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美女与野兽…译文原文

  译文版 美女与野兽   从前,有一个非常富5544有的商人,他有三个女儿、这个商人是个很明智的人!为了教育孩子、他从不吝惜钱财。给她们请了各种各样的好教师。他的女儿们长得都很漂亮。尤其是小女7405儿更叫人赞不绝口,在她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叫她“美妞”、后来这个名字就保留下来,同时也引起了她的姐姐们的忌妒、小女儿不光比她的姐姐们长得漂亮、而且心眼儿也比她们好。两个姐姐很傲慢。她们装出贵妇人的样子、不屑于同别的商人的女儿们交往,在她们眼里!谁也比不上她们高贵。她们整天去跳舞!去看戏!去闲逛,而义还嘲笑她们的妹妹,因为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有益的书籍了、人们都知道这几个姑娘很富有、于是就有许多有钱的商人来向她们求婚。但是两个大女儿回答说,她们只想嫁给公爵。至少也得嫁个伯爵,美妞则诚恳地感谢了向她求婚的人!然后对他们说、自己还太年轻!还想再多陪伴父亲几年!突然有一天商人失去了他所有的财产,只剩下离城很远的一所乡间房子,他含着泪对女儿们说。她们0445只能住进这所房子里!像农民一样干活来维持生计、两个大女儿回答说。她们不愿意离开城市!并说她们有好几个情郎知道她们破了产,仍5739然乐意娶她们为妻。但是,这两位年轻的小姐很快就失望了。因为她们的情郎听说她们成了穷光蛋,连看也不愿再看她们一眼了,由于她们很傲慢。所以人们谁也不喜欢她们。大家都说:“她们不值得可怜,现在正好杀杀她们的傲气。让她们一边放羊一边去摆贵妇人的臭架子吧、美姐倒是值得同情,因为她是个善良温柔的姑娘?”   可怜的美妞看到家中破产、起初也很沮丧。但是后来她对自己说:“哭管什么用?眼泪又不能帮我把失去的3219财富重新找回来,没有钱也要高高兴兴地生活!”   来到乡下以后?商人便带着8262三个女儿开始耕田种地,美妞每天早晨四点起床,先是收拾屋子?然后为全家人准备早饭。起初,她觉得很艰难。因为她没有干惯家务活,2421但是两个月后,她变得有力气了!大量的劳动增强了她的体质、工作之余、她喜欢读书、弹琴。或者一边纺织一边唱歌!而她的两个姐姐却相反?她们感到无聊得要命、她们为没有漂5271亮的衣服穿,没有上流社会同她们交往而伤心。她们还说:“瞧我们的妹妹,天生是个低贱和愚蠢的人!她是那样的麻木不仁,居然能满足4688于我们现在这样的悲惨处境,”好心的商人当然很赞赏小女儿的能干,尤2420其是她的忍耐精神,因为两个姐姐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把所有的家务都压在她的身上,而义一有机会还辱骂她。   一家人就这样在孤寂中生活了一年、一天,商人接到一封信。信上通知他说、他的5553一船货物平安地运到了港口,这个消息使两个大女儿高兴得差点儿晕过去。她们相信从此就可以摆脱无聊的乡下生活了,她们看见父亲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就要求他给她们带回漂亮的衣服、披肩,头饰和各种各样的小礼物。美妞什么也没要,因为她想,爸爸把货物全部卖掉赚来的钱还不够满足两个姐姐的愿望呢!“你不要求我给你买点儿什么吗?”父亲问她,“既然您这么好心地想着我,”她回答说,“那我就请您给我带回一枝玫瑰吧!因为这里没有这种花!”好心的商人出发了,可是到了那里以后!他不得9095不为他的货物跟人打了一场官司,最后还是两手空空地回来了,同去8822的时候一样!   他还差三十里路就要到家了,想到马上就能和女儿们见面,心里十分高兴。可是就在他穿越一座大森林时!他迷了路。天上不停地飘着雪花!狂风两次把他从马上刮下来!天渐渐黑了。他相信自己不是被冻死饿死!也会被在他周围 叫的狼吃掉!他站在一条长长的林中小路的尽头四下观望,忽然3854看见了一点亮光、但是这亮光看上去离他还很远很远!他朝着亮光走去!终于0602看清它是从一座灯火通明的大宫殿里透出来的。商人感谢上帝救了他的命!......余下全文>>!

论佛骨表的原文和译文是什么?

  论佛骨表 〈论佛骨表〉 [编辑本段]原文 韩愈 臣某言[2]: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3]!自后汉时流入中国[4]!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5]、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6],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7]、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8]!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9]、帝舜及禹,年皆百岁[10]!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11],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12]!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13]!武丁在位五十九年[14]、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9148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15]。武王年九十三岁[16]。穆王在位百年[17]!此时佛法亦未人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18]!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19]。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20],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21],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22]。前后三度舍身施佛[23]。宗庙之祭、不用牲牢[24]、昼日一食。止于菜果[25]。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26]、国亦寻灭[27]!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28]!当时群臣材识不7322远[29]!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30]。推阐圣明[31]、以救斯弊。其事遂止[32]。臣常恨焉、伏维睿圣8174文武皇帝陛下[33],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34]?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35 ]、舁入大内[36]!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37],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38],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7752“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39],百十为群。解衣散钱[40] ,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41]。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42]。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43]!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44],身不服先王之法服[45],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2646而接之[46]、不过宣政一见[47]?礼宾一设[48]。赐衣一袭[49],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50]。岂宜令人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51]、”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52]?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53]!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4468之所作为[54]?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55]!宜加臣身!上天鉴临〔56] ,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57],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58]。 [编辑本段]韩愈生平与创作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德宗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任节度推官!其后任监察御史,阳山令等职!宪宗即位!为国子博士!后又历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吏部侍郎等显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 韩愈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3052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韩愈的议论文内容广博、体裁不拘一格,如《原道》、《论佛骨表》!《师说》。《进学解》等!立意新颖,观点鲜明。大胆坦率、战斗性强!他的碑志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韩愈志》)。创造性地把《左传》!《史记》的传记手法运用于碑志。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碑志这种历来枯燥无味的文体增辉生色!其中有的作品已成为优秀的传记文学!如《柳子厚墓志铭》等,《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等赠序。手法多样。使赠序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文学性的实用性的文体,《答崔立之书5896》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韩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纠正了大历以来7359的平庸诗风?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等!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他过于追求新奇!不免流6956于险怪?强调“以文为诗”!又不免使诗变成“押韵之文”!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宋魏仲举所辑《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40卷,《外集》10卷较完善,诗注以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今人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较好、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编辑本段]注释 [1]元和十四年(819)正月作、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佛骨: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表:文体名、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奏章的一种、多用于陈情谢贺,汉蔡邕《独断》卷上:“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日章,二日奏、三日表。四日驳议、……表者不需头!上言‘臣某言’、下言·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据新!旧《唐书》本传载!风翔(今属陕西省)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据说开则岁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7840值开塔之年,正月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反对佞佛、遂上此表加以谏阻、宪宗得表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 [2] 臣某言:表开头的一种格式,某是上表者的代词、 [3]“伏以’’二句:谓我以为佛教本是来自夷狄的一种宗教!伏。俯伏。下对上的敬词、佛。此处指佛教。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此处指天竺(今印度)、法,法度,这里指宗教。 [4]“自后汉’’句:据范晔《后汉书》载、后汉明帝刘庄派遣蔡倍到天竺去求佛法。得《四十二章经》和佛像、与僧人摄摩腾!竺法兰同回。用0265白马载佛经?永平十一年(68)在洛阳建寺,以“白马”名之、佛法从此流人中国。此为传统说法!据今人考证、佛教传人中国的时间要比这更早、 [5]“黄帝7108’’二句:黄帝与下文的少吴、颛顼,帝喾。尧。舜、禹。皆为传说中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他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为汉族始祖!裴驷《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百年而崩?年百一十一岁,”《太平御览·皇王部·黄帝轩辕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岁!” [6]“少昊(hao浩)”二句:少昊、姓己!一说姓赢。名挚!号穷桑帝。孔颖达《周易正义》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八十四年而崩、” [7]“颛顼(zhuan xu专须)”二句:颛顼?相传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八年、年九十八、” [8]“帝喾(ku酷)”二句:帝喾、相传是黄6106帝之子玄嚣的后裔!号高辛氏!《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 [9]“帝尧”二句:帝尧:相传是帝喾之子,号陶唐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日:“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太平御览·皇王部·帝尧陶唐氏》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一十八岁。” [10]“帝舜”句:帝舜,相传是颛顼的七世孙!号有虞氏,《史记集解》引徐广日:“皇甫谧云‘舜……百岁癸卯崩?”’禹!姓姒。以治理洪水被人称颂,后建立夏朝。《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年百岁也。” [11]寿考:寿命长!考。老、 [12]“其后”句:殷汤、又称商汤,汤、详见《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注[93],《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日:“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 [13]“汤孙”句:太戊!殷汤第四代孙,殷中宗,《尚书·无逸》:“肆中宗6975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14]“武丁”句:武丁、殷汤第十代孙、殷高宗、徐宗元《帝王世纪辑存》:“武丁……享国五十九年,年百岁而崩、” [15]“周文王”句:周文王。姓姬,名昌、商末周族领袖、为后来灭商建周奠定基础!《史记集解》引徐广日:“文王九十七乃崩、” [16] “武王”句:武王、周文王之子。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礼记·文王世子》:“武王九十三而终。” [17] “穆王”句:穆王、文王五世孙、名满,《尚书·吕刑》:“王享国百年。” [18]汉明帝: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庄、东汉(即后汉)第二代皇帝、 [19]十八年:明帝自公元57年至75年在位, [20]“其后”二句:后汉自明帝死。到献帝退位。共历一百四十五年、中经章帝,和帝!殇帝!冲帝,质帝!少帝!在5409位时间皆甚短促。此后的三国和西晋、东晋、皇帝在位年数亦皆不长。运,国运!祚(zuo坐),此指君位, [21] “宋!齐”三句:宋(420—479),9120立国五十九年!经八帝,齐(479—502)。立国二十四年?经七帝!梁(502—557),立国五十六年。经四帝、陈(557—589)。立国三十三年、经五帝。以上为南朝、元魏!即北魏(386—557),立国一百六十年?经十七帝。此为北朝。故云“年代尤促”。已!同“以”!谨,虔诚!促。短暂! [22]6581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姓萧。名衍。公元502年至549年在位, [23]“前后”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大通元年(527)!中大通元年(529),太清元年(547)三次舍身同泰寺作佛徒、每次皆由他的儿子和大臣用重金赎回。 [24]“宗庙”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于天监十六年(517)三月?下令“郊庙牲栓(纯色全牲),皆代以麪(面食)。”牲,祭祀用的牲畜!牢、古代称牛、羊。猪各一头为太牢(也有称牛为太牢的),称羊!9486猪各一头为少牢! [25]“昼日”二句:据《南史·梁本纪》载、梁武帝“溺信佛道!日止一食”,《三宝记》载。梁武帝“天监中便血味备断。日惟一食、食止莱蔬!” [26]“其后”二句:侯景。字万景,怀朔镇(今内蒙包头市东北)人、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不久又叛梁。破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攻人宫城。梁武帝被囚、后竟饿死!台城、即宫城!宫禁所在之处,当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名、 [27]寻:不久, [28]“高祖”二句:高祖!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废隋恭帝。受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据《旧唐书·傅奕传》、《新唐书·高祖纪》载、武德九年(626)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释教!高祖从其言!打算裁汰僧!尼!道士,女冠、 [29] “当时”句:指中书令萧瑀等人反对傅奕除佛的主张!材识不远,才能不高!识见短浅! [30]宜:谊,道理! [31] 推阐圣明:推求阐发圣主(指高祖)英明的旨意。 [32]其事遂止:实际议除佛教事主要因高祖不久退位而中止! [33] 睿(rui瑞)圣文武皇帝:元和三年(808)正月群臣上给宪宗的尊号,睿。聪明,圣,圣明。 [34] 度:世俗人出家,由7609其师剃去其发须?称为“剃度”!亦单称“度”,意即引度6284人脱离世俗苦海! [35]御楼:登上宫楼,御。古代称皇帝的行动为“御”, [36] 舁(yu于)人大内:抬入皇宫里!大内。指皇帝宫殿! [37]徇(x矗n迅):顺从、随着、 [38] 士庶:士大夫和平民百姓!诡异之观:新奇怪异的观赏。 [39]焚顶烧指:指用香火烧灼头顶或手指!以苦行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0]解衣散钱:指以施舍钱财来表示奉佛的虔诚, [41]业次:生业!工作,业、次同义!《国语·晋语》韦昭注:“次,业也,” [42]脔(luan峦)身: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脔。9348把肉切成小块, [43]佛:此处指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2615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出生与活动的时期稍早于孔子! [44]法言:合乎礼法的言语、 [45]法服:合乎礼法的服装! [46]容而接之。答应接见他。 [47]宣政:唐长安宫殿名!在东内大明宫内含元殿后、为皇帝接见外国人京朝贡使臣之所?《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时四夷入朝贡者!皆引见于宣政殿。” [48]礼宾:唐院名?在长兴里北、为招待外宾之所!4601《资治通鉴》卷二四,注:“唐有礼宾院、凡胡客入朝!设宴于此。”设:设宴招待, [49]一袭:一套,指单衣复衣齐全者! [50] 凶秽之馀:尸骨的残馀!所迎佛骨仅指骨一节。故云, [51]“敬鬼神”句:1889谓对鬼神要尊敬,但不要接近。即“敬而远之9452”之意,语出《论语·雍也》, [52] “行吊”句:谓到别的国家参加丧礼。吊、祭奠哀悼死者, [53]4314“尚令”句:《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茹执戈!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注:“桃。鬼所恶!茹、苇苕!可扫不祥,”巫祝、官名,巫以舞蹈迎神娱神!祝以言辞向鬼神2504求福去灾,桃,桃枝,古人迷信。认为鬼怕桃木!茹(lie列)、苕帚,古人认为可以扫除不祥。祓(m扶)除。驱除, [54]大圣人:指唐宪宗! [55]殃咎(jiu救):犹“祸祟”,祸害, [56〕鉴临:亲临鉴察! [57]无任:不胜。恳悃(kun捆):恳切忠诚? 〔58]诚惶诚恐:实在惶恐不安,为奏表结尾的套语、有时亦用在开头!   求采纳,

《五蠹》原文及译文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9356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子暴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9333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   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为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3923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2098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良贞信1916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不欺之士者,亦9234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虽有田常!子罕之臣、不敢欺也、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辨而不周于用、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2007于为高而不合于功。故9769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其功。伐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4569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儥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2631则有仇雠之忠!而0949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强以攻一弱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求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国利未立。封土厚9895禄至矣。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人主之于其听说也于其臣,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缴之说而侥幸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

曹操的短歌行原文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坎卦的原文及注释

  坎卦经文: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注释:坎:卦名?有陷!险之义!因卦体内外二经卦皆坎,故“习坎”!习。重复。“习坎”即重坎,有重险之意!汉帛《易》作“习赣”,古“坎”“赣”二字相通!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有城信系之于心。亨通顺利。行4309动受到奖赏!孚。诚信、维!维系、尚、赏朱熹《周易本义》曰:“习”!重习也!“坎”险陷也!象为水、阳陷阴中、外虚而中实也,此卦上下皆坎?是为重险。中实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注释: 入于坎窞:入坎险穴中,窞(dàn)。小穴!朱熹《周易本义》曰:以阴柔居重阴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占如此!九二:坎有险、求小得,注释: 坎有险,求小得:坎中有险,(故)其求仅有小得!朱熹《周易本义》曰:处重险之中!未能自出!故为“有险”之象,然刚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注释: 来之坎,坎险且枕:来去皆坎!坎水险而且深.“之”。往。去!枕。沈,深!0445朱熹《周易本义》曰:以阴柔不中正?而履重险之间,来往皆险、前险而后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注释: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行祭时)樽中酒簋(中黍稷)。并副之以缶!(祭时)由窗口纳勺于樽以取酒!樽(zūn)、古代酒器,簋(guǐ)、古代盛黍稷的竹器!贰、副!约!酌酒之勺,牖(yǒu)、窗户、朱熹《周易本义》曰: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险之时、刚柔相济。故有但用薄礼、益以诚心!进结“自牖”之象、牖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始虽坚阻、终得“无咎”,故其占如此。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注释:坎不盈,祗既平:坎陷未满盈、(需)安定而险自平!祗、一说安!一说为小丘,朱熹《周易本义》曰:九五虽在坎中。然以阳刚中正居尊位,而时亦将出矣,故其象占如此。上六: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上、三岁不得、凶,注释:系用徽纆,寘于丛棘、三岁不得:用黑2361色绳索捆缚,又被置于监狱!三年不得出来。系。捆绑!徽纆(mò)、古代捆绑罪人的0759黑色绳索?寘(zhì)。置,丛棘!古代在狱外种的荆棘、据说有“九棘”!以防罪人逃跑,犹如现在的铁丝网!三岁不得!在3107狱中囚三年、古代疑狱三年而后断?朱熹《周易本义》曰:以阴柔居险极?故其象占如此!、

何晏的译文是什么?

  译文:   何晏七岁的时候、聪明过人!魏武帝曹操特别喜爱他!因为何晏在曹操府第里长大,曹操想要认他做儿子。何晏便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待在里面、别人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6430答说:“这是何家的房子,”曹操知道了这件事!随即把9029他送回了何家!     原文: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人物简介: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国玄学家、大臣!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魏略》认为他可能是何进弟何苗之孙)!其父早逝!曹操纳其母尹氏为妾。何晏因而被收养。为曹操所宠爱,少年时以才秀知名!喜好老,庄之言,娶曹操女金乡公主!!

《淮南子 人间训》的译文

  一 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1664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4648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4359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7975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7076》(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5763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二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带△的词或词组(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侍坐》)   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解词:安,疑问代词、怎么!   2.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穿过云层!背负青天,然后计划着向南飞翔!将要飞9001到南海去!   解词:绝,动词!穿过!   图、动词!计划、谋划,   且,副词、将要!   3.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施及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施加3854给百姓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词:者,辅助性代词、“……原因”!   独。副词、表反问语气、   4.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0196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荀子?天论》)   译文:那流星的坠落,树木发出响声,这是天地运行。阴阳变化。而出现的事物中少见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奇怪是可以的!可是害怕它就不对了、   解词:队。“坠”的本字、动词!坠落。   是、指示代词!这,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5. 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韩非子?五蠧》)   译文:因此人多而财物少。劳动辛苦可是得到的衣食用品少。所以人们就会争夺、   解词:是以、指示代词“是”和介词“以”连用而成的固定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此”。   货、名词、财物,   事。动词、从事!用!   6.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   译文: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头猪渡过黄河”,   解词:之,动词,到。往。   史记!名词,记载历史的书。   三 下列文章在《古文辞类纂》中归入哪一类?按我们的分类,应当属于哪一类!   《古文辞类纂》的归类:   贾谊《吊屈原赋》归哀祭类、枚乘《七发》归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赞颂类、柳宗4074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状类?欧阳修《泷冈阡表》归碑志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书说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类、   我们的分类:   贾谊《吊屈原赋》!枚乘《七发》归韵文的辞赋类。晁错《论贵粟疏》归应用文的奏议类、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归应用文的赞颂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归传记散文。欧阳修《泷冈阡表》归应用文的墓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归应用文的书信类,曾巩《墨池记》归杂记文。   四 下面是《毛诗正义?北风》的第一章、阅读并回答问题:   (原文见教材第747页)   1.“雱”的读音和意义是什么,   雱!的0330读音是“普康反”!即pāng 、义为“盛貌”!0223形容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2.“惠”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注!   惠。是“爱”的意思?即仁爱。这是毛亨的注!    3.“好”是形容词还是动词,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好”是动词。根据有二:一是它后面有宾语“我”、二是它的读音为“呼报反”,即hào!   4.郑玄对5447“邪”是怎样解释的,   “邪!读如徐,”郑玄认为“邪”是“徐”的假借字?义为宽缓。 3200  5.“只且”是什么意思。这是谁的解释。   “只且,语助也、”即认为“只且”是语气词,这是孔颖达的解释、   五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阮元《十三经注疏》云:“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外传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因雍也篇衣轻裘误加轻字甚误钱大昕金石文跋尾云石经轻字宋人误加考北齐书唐邕传显祖尝解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敝盖用子路故事是古本无轻字一证也释文于赤之适齐节音衣为于既反而此衣字无音是陆本无轻字二证也邢疏云愿以己之车马衣裘与朋友共乘服是邢本亦无轻字三证也皇疏云车马衣裘共乘服而无所憾恨也是皇本亦无轻字四证也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后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哪一个字是衍文。阮元有什么根据!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有什么改变。这个句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标点法,意义有什8666么不同!你赞成哪一种标点法?   按照阮元的意见、句中的衍文是“轻”字、   阮元的根据有四:一是古本无“轻”字!二是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引文无“轻”字,三是邢昺《论语注疏》无“轻”字、四是皇侃《论语集解义疏》无“轻”字、    如果衍文去掉!句子的标点是: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个句子可以有两种标点法!除了上面的标点法以外、还可以如下标点:   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这两种标点法、句子意义的侧2768重点略有不同。前者强调的重点在于“共”字!后者强调的重点则在于“敝”字!   两种标点法相比较、前者较好!   六 将下面的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爱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译文: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心爱的马、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很生气、就命令手下的人拿着刀去肢解养马人,这时,晏子正陪坐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的人拿着刀走上前去!晏子阻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体的什么地方开始。”景公惊惶地说:“从我开始,”于是下令不再肢解6925养马人,   景公又说:“把它交给狱官处理,”晏子说:“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被处死、请让我为你历数他的罪过,也让他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交给法官,”景公说:“可以。”晏子数落道:“你的罪过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你却让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一条。你让君王最好的马死掉了。判处你死罪、这是第二条,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到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们听到后必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你让君王的5310马死掉!使怨愤在百姓中积聚,军威在5550邻国中减弱、你应被判处死罪,这是第三条。现在就把你交给法官!”景公叹息说:“您放了他!您放了他、不要损伤我的仁义名声啊!”   标点:   何谓有罪而益信。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6730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此谓有罪而益信者也。(《淮南子?人间训》)   译文:   什么叫有罪却更加得到信任,鲁国孟孙氏打猎得2000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带回去烹了它!母鹿跟着秦西巴叫唤,秦西巴不忍心!放开小鹿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回来后、问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哀啼!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了它、把它还给了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把他召回来。让他担任儿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让他担任您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8454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这就是所说的有罪过反而更加得到信任的例子。   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向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7717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标点: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9429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   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8656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3286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这是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道②。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3376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6781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7279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6444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7461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3042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6772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第三章   [原文]   不尚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5611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2023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一视同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一视同仁!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3743持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4108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8068能成就他的自身、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9076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4998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7422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第十章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乎⑦!明白四达!能无知乎⑧、生之畜之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   [译1778文]   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4898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8726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变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做“玄德”,   ◆◇◆第十一章   [原文]   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以为器④!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2769空的地方?才3050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⑾。故去彼取此⑿、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4351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2311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0071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9739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4180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2045有身体,1835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兮⑧不可名,复归于无物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3535不见其后!执古之道!3569以御今之有⑾,能知古始。是谓道纪⑿、   [译文]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6588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②。豫兮③若冬涉川④?犹兮⑤若畏四邻⑥!俨兮⑦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凌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混兮其若浊⑿!孰能浊⒀以静之徐清!孰能安⒁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⒃。   [译文]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9265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1935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8472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5977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第十六章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8673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0805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第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2061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0547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1694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第十九章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②以为文③不足。故令有所属④、见素抱朴⑤,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⑥、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0987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9507私欲杂念,抛6579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第二十章   【原文】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怕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俗译】   断绝智巧的心思,反而使人没有分别计较的忧愁!则可以免除世俗之忧、也就是与世俗的“忧”隔绝开来。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原0272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4009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6034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①则直,洼则盈,敝②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③为天下式④!不自见⑤!故明⑥,不自是。故彰、不自伐⑦、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第二十三章   [原文]   5575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4324者同于道④?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⑤!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译文]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0122一整天!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3088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第二十四章   [原文]   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8803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原文]   有物混成①、先天地生!寂兮寥兮②!独立而不改③,周行而不殆④!6491可以为天地母⑤,吾不知其名。强字之4879曰:道⑥!强为之名曰:大⑦。大曰逝⑧、逝曰远、远曰反⑨。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⑩、域中⑾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⑿、   [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1673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6757而道纯任自然?

命运如娼妓的英文原文

  是:命运如娼妓,贫贱遭遗弃   你能告诉我是李尔王那一章吗   我拿着英文原版很难找一句话   我终于找到了是:SCENE IV. Before GLOUCESTER's castle. KENT in the stocks里的   原话是这样的!绝非翻译:Fortune, that arrant whore,   Ne'er turns the key to the poor   累啊?

求城隍解签原文

   学习学习!楼主这个是什么意思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