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关于藏族的重大风俗和节日。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4295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4464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中国藏族“雪顿节   每年藏历6月29日是藏族“雪顿节”。一般为期5天,“雪顿”是藏语“吃酸奶子”之意。后来这个节日活动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又称“藏戏节”,它形成于公元17世纪中叶!过去是西藏三大领主寻欢作乐的日子,民主改革后,广大藏族人民在“雪顿节”除了会演藏戏,还观赏其他专业文艺团体和业余文艺宣传队的演出,     中国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中国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传统节日!!

藏族的风俗是什么

  藏族的见面礼     藏族人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8096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9517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这种致礼方式多用7721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藏族的敬老习俗     藏族自古就有敬老的美德!在许多节日里,都有向老人祝拜的习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全家吃“古突”(用粮食。蔬菜等九种食物做的九宝饭)辞旧迎新的时候。总是先请老人吃第一碗、初一黎明,家中最小的姑娘媳妇总是抢先背回第一桶水!调制成酥油茶敬献给老人、以此表示晚辈对老人的孝敬和祝福!     命名习惯     藏族给小孩命名有许多种方式:向喇嘛活佛求取名字!活佛将自己8925名中的两个字加在婴儿名字中,如“旦增曲杰”活佛可为小孩命名“旦增多杰”或“罗桑旦增”等,请家中长者4901或乡里有名望的长者命名!不带任何宗教色彩,如“措姆”(大海)。“那日”(黑旦)等,以自然界的事物命名!如“达郸”(太阳)!“白玛”(莲花)等,以小孩的出生日期命名!如“朗嘎”(三十日)!次吉(初一)等,以星期为小孩命名、如“米玛”1687(星期二),巴桑(星期五)等!根据父母的意愿给小孩命名。如希望小孩长寿便起“次仁”、“次旦”!想要男孩。便给女孩起名“布赤”(带男孩来)等,藏族人的名字多为四个字,有些两个字的名字为四个字的缩写、如“单曲”为“单增曲扎”的简缩,藏族人名有些男女通用但有些不能混用,卓玛!卓嘎!拉姆!拉珍、桑姆,旺姆只7506用于女性、贡布!顿珠、旺杰、占堆只用于男性!如果名字相重,即分别用地名。处所,年龄,外貌,生理特征,性别及职业来区分、     磕头     藏族人朝觐佛像!佛塔、活佛及拜谒长者、都要磕头!磕长头、一般是在有宗教活动的寺庙中进行!两手合掌高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伏在地、伸直双手划地为号,如此反复进行、磕短头、也在寺庙中进行。合3880掌连拱三次,然后拱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忏悔,拜谒长者、要磕短头。表示尊敬祝福,     旁色     藏语中“旁”是“污浊”、而“色”是“清除”、旁色是指清除晦气的一种活动!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或第四天!0517亲朋好友便要带上青稞酒。酥油茶和给小孩的衣服。帽子等、登门祝贺,客人一到。首先向母亲和婴儿献哈达。然后给母亲敬酒,倒茶。最后端详婴孩,夸奖孩子的福运和五官。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一点糌耙。放在婴儿的额头,祝福孩子吉利向上、     服饰     牛皮衣     在西藏错那地区、妇女的装束非常独特,无论老幼。背上一都有一张完整的小牛皮!皮毛向内而皮板朝外、小牛皮头部直须预项,牛尾朝下,四肢向两侧伸展、在此地区!妇女是牧2765业生产的主力军?她们的装束反映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另外、背上披着牛皮!背架背米可以避免磨损衣服!同时还可以隔潮保暖!     帮典     藏族妇女腰间所围的彩色围裙?帮典编织缴密、色彩鲜明、一般先用手工纺线,然后染色!刷毛,织成条状,最后缝合成裙!西藏织帮典最著名的地方是贡嘎县姐德秀区的“帮典”厂!     金定幅     流行于拉萨。日喀则等地、是以氆0242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和金丝带作装饰制成的一种帽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藏历     藏族传统历法。9世纪初即见于文字记载?基本上与夏历相同!采用阴阳历计年法!以五行!阴阳和12生肖配合计年、相当于干支,一年有12个月。月有大小。有星期。19年7闰。能推算日食月食!自1027年藏历的火兔年(宋天至五年丁卯)开始!每60年称为一个“饶回”......余下全文>>,

藏族的民族风俗

  藏族风俗习惯的源头编辑   作为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贯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从生产到生活,从民俗到信仰,处处都有象雄文0511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转山等宗教活动仪式,都源自象雄文化、[1]   我们现代藏族同胞许许多多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时代所留传下来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丧嫁娶。天文历算!医学文学!歌舞绘画!出行选宅!则选吉日。驱灾除邪、卜4811算占卦等等 在某种程度上也仍沿袭雍仲本教的传统!藏族同胞还有许1432多独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转神山。拜神湖!撒风马旗、悬挂五彩经幡!刻石头经文,放置玛尼堆(本教传统是刻有光明八5828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萨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玛盘,酥油花甚至使用转经筒等等,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遗俗,[2]     婚丧习俗编辑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认为、被埋的人是永远不会转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种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仪式一般7987都是在清晨举行的: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4969到拉萨北郊的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0016天葬仪式开始!不经允许一般是不欢迎人们去观看的。因为这不太好,     饮食习惯编辑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团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砖茶的茶叶倒入1米长的木质长筒内,加上盐巴和酥油?用长轴上下冲击。使其各种成分均匀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编辑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1313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服饰特色编辑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0562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7553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高还长。穿时要把下部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余下全文>>!

锡伯族的风俗

  锡伯族过去在饮食上有许多必须遵守的规矩,比如经常食用的发面饼,上桌时分天。地面。天面必须朝上,地面朝下,切成四瓣摆在桌沿一边,吃饭时不得坐门坎或站0805立行走、禁止用筷子敲打饭桌、饭碗,或把筷子横在碗上!全家进餐按5450长幼就座。以西为上。过去父子、翁媳不得同桌!晚辈路上遇见长辈要问安并让路,平辈见面要相互问好、客人来访、儿媳要出来装烟!倒茶,若装烟、倒茶的与客人辈分相等、客人应起立或欠身双手接。客人告别时,全家要出来送至大门口!锡伯人打围有个古老的习俗!不论猎取的野味多少,所有参加者无论大小都是平均分配、即便过路人碰到分猎物时,也毫无例外地分得一份,不过。猎物的头和蹄子应分给首先命中者。这是一1675种奖励、锡伯人认为!猎物是大自然赐予大家的!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不能独用。锡伯人不光把打围看成是取得食物的手段!同时还把这看成是一种团结和吉祥的象征, 锡伯族的丧葬有许多讲究、过去火葬。后改为土葬。用木棺、锡伯族实行土葬! 每一个哈拉(姓)和莫昆有各自的墓地!老人死后行洗礼、报丧9184时行跪礼?出殡选单日,忌申日和午后。吊丧期多为三日!多者五至七日不等?墓堆上插两杆幡(一为纸幡!一为2048用红布或红绸制),丧期内忌串门,祭奠期“四十九日”、远亲脱孝、直系亲属则需百日脱孝、萨满,其它巫职人员和非正常死亡者火葬!未婚男女棺材不做底。而用芦苇代之!幼儿死尸弃于野外任凭飞禽走兽噬食!老年人的葬礼有许多习俗。一般老年人病危或临终时。家中的儿女不得离开!老人不能死在炕上,咽气前要抬到屋地中央临时搭的床上!由儿子给老人穿上寿衣?寿鞋。咽气时,要给死者剃头、洗脸!剪指甲、口含铜钱、手里也拿钱,然后立即打开门!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出去,在埋葬之前。还有许多迷信的讲究!如在死人头上蒙“蒙脸纸”!身上盖“陀罗被”,头前放“长明灯”。“倒头饭”,插“开眼光”棉球等!全家晚辈要穿白色孝袍?系白布腰带、在吊唁,小殓时,还要请喇嘛念经、同时还请吹鼓手在门前吹奏欢快的乐曲、因为这种丧事称“喜丧”、若亡者年不满60岁,则奏哀婉之曲,!

藏族有什么特色食品

  有雪莲、松茸、冬虫夏草。天麻。贝母。核桃!红土豆。黑木耳,醉梨。人参果。牦牛,牛羊肉。藏红盐、炒青稞。风干肉、吹肺!生牛肉酱!油拌人参果,藏餐羊血肠!奶渣包子、酸奶饼,拉萨雪茶!甜茶、吧啦饼。酥油。酥油茶。马奶子!干酪!藏酒等、,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餐是人们对西藏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具体一点说。应该是以拉萨藏餐为代表的藏族餐饮的总称、     藏族饮食文化的的发展历史   公元6世纪,藏餐的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吐蕃因与中原内地和中亚各国通商!大量烹调原料和技法传入西藏,使西藏的烹调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藏汉两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遍及粮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门类!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西藏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西藏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2127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通俗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怎样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进入,使西藏药膳制作渐渐兴起,为西藏饮食烹调理论奠定了基础,     西藏第二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皇帝统治时期,清代筵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调之精美难以表述、当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后来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藏8048汉人员的往来。内地饮食文化不声不响地传入了西藏!当时藏族人称“满汉全席”为“嘉赛柳觉杰”。意思是汉食十八道,当时在拉萨,江孜。日喀则等藏区重镇街面上的各种蔬菜?瓜果、厨具,器具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技术也流传到民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烹饪技术的发展,  8057   在这个时期!西藏的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开始进入上层贵族家庭!但是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信息等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肴或是从西方传到南亚!北亚,西亚的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只为少数西藏贵族及商人家庭所了解、而西藏广大农牧区的人们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调方式打发漫长的岁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西藏第三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9274推动下、西藏的旅游热,使西藏饮食,烹调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新原料不断补充,厨师地位得到提高!烹调技术不断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饮食辞典》,西藏拉萨饭店厨师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萨地区藏餐菜谱》慢慢揭开了西藏烹调的新篇章、使西藏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闻名天下!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藏民族的饮食特色,     四大藏餐风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点风格各异!8349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味:3166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拉萨!日喀则!山南为代表的卫藏菜、也叫拉萨菜,以林芝、墨脱、梓木为代表的荣菜,以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中的菜肴为代表的0849宫廷菜?共有200多种!      羌菜、指7324高寒牧区的饮食,为高原牧区风味!其菜系风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单一、重于咸!淡,鲜!酸,香!具有调理适应高山寒凉气候之功效,以奶酪。牛蹄。酸奶、酥油等为主要原料,     卫藏菜、指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使用的饮食、主要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风味!其特色是:取料广泛!除了奶制品!牛羊肉外、还有各种农作物、因此荤素配合得当!工于火候、调味以鲜咸。淡爽!制作手段也比较丰富!重于煮!炒、烧!闷。炸。如:萝卜炖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酱而著称、     荣菜,指低海拔的藏东南地区饮食。取材于高山......余下全文>>、

一切与白事有关的风俗

以京津两地为主..................... 天津传统白事风俗分南礼。北礼之别!“大户”与“小康之家”之别! 准备6880工作就很麻烦!人一咽气(这里指的是4242丧家老人死亡,够得上大办白事的人而言)丧家马上找到近亲近友研究办理,所有一切准备不外是花钱的路数,包括请。设,找。赁,订。购!制以及其他各项! 顺序: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络。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亲友担当账房!他专管白事当中的各种开支。并设立账目。包括登记亲友送来的奠仪和挽联!祭幛。匾额,花圈。纸活及送的“唪经”等等,其后还要算清开销!付给劳务费, 3.找槓房 第一是要吉祥板(停尸板)、叫忤作!此板是大漆描金活!金寿字,架凳两个上面也有金花图案, 4.刻棺木 这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本宅早为老人存好“材”,其二是人死后现由丧家到材铺看成棺或材料!选好原料运至家门口现由材铺工人制作,寿材式样也有南北之分、旧社会的土葬仅在棺材这一项上就要花去很大一部分钱、最讲究而贵重的(也是少见的)为阴沉木。其次是金丝楠木、柏木,一般能说的出的3169是用杉木十三圆!就是用十三棵杉木刻成一棺,3227除早已漆好的外,都是白茬入殓!然后再上漆(大漆上一道用炭火烤一次),5586以后还要在棺头写字(白色扁字),棺后画莲花, 5.找棚铺 白事9870搭棚分几种?有的只搭平棚。讲究一些的要搭“起脊棚”。带花活、有的搭暖棚。两面包细席、设天井子!吊蓝团鹤天花板!大门口的棚要搭过街楼,起楼子及过脊、挂五彩网、院内棚安装五彩玻璃窗。有的扎月亮门带栏杆!月台(灵台)锦地锦带栏杆,棚内宽敞亮堂?可挂祭幛,挽联及唸经时的“水陆”,此外为招待弔唁亲友、在胡同开阔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棚价颇贵, 6.租赁桌椅 白事所用桌椅凳!并在灵桌上摆的五供盘、茶壶!茶碗等用具、要从白货铺租赁, 7.找茶房 大办白事找茶房也很重要,他们表面上是来侍奉客人,但实际是在丧家停灵的若干日子内、一遇唪经等举动就要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茶房必须通晓丧事的程式及各种礼节!又要了解带孝的男性与死者的关系、在唪经!入殓。接三,送路、成服,祭门,发引等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工作”路数,茶房头在这些活动中最应谨慎行事!每一个节骨眼儿上全要做到合乎礼节要求。不能稍有疏忽。主家有几种亲戚如姑太太,姨家太太、舅家等等专门爱“挑刺”,过去有一大家办白事,在茶房服侍孝子行礼和成服的礼节中出现漏洞!结果姑奶奶打了茶房头一个耳光子1所以有些较有名声的茶房头轻易不敢应大户的活!不过他们却赚钱不少、一场大白事下来,他们可分到千数元钱(几个茶房分),他们在每一种活动中都算钱?如送孝服算一份。唸经行礼又一份,祭门,送路!接三等等只要有一项活动就拿一份钱, 8.找白货铺 即在白货铺租赁丧事过程中用的东西。如丧榜架!以及出殡时一切旗!锣。伞!扇。雪柳及各种出殡时仪仗用具、用物, 9.请吹鼓手 吹鼓手有两种,一种是吹奏“大乐”的班子。使用唢呐,长号、大鼓!大锣等!其曲牌有“上阿文王序”等、另一种9587是细乐班子!乐器有笙、管,笛、云锣等!俗称“十番乐”, 10.订扎彩 即扎制纸人纸马等。有的扎制精细,高如真人。着丝!麻!绸等衣服,又有扎金山银山。树木、以及房屋,室内全堂家俱等等!都按需要的情况订作, 11.找裁衣店 大家讲究在人还没死预先将孝服赶作好。孝服有区别,本宅应带孝的人孝衣下䙓秃茬不收边、外姓亲戚孝服都收边,另外本宅内的男女仆人都给孝衣一件......馀下全文>>, ,。

藏族不吃什么肉

偶蹄动物的肉(马,驴、骡等) 微小动物(蛆虫之类) 鱼类(有些地区不吃鱼类) 受戒的信众还有其他特殊的禁忌!很1233难一一讲来! 原因: 这些禁忌是有原因的 1.马肉不能吃是因为白马曾经驮过佛经、 2.微小动物不能吃是因为这样的食物习惯将残害数量庞大的生命、造成很大的“业”! 3.不吃鱼类是因为有些地方的藏民一般是水葬,鱼类的腹中有祖先的骨肉, ,

回族的风俗

  回族的传统节日是与伊斯兰教分不开的。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规定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为信仰伊斯兰教各少数民族共同的民族节日,并规定节日放假1至3天。回族一年过的节日也主要是这三大节日、   节期是按伊斯兰太阴历计算出来的。节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历计算!6643年年都有变化!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的汉意是“节”的意思!尔4165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在新疆地方、称肉孜节或芦仔节是波斯语的音译!即斋戒封斋的意思!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5210饮水进食!一月过后、伊斯兰十月初见8456新月而开斋不再封斋?   按规定。傍晚日落而食,东方鱼7933肚白停止餐饮!是谓封斋(守斋!把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4600利的意味,回回封斋控制饮食,律己怜贫,磨砺意志!耐力耐心!回族历经坎坷!备受艰辛,依然能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在0356开斋节那天,穆斯林要穿着节日盛装!点燃芭兰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庆祝节日,这天广大回族群众举行庆祝会、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穆斯林过节的气氛极为热烈!北京的回民中学和回民小学更是一片节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载歌载舞、欢乐开怀。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锅,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馓子!炸萨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还要馈赠至亲好友,乡亲邻居、共话节日、   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代·阿祖哈尔的意译,又称古尔邦节、伊斯兰历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即自封斋日算起100天为古尔邦节!古尔邦、阿祖哈尔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回族隆重过这个节日,5494有提倡牺牲自我、献身人类之精神6188的意思,宰牲节这一天穆斯林沐浴馨香、着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回族群众根据自己4087条件宰鸡!宰羊、宰牛。然后分成“份肉”(一份一份的肉)接待宾客或分送亲友,   宰牲节的源起是什么呢?相传0828北部阿拉伯人始祖易卜拉欣一日梦见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以考验其忠诚。当易卜拉欣正举刀一瞬间、安拉派特使送来一只绵羊!命其以羊代了!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一种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回族沿沿袭此习俗,每年都要隆重欢庆古尔邦节!以示纪念,   圣纪节!是伊斯兰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7772生纪念日,这一天又正好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又称做“圣忌”,中国的穆斯林习惯将圣忌和圣纪合并纪念,称为办圣会!在清真:寺诵经纪念,然后与5725会者会餐!炸油香、吃打卤面全羊菜等。 浴礼)也就是洗礼,由三人承担!洗的顺序为先净下身!后洗头!面部!再从上到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用两块浴巾分别擦试上身和下身!然后将亡人移至早已准备好的克番布单上、一层一层包裹好,用白布带系腰、扎紧头和脚,浴礼就此完成。。

藏族的生活特点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 3 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由于草原辽阔!水草肥美、生产多以牧业为主、主要有绵羊、山羊和牦牛,犏牛!其中牦牛体大毛长、耐寒负重。除供奶!肉外、还是交通运载的“高原之舟”!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菜!碗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罚的服饰!对研究藏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藏文的使用。加强3478了藏族与祖国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是藏族文化的兴盛时期。几百年间。藏族文化大放异彩。除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外、还有关于韵律!文学!哲理、史地、天文、历算、医药等专著问世!     藏族人民热情开朗、豪爽奔放!他们以歌舞为伴。自由地生活,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辙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