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虚实相生和虚实结合怎么区分,举个例子

  虚实相生:虚通过实来实现,实要在虚的统摄下来加工,即虚以实为基础。比如王之焕《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2907海流”。写的是实景。历历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与气度的远大,后面这句哲理性的“虚”要以前面写景的“实”作为基础,   虚实结合: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这里的“虚”与“实'是一种类似于平等的关系。都是关于什么东西西的描写,不存在以谁为基础的问题!比如上面的诗。如果后两句不是在景物上总结出一个哲理,而是进行关于黄河的一次回忆的描写,或者细致地把黄河又比喻成什么东西,或描画成什么仙境!就叫虚2032实结合?注意强调二者共同是”描写“,而虚实相生是由”实“”生”出了”虚“!,

什么叫“虚实相生”?“虚实相生”中的“虚”、“实”是什么意思?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9265的结构方式,

哪些诗是虚实相生的?

  查看文章   中国古典诗词虚实相生的取境美2007年07月28日 星期六 03:51 P.M.选自《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虚实结合这一创造意境的艺术手法,在诗人杜甫手中。得到充分的运用,收到了0522以少见多。以小见大、化虚为实。化实为虚的意境美的效果、   杜甫的《月夜》诗:“2822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 寒,何日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妙就妙在诗人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抽象的情感(思念妻子)附0873丽于具体 的形象(对月怀人)画面上,令读者驰骋想象于虚实之间,从诗人对妻子念之深去推想妻子对丈夫思之切!再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忧端齐终南。洞不可 掇,”把无形无象心理之“忧”!进行感情物化,说自己的忧愁堆积如同终南山一样高。像无边的茫茫大水那样无法收拾,化虚为实、“写一代之事”的巨构《北 征》:“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这里,诗人没有写战乱带来的灾难!没有写自己的深悲?只写爱子的 饥色。写他们啼哭!垢腻等战乱的灾难、诗人内心的悲痛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这两句诗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两句诗将截然不同的两个画面 摆到一块,不仅互相2730映衬顿增魅力。而且从字面上呈现出第三个画面的意义:朱门内外仅一墙之隔、却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世界,这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这里!形象 的直9692接性提供了联想的线索,发人深思:荒野上那冻死的穷人的骸骨,是“朱门”敲骨吸髓的剥削所致!朱门的酒池肉林,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所造成 的、这些情理,在作品里并没有从字面上说出来,但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审美感受去补充和丰富诗的想象,就深刻地感受到了,杜集中这类剔骨析肌地洞穿社 会病根的诗句还有:“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仓耳》)、“甲第纷纷厌梁肉”(《壮游》)、“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丽人 行》)。“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见杜甫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不是诗人对现实简单的感受和反应、而是诗1829人取境的审美把握中感情浓缩的表现!是融合真。善的审美评价,可见对社会的本质揭示得越深刻。概括的程度越高!作品的境界越高、大!深。其美学价值也就越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杜甫的名诗《春望》。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境界。自成意境、诗中写景!抒情结合得很完美,真 正是情景交融!但是、诗里出现的不只是情和景,而且还有事和人!写景、状物。叙事。绘人,各种因素综合为一个独立天地、恰好完美地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 在这由景、物,事。人等结合而成的1583“境”,和诗人所要表达之“意”,完美地融为浑然整体。蕴含着诗人对于国破家亡无限悲痛忧怨之情、忧国思家之意、有限之 境!无穷之意,完美结合、融合无垠,这就成了意境、前人曾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9023得之”、举出的典型例证就是这首《春望》,“‘山河在 ’!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山河在”……则时可知矣〕见司马光《续诗话》。”诗人的不尽之意、正是在这有限之境表现出来,意深藏在境中。使人9108思而后才能得之?   而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善于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虚实相生的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境界。我们仅以他的一首小诗为例?看诗人是怎样通过二十八个字也有虚有实,以实带虚!以虚喻实创造意境的。 0265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四载(公元775年)游览安徽泾县桃花潭后临别赠友之作、当诗人登舟欲行 之际,“忽闻岸上踏歌声”!妙就妙在未见其人而先闻其声!以歌声代人,以虚寓实、而虚实相生,诗人轻舟待发,而送行者踏歌相送(一边唱!一边用脚顿地打拍 子)、“忽闻”表明这踏歌相送对诗人来说实出意外!而就诗来说、也是绝巧的意9640外之笔?使诗承首句铺叙之后陡起一笔!不仅使此景,此歌。此情犹如耳目!其人 物情状呼之欲出。丰富了诗境的视听(时空)感!并显出情感心曲的回流,没有以虚寓实是难以臻此妙境的。    “桃花潭水深千尺”非一般浅潭小流可比!然而,千尺之深的潭水比起汪伦那种诚挚。朴素之情 来。是远远“不及”的!而汪伦所“送我情”到底有多深。诗人留下了大片空白(虚),任人情思去度量、去驰骋,汪伦情意之深!豁然于人眼目之中。让人回味良 久,后二句这种触物感兴、即兴象征以丰富诗的意蕴境界之法看似平易。道的眼前景!写的意中情。然而却是非扛鼎之笔所难以道出,李白诗之不同凡响、就在于他 那“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妙境只在一转换间〕见沈德潜《唐诗别裁》,而“不及”二字是其关键!这种托物即兴!以物象征!化抽象的情谊(虚)为具象的形象(实)!将难以丈量的无形情愫借用“眼前2742景”加以比较度量。这一“转换”使诗别开生面!空灵有趣,余味涵包,新颖警人。   全诗仅二十八字!却首以“忽闻”为一波折。使歌声以及送行人之姿犹如耳目之前!再以“不及” 为另一波折!李白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使人透过形象潭水千尺去体味到诗人与歌者之间的情谊。使诗的画面有动有静,跳跃转换,灵动自然、情感曲线有起有伏、 将诗人的若明若暗!瞬息转换的情感形象展现出来。而为人们所激赏。   通过上述诗篇的分析,可以看到诗歌艺术的意境往往与“虚实”关系紧密、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境生于象外〕见《董氏式陵·集记》”、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像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5437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帮忙以唐诗或美好的诗句帮忙取名 类似笔名的

  蓁蓁(音真)!《周4359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Chao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2729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静好,《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静好:安静美好,胡兰成和张爱玲结婚时。写下:“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子佩、《郑风·子衿》:“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佩和子衿在这里都指对方的衣饰(从而代指对方),   零露、《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零露:零落的露水、然而该词溢满了感伤的气息(延伸义:容易消失的事物)。偶的眼前骤然浮现出小说或影视剧中那些林黛玉式的女纸···   婉兮。婉如、《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5781婉如清扬”!婉:美丽、至于“清扬”,应该没有人想和洗4608发水重名= =   清猗?《。

急急急!!我要“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虚实相生”各一首古诗。。最好加上分析。!

  景中藏情:   如杜甫绝句《漫兴》: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水鸭傍母而眠。从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那种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景色和画面7152中虽一无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处处都在抒情!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境的这种创造方式!历来最受人们推崇!因为它在风格上极为含蓄、达到了如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而这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   情中见景:   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此诗全作酒后谵语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酣态可掬的“酒仙”的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这不仅是“情中见景”!更是“语中见景”了,它有点类似小说中的语言描写显示个性的手法!又是意境创造中化实为虚的艺术处理,皎然认为:“境象非一,虚实难明”!“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也就是认为意境中的景物和情感的处理方式!可有多种形式!如果说上述“景中藏情”者、是以“偶实”的面貌出现的!而第二种“情中见景”式、便是以“偶虚”的面貌出现的了!仍算“情景交融”的一种方式。    情景并茂: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2885流人物?   故1391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的景?

描写命运悲惨的唐诗

  李商隐的七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0677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8452鸟殷勤为探看!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五行金和什么相生

  五行,金0505和土相生和火相克!卦象上的事请资寻我…,

唐诗那个里面有(雅清)两个字 10分

  记梦(宋朝·项安世)五言绝句 共客谈风 雅 !花边或水边。胸中无一事, 梦 里亦欣然、寄李忠定公(宋·郑昌龄)七言律诗雅 望三朝第一流、端如砥柱屹清秋!爱君炯炯无他志。许国堂堂不自谋。梦 绕苍龙新阙角。凉生黄鹤旧楼头。中兴真主须真相,未雪双鸾耻未休!缘识(宋·宋太宗)七言律诗 押文韵凤皇燕雀不同群,非类宜然信有闻,好景销磨还尔 梦 !方知虚庭似浮云?闲吟比喻明如日。 雅 道留情旧曲坟!堪与言论谁是识、舜琴惠爱鼓南薰。洞仙歌(宋·柳永)嘉景,向少年彼此。争不雨沾云惹、奈傅粉英俊, 梦 兰品 雅 !金丝帐暖银屏亚!并粲枕、轻偎轻倚!绿娇红姹、算一笑。百琲明珠非价。闲暇。每只向。洞房深处!痛怜极宠!似觉些子轻孤、早5979恁背人沾洒。从来娇纵多猜讶、更对剪香云、须要深心同写、爱揾了双眉、索人重画。忍孤艳冶,断不等闲轻舍,鸳衾下,愿常恁,好天良夜,!

五行当中的相生是什么意思?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 的关系。相生相克就是实物间的相互关系。相生就是相互滋生和相互助长~~、

有无相生的有无相生

  有表示多。表示大,无表示少!表示小!西瓜籽小!可以长出大西瓜,大西瓜吃了!2056只剩下西瓜籽,这就是5892所谓的: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第四十章》)这也是道的本质决定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的本质就是自然?老子讲的道。自然、其实就相当于基督教的上帝,更是伊斯兰教的安拉。造就了万物,是自然的化身、但区别在于。道不是人格化的神,不像上帝那样有人的形体,有灵魂,有意志、有性格的最高存在。也不象安拉那样完全神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宇宙真理,老子认为有与无并不矛盾!是如阴阳。静动一般、既相互对立统一又能相互依存转化,有无同出于道?有与无。兼有宇宙论和本体论的意义,(1)有与无就象东方与与西方那样相反相成?而不是相互否定、(2)由有而见无,由无而见有!有无相互对照!(3)任何事物在变化过程中都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有与无相继替代与变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无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可以转化为无,无可以转化为有!矛盾即对立统一。对立面之间亦可相互转化,也就是说,归根结底、有无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道自身的表现、所谓有与无都只是关于道之存在形式的描述而已!、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