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面相命运

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2298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7304静不喜动”,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4650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1206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俄狄浦斯王》反映了亚里士多德怎样的悲剧观

  《俄狄浦斯王》作者是索福克勒斯。索福克勒斯处理的主题是伟大人物的悲剧命运!他一方面哀叹人类的命运多舛,一方面又感叹人类的可怕力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充满着特殊情感的张力。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曹七巧的悲剧命运

  〖摘要〗张爱玲笔下塑造了一系列5167的女性形象。小说《金锁记》中的曹6504七巧就是其中一个!曹七巧 这个形象是立体的。发展的,小说在人物心理的刻画方面淋漓尽致、丝丝入扣、展现了一个弱者。一个女性在追7972求金钱、权利,爱情方面所做的无望的挣扎!最终成为一个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的一个过程,〖关键词〗女性 成功 金钱 权利 爱情 毁灭曹七巧是个悲剧人物!是一个受害者,她所嫁的丈夫是个“骨痨”病人!但七巧是个健康的人。她正常的情欲因难以满足而受到压抑!是个被锁在1263黄金枷锁里的女人?但是、曹七巧的悲剧更在于她是一个施害者、而且受害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她亲生的儿女,七巧因得不到情爱而受到压抑、在压抑中她开始疯狂,因为疯狂她做出种种可怕的事情,她百般破坏儿女的婚姻幸福。是中国小说中少见的具有变态人格的女性形象。《金锁记》中曹七巧本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儿!泼辣而富风情。却不幸被贪钱的兄嫂嫁到大户人家?因出身低微,倍受歧视与排挤、而自小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情爱无法满足的痛苦之中,纵然她在夫死公亡后分得一份遗产,但2722是长期以来的种种压抑!煎熬与旧式大家庭气息的熏染。已使她人性扭曲!被黄金枷锁紧紧套住、只知一味敛财、了无亲情,甚至戕害儿媳,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作品有层次地展现了曹七巧的人性被践踏!受残害,最终灭绝的过程,是什么让一个正常人变得面目可憎!失去理性、一朵盛开的鲜花是不会无缘无故就变成了一丛刺。一丛让人不能亲近!害人又害已的刺的!这里面肯定有风霜的侵蚀。有雨雪的相逼,有一种人最不容易受到伤害!4196那就是无欲无求的人!正因为没有所求。没有期望,也就不会带来失望、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外界诱惑所伤、追求爱情的人。有爱3510就必有痛!得到爱时阳光灿烂!似乎得到了整个世界的幸福,但是爱情正因为美!却往往是因为她的残缺不全!得不到时、或得而又失时。痛彻心扉、追求钱财的人!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百万想千万。富有是没有尽头的,然而贫穷和落迫却是有尽头让一个人丧失希望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是一种理想境界。有钱时门庭若市、身无分文时昔日朋友已如黄鹤远去不知所踪,金钱不是万能。却足以让人饱尝世态炎凉!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固然也许会有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时的痛快酣畅。然而总有瓶颈和高原在等待着你!当然也有无可挽回的下坡让你体会什么叫明日黄花。凡此种种、有梦想就会有梦灭,有追求就会有失落!人好像注定是要来受苦受难的。但是无欲无求的人只存在于理论上,连佛祖怕也是做不到。七巧是个凡人,是一个比普通人更渴望成功的女人。她一直都在不懈地追求着自己所认为的成功!、

李广的悲剧命运及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述汉代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李广是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一生与匈奴战斗七十余次!常常以少胜多,险中取胜!以致匈奴人闻名丧胆,称之为“飞将军”,“避之数岁”,李广又是一位最能体恤士卒的将领、他治军简易。对士兵从不苟刻!尤其是他与士卒同甘共苦的作风。深得将士们的敬佩。正是由于李广这种战斗中身先士卒。生活中先人后己的品格、使士1262兵都甘愿在他麾下!“咸乐为之死”,然而,这位战功卓著!倍受士卒爱戴的名将,却一生坎坷,终身未得封爵。皇帝2626嫌他命运不好!不敢重用。贵戚也借机对他排挤。终于导致李广含愤自杀、李广是以自杀抗议朝廷对他的不公!控诉贵戚对他的无理。太史公也通过李广的悲剧结局揭露并谴责了统治者的任人唯亲?刻薄寡恩以及对贤能的压抑与扼杀!从而使这篇传记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政治意义、,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孔乙己、祥林嫂、阿Q,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们各自有什么缺点?

  他们的悲惨命运都是因为身处于一个封建大背景下、鲁迅曾说过封建礼教是吃人的东西,孔乙己是一个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旧沿袭旧俗!迂腐不堪的书生!他的自命清高与处于封建民主交替时期的社会背景格格不入。但他的悲剧更是由于他人对他的嘲笑和漠视,让他在这个社会毫无立足之地。祥林嫂善4521良朴实!但是依旧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迷信的人、她的凄惨命运是由那些伤害她和想帮助她的人共同造成的,他们用封建这张大网将她限于万劫不复之地、阿q的盲目乐观以及自大等都是中国人劣根性3470的体现,鲁迅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国人!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观三观四猪难定生肖

  三观差异太大的两人会矛盾不断、即便走到一起。6881两人朝夕相处会激化矛盾!分7018手几乎是必然的,除非双方达成妥协。然人类是一种喜欢固执己见的生物。达成妥协很难,!

安娜之死的原因,悲剧命运的分析,安娜的人物形象

  彼得堡贵夫人安娜是皇室后裔。大官僚卡列宁的妻子!她的哥哥奥勃朗斯基住在莫斯科!过着放荡8833的生活,他与过去的家庭女教师发生暖3003昧关系?妻子道丽发觉后。非常痛苦!安娜为了调解哥嫂纠纷来到莫斯科、在火车站与近卫军军官渥伦斯基邂逅。安娜的高雅风姿和笑容中蕴含的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使渥伦斯基为之倾倒, 与此同时庄园贵族列文也来到莫斯科。他已年过三十!感到建立家庭的需要!决定向他青年时代就喜爱的吉提求婚,而当时吉提正迷恋着渥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但渥伦斯基见到安娜后就不再与吉提交往。安娜的到来使道丽和丈夫言归于好、却使道丽的妹妹吉提陷入不幸! 列文回到乡下。埋头从事农业改革,希望以此忘却个人生活上的失意,他尝试养育优种牲畜!引进农业机器。但总不能得到应有的效益、 安娜在归途中发现1971渥伦斯基也同车而行!她心神不宁。却又兴奋,回到彼得堡后,安娜和渥伦斯基在社交场合经常相遇,在一次宴会上渥伦斯基向安娜表白了爱情,他们两人单独在一起时间过长!引起人们议论!回到家卡列宁警告安娜要注意社交礼仪。遵守妇道!而这种官腔和说教反而使安娜关闭了心灵之门、从8173此她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 安娜与渥伦斯基的关系在赛马会上终于暴露:当渥伦斯基的马摔倒时!安娜的态度完全失常。回家途中安娜向丈夫承认了她是渥伦斯基的情人,但卡列宁却要求安娜一切维持现状!只是不许在家里接待渥伦斯基? 列文在农村常和农民一起劳动,向往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像农民一样朴实,但得知吉提曾大病一场,在国外疗养后即将回来。0432又激发了对她的爱。列文再次求婚!他们终于结合了,婚后住在庄园里。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是列文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他在农业上的各种设想常常失败。农民不信任地主。他幻想建立一种股东联营方式?使农民和地主同样得益。达到“以利害的调和和一致来代替互相仇视”。但各7320种新方法、新措施都无效。他不知道该如何生活。苦恼得几乎自杀、最后从一个老农那儿得到了启示:“人活着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灵魂。为了上帝、” 安娜的处境越来越糟、她怀了孕!分娩时又患产褥热、几乎死去,病危时她向丈夫请求宽恕,并希望他与渥伦斯基和好!卡列宁出于基督徒的感情答应了她的要求、可是安娜病愈后又无法继续与丈夫生活下去、终于不等丈夫同意离婚、就与渥伦斯基一起到国外去了!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回来、安娜思念儿子!在9411谢辽沙生日时,她不顾一切撞进自己住过九年的那幢房子,看到儿子她激动异常!母子俩紧7843紧拥抱?难分难舍。直到卡列宁走进儿童室、安娜才不得不匆匆离去,从此,安娜永远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得不到离婚许可、与渥伦斯基只能是非法结合。上流社会的大门对她紧闭、处处遭受冷遇。她只能孤独地住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想方设法消磨时间,当渥伦斯基一人外出时她就怀疑他另有新欢。因此两人发生口角、一次在争吵后安娜陷入绝望境地!一面写信发电报、一面追随渥伦斯基到了火车站!这时、她朦胧中想起他们第一次的相见以及当时一个工人被轧死的情景!这仿佛暗示了她的归宿!安娜向正在驶来的火车扑倒下去,生命的火焰熄灭了。她的痛苦也永远摆脱了,   《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两8035条主要的平行线索和一条联结性次要线索结构而成的!整体上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安排下来”的那个时代在政治。经济、道德、心理3184等方面的矛盾,小说通过安娜——卡列宁——渥伦斯基线索展示了封建主义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通过列文——吉提线索描绘出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后,地主经济面临危机的情景。揭示出作者执着地探求出路的痛苦心情!而道丽——奥勃朗斯基这一次要线索巧妙地联结两条主线!在家庭思想上三条线索相互对应!参照、勾勒出三种不同类型的5552家庭模式和生活方式,作者以这种建筑学而自豪、圆拱将两座大厦联结得天衣无缝!“使人觉察不出什么地方是拱顶”,   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美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她以内心体验的深刻与感情的强烈真挚!以蓬勃的生命力和悲剧性命运而扣人心弦,   安娜第一次出现时的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她姿态端丽、温雅、一双浓密的睫毛掩映下的眼睛中“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在眼神和微笑中显现出来、在这幅出色的肖像中展现了安娜的精神美。也提示我5647们去探究她的生活之谜,安娜父母早逝。在姑母包办下嫁给了比她大二十岁的大官僚卡列宁。婚后在宗法思想支配下她曾安于天命!只是把全部感情寄托在儿子身上!渥伦斯基唤醒了她晚熟的爱情!她渴望自由而大2588胆地爱?不愿像别特2402西公爵夫人那样在家宴上公开接待情人!也不愿接受丈夫的建议仍然保持表面的夫妻关系。偷偷与情人往来,终于冲出家庭与渥伦斯基结合、公然与整个上流社会对抗,从此安娜失去了一个贵族妇女在社交界的一切地位和权利!除了渥伦斯基的爱、她一无所有。因此。她热烈而执着地献身于这种爱?确实、在国外、在渥伦斯基的庄园里!安娜曾体验过短暂的“不可原谅的幸福”!她丢弃母亲的天职。但内心无法平息因失去爱子而产3717生的悲伤?她想昂起骄傲的头。宣称她是幸福的女人,但却摆脱不掉有罪的妻子的意识!她的灵魂一直受到折磨!而孤注一掷的。囿于自我的对渥伦斯基的爱又不可能得到相应的感情反响。安娜绝望了、她在临终前满含怨愤地喊出:“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的形象在作家创作过程中有过极大变化:从一个低级趣味的失足女人改写成真诚!严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爱情、家庭悲剧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作家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性的合理要求!同时,他6734又坚决否定一切政治,社会活动(包括妇女解放运动)对2685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性、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性、一百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7199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列文则是托尔斯泰式主人公中自传性特别强的一个人物,他在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身上艺术地再现了作家世界观激变前夕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从结构安排来看,列文的幸福家庭与安娜的不幸家庭互为对照。但从思想探索来看?列文婚后却产生了精神危机?他为贵族阶级自甘败落而8127忧心忡忡,他研究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制定“不流血的革命”方案、探讨人生的目的、但却毫无出路,罗曼·罗兰指出,列文不仅体现了托尔斯泰看待事物的既保守又民主的观点。而且“列文和吉提的恋爱。他俩婚后的头几年生活,就是作家自己家庭生活回忆的搬演、同样、列文哥哥之死也是托尔斯泰的哥哥德米特里之死的痛苦追忆”!而作品的尾声“则是作者本人趋向精神革命的过渡”。!

香菱在红楼梦中的可爱之处与她的悲剧命运

  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红楼梦》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2881是像黛玉、妙玉。晴雯等人的冷僻高傲!另一6170类是像袭人,宝钗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2596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然遭到了厄运的磨难。但是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这样一个故事——香菱学诗,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0229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如果说甄家的小荣枯映衬着贾家的大荣枯、那么香菱的命运也是对大观园群芳命运的一个暗示!谁能想象得到娇生0986惯养的甄家的掌上明珠、会成为一个让人作践的奴才呢?谁又能容忍那么聪明俊秀的姑娘!配给一个只会作“哼哼韵儿”的蠢材呢?有人说过这是“玉碗金盆贮以狗矢(屎)” (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1476实在令人惋惜、英莲就是“应怜”。从作者宿命的观点看来,这是不可解的、命运是无情的、!

苔丝悲剧的原因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是以其故乡威塞克斯为背景的、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侵入农村。哈代的故乡也遭到强大的冲击,其宗法社会7940迅速解体,个体农民在经济上陷入失业。贫困的悲惨境地?面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哈代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着者、心灵受到强烈冲击,在感情上深深地依恋古老的宗法文明!痛恨工业文明对人们和谐生存状态的摧毁、哈代乡土小说的社会悲7405剧意识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工业文明与宗法文明的冲突为切入点,采用由0171全景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客观描述笔法,深入6099地表现人们的生存困境。《苔丝》中、哈代对当时工业文明对乡村的冲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然后以苔丝家作3122为个体农民的缩影!深入展现人们在物质困境中的痛苦挣扎。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位弱女子、尽管聪明美丽。勤劳善良!但家贫如洗、经济拮据!负担沉重,她处于低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农业工人!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这些压迫和凌辱有经济的,权势的,肉体的,更有精神的!宗教的、道德的,传统观念的、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同时。亚雷和克雷代表了把苔丝推向深渊的两种不同的客观社会势力、他们直接地共同造成了苔丝的社会悲剧! 苔丝生活的时代是19世纪80年代。此时、英国资本主义不仅在都市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在农村也开始萌芽(作品里所描写的克里克老板的大牛奶厂,富农葛露卑农场就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写照),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一步步趋向崩溃。造成个体农民的破产。走向贫困,苔丝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而后又作为一个雇佣劳动者、其命4700运必然是悲惨的、因此!苔丝的悲剧9194是时代!社会悲剧, 苔丝悲剧的第二个原因?也是其悲剧的直接原因!即她是暴力。恶势力及维护它们的法律,国家机器的受害者、这种暴力。恶势力的集中代表就是亚雷·德伯! 苔丝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乡野里长大、尽管家庭生活窘迫、但少女时代的苔丝内心是明朗。欢快的,她热爱生活、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为0337了维持家庭、不惜牺牲自己。第一次去德伯家认亲。是她极不愿意的、可家里唯一帮助父亲维持生计的老马一死!弟妹一大群!父亲又时常汹酒、生活实在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这个从未出过门的姑娘,带着胆怯和羞愧的心情。终于去德伯家作帮工! 亚雷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而后冠以贵族德伯的姓氏。这个阔少凭借父亲的金钱,权势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他第一次见到苔丝!荒淫好色的嘴脸就暴露无遗、由于苔丝年幼无知。缺乏经验!而周围的环境又是那样黑暗、没有一个人帮助。没有一个人保护。因此,他趁人之危、设下圈套。蹂躏、玷污了苔丝。毁坏了苔丝少女的贞洁和一生的幸福!尽管后来他在老克莱牧师的帮助下一度改邪归正、自己也作了牧师并打算变卖家产到非洲去传教,然而几十年的恶习并未根除,当他再度碰见苔丝以后,邪念再生。几年的教诲前功尽弃!倒是苔丝看透了这个身着道袍的牧师的灵魂:“象你这种人本来都是拿我这样人开心作乐的。只顾自己乐个够!至于我怎么受罪你就管不着啦。你作完了乐。开够了心,就又说你悟了道了!预备死后再到天堂上去享乐。天下的便宜都叫你1398占了去了,”苔丝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亚雷皈依宗教的虚伪!亚雷行为的本身也表明作者对宗教力量的怀疑!此后,亚雷又百般来纠缠。胁逼苔丝!他骂她是傻老婆、欺骗苔丝说她丈夫再也不会回来了,并威胁说:“你记住了。我的夫人、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你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你只要作太太、你就得作我的太太!”但是、苔丝宁可继续留在棱窟槐富农葛露卑的农场里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榨、承受超负荷的重体力劳动?也不愿意屈服于亚雷!并接受他的帮助!然而父亲病死、母亲身体不好!弟妹失学,房子租赁到期,一家人被撵出村子无处安身、为了一家人的活命,苔丝不得不忍辱含垢。接受了亚雷的帮助!作了他的情妇。从此,6304彻底断送了她终生的幸福,苔丝一生都是强权和暴力的受害者。亚雷之所以敢称霸四野。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不仅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法律的保护、社会和法律都认为侮辱和迫害苔丝的人是正当的、而受迫害的苔丝则是有罪的、苔丝一生都必得4282逆来顺受!忍受含垢!不能自卫!而当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起来自卫的时候、“‘典型’明证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那个众神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苔丝成了资产阶级国家祭坛上的祭品!苔丝的悲惨遭遇!社会对苔丝的不公正。表明了资产阶级法律的不仁道和虚伪? 传统伦理道德对苔丝8903精神上的摧残?是苔丝悲剧的又一主要原因、如果说以亚雷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法律对苔丝的迫害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残害、 苔丝受到亚雷的玷污。凌辱后!内4834心的自尊使她不愿屈居亚雷身边。作他的情妇,成为他享乐的工具,毅然决然离开亚雷,回到父母身边,然而世俗的舆论,传统的道德、象一支支利箭一样向她射来,为了躲4211避舆论!也为了躲避人类、她不出家门,只有等天黑以后、她才跑到树林里面。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她才好像最不孤独”。才能体验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苔丝是一个勇敢的女性。她勇敢地接2885受了一个不贞洁女人的地位。为了她的忍气吞声地活着,孩子死后、为了躲避舆论和忘掉不幸的往事。同时,她体内“没有消耗的青春”。“寻找快乐的本能”、对未来的憧憬、都促使她第二次离开故乡、受雇于克里克老板的牛奶厂,当了挤奶工!就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克莱、度过了她一生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克莱是与亚雷完全不同的人。他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不象他的两个哥哥那么庸俗,他虽然出身牧师家庭!0951却不愿意当牧师“为上帝服务”,更愿意从事实业——务农、克莱鄙视阶级偏见和等级观念。8944厌弃都市繁华生活?自愿到乡间务农!他不怕吃苦、和农工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力图掌握各种门类的农业技术、以便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个大农场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和天真无邪的农家少女朝夕相处,使他更感到乡村生活的纯朴、也更向往着自然。纯朴、清新的生活,为此。他不愿意娶有钱人家的小姐?而要娶农家姑娘为妻、这些都表明克莱思想上进步!开明的一面。在对待女性和恋爱问题上,他和亚雷也大相径庭!他9108对女性温文尔雅。对恋爱问题严肃认真、认为如果要爱!就要认真,就要负责任。这也显示他精神上高尚的一面!正是由于克莱身上这些闪光之处和他对苔丝锲而9317不舍的追求,使苔丝在经历了一个时期情与理的内心冲突后!改变初衷、答应了他9806的求婚,狂热地爱上了他,然而,他们的爱情一开始就孕育着悲剧因素!克莱爱苔丝!不象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无论他“变成什么样子”?“栽了多少跟头”,“都要一样地爱”!“他爱的是真火少。虚火多”,更趋于理性和“轻灵”。因此。在他眼里,苔丝是“大自然的新生女儿”。纯洁的象征。完美无暇的杰作!“天地间没有什么象苔丝那样纯正,那样甜美!那样贞洁了、”然而、一旦苔丝诚实地向他坦白了自己过去所受凌辱。那么克莱心目中的偶像就崩塌了,首先他感到的是受到了愚弄。“非常残酷”的愚弄!这一下子7378“把他的生命?他的宇宙。全都给改变了、”他不能接受现实!不止一次地对苔丝说:“我原来爱的那个女人不是你。是另一个模样儿跟你一样的女人”,这种从理性,从观念出发的爱。不仅扼杀了他心中真实的感情!也断送了苔丝一生3614的幸福!当然,这只是造成克莱和苔丝爱情悲剧的一方面因素,他们的爱情悲剧另一重要原因是克莱心理深4216层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作祟的结果,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是却不肯原谅,饶恕原本无辜的苔丝,他也反抗过传统观念!阶级偏见!但是却不彻底。灵魂深处仍旧深深地烙有本阶8447级的印记,他卑视出身、瞧不1244起大户人家。但从传统出发、仍旧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说:“我不愿娶有身份。有财产,通达世务的女人。我把那一切野心一概放弃了。那我就不但可以得到一个天然美丽的女人!也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纯洁的女人了……”正道出了她的心曲、他正是从传统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克莱对苔丝不仅没有丝毫同情,甚至“不能优容苔丝”。他视而不见苔丝对他的一片深情厚意、冷酷9339无情地抛弃了她,置苔丝于痛苦绝8766望之中。而且永远扑灭了爱情7582在她心中重新唤起的希望,如果说是亚雷·德伯毁坏了苔丝的肉体、那么安玑·克莱带给她的则是精神上的毁灭打击,贞洁的丧失带给苔丝深深的痛苦!但还未能泯灭她求生的欲望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被情人2741的遗弃!爱情的挫折!则摧毁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令她万念俱灭。丧失了生活的勇气、如果说苔丝第一次受到亚雷的欺骗和凌辱是由于她年幼无知、贫穷无依!那么第二次又被迫回到亚雷身边!则是克莱的冷酷无情使然!从而也就更加深了苔9027丝的不幸? 克莱抛弃苔丝后、远涉异国8615来到巴西。饱受生活磨难之后。才真正了解人生、才认识到自己所固守的传统道德是何等的迂腐!既坑害了苔丝。也坑害了自己,内心的悔恨、对苔丝的思念。使他又重新去找苔丝,然而,苔丝的幸福早已被他断送了。他的到来,只能更加深苔丝的不幸!使她更感受到自身的屈辱。此时苔丝心中痛苦!悔恨,绝望之情达到顶点!丈夫的归来。两人的重逢、使苔丝看到自己再一次受骗!一怒之下、杀死亚雷!复了仇,对自己6732长期所受的痛苦、所遭受的折磨和屈辱!以及命运对自己的不公正、4934进行了大胆的。强烈的抗议。她用自己的行为。不仅向自己所爱的人——克莱证明、而且也是对自己证明无罪、在这里,尽管恶人遭到报应。但主人公的悲剧并未能转1183化为喜剧?苔丝复了仇。只是杀了一个亚雷,造成社会悲剧的因素依然猖獗!何况、等待着苔丝的是绞架,苔丝的死是社会悲剧的集中和浓缩, 苔丝的悲剧,在社会悲剧的总前提下。同时又是性格悲剧,其悲剧的成因不仅有客观的而且还有主观的。亦即说不仅有外在的,而且还有内在的。黑格尔在1137分析戏剧性冲突时。指出5582有三种冲突:“第一!物理的或自然的情况所产生的冲突……”、“第二、由自然条件产生的冲突……”、“第三。由心灵性的差异而产生的分裂……”,归纳起来,就是人同自然界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同自己的冲突三种、人同自然界的冲突。是浅层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就深了一层!它包括人同社会的冲突。人与人7372之间的冲突,那是激动人心的,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就总体而言)!人同自己9036的冲突是更深层的、它就是人性格内部的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这种冲突构成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心理悲剧!我们在论及了苔丝悲剧的诸种社会因素之后、还应该指出的是造成她痛苦!不幸的还有其自我的原因、苔丝是勇敢的?她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然而她却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这又表现了她性格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戕害的同时。可悲的是她同样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这就使她的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苔丝是暴力的1230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是在受到乡里人非议的同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她“根据陈腐无聊3487的习俗、布置了不同情自己的形体和声音”。用“一堆使自己无5463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即使在大自然中间。“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这种静观的结果、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使她所受的磨难,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就更加沉重和强烈。苔丝按照传统的贞操观来衡量自己的清白与否,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几年过去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村子里的人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看得很明白,她在那儿就老得难受,”她远离亲人。故乡来到无人知道的塔布篱,为的就是忘掉自己的过去,克莱的爱使她感到幸福、可是在体验到幸福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是内心的痛苦与折磨,是恐惧,不安、悔恨和羞耻!这一切都表明苔丝无法忘记过去。更无法卸掉背在自己身上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她似乎天生灵魂有罪、注定永远受折磨,永远遭痛苦,心灵永远不的平静,这种“灵魂有罪”!使她负疚!自责。使她即使被克莱无情抛弃。也认为是自己的罪过。默默忍受命运的摆布。因此、她在遭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责难自己。她在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成为传统维护者!这就从更深层次上表现了传统道德对苔丝人性的迫害,心灵的扭曲!唯有如此!作品的批判力量才更强烈?苔丝的悲剧才更震撼人心。苔丝性格中真善美的毁灭。是社会的扼杀的结果,但悲剧的形成又同性格的内在矛盾不可分割、故而说。苔丝悲剧的美学特质在社会悲剧总前提下!又属于性格悲剧。因而她的悲剧更深刻、更感人, 苔丝的悲剧!不仅是社会悲剧,性格悲剧。而且也是命运悲剧!命运悲剧始于古希腊,古希腊人不能科学地理解人的遭迹、他们用原始宗教观念来解释人的命运。以为由神规定了人的命运。而人是无法超越摆脱它的,在神谕中预示这种命运的模糊的端倪,而以后由命运的发展与实践来应验这种神谕、苔丝的命运悲剧。来自作者哈代的命运观。这是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哈代的悲观主义世界观与社会观的局限性的表现!哈代的悲观主义是时代7346的产物,处于19世纪八九十年代写作长篇小说时代的哈代。由于维多利亚后期大英帝国开始9666的衰落,垄断资本代替自由竞争把资本主义的英吉利拖向危机的深渊。所以说,作家的危机意识、也是时代的产物,作为现实主义者,哈代可以复制出生动的现实图画!而作为0348思想家、哈代并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现实的危机与不可克服的矛盾,是神秘而不可测的宇宙意志、或天道在敌视作恶多端的人类,哈代不相信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永恒性的说教,也不相信宗教与传统道德对现实矛盾与危机的掩饰、在强大无比的宇宙威力面前、他认为人是渺小的。人在同环境的冲突中,软弱无力、他受着命运的支配、于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认识却导致了哈代思想上的悲观主义与宿命论!哈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常在接近幸福的时刻!突然由命运或宇宙意志支配着、偶然的不幸就降临到面前,苔丝生于有姊妹7人的穷人家中、就决定了她的悲苦命运。作为长女!苔丝要替醉酒的父亲驱赶货车上路、命运之神却捉弄她!使货车同一辆邮车偶然相撞,偏偏撞死了构成她家唯一生活来源的!2400拉货车的老马,偏巧这时。在纯瑞脊也住着一位姓德伯的有钱人家。母亲为2673了攀富贵本家?命苔丝前去拜望!本心不愿去的苔丝鉴于自己撞死了老马,有些自责!只好违心地去到亚雷家2567的庄园。干上了8859养鸡的活儿。在这里遭到了亚雷的奸污!这个不幸的姑娘。受到极大挫折之后,来到无人知晓她经历的塔布篱,她本渴望在这里平静地生活。可遇见并爱上了克莱、她决心用理智抑制情感。拒绝克莱的求婚。但命运和爱情又使她答应嫁给克莱。苔丝不愿欺骗克莱!用写信方式告诉他自己的过去。偏偏命运捉弄她、她的信却塞到了克莱房间的地毯下面,克莱并未在婚前了解她的坦诚,3129以至于新婚之夜。遭到丈夫抛弃、这以后。又陷入绝境的苔丝前往爱姆寺找克莱的父母!未能遇到老克莱夫妇。却无意听到安玑哥哥刻薄的言辞!自尊心使苔丝不愿再等下去而返回棱窟槐。然而不是冤家不聚头、在返回途中又和亚雷相遇、偏巧此时。丈夫不归!父亲去世!三代人典房的2866契约到期,6508一家人无处安身?面对重重困难与窘迫。百般无奈的苔丝在亚0924雷的利诱!花言巧语和威逼下!又落入亚雷的圈套?突然!克莱觉醒、又回到英国、并在了解苔丝的现状后惆怅离去。绝望的苔丝在惨烈地痛苦不幸的命运时?不能忍受亚雷的嘲弄!用餐1984刀杀死亚雷?飞快去追赶克莱!逃亡中的苔丝是躲不过命运之神的追踪的。在荒原中多难的夫妻最甜蜜之迹。苔丝被捕了!最后被处决、苔丝的一生充满着戏剧性!仿佛在她人生命运的每一个时期,8241都因为偶然的因素!由命运作祟、一步步把她推向了悲剧的结局,同时!小说还不时出现一些神秘因素,如德伯家神秘的马车。令人恐惧的十字路标等!这些似乎都表明苔丝的悲剧是命定的!苔丝悲剧中、有那么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偶然转折。都使她向毁灭的深渊坠落一层,这种偶然性,固然都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但一连串的必然性、则是哈代构思的结晶和他的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发展轨迹、这是作者思想的局限,也是作者揭发批判社会黑暗的艺术手段。 综上所述、苔丝的悲剧既有社会的因素。也与她的性格和作者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有关,但这些因素都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有着直接的联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反映。她的毁灭是必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逃避的!正如苏联文学批评家阿尼克斯特所说:“苔丝招致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属于现实的性质。女主人公的贫苦和无依无靠,社会上盛行的社会风习——这些情况都决定了这个女子的悲惨命运!”这句话也正指出了苔丝悲剧的0981根源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比较?

  在古希腊文学的皇冠上。悲剧无庸质疑是最光彩夺目的明珠!其中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当属其中的执牛耳者。通过对比三0197人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古希腊悲剧的某些共同特点:以神话传说为题材!通过旧题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重视情节以及人物形象鲜明等等,但即使是使用传说作为剧作的题材!三个人对待神灵与人类自身关系的态度,以及对命运的思索也有所不同、   如今古希腊悲剧流传下来的剧本为数不多!有埃斯库罗斯的7个。索福克勒斯的7个以及欧里庇得斯的18个共计32个剧本!其中大部分以荷马史诗以及古代的英雄传说为题材背景、只有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可以算得上较为现代。但作家的思想并未停留在古代的英雄歌功颂德上。悲剧实际上是他们对当4735下社会的深刻思考,因此我们不难在埃斯库罗斯的2932《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对雅典僭主统治的反对呼声!索福克勒斯笔下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反映的是当下人们所深信的“命运”观念!其中也包括了作家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而8537欧里庇得斯的剧作更是鲜明地打上现实的烙印——写《美狄亚》提出被抛弃妇女的命运问题、《特洛依妇女》更被认为是影射公元前四一六年雅典攻陷米洛斯岛的残酷屠杀,同时联系到古希腊悲剧实际上是政治宣传教化的工具,因此古希腊悲剧带有浓郁的社会政治色彩是不足为奇的、   但即使是同样以厄勒克特拉为题材所写的剧本、三人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埃斯库罗斯在力求将题材写得逼真的同时突出的是6395弑母场面的血腥与残忍,通过使观众产生恐惧心理而取得震慑人心的力量?而索福克勒斯则是将这些原始故事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以客观如实的精神对故事进行描述,他笔下的人物就是历史传说中的原貌,而不是像埃斯库罗斯那样凭自己的主3830观意愿去对人物进行改造!欧里庇得斯突出的是一个普通农民的诚实,纯洁与机敏、阿特柔斯的儿子氏族之间的仇杀故事被放到了微不足道的地位!他的主角是英雄故事里的小人物,   由此可以看出三人对于英雄传说的态度大不相同:埃斯库罗斯取材于英雄传说!歌颂的而是神的力量,人的命运由神领导,比神更具威力的是命运。神也不能摆脱命运的控制,如有预知命运能力的普罗米修斯。在《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中他对伊娥述说自己的命运,他固然为宙斯的残暴而愤怒、但是并没有挺身反抗被束缚的命运、反而告诉伊娥!自己将会由她的子孙拯救,即使是敢于为人类盗取天火、违背宙斯意愿的普罗米修斯、也不敢违抗命运!只能默然忍受不幸的肆虐、坦然地等待赫拉克勒斯的拯救——神尚且如此!人又岂能违抗命运?   此外在《奠酒人》中奥瑞斯提亚本来处于为父报仇以及弑母两难的境地,是阿波罗的预言使得他无奈接受命运。到后来发狂,出奔雅典也都是阿波2936罗的旨意!作为预言神的阿波罗,他的话实际上是对人命运的预先描述,通过神或预言者传达命运。在埃斯库罗斯5420的作品中还有许多,对于命运。他所持的是一种无法违抗。只能服从宿命的无奈心态、命运是他笔下人物无法逃脱的因果报应!   而索福克勒斯从神话中汲取的不仅是故事情节与人物,他力图保持人物性格以及故事真实性的同时也倾注自己的理念,俄底浦斯4661尽管最后还是应了“杀父娶母”的神谕!但是他并非顺从地接受神所安排的命运。正由于拉伊奥斯?伊卡奥斯特以及俄底浦斯等人想要对抗既定的命运、在阴差阳错之下才会铸成一连串大错、而安提戈涅更是因0789为在神律与法令的饿冲突中做出抉择才导致自身的死亡。其中神律可以看做是不可违抗的天命!克瑞翁的法令有违天命、是人的意志与天意的对抗,作为安提戈涅的对立面,他违抗天命的做法最终导致自己的家破人亡——这又是一个对抗宿命而不得善终的例子、在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神尽管不能完全掌控人类的命运?人类即使可以对命运做出挑战的尝试!但是这样的尝试是危险的!作为古希腊悲剧的完善者,8607在索福克勒斯的笔下!悲剧不再是人沦为神或是命运的玩物。而是人在努力对抗强加在自8556己身上的不幸命运之后却落得失败的下场,人在他笔下已经从命运的奴隶转变成为英雄,   而欧里庇得斯走得比两位前辈更远:他已经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他笔下的主角3661大多是小人物?即使是借用荷马史诗中的故事,也仅是用做故事背景!他着意刻画的是那些0062在正统传说中一闪而过的!未尝被世人所歌颂过的小人物:如《厄拉克特拉》中的厄拉克特拉,《特洛伊妇女》中的赫卡柏以及《美狄亚》中的女主角。而且这些人物的言行对白带给观众更多的是新近时事的思考。而非对远古英雄的崇敬!   欧里庇得斯在书写小人物的同时彻9074底地抛弃了命运与神?在作品中赫卡柏在面对城毁人亡的惨象多次对众神表示怀疑、言辞激烈、在欧里庇得斯的时代!雅典出现怀疑派哲学,作者有意鼓吹这些学说!无疑是有异前人的?   而宿命与命运在他笔下更是没有任何影响!美狄亚不甘于被遗弃的命运,用计策谋杀了情敌!为了报复丈夫的负心、可以狠心屠2400杀了两个幼子!然而她却没有受到命运的因果报应、而且还乘着神车飞驰而去、逍遥法外、与其说是因果报应在她身上没有起作用。不如说是命运本来就掌握在美狄亚手中,神对人的最后一道枷锁也被欧里庇得斯无情地斩断了,他的悲剧,纯粹地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矛盾引起的纠纷!与不可预知的命运所设下的饿陷阱相比!人与人之间的祸害显得更为可悲、   其实无论是书写人与命运冲突的悲剧也好,人与人冲突的悲剧也罢。古希腊悲剧都是一流的作品?三位悲剧作家的创作,为古希腊悲剧增添的光彩!丰富了悲剧的形象!而他们对于人生命运以及形成悲剧因素的思索。在欣赏悲剧之余是值得深思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