思想相一致的地方!是不应加以指责的、柳宗元说:“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道异、”(0810《送僧浩初序》)以此说明自己所以“好佛”的原因?这就为后来儒学家出入佛教、大量地吸取佛教思想开了先河!   而后的儒学家!尤其是宋明理学家,不少都是出入佛教的,他们对佛教的态度、除仍然坚持反对出世主义外,往往又都不同程度地吸取其哲学思想,例如程朱理学曾吸取了佛教华严宗的理事无碍相融说。《二程遗书》记载说:“问:‘某尝读华严经、第一真空绝相观,第二事理无碍观!第三事事无碍观、6432譬如镜灯之类!包含万象、无有穷尽。此理如何!’曰:‘只为释氏要周遍,一言以蔽之。不过万理归于一理也。’又问:‘未知所以破它处!’曰:‘亦未得道他不是!’”(《遗书》卷十八)理事无碍与事事无碍。就是万理归于一理、一理而万理!这就与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的提出不无关系,所以程颐肯定了佛教华严宗的这些哲学命题?正由于宋明理学大量地吸取了佛教的思想!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哲学宇宙论学说!建立了新儒学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3217尤其是程朱理学、不仅吸取了佛教的思想,而且也还吸取了道教的思想?例如曾被朱熹推崇为道学(即理学)开创者的周数颐哲学!就是继承与发展五代宋初道士陈抟的《无极图》思想而来!周敦颐改造了《无极图》、写出了《太极图6831说》一书!阐发了无极,太极、性命、主静等学说、所有这些思想!为而后的二程朱熹所继承与发展,建立起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新儒4345学思想体系,我们可以这样说,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较多地吸取了道教的思想,而陆王心学则较多地吸取了佛教禅宗的思想、就整个宋明理学而言。乃是儒佛道三者合流的产物、(文/ 许抗生)!

佛教和道教有冲突矛盾吗?????

   形式有争!本质无争,   人谜于形式、1969看到的是矛盾、人明于本质、看到的是不离自然的根本,   形式上的不同。不等于本质上的不同?宗教间的矛盾起源于形式、而不是起源于本质、一切宗教的形式是不同的,阐述理论的方式是不同的!认识真理的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宗教讲述的真理是共同的!所指引的方向和目的是共同的?   圣人说法布道。有因人、因时。因地之别,佛教道教阐述真理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指引人们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使人们恢复仁慈至善的本性、回归万物的本源!。

泰国的佛教和中国的有冲突吗

  佛教都起源于同一个地方,但传到世界各地都和当地的教派有所融合,形成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不同派别、他们之间肯定会不同,冲突也难以避免,即使同一地区也会形成不同的派别,但这种同地区的派别分歧相对较小!这就看信奉的是哪个了。一个人最好以一派或者一个地方的佛教为信仰对象?选择自己认同的,。

如何解决职场冲突?

  要化解职场冲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冷静分析   一般冲突发生后,不易当场进行过多的长时间的争论。因为一个很普通得分问题4549如果经常长时间的争论就变得不是问题本事的讨论而是一种情绪上的对抗,双方都会变得急躁不安,不利于问题的处理,   2.找到根源   当冲突发生时、需要我们冷静的坐下来找到问题的根源,一个问题如果没有找到根源。盲目的去处理。可能只会解决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遗留下来,为后面埋下了后遗症!   3.请求协调   很多时候冲突发生了,有时候自己去调解的效果不好。这时、就需要请求第三方作为协调处理的第三方!这样可以用更加客观公正的视角来处理冲突。发生冲突的双方当事人!经过调解也容易接受与取得良好的效果。   4.真诚和解   任何问题的和解需要彻底的解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你拿出诚意来。不能说为了解决问题还有什么保留和不能说的!只有双方完全的了解对方误会或冲突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佛教怎么看待道教的周易算命?和因果业力矛盾了吧?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高僧讲经时提到的自己的事情。他在没出家前曾和他的朋友去算过命!说他最多活不过49岁,而他的朋友也就是活40多岁!刚开始他们都不信。可是他的朋友真的没有活过算命人说的岁数!他就很害怕,机5470缘巧合下他入了佛门?开始修佛讲经。没想到他真的活过了49岁?他自己都1934说是佛祖改变了他、所以我们不该该去否定任何事!佛祖是泛爱的。是宽容的,我们为什么要去排斥其他的呢。佛祖连罪孽深重的人都可以原谅难道还让自己的弟子排异吗。我的家里人都信佛。我们都不会去刻意排异 查看原帖>>   麻烦采纳,谢谢!。

巨蟹座和天秤座冲突原因

  5150哪冲突啊、我就是天秤。我男朋友就是巨蟹啊。

亲子关系冲突,该怎么做

  沟通顺畅了,教养才会有效   面对亲子冲突、一定要先稳定情绪。再去处理事情,也就是进行沟通!而沟通。要做到双向沟通,   双向沟通的意思。是我们说话。孩子愿意听得进去!而孩子心中有事、愿意说出来告诉爸妈。沟通顺畅了。教5830养才会有效,教养要采用正向行为与正向言语来教他、像肯定,相信,鼓励。称赞、拥抱!温柔地坚持等、如此。我们才可以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1!情绪稳定   孩子当然可以哭闹,可以生气,但是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在不影响他人情况下孩子做出正确的宣泄情绪。假使一生气就打人。请一定要抓住6562他的手,进行制止、在公开场所大哭,请把孩子带出去!因为不可以去打扰别人!   当一个人有情绪时!是听不进任何9276道理的哦。所以。用不着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道理!否则、只会越讲越生气而已!此时。我们可以跟他讲一句话?就是“我陪你哭完”!这句话带有“陪伴”与“同理”的意思、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在宣泄负面情绪的过程之中、就8032可以很快从哭闹当中平复情绪了,   情绪的稳定。不仅仅是指孩子。还有大2876人的情绪,当我们有情绪时、可以先“换手”、把孩子的事情交由其他人来处理,妈妈有情绪、就叫爸爸来处理。还有“离开”,离开与孩子生气的氛围、若是太小的孩子没有办法自己一个人独处、我们可以抱着孩子保持“沉默”。想想别的事情去转移我们自己的注意力、也非常有帮助,   2、双向沟通   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的是“命令”。用大道理包装的是“说服”,这都是2534沟通单行道、有来有往,才是亲子双向沟通。   沟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倾听”!而倾听,是不加任何评论与建议的听。很多父母才听孩子说几句话,便立刻打断反驳或严厉纠正。尽管我们一直说“这是为了你好”!但是孩子心中只会产生“爸妈都不想听我说话!”的念头、   3!教养原则   沟通之后就是教养。教养,父母要减少所谓的情绪上的辱骂攻击。我们要先去想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也就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可以治标又治本。   教养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学习对自我负责以及学习对他人负责。我们都希望孩子可以记得他做过所有的不当行为。然后期待他下次可以做对!但是像是很多孩子打翻东西了、我们会一直骂他、一直念叨他。但是依然帮他做了!如此一来他会记得吗,他不会记得。孩子忘记带东西到学校了!我们讲归讲!但是还是送到学校了!他还会记得吗。他不会记得。孩子不收拾玩具、我们念叨归念叨,但是还是忍不住帮他收拾了、孩子会记得吗!永远不会。   我们都帮他做了、其实都缺乏让孩子练习对自己负责的机会?因为爸爸妈妈总是抢先一步把他的责任给扛走了、其实很多爸爸妈妈都知道要教孩子!但是却都说一是一、说一不二的状态!家里不是军队!有规4104矩是对的、目的是为了孩子学习分辨是非对错而已。不是为了处罚而处罚。   我们在教养之中一定要有弹性。因为0329家是讲感情的场所、教养之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我在教你!但是我依然爱你、我会处罚你,但是我会陪着你去面对,让孩子知道我们无论如何都是很爱他。与他是同一阵线的!让孩3032子知道我们对他的爱永远比管教更为重要!也就是所谓的关系,   4。关系原则   不做人身攻击只表达内心感受   当孩子做了一些不当的行为时。我们很习惯会去批评他的行为,但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很大的伤害、我们该怎么做会比较好呢、我们要做的是表达内心的感受即可!例如“你抢玩具!他0899会很生气的、”,“爸爸好累。很不舒服,想要休息一下再陪你,”!“你说讨厌妈妈。妈妈听了很伤心,”我们要试4532着去表达内心的情绪跟感受。让孩子能够懂得去“同理”爸爸妈妈与他人!让彼此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之间没有对错!   当亲子之间出现意见不合、吵架吵到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孩子的行为,很简单地归类到了一个叫所谓“对”与“错”的框架。而且、只有听我4078们的才是对的,不听我们的就是错的!   其实我们必须要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关系的原则,叫做家人之间没有对跟错!我们一定要跳脱对与错的框架,好好去聆听孩子。了解他的想法、“同理”他的心情、共同讨论出最适合彼此的方式?才能让一辈子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我们要教孩子没错,但是要有原则,而方法就是“温柔5855地坚持”。在没有碰到教养界限的中间,其实有很多的宽容地带可以跟3757孩子进行沟通的!重点是身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放下身段好好跟孩子做沟通!   2054教养是一时的、关系是一辈子的。   教养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可以更好!所以我们经常在定下规矩之后,不断地强硬要求孩子执行,倘若孩子也会有他8739的想法。不愿意顺从,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就会让亲子之间满是冲突。让这个充满爱的场所变成一个真正的战场!   例如在餐桌上吃饭?爸妈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完。但是3937孩子不想吃!就可能成为战场的导火线!餐桌应该是亲子之间最好相处的地方。教养孩子固然重要。但是别忘了。亲子关系比教养更加的重要。   规定看电视只能看30分钟、规定的时间到了、我们会提醒他、此时孩子告诉我们说:“还想再看?可不可以再看十分钟。”我们回答:“太久了、最多再看五分钟!”这就叫做弹性!   我们一定要从教养之中、7010找到彼此之间的弹性、讨论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以提醒来取代批评。不断地让孩子的内心借由教养而感受到“爸爸妈妈是爱我,支持我。陪伴我的“。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道理:教养是一时的。关系却是一辈子的、、

佛教的禁忌有哪些

  中国佛教协会 徐玉成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教的戒(禁忌)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僧人3398和僧团的、另一方面是针对在家修行者的,佛教的禁忌!是以佛教事业的兴盛和佛教的根本教义得到弘扬为目的的,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同各地的民俗,文化相融合。形成不同的禁忌!下面就对佛教的一部分禁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中国佛教的禁忌一方面来自于佛教本身的戒律仪规,另一方面也受到中国本土传统民间风俗的影响!皈依佛门的人,无论在9697家出家!为了发3292慈悲心。增长功德!都要持佛教的戒律!佛教最基本的戒律是“五戒十善”,五戒!就是杀生戒!偷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戒!十善实际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细化。分为身、语。意三业的禁忌。其内容包括,身体行为的善(禁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语言方面的善(禁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识方面的善(禁忌):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佛教对出家僧人的要求和禁忌更为严格!这里仅介绍一部分内容!一。饮食方面的禁忌。佛教规定出家人饮食方面的禁忌很多。其中素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素食的概念包括不吃“荤”和“腥”!“荤”是指有恶臭和异味的蔬菜、如大蒜。大葱,韭菜等、《楞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所以佛教要求禁食、所谓“腥”是指肉食!即是各种动物的肉。甚至蛋、对此类食物、出家二众也不能吃!不过素食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辣椒。生姜,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皮,芜荽,芹菜,香菇类等都可食用、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如奶酪,生酥、醍醐等也都不在禁止之列!此外!佛教还要求僧人不饮酒,不吸烟,不饮酒也包括不饮一切能麻醉人的饮料!比如粳米酒!果酒。大麦酒!啤酒等!麻醉神经与分泌系统的1257各种“毒品”更在禁忌之列!吸烟虽然不是五戒范围的内容、但是吸烟是一种精神依赖的不良习惯或嗜好。体现了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贪欲、同佛教要求的清净无我的境界不相符、因此吸烟当然也是佛教的禁忌之一,不吃零食也是佛教对僧人的要求、这既是僧人威仪的需要,也是僧人的修行需要!所以。同出家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同桌就餐时。0137不宜将素菜荤叫,不宜对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也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   佛教在个人生活方面3801的禁忌主要有:不结婚,不蓄私财等!佛教认为出家僧众担负着住持佛法。续佛慧命的重大责任和终身事业。因此必须独身出家才能成就?积蓄私财是违背出家本意的!除此以外。这方面的禁忌还包括不自歌舞,不观看听取歌舞。不坐卧高级豪华床位,不接6712受金银象马等财宝?不作买卖!不看相算命等,僧人出家受戒后、戒律还要求比丘!比丘尼分别住在各自寺院中!不能同住一个寺院。因此、与僧人交往时不宜问是否已经结婚之类的话。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同比丘尼交往要注意、男性公民不能进尼众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不要主动与比丘尼握手,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等等、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   对于在家的居士。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即不5033涂香装饰!不观听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日。   对出家众的称谓。佛教也有一些讲究!中国人一般称呼男出家众为“和尚”,女出家众为“尼姑”!或者称“姑子”。其实这种称呼是不准确的。特别对尼众的称呼更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其实遵照佛教的制度。只有大丛林(寺院)的方丈才能称为“和尚”、此外。沙弥的剃度师也可称为和尚!比丘的得戒师也称“戒和尚”,所以。其他僧人一般都不能称和尚?和尚实际上是很尊重的称呼、对于和尚可称为“和尚”!“大和尚”!“方丈”。教外人可称“大法师”,“法师”。居士可统称“某某师父”。凡是剃度出家的男性,年满20岁,受了具足戒的则1024称做“比丘”,受具足戒五年之内的比丘、还没有资格收授徒弟的!居士可称他们为“师父”!教外人可称“某某法师”!应该注意的是!教外人同僧人交往中,不要直呼其号。因为这样做显得不尊重僧人,容易引起信教群众的反感,  3462 对于女众出家人,称其为“尼姑”并不合乎佛制。正确的称呼是:年龄满18岁。在受了十戒的基础上再加六法、为随学比丘尼!居士称“某某师父”?教外人称“某某法师”!受过具足戒的就是比丘尼,教外人可称“某某尼师”。“某某法师”。“某某师父”,“某某师太”。也有称尼众寺院的住持为和尚的。   以上所讲的各种禁忌主要是中国汉传佛教所规定的、中国佛教的另外两个派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许多禁忌戒规、本文在0214此暂不作详细介绍。。

梦见和别人起冲突

现代心理学解释梦见和别人起冲突

冲突主无忧!冲突是对问题的解决!而且这种解决方式很直接、代2232表了满意的结果,梦见和别人发生了冲突。会无忧无虑!梦见和妻子不和,家里的一切都会很顺心!所以心情会愉快。8455梦见和敌人争斗,预示能使敌人归顺自己。双方能够和解!

梦见和别人起冲突:象征与人交往顺利,生活轻松快乐、无忧无虑,

已婚男人梦见和妻子闹矛盾。预9536示家庭和睦!夫妻恩爱,顺心如意。

妻子梦见与丈夫吵架!则暗示可能会怀孕!

梦见妻子和别人打架,起冲突!则暗示妻子可能要生病。近0479期要多注意妻子身体健康、

热恋中的少女梦见和恋人发生冲突、预示会为爱情烦恼。

梦见和敌人争斗,预示能使敌人归顺自己。预示双方能够和解、

梦见自己和朋友发生了冲突,预示会遭遇困难,令你忧虑。

梦见和敌人起冲突?预示敌手可能会发动攻击!令你蒙受损失,要提高警惕!

梦见和别人起冲突的案例解析

网友梦境:梦见一群人起冲突了!乱成一片、

解梦解析:冲突是对问题的解决,而且5804这种解决方式很直接!梦见一群人人和别人起冲突象征与人交往顺利!生活轻松快乐,无忧无虑。

!、

冲突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么

  以暴制暴或以德服人。你自己可以考虑这些方面吧,。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