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关于春节的传说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1465“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8968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6098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说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很多传说,流传最广的是下面的故事: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4003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9125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0228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3665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8618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9258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锭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5931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余下全文>>、

为什么要过春节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早在三国时期。魏张揖所著的《广雅》一书中。就提到这种食品、据考证:它是由南北朝至唐朝时期的“偃月形馄饨”和南宋时的“燥肉双下角子”发展而来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又说:“每届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8604锞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0420”这说明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近 人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中说:“0049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千百年来!饺子做为贺岁食品。受到人们喜爱、相沿成习!流传至今! 饺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等名称!唐代称饺子为“汤中牢丸”、元代称为“时罗角儿”,明末称为9641“粉角”。清朝称为“扁食”! 除这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一千三百多年前完整的9529唐代饺子!它是从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出土的。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被放在一个木碗中。由此可见。至少在唐代、饺子已传入我国的边远地区。!

藏族的风俗是什么

  藏族的见面礼     藏族人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9431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藏族的敬老习俗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许6260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全家吃“古突”(用粮食,蔬菜等九种食物做的九宝饭)辞旧迎新的时候!3819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1585小的姑娘媳妇总是抢先背回第一桶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给老人!以此3158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命名习惯     藏族给小孩命名有许多种方式:向喇嘛活佛求取名字。活佛将自己名中4906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旦增曲杰”活佛可为小孩命名“旦增多杰”或“罗桑旦增”等。请家中长者或乡里有名望的长者命名、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如“措姆”(大海)!“那日”(黑旦)等。以自然界的事物命名、如“达郸”(太阳)。“白玛”(莲花)等、以小孩的出生日期命名,如“朗嘎”(三十日)。次吉(初一)等!以星期为小孩命名。如“米玛”(星期二),巴桑(星期五)等、根据父母的意愿给小孩命名,如希望小孩长寿便起“次仁”!“次旦”,想要男孩!便给女孩起名“布赤”(带男孩来)等。藏族人的名字多为四个字、有些两个字的名字为四个字的缩写?如“单曲”为“单增曲扎”的简缩。藏族人名有些男女通用但有些不能混用、卓玛、卓嘎。拉姆。拉珍!桑姆,旺姆只用于女性!贡布,顿珠。旺杰。占堆只用于男性。如果名字相重,即分别用地名、处所,年龄。外貌,生理特征、性别及职业来区分,     磕头     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1235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1146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是“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1679子吉利向上,     服饰     牛皮衣  4628   在西藏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一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2196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直须预项,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6718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帮典     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帮典编织缴密!色彩鲜明!1479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缝合成裙?西藏织帮典最著名的地方是贡嘎县姐德秀区的“帮典”厂、     金定幅     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在阳光下5357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藏历     藏族传统历法,9世纪初即见于文字记载。基本上与夏历相同!采用阴阳历计年法!以五行!阴阳和12生肖配合计年。相当于干支,一年有12个月!月有大小、有星期,19年7闰!能推算日食月食,自1027年藏历的火兔年(宋天至五年丁卯)开始,每60年称为一个“饶回”......余下全文>>、

藏族服装的来历

  高原地区、寒冷,早晚温差大,藏族是搐牧民族、早先用牦牛或羊的皮毛制成裹身的长袍御寒(现在偏远的深山牧区的牧民仍有穿这样皮毛制的长袍),御风御寒很暖和、汉服是没法相比的!、

春节礼仪有哪些?

  1.北方春节的传统习俗和礼仪有:扫尘土、备年货!蒸年糕、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穿新衣,守除夕。窜亲戚、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近几十年又有了看春晚的新年俗!2.春节民俗中迫切需要改进的当属放鞭炮和发压岁钱这两项了:大量燃放鞭炮不仅会导致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而且对城乡空气环境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建议改用安全环保的电子鞭炮?而发压岁钱的习俗不仅助长了亲朋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更养成了青少年向大人伸手要钱以及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建议改为实物性或有偿性的礼物形式!、

藏族穿什么衣服

  现2181在差不多都汉化了 年轻人都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装了 这时中国教育的一缺陷。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简要介绍.

  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利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在牛羊宰杀之后!立即将大块带骨肉入锅。用猛火炖煮!开锅后即可捞出食用,以鲜嫩可口6425为最佳、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多将猪肉用来制成猪膘、便于保存、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康巴藏族的名字

藏族的名字多是男女共用的,如达瓦!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但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的,只用于女性,如:旺母。卓玛!卓嘎!央金,桑母。曲珍!拉珍、拉母,仓(姆)觉等等?只用于男性的如:贡布。帕卓、顿珠!多吉、晋美,旺堆,珠杰、罗追。佔堆等、人们多请活佛取名、名字带有佛9761教色形、如多吉(金刚)、丹巴(佛教)等,藏族名字一般都有一定含义。如“尼玛”(9114太阳)?“达瓦”(月亮),“扒初”(小猪)“白玛”(莲花),梅朵(花),次松(初三)!巴桑(金星)!次仁(长寿)!拉则(像仙女一样)!金珠(解放),达玛(红旗)。德吉梅朵(幸福花)等、、 !、

春节的传说50字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锭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4465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9813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