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春节的由来和风俗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一!春节的来历6812: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6040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2637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2263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9546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2263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3225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2545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0495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1869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8826扫环境?清洗0723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1814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4176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3052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余下全文>>!

端午节的日期、风俗、由来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汉服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 。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端是“开端”。“初4338”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2163的四大传统节日!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1]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贴符则据说是为了避邪!“炒五毒”,江苏中部以韭菜,茭(jiāo)草(或金针菜)!木耳,银鱼、虾米等同炒。大约是4406以这几种菜象征蟾蜍。蝎子。壁虎!蛇,蜈蚣等五毒都是端午的必备菜肴?现在少见、但是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以辣椒,葱。姜!蒜 。香菜五种有刺激的东西混合一起炒也叫炒五毒、一般餐馆都可以点到此菜。因为食材比较常见!端午赛龙舟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一天假!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8148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2159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2131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8249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1025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2179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余下全文>>!

各国名字的由来和风俗

  冰岛 冰岛的自称为“艾斯三德”。即“冰之国(岛)”,这个国家称为“冰与火之国”或“绿岛”也很贴切   #风俗习惯:   在冰岛!人们结婚时要先到教堂举行宗教色彩浓厚的婚礼仪式。婚礼由神职人员主持,气氛庄严神圣、新郎新娘挽9997手并肩!接受人们的祝福。婚礼在人们的欢呼声中结束,冰岛人对年长者逝世后的2430葬礼很重视,要举行隆重悼念仪式?有的要2943持续好几天、   ——主要禁忌   在冰岛。男子一般不随便参与妇女圈的讨论!同女子接触时!忌问女子的年龄、并忌与她们开玩笑、冰岛人大部分信奉基督教!忌讳13和星期五。他们不在13日这一天举行重要活动?不能有13个人同桌共餐,   ——冰岛餐饮礼仪/ 餐饮礼仪   冰岛人以面食。大米为主食、由于渔业资源丰富、各种鱼类经常成为餐桌上的佳肴,冰岛人好客、有客人到来!总是要把最好的食品拿出来请客人品尝!如果是正式宴请!一般会发出请帖。对时间地点都写得一清二楚、他们不吃自死的动物,   ——冰岛社交礼仪/仪态礼仪   冰岛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下!站着时总喜欢2110把腰杆挺直,在冰岛!如果叫人过来。一般是手心朝上打手势、如果表8178示再见!则以手心朝下打手势。他们对当众提裤子等不好行为很讨厌。   ——相见礼仪   称呼冰岛男子。在其父名后加上松字,女子则在父名后加上多提尔、与冰岛人见面时行握手礼?握手应大方,不可点头哈腰、也不要将一只手插进口袋、在朋友家里或一般社交场合!互不相识抢购了面时。彼此可主动作自我介绍、谈话时双方相距1.2米左右为宜,   ——商务礼仪   冰岛人在商贸活动中注重时效。忌拖泥带水、在他们看来,失约就是失礼,不守时便是缺乏信誉的表现!因此,万一因故不能准时赴约!要尽早通6441知对方并表示歉意,若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在场其他人员表示歉意? 递接名片时!可附带说上一句请多关照之类的话、赠送礼品时!越是带有异国情调和特色的礼品便越受欢迎。不要拒绝回赠的礼品,   ——旅游礼仪   有人说,在冰岛旅游。那种感觉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首都雷克雅未克空气清晰,阿库雷里市背靠雪山。在这里投宿时、证件应齐全!在旅社放录音机,看电视时音量不宜太大,在冰岛,对服务员支付小费是侮辱人的举止、!

除夕的早上吃什么?

  除夕是春节前一天,除夕的早上吃什么都行啊、看个人喜好和当地的风俗习惯了。   大年初一是吃饺子。吃年糕等等、、

有关春节的习俗(除夕·小年等)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6402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习俗日历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过后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0187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祭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2490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7945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2391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   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0800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8991“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6209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3357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3693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0579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0299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6158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腊月二十四   扫尘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8540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5406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本“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0846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5870二十三日,二十4277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 腊月二十四1431“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可见,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五   做豆腐   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有趣的是!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3460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因、是当地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传说归传说!吃豆腐渣实则是古代生产力低下,没有8818那么多好吃的。同时也是先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2596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1514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3895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2096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4]   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杀猪。当然是杀自家养的猪,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2838”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集中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1496红火热闹?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6]   腊月二十八   贴花花   年谣云:“腊月7445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2578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5985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7]   腊月二十九   祭祖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6584大供”?对于祖5985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2274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9063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5232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1959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0878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5220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8391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9821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0442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3278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0234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9922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1247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2323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2890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3348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10]   正月初二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0211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5737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11]    正月初三   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0488着这一年里!羊会养6663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6632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3992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12]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9879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2635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祭财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0799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正月初五日、5417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又说:“今之路头。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谓五路!当是东西南北中耳,”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门神,行神!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财神须供羊头与鲤鱼、供羊头有“吉祥”之意!供鲤鱼是图“鱼”与“余”谐音、诗个吉利!人们深信只要能够得到财神显灵!便可5440发财致富!   因此!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6970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0456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6758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8624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13]   正月初8288七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9845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8299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6657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6092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9190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15]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16]   2332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6152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0327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6319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  2211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8733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属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正月十五   8347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8447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0545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6059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8387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6159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1386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除夕最早什么时候?

  起源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1037年的开始!而1258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常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1745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

为什么大年三十又叫除夕?

  除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2938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2072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6413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0126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无论春夏秋冬。2029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

什么时候过年是除夕还是春节

  过年是指春节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汉族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夜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春节又称之为过年,、

广东人除夕吃什么食物

  广东人对春节时间的界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统称为过年!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6446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7238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此外还8786有红豆馅糯米皮的炸油角、炸煎堆、炒米糕!小吃果品类如芋头糕!糖莲子!炒粉皮!芝麻酥。花生酥。、

除夕和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憨uot;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5296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9889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