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彝族除了火把节,还有哪些节日? 30分

  火把节:彝族最盛大的节日是“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传说的:古时候。彝族在抵御外族的战争中,将火把绑在羊角上、驱8187赶羊群冲人敌阵!击溃了前来侵犯的敌人!从此人们过火把节是纪念和庆祝战争的胜利。彝族过火把节!要举行摔跤、斗牛和歌舞活动、人夜各村各寨0514都要燃起火把。人们擎着火把、朝火把上洒松香。相互祝福、     插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节,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楚雄昙华山有下残暴荒淫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园”,欺骗彝族人民说里面有仙女在织布、绣花。强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园”去供土官淫乐!逼死了许多彝族姐妹、有个咪依嗜的漂亮姑娘、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只身闯进“天仙园”!取下头上戴着的有剧毒的白色马樱花泡进酒里。与土官共饮。毒死了土官、牺牲了自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献身的姑娘?便把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定为插花节,这一大。人们把采摘来的杜鹃花插在门前。屋后。挂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恶,祈求吉祥幸福。1975青年男女更是穿上节日互装、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将杜鹃花插在另一方的头上!即表示对对方的爱情矢志不渝!     赛装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彝族的赛装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带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彝族妇女不光是在帽子,衣服,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各种图案、并且各人的工艺。构图。用色都互不相同!各有千秋。风雨雷电!日夜星辰,山水木石!花鸟禽兽!各种人物都可以入绣?     虎节: 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过虎节、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虎舞(又称老虎笙)从正月初八开始?每日增一虎(伊始为8虎)增至15虎。即到正月十五日,虎舞中以手执以“崩咚”铃的长者作前导(也称垛西)伴虎者都作全身虎纹!披虎皮。如一时难得众多虎皮,就用毡子代替。跳虎节时、前村户户敬香供9948“虎神”,每户从门前到屋里都要1562跳一场虎舞!以驱邪除祟。求虎神守卫,夜晚、田间村寨置起火堆、虎笙绕寨而舞。15只虎都出场后,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喻后又来着)全村为来日的兴旺景象摆酒庆祝!狂欢一夜,     评论(7)|103     玉簪瘦 |五级采纳率26%     擅长:文化/艺术社会民生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1条回答     2009-10-18 15:551988Michael|十六级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4826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2676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翻山过田,......余下全文>>、

彝族的重要节日是什么

  彝族:最看中摔跤运动 火把节为隆重盛大节日   彝族共有人口657万余(1990年统计),是一个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民族,分别聚居在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自称“诺苏”,云南红河彝族自称“罗罗”,圭山、弥勒一带的彝族多自称“撒尼”和“阿细”!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据考证:彝族和古代居民氐羌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共分为6个方言区、四个次方言区。二十一个土语区。二十二个次土语区。    尽管各种方言。土语!次土语之间有较大的差别、但在语法结构!基本词汇和语音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本民族中。青年交流无更大的障碍。   此外。大部分彝族群众自古就有使用双语 (如彝-汉!彝-白!彝-哈尼……)和多种语言的传统语言习惯!这种庞大纷繁的少数民族语言现状,构成了一个极其奇妙和特殊的彝族语言大系、   彝族有本民族的文字,史书古彝文称为“倮文”。“僰文”,“夷文”。“毕摩文”等,   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字!   火把节   彝族传统体育   摔跤: 在彝族在所有传统体育运动中摔跤是一项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在火把节、春节和彝年期间!摔跤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过去在滇东的弥勒,路南一带、祭“密枝神”(传说中主管牲畜的2080神)的日子是摔跤的黄金季节!   祭祀这天、由村寨里的毕摩(专伺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和长老领头!人们跟随用长杆抬着“挂红”用的红布入场!绕场一周。然后烧香祭拜!最后年轻人围着挂红跳起敬神舞蹈!   直到仪式结束后。便开始9103进行摔跤。舞狮子和斗牛等各项文体育活动!   在摔跤比赛之前!先由裁判作一个简短的仪式。仪式结束。选手才0865脱下上衣?下穿短裤、蹲在场边、意思是向裁判请求开赛。   裁判则热情的迎上前去。将选手扶起!绕场一周!并且用彝语高喊:“勇士们。来吧!莫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继后?一个个应战者先后出场,    裁判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眼力,判定选手的体重和年龄!将对方领进场内、随之一场激烈的摔9488跤比赛景开始了!根据参赛的人数多少!在摔跤场上可以同时进行几对。甚至几十对!   彝族摔跤不分体重级别,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先入场的都是年轻的新手!两人比赛结束后,负者主动退场。胜者留下再战?   彝族摔跤的基本方式是从站立摔,转为跪撑摔的循环式。主要动作是抓住对方腰带、抱单腿、过背。夹臂翻,穿腿等!摔跤的过程中,使对方双肩着地为胜。   这种规则与国际自由式摔跤十分相近。只要稍加训练的选手。便可参加国际性的比赛,   一场摔跤比赛一般为三局,胜两局者为胜、双方一同倒地视为平局、如果三局均为平局!则双方不分胜负,视为平局。连续战胜两个以上对手的就能得奖。   彝族摔跤为国家培养了许6944多人才,其中许多选手在国内外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   被称为“云南抱腿”的彝族摔跤名将龙文才、以他4325的抱腿绝招,战胜了很多名将!曾获得73公斤级自由式摔跤的全国冠军、   射驽:弓驽本是彝族人民生活中古老的、不可少的防身武器和狩猎用的工具,弩形状似弓。是用坚硬的岩桑树或梨树做成。射弩犹如水平托弓射箭。只要扣8159动扳机!箭便顺弩床中的箭槽飞出!射程较远。   由于彝族人民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林中经4759常有野兽出没?所以男子外出!弓驽从不离身!射驽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在传统节日里比赛时,多以决出谁射的又远又准为胜。   火绳:广泛流传于四川凉山彝族民间,多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举行?是彝族民间独有的一个群众性体育项目,   跳火绳以......余下全文>>。

彝族的节日有哪些

  泼水节。

蒙古节日的主要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那达慕!祭/鄂/博,成/吉/思/汗纪念节等、   1!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9463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2、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1527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9202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3,燃/灯/节  8111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6321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4。过年   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希/恩/吉/尔"!即新年。也有称"白 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关于蒙古族春节的 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 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 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 历四月,据史书记载!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汉族历算法。因 此,蒙古族白月与汉族春节正月相符。这就是蒙古族过"春节"的 由来、 接近年底。3829无论农区还是牧区!家家户户都要立起灯笼竿。 到年三十、要清扫庭院,搞好室内卫生,佛前要设一小小祭坛。把 煮好的大块羊肉摆在祭坛上!供上乳制品和面制......余下全文>>,

彝族有什么风俗?有什么民族特色?谁知道、

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佔 2/3,由9892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2847彝族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7600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醃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4695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6308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8709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醃制、挂起来,阴干9183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餈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1740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5988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5205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5915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2732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 "彝族左脚舞”传说 彝族左脚舞有1000多年历史、三月会已有近400年历史、7642早在康熙41年(1702年)就有左脚舞最早的文字记载!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世间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造成洪水危害!两位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勇敢地站出来,前去制服恶龙,彝家人民在阿里和阿罗的带领下,一齐向恶龙开战,恶龙见势不妙,赶紧逃回龙潭、人们抓住时机,把事先烧红的栗炭往潭里倒。倒满后又抬石头,挖泥土,把龙潭填平。还怕夯压不紧恶龙翻身!就在上面燃起篝火,边唱边跳边跺脚。三天三夜恶龙终于死了,为了庆祝胜利。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制成月琴!聚到一起跳脚弹琴。口唱左脚调“阿里罗”以示纪念, 在绿汁镇的彝族聚居的者拉。龙格利等地、数百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十六和三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或有人家娶妻嫁女、夕阳西下之时。远远近近的彝族和其他民族群众不邀而到、弹起龙头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馀下全文>>! 、!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6992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处2807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满族的聚居地点,饮食习惯,着装特色,主要节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地区、其中辽宁省的满族人口最多,达533.6895万!占满族总人口的51.26%、河北5116省满族人口210余万?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市的满族人口在33万至86万不等,以上六省市自治区满族人口占满族总人口的94%以上,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伊通,新宾、清原!本溪!岫岩,宽甸,桓仁。宽城、丰宁,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建立的300余个满族乡!   满族饮食习惯: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满族喜爱吃粟米!如糜子、粘谷。稗子,谷子等、喜粘食,粘食如大黄米干饭。大黄米小豆干饭,粘糕、油炸糕。粘火勺、粘豆包!豆面卷子。洒糕。苏子叶饽饽等?小米面饽饽有牛舌饼。碗坨!苞米面饽饽有“菠萝”叶饼,苞米饽饽,高粱米面甜饽饽。 炒面和炒米也是满族的传统食品,最有民族特色的是萨其玛和酸汤子,萨其玛原料是以鸡蛋和白面做成的细条!过油煎炸!再加蜂密。白糖!瓜子仁、成金糕条!糕面撤上青红丝,其味香甜可口、酸汤子也叫汤子、做法是把苞米浸泡多日!待米质松软!磨成水面、发酵成酸味!然后用特制的汤子套挤压成细条!直接下入沸水中?也可不用汤子套、将面攥在手内从手指缝中挤出、 满族的副食中肉类以猪肉为主、菜肴主要有白肉血肠、酸菜和火锅,颇具特色。满族杀猪最讲究的是吃血肠,猪肉的做法讲究白片,即白片肉、所谓白片肉并非指肥肉切片!而是将猪肉方块煮熟后趁热切成薄片!不做任何加工。不加调料!白片肉中五花肉为上乘。肉食除猪肉外。还喜食牛!羊肉及狍!野鸡、鹿、河鱼!哈什蚂等、蔬菜除日常食用的家种白菜!辣椒!葱。蒜!土豆外、尚按不同的时节!采集蕨菜。刺嫩芽,大叶芹、枪头菜、柳蒿、四叶菜等6958山野菜及木耳!各种蘑菇等。 火锅的历史很悠久!它最早流行于东北的寒冷地区。是满族的传统食俗,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9939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不时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 冬季菜肴主要是酸菜和小豆腐。满族酿制的大酱也是颇有历史传统的, 食油首推猪油!又称大油。  满族人好饮酒、当时满族人饮茶多喜喝松罗茶。而今新宾满1386族则多喜喝花茶, 满族饮食禁忌主要是不杀,不食狗及5486乌鸦之肉,   《北盟会编》记载:金时女真人“以豆为酱”! 至今,农村中满族甚至长期生活在本县的汉族或其他一些民族家庭仍习惯于用黄豆制酱。其做法是,头年腊月,将黄豆上锅烀得熟烂、再放入缸中趁热捣碎,取出打好大小适中的酱块,搁置到来年四月,将酱块洗刷干净打碎,放入缸中, 加盐,1140添入清水,待发酵后食用!可调味,淹渍咸菜,几乎 是一日三餐必备的食品、   每到秋末冬初,农村家家户户房前或房后挖近二米深之穴,根据穴口大小,上面横放若干根园木。覆玉米或高粱秸子、再盖上土,此即为菜窑!窑内藏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鲜菜,可保存到来年四月?菜窑上有一口,仅容一人出入,取菜时登梯上下!其式样似满族先人9249冬居的地穴?从窑藏蔬菜以及春采山菜!秋采5708山货野果!冬猎野物等现今满族人的生活习惯同满族先人的穴居生活,有着自然而和谐的联系?   满足着装特色: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余下全文>>,

凉山州彝族年的风俗习惯

  凉山彝族被外界称之为“黑彝”!“白彝”。彝族原本没有“黑白红”之分!“黑彝”。“白彝”是怎么来的呢,这样。用色彩来形容与定义等级区别!在别的民族极为罕见。   凉山彝语称“黑彝”为“诺”!“白彝”称之为“曲”、“诺”和“曲”是凉山彝族固有语,而“黑彝”与“白彝”是外来注释语、以凉山州内甘洛县为例。“黑”!“白”用来区分彝族的两个次族群的概念。以尔觉河为界,河西是“白”区,河东是“黑”区。白彝和黑彝之间不仅在语言上、还在服饰,风俗习惯!婚丧嫁娶“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9191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8975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9810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9753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1)火把节歌调   彝族地区流传着十分丰富的火把歌调。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调、由于彝语方言发音不同、大小凉山彝族称之为“3258都则朵洛嗬”、“都则”即祭火!“朵洛”意为祝愿。“嗬”即为歌。云南楚雄彝族诺苏支系称为“朵则朵额”。“朵则”意为祭火!“额”则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节历来最为隆重,并逐渐衍成6484了成套的节俗歌调,   在楚雄彝族的这一歌种中!包括有《烧火歌》?《送火歌》!《招魂调》,《同乐调》,《火把节对歌》,《火把节祭4753歌》等等!演唱这些歌调的时间!地点和歌者亦各有所殊!如《烧火歌》由合户家长率领阖家在自家屋檐下的“节日火堆”旁围圈齐唱,以示庆贺,《招魂调》则由各家主妇独唱,同时手托祭物(粮,盐、酒,肉),直向自家菜地或粮田走去!边走边唱、当返回时、便采一株庄稼苗,示意已将人魂。畜魂和庄稼魂一并接回家来共度火把节。同时象征9383迎来人丁清吉,六畜兴旺和五谷丰稔之年。《火把节对歌》仅供本寨人们聚会寨边坝场对歌时所唱、《火把节祭歌》由〈生产和畜牧〉、〈献酒〉,〈除祟〉!〈稻场祭经〉四部分组成,由祭司毕摩在火把节当夜进行祭祀时诵念的歌调!反映了彝族以火除祟,祈神求福的原生宗教观念!   楚雄彝族的火把歌调、唱词多属传统相沿。五字韵句,词头句尾有相对固定的衬格、填以“哦伙嘀哩伙”,“阿伙喔......9683余下全文>>!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七月火把节    农历十月二十左右彝历新年,

四川大凉山彝族火把节来源?

  火把节7829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彝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火把节由来和起源的传说!内容各异!形象生动!形式多样。构成了独特的火把节传说文化系列、     一,慈善夫人殉节的传说     这一传说源于南诏王火烧松明楼的故事!见诸《南诏野史》4987等史籍?大意为:南诏王皮罗阁为吞并其它五诏!在征得唐朝中央政府同意后!以祭祀为名!通知五诏于六月二十四日到松明楼聚会?邓赕诏之妻慈善夫人感到此举有诈!劝丈夫不要前往!但诏主迫于皮罗阁的势力不得不行。慈善料到丈夫此行必凶多吉少,便以铁镯套在丈夫臂上送行、六诏会集祭祀完毕后,皮罗阁设宴于松明楼、至暮!皮罗阁0598佯醉下楼、伏兵即举火烧楼!各诏除越西诏因路远未至外其余均被害!尸骨难辨!只有邓赕因臂上有铁镯得以认领回家厚葬!南诏慕慈善才智。欲娶为妃,慈善坚执不从、据城自守。南诏发兵攻城,慈善自尽、此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均点火把以纪念慈善夫人,相沿成习!遂为火把节、     二,惹底毫星烧官虫      相传很久以前?天和地是相通的。天上的神和地上的人和睦相处,经常相互往来?有一年夏天,天神思梯古慈派了一个名叫耿丁有惹的天差下凡催债、耿丁有惹来到人间后?遇到人间的英雄惹底毫星(一说火体拉巴)。惹底毫星说:“你5449们住在天上?我们住0783在地上,我们互不相干,为什么我们天天给你们交租还债。今天!我们两个来比赛摔跤。如果你赢了!我们就交,你输了我们就不交,”于是两人就比赛摔跤。结果耿丁有惹被摔死!天神思梯古慈大怒,放出很多煌虫到地上。把人间的庄稼吃掉。惹底毫星带领人们砍来很多竹校和富杆,扎成火把、举火烧虫,保护了庄稼,为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这天都要举行火把节。相沿成习至今!     三!阿南殉夫的传说     汉元封年间,云南叶榆酋长曼阿奴之妻阿南夫人、聪慧美丽,被汉将郭世忠看中?郭为霸占阿南。设计害死了曼阿奴、然后逼阿南嫁于他,阿南不从,在其丈夫火化时趁守军不备纵身跳入火堆中、焚身殉夫。人们为她的贞烈所感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便点火把以祭奠之,相沿遂成火把节。     四!火把迎诸葛亮     相传,蜀后主建兴三年春天,诸葛亮率众南征,五月渡泸水,六月入汉中,并七擒七纵彝族首领孟获,诸葛亮的恩威并重的策略颇得汉中人民的拥护、当晚入城时,沿途群众纷纷举火把提水酒以迎之,遂成习俗,沿袭至今。     五。牛角挂火把     这一传说主要在凉山州布拖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