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大理白族服饰的论文

 3602 我会的哦、可以帮你!

白族火把节的风俗

  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白族火把节的举办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等!   1396  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   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精致美观。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燃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下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小火把逐人上传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8689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6631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就会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火苗燎2771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苗指向对方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     火把节近尾声时还要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上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4077禳灾祛邪”、还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大理白族的美食有哪些?具体点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大理好吃的东西还真不多,烹调艺术不怎么样。就比较美味的食品来说大概有这些:   ⊙大理砂锅鱼----首推。选用祥云出产的好砂锅!洱海中捕来的弓鱼。黄壳鱼,或鲤鱼加丰富多采的配料炖制而成!上席时以菜叶铺垫的大盘衬垫,锅中沸滚!鱼嫩味美。誉称‘十全大补饮食”!品食大理砂锅鱼为最大的乐趣!     ⊙弥渡卷蹄-----二推弥渡卷蹄是弥渡县著名特产,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时被列入宫廷名菜,选用优质精瘦猪肉为主料!配以10多种全天然香!色。味料和名贵中药制作而成!     ⊙木瓜鸡------三推、大理州云龙县一带,用其盛产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烧鸡来防病治病补身!汤,肉酸香、味清纯,毫无油腻之感、食后令你胃口大开,通体舒坦、     ⊙邓川乳扇-----四推,烤,炸、凉吃均可!甜,咸都适宜。乳香沁脾,酥脆泡松。是下酒好菜。也是名特小吃!     ⊙喜洲粑粑-----五推、麦面烤用。重油分层!加火腿丁。用栗炭火吊炉烤。味极佳,各食品店均可品尝.     ⊙鹤庆猪肝炸------六推、这5149是一道佐餐的荤腌咸菜、用猪肝。猪肚,猪肠子等内脏切7753碎加粗磨的辣椒面?花椒、八角、草果!浓盐等佐料潮腌而成、汁液成辣,鲜味香浓。开胃咸菜!     ⊙洋芋粑粑------洗净、煮熟,剥皮,捣呈泥状!加入适量面粉制成糊?放在勺中浸泡在油锅里炸至焦黄!定型!取出后即成一圆勺状,边上较薄,中间稍厚。上面撒上椒盐和辣椒面、吃起来清香可口。微辣!兼有花椒的香味,     ⊙洱源乳扇-----其形似纸扇而得名,乳扇油润光亮、清香甘美、营养价值高,有多种吃法!煎炸蒸炒均可、有炒乳扇丝,烩三鲜乳扇。炸乳扇饺等名菜佳肴。     ⊙凉鸡米线-----凉米线用煮熟的鸡肉丝“罩帽”.外加核桃酱和小粉做成的卤汁!极爽口。     ⊙火腿鸡杂饵丝-----火腿鸡杂饵丝是鹤庆白族民间清明时必吃的传统佳点、也是招待贵客的名点。它用料考究。烹制精细,调味独到、成品7824香味扑鼻!鲜甜微辣,饵丝糍粑细腻无渣,火腿鸡杂回味绵长,     ⊙火烧猪肉-----是大理。洱源等地区白族人民杀猪吃肉的一种奇特生活方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杀猪吃肉,其宰杀肥猪方式独特、方法是把肥猪宰杀后!在水井边用稻草或表杆烧烤肥猪、一人用簸箕煽风、以风助火。一人用两根棍子不时地拨动稻草、让稻草火将整个。

白族有什么吃的

  白族菜肴以酸、辣,微麻为主要特点,主要采用当地出产的动植物为原料,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色彩,最常吃的就是鱼了?

白族有什么习俗?

  白族生活习俗     一、服饰     早期男女衣服多用棉布自制而成、老年男子多穿对襟短衣?大襟长衫,大摆档裤。头戴瓜皮小帽!脚穿布制圆口虎头鞋或荷叶绣花鞋。青年男子多穿蓝白对襟衣,套银钮黑褂、黑蓝色摆档裤。头戴瓜皮帽或包头、毡帽,系腰带!脚穿布制连绊鞋或绣花叫底皮衲,到民国初,年青妇女穿着改变,衣着各色大姊妹装和红,紫、黑褂、自绣各种花案、配上各色宽窄花边、银光片订在衣袖衣襟上!裤子为黑蓝、水红,中老年妇女也有裤脚镶花边的,姑娘们系有黑蓝布系腰或绣花围腰。脚穿各种布制的绣花鞋。喜戴银。玉耳边环。柳叶耳环。手镯有滑标。扭丝。平扁银!玉镯、还多戴金银戒指!     已婚妇女束后发髻、髻上有红头绳别上银簪。玉簪、有的套上网兜、也有用4寸宽,1寸长的黑衣布条围住发髻和顶部的、五十多岁后、衣服花纹逐渐减少。多穿短而宽。袖口大,长到膝的大襟衣?外套一件满镶满滚的黑褂,系黑蓝色系腰!穿普通裤!脚穿鼻尖船形布鞋,封年过节和做客。才戴耳环郸镯!     二。 婚姻     1!说亲 :男方父母探3736好女方姑娘后,托媒到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同意、就把姑娘生辰八字告知男方,经男方请人“合八字”,若婚姻合、表示这门亲事已定!     2,订婚:在合婚后、男方择定吉日“喝订酒”,日期多以正月初二。十六为吉,     3,结婚:日期多在十冬腊月或正二月!分1516搭彩(杀猪)!正婚(正客)!回门(谢彩)三天、     4。迎亲:俗称讨媳妇,过去是骑马或坐轿。吹唢呐接亲,     5、认亲:第三天回门认亲。就是娶亲后的第一天。     三,喜事     1,满月酒:这是婚后生头胎婴儿请客!届时男女4184双方的伯母、婶婶:姑妈,舅母!娘娘、每人送20个鸡蛋,红糖1斤,米1升!布料3尺、到男方祝贺恭喜。     2。报喜:这是妇女生育后第三天、丈8857夫要带上一瓶酒、到岳父母家报喜!     3!戴百家锁:小孩满周岁。要到本主庙祭祠、并请夫妻双全、子女多的二老给小孩戴一把长命百岁锁!祝小孩8496健康成长!兴家立业!     4、建新房:地基选择!动土挖基必须请地师择定。立木梁这天称造大吉、要贴新对联、亲朋好友送礼鸣爆竹祝贺。主人杀猪祭祀土地神、祖先和鲁班!请客一天、     5、 做生日:老人活到六十花甲。要请客做生日祝寿、     小孩一年一度做生日,往往杀只鸡。摆上点糕点,     四!节日活动     1,春节:从腊月三十到1968正月初六!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     2。过小年:即元宵节!     3,清明和冬至这两个节日。要到坟山墓祭祀祖宗、     4、端阳节:大人小孩都要戴五色线,喝菖蒲雄黄酒,以消患难!     5、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晚上杀鸡祭祖?晚饭后天黑,点火把。把全家端午节戴的五色线剪下塞入火把烧掉,     6,中元节:又叫“七月半”是白族的“接祖节”。     7、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五!禁忌     1?忌日:除夕晚上,大年5181初一忌串门子。忌口吹火、妇女忌洗衣梳头、建房办喜事,2322忌家长属相年月日!丧葬忌重丧。重佛,立秋之日,忌做农活。忌用刀、锯。斧,镰、锄、     2!忌人:在外死亡忌抬入村进家。只能在村外收殓入葬,非正常死亡忌入祖坟、“安财门”后一周内忌外人进入,妇8997女生育不满月忌入他家!老人落气未安埋前孝子不能进入别人家门,     3、忌讳:妇女忌披头散发和赤脚哭闹而上别人家门,在别人家中忌哭泣流泪!出人家门忌踩门槛?手排门枋、饲养牲畜不得进别人家门!     4、忌食:除夕晚杀的公鸡肉外人不能吃、     六、丧葬     1、装棺守灵:老人寿终。一般将丧事作喜事办、选好吉日、念经超度!亲友前来奠祭后!才7977能出殡安葬,在家停放期间、儿女要昼夜守灵、在超度期间!要办酒肉,请前来奠祭的亲友吃饭!     2......余下全文>>。

白族服饰,饮食等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水稻,     平坝地区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为主、     因鲜菜常年不断。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鲜菜和各种腌菜,白族妇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种类很多、除腌制鲜菜外!还做豆瓣酱,豆豉,面酱。剑川!鹤庆的白族常采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制成各种风味菜、     肉食以猪肉为主!除用鲜猪肉做各种炒菜外、还喜腌制年猪,加工成火腿、腊肠!香肠。猪肝、吹肝!饭肠等精美风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欢大锅牛肉汤、食用时要加蔓菁!萝卜、葱等佐料一起食用,临1973河而居的白族!擅6375长水鲜烹调?     白族大都喜饮酒。由于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2324酒的种类很多?制酒时常用40多种草药制成酒曲、制成各种白酒。其中以窑酒和干酒为传统佳酿,另外还有一种糯米甜酒,是专为妇女和孕妇制作的,据说有滋补和催奶的作用。     饮茶是白族人的5598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两次茶。晨茶称“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内放米花和奶,括小6751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风味菜肴很多!生皮是为白族逢年过节必备的菜肴之一!是用多种辛麻辣拌成的冷荤菜、毛驴汤锅,是用毛驴肉烧制而成!柳蒸猪头也是白族传统名菜之一。是用猪头放在柳条架上入锅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节特制的糕饼,用发酵面团加佐料蒸制而成,   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为尊贵。大理地区的7269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或数件皮质。绸缎领褂!俗称“三滴水”、腰系皮带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在云南洱源县西山区!每个成年后的白族男子都身挎一个小巧玲珑的绣花荷包,荷包上绣着“双雀登枝”。“鸳鸯戏水”等字样!绣荷包是爱情的象征。它是白族姑娘聪明智慧的结晶!   女子服饰则各地不一!大理7228地区多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色蓝上衣,1125外套黑丝绒领褂,腰系绣花短围腰!下8249着蓝色宽裤,足穿穿绣花“百节鞋”!未婚妇女梳独辫子盘于头顶。并以鲜艳的红头绳绕在白色的头巾上,红白相衬。相得益彰、腰系绣花短围腰,更显得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已婚妇6621女改为挽髻、洱海东岸妇女则梳“凤点头”的发式!用丝网罩住,或绾以簪子!均用绣花巾或黑布包头。白族妇女有佩带耳环!手镯的习俗、居住在大理洱源县的白族妇女喜欢的一种头饰叫“登机”、它是姑娘心灵手巧的标志!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白族的特点

  这个要分几方面来说:   概况:白族,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属典型的农耕民族,  4150 公元937年!白族首领段恩平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大理国"政权、自那时以来,白族便形成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经济水平较接近,居住地较固定的民族、      8715服饰: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基调。总特点:用色大胆!浅色为主!深色相衬。对比强烈、明快而1973又协调、挑绣精美,一般都有镶边花饰。装饰繁而不杂,男子多穿白色对襟衣及黑领褂!女子多穿白色上衣、外套丝7947绒领褂,以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女帽代表风花雪月哦,   饮食:喜爱粑粑。饵块!汤圆。米线。稀粥。糖饭(糯米与干麦芽粉制成)等!三餐都配新鲜蔬菜,也制成咸菜,腌菜,豆瓣酱!用洱海特产的海菜花加工成的海菜炒火腿。海菜豆腐汤等,肉食以猪为主!兼有牛。羊,鸡。鸭、飞禽和鱼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油鸡棕,吹肝和饭8518肠等食品、腌年猪和乳扇(羊乳点酸水而成)是当地“一绝”,烹调方法多样!口味9883偏好酸辣?大理白族创造出大理砂锅鱼,柳蒸猪头!乳扇凉鸡。油炸仙人花(仙人掌花)、盐炖罐子肉,鱼茸乳扇卷,生皮。汽锅饭。大理洱丝等一批名食。   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头道苦茶又称“烤茶”或“百斗茶”。先苦后甘、能提神补气,使人神轻气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辣等佐料,喝了能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三道茶"--讲究的白族礼仪: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9096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节日:在历史悠久。内5665涵丰富的白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是数量繁多,形式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乡土节曰!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曰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三月街"--白族的集市:三月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大理古城举行,会期5-10天,三月衔原是佛教的讲经庙会!后来。由于大理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随着,

白族的文化有哪些?

  白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饶有特色!远近闻名。?     年节     居住在云南碧江的白族,有自己的独特的年历,他们根据树木的生长来确定时令!当桃花发苞时就是他们的三月。漆树叶发到五寸时。就是五月……这样,他们视一年不是十二个月!而是十三个月。   在一年中、三月和十三月是他们的休息月。三月为三月节!十三月为过年月,但是、过年月只有一天为新年。这一天又不固定。它是由寨中各宗族的老人在每年来商定的。新年确定后。这天清晨,全寨成员在有威望的老人的率领下。带着自酿的米酒和糯米粑。一齐到寨头的大树下举行祭树仪式。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祭奠完备、人们将带来的年礼。先赠给老人一份?然后互敬年酒,粑粑……   祭奠活动结束后。大家回去杀年猪!如果商定这天要合伙4448煮肉吃,杀猪人家就要拿出十分之一的肉来大家煮吃,如果不合伙吃,杀猪人家7865也要向没有养猪的人家赠送猪肉!以示团结友爱,     三月街     三月街: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音会。据载已6729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夏历三月举行、地点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脚下、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是白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在大理古城的中和峰麓,中溪河3506畔的空旷地上举行、每到“三月街”期间、远至千里、近到邻县的商人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交易!市场商品,从药材到食品、家具,牲畜、应有尽有。它是滇西商品交易的最大聚集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暴君。奢望长生不老、听信一个侍从的话,每天吃一对人的眼球。这给当地白族人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有个充满神奇威力的勇士、为了给白族人民除魔灭害、3647在三月的一天,巧施妙计。把暴君骗到苍山的中和峰麓!唤来神狗咬断了暴君的咽喉,喝干了他7079的血液!消灭了这个魔王!为白族人民除了祸害、为了纪念这个勇士和白族人民得救的大好日子,人们每年在农历三月十五——二十日!聚集在苍山脚下,欢歌乐舞,年复一年!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现在“三月街3038”期间!除了交流物资!还表演民族歌舞,体育等活动。特别是参加赛马会的各族骑手、云集苍山脚下、扬鞭策马,腾云驾雾似的向洱海边奔去。其情景煞是壮观,     火把节     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是白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这天。每个村寨都要竖立、

什么是云南等地白族佤族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百度,、、。

彝族风俗

  食俗   彝族是西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几个省,云南彝族占 2/3、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极为丰富、以农业为基础的彝族多种植玉米,土豆,大麦!小麦和荞麦、蔬菜也较为丰富!居住在山区!半山区的彝族6060喜欢养羊,尤以小凉山的彝族养羊最多!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然后烧食,也有的生食,羊脑1372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放在饭上蒸熟吃。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一般吃清炖。用陶锅煮、不用刀切,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蘸辣椒!花椒汁食、鸡头由老人吃、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酒分甜、辣两种!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一1049半留给自己吃!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年猪多用来腌制。挂起来!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家家户户宰羊杀鸡、煮新荞麦饭,用羊肉拌和。向四周泼撒、表示祭祀、祈求庄稼好。无灾无病、晚上!点燃火把!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即吃新稻谷!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9532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彝家好客。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宴客规格或大或小,以椎牛为大礼!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打牲时,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用手捏死或捶死。故称打牲!其手法极敏捷、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客人一般让坐于2782锅庄之上首!彝称“呷尔果”处。评价陪坐于锅庄之右首、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彝称“呷基果”处。客人多时。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5229地由下而上、端酒以上而下”!先上座而后下座、“酒是老年人的。肉是年轻人的”。端酒给贵宾后,要先老年人或长辈!次给年轻人、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2927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1269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姑娘房”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云6665南小凉山彝族的婚礼相当别致,结婚时、男方要备马,携带酒,布。肉,养面等礼物去迎新娘。女方村里的姑娘,可使出浑身本事向迎亲的客人泼水!捉住拼命戏乐,送亲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门前、要到太阳落山方可进门!进门前,由一人托着装有羊肉。养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头上绕一圈、以示婚后生活富裕!然后!新娘由表兄弟背进屋去,   “跳菜”   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宴宾时!通常用方桌沿两则一溜摆开。宾客围坐三方!中间留出一条"跳菜"通道。三声大锣 拉开"跳菜"序幕:大锣,芦笙!三弦,闷笛、树叶等民乐齐奏,在姑娘小伙“呜哇哩——噻噻”的吆喝声中。只见顶着托盘的彝家男子双手拱揖,脚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另一个人头顶和双臂各撑一菜盘(共24碗)紧随其后入场!他们合着古朴纯厚的民乐协奏曲、脸上作着滑稽州怪相,跳着歪来复去而又轻松,优美、流畅,连贯的舞步,一前一后登场,两位手舞毛巾的搭档,则怪态百出、形如彩蝶戏花般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地为其保驾护航, 一对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档把32碗菜摆成回宫八卦阵,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规矩逐一落桌,丝毫不乱! 各地彝族盛行父系小家庭制,幼子往往和父母住在一起?妇女地0554位较低、遗产由诸子平分,绝业一般归近亲所有。彝族历史上盛行父子连名,此俗在凉山彝族居民中一直继续到建国前,一夫一妻是彝族婚姻0442的基本制度!娶媳需付较高的聘金、交错从表婚比较流行,夫死实行转房。建国前云南部分彝族地区还保持着公房制度、凉山彝族保持着严格的等级内婚、历史上彝族多实行火葬,建国前,凉山及云南沿金沙江一带居民仍行此葬俗、其他地区自明。清以来9013逐渐改为上葬,   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4183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彝族人民?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彝族物质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彝族服饰民俗的地域!支系表现!可将彝族服饰划分为凉山!乌蒙山,红河。滇东南!滇西!楚雄六种类型,各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式样?这里介绍其中几种。   (1)凉山型   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流域、由于大小凉山天堑壑障的隔绝所造成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形态一一奴隶制!其服饰古朴。独特!较完整地保持了传统服饰的文化特征、 凉山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发式为传统的“天菩萨”、即蓄一绺长发椎髻于头顶头。大多头上盘缠黑色或深蓝色长巾、且常裹成一尖锥状,斜插额前、称为“英3089雄结”,左耳戴蜜腊珠,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而有大、中,小裤脚之分。佩饰最富3353特色即为“图塔”!是斜挎于身上的佩带!0186用细牛筋编织成带!带面镶以白色砗磲片。妇女着裙!戴头帕、生育后戴帽或缠帕?双耳佩银。珊瑚。玉、贝等耳饰。重颈部修饰、戴银领牌,下着百褶长裙,成年裙分为三节!上节为裙腰,中节成筒状。下节多皱褶!多在腰际佩挂一0674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饰各种纹样。下端缀以五色飘带、用于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针3331筒以及装饰过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饰的传统衣料以自织自染的毛麻织品为主!喜用黑!红,黄等色、其工艺可用挑?绣、镶!滚等多种技法、火镰。羊角、蕨芨草等图案是其传统纹样。下分依诺、圣乍,所底三个样式!   (2)乌蒙山   型 本型服饰过去多以毛!麻织品为主、现多用布料,色尚黑、多为青、蓝色、其基本款式为大襟右衽长衫,长诲。女服盘肩,领口!襟边!裙沿有花饰。又可分为2149威宁式和盘龙式,   (3)红3192河型   本型男装各地基本一致。多为立领对襟短衣,宽裆裤、女装则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长衫。也有长衣和短装,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着长裤、系围裙。头饰琳琅满目!尤喜以银泡或绒线作装饰。可分为元阳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4)滇东南型   本型服饰流行于滇东南彝区及广西那坡等地、女装以右襟。对襟上衣及长裤为主要款式!个别地区着裙!男装上为对襟,外套坎肩,下穿宽裆裤,广西那坡,云南麻栗坡部分彝族还保留着贯斗方袍的古老款式!这款服装仅在节日或举行仪式时妇女穿用! 本型衣装多以白!蓝!黑为底色、多饰动植物花纹和几何图案,工艺有刺绣、镶补。蜡染等0571多种技法、分路南!弥勒,文西三式,   总体而言、彝族服饰具有以下4个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2)反映了彝族“4533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编辑本段饮食习惯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3857地区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3680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6293 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地区和周围汉族相同?凉山彝族居民住房多用板顶,土墙!广西和云南东部彝区有形似“干栏”的住宅, 土掌房——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彝族的“土掌房”与藏式石楼非常相似,一样的平顶,一样的厚实。所不同的!是它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即所谓“干打垒”),平顶的制作也与石楼相似!也具备晒场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东南一带,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彝族住房多为三间或五间,正中一间为堂屋。是家庭成员聚会之所,亦为接待客人之所!靠墙壁左侧。设一火塘,火塘边立石三块成鼎状,锅支其上,称为“锅庄”,锅庄严禁人踩踏跨越!否则认为不吉!锅庄上方!以蔑索吊3990一长方形木架?上铺竹条、作烘烤野兽干肉或蒜头!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饭,烧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7765围火塘而坐,叙天伦之乐、火塘成为彝族传递文化的场所。一般彝族人家,则在火塘边铺一草席。身裹披毡而眠、   编辑本段民族历法   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1220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源渊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3个文明古国之前。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编辑本段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编辑本段民族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0239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节!彝6290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   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的狂欢节:"火1552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晚上举行!是彝族盛大的节日! 当夜幕降临后,人们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0961村串寨、翻山过田。互相往对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彝族的习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腾起一团3037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是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老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晚辈撒,是爱抚!祝愿吉利。 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青年男女互撒,则是3190恋爱的开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节日期间。人们弹着大三弦,跳起“阿细跳月”、同时举行摔跤!斗牛等活动。楚雄!弥勒等地的彝族!也举行传统的“祭火”仪式!节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处、到处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壮观、   赛装节   赛装节——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4756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0621女子的服装。全靠手8923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看作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人, 与过去的赛装方式不同!现在。人们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换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换五六套衣服!于是,赛装节上也就多了一个景致:在山管边!青树下。老人们搭起无数帐棚。烹煮着食物,忠实7564地为自己的姑娘守护着服装, 赛装节从一开始就有比赛的性质?这可谓是最早的时装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4336装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时装模特”! 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9953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肃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为背景、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这种民间自娱性的歌舞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打歌”   遍及云南、不仅彝族!就连白族。纳西族等民族中3989都盛行这种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脚舞”。“踏歌”。“跳芦笙”等名称! 据考证。“打歌”系“踏歌”转音而来!早在汉1841唐之际,“踏歌”就曾是我国中原及南方民间十分活跃的民俗性歌舞?而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形贮贝器上所铸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个垂尾人连臂环舞的铜5365扣饰以及凝固在云南沧源等地崖画上的舞蹈图纹、其舞蹈图案都与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这也许可作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证, 至今!在云南巍山县巍宝山龙谭殿的壁画上还保留着一幅清代人绘制的"踏歌图",其情形与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   庆年节   庆年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彝族人民4835都要过庆年节?并相互拜祝,载歌欢舞,祝贺节日,   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9422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5926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4949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2759一年更美满幸福,   编辑本段社会经济   新中国成立前!包括云南大部,贵州部分以及广西的全部彝族地区、以土地个体私有为基础的封建地主经济早已占着绝对统治的地位!实物地租是地主对佃农最主要的剥削方式。此外!对佃农一般还进行额外劳役剥削。雇工与高利贷剥削也十分普遍。部分地区由于某种历史原因。土司仍得到保存!或在“改土归流”时保全了大量的土目与中小奴隶主、因而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较长!如在3244乾隆初年,贵州威宁地区的彝族群众仍然“半为夷目家奴”,及至建国以前!所属百姓仍然保留某些农奴的特点,奴0388隶主的剥削虽以实物地租为主、仍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云南武定,禄劝以及红河南岸等地当时也保存不少大小彝族土司,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地主经济已有取代领主经济的发展趋势! 农业是广大彝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作物主要有玉米。荞麦。土豆、小麦。水稻。大麦!燕麦、元根等,农具主要有犁。耙,条锄与板锄!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牧草丰富。适宜于畜牧业的发展!主要牧养牛!马!猪、羊等,山地森林资源,山货资源十分丰富!河流湖泊中有各种鱼类和水产、狩猎、采集药材、木耳!捕鱼等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业基本上作为家庭副业而存在!主要采取定期赶集的形式进行商品交换。 彝族的社会生产力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自给自足的经济占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极不发达。尤其是在聚居区内一直保持着“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仅用少量的牲畜。粮食。山货去换取针,线。盐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耻于经商”的观念一直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在彝族人民的观念中,牛羊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衡量贫富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或一家7839人)能干与不能干,强与弱的标准!拥有百头牛羊是一般彝人的追求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彝族人民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经建起了钢材,生铁。煤炭。采矿、发电!伐木,化肥、农机!食品加工等轻,重工业部门!形成了一支本民族的产业队伍、云南个旧的云锡公司!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一个重要企业。贵州西部的六盘水特区,已发展成为著名的煤炭工业基地、四川渡口也成为著名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交通运输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各地普遍修建了公路。成昆、贵昆铁路干线也通过了彝族地区!政府还在各地设立了一些贸易机构和集市、使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经济上实行搞活的政策。彝族的城乡商品经济有了飞跃发展!彝人中建企业、经商者逐年增多!落后的自然经济正受到严重冲击,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6443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1000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彝族文化艺术源3818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9223法等著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4271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1974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8861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彝族的婚恋奇特而有趣!最有趣的是!举行过“换裙礼”的少女、方可在“玩场”中与心上人结交恋爱!以及媒人说亲和吃酒定亲!让新娘挨饿、亲朋通宵哭嫁,向迎亲者泼水、抢背新娘。洞房博斗等传统婚俗。 少女换裙带礼 彝族姑娘进入成年时(一般多在15岁),依俗要举行隆重的“换裙礼”。换裙礼仪式上,姑娘要让姐妹们把她原来的单辫子改梳成双辫子、盘于头顶、还要把原先佩带两耳的白坠片或穿耳旧线扯下!换上红玛瑙似的珊瑚珠或银光闪闪的耳坠!以示吉祥。最后!姑娘脱去原先的红白两色童裙!换上绣了花边的上衣和黑!蓝!黄!白等五彩相间的有褶拖地长裙。换上新裙后!姑娘便可到9773“玩场”跳舞唱歌,参加社交活动!开始寻找自己的心上人了?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9171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良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习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他们日后生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2986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搏斗、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2]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2747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4315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食俗: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7165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3454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5786存不变质,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做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4485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3391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6125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