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上有哪些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2040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1069”;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0170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4224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6942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6806其脾气”、 8845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6613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6733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举例详解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0122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5594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9635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1185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与五行相通的五象   五行—————土—————金————水————木————火   五谷-----化-----收----藏----生----长   五色-----黄-----白----黑----青----红   五味-----甘-----辛----咸----酸----苦   五音-----歌-----哭----呻----呼----笑   五体-----肉-----皮毛---骨----筋----脉   五腑-----胃-----大肠---膀胱---胆----小肠   五脏-----脾-----肺----肾----肝----心   五官-----口-----鼻----耳----目----舌   五常-----信-----义----智----仁----礼   五神-----意-----魄----志----魂----神   五主-----口-----鼻----耳----目----舌   五臭-----香-----腥----腐----臊(膻)--焦   五液-----涎-----涕----唾----泪----汗   五荣-----唇-----毛----发----爪----面色   五季-----长夏----秋----冬----春----夏   五数-----5。0----4。9---1。6 --3。8---2。7,

阴阳五行学说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族哲学思想的结晶、这一不朽的结晶不但不随岁月的流逝。科学的突飞猛进淡出人们的视线,相反她的不曾被人们完全理解的3136深奥的哲理,随着认识的升华越来越彰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意识到。她非但不是某些人无情扣上的的朴素认识论、反倒是现代思维哲学的集大成。不由得让我们萌发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的真正发源地恰恰是我们中国。阴阳五行学说主要由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与关系所组成?其8196与现代哲学的关系,简单的说属于系统的理论逻辑与逻辑认识方法的关系!换一句话来说、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其实都是在证明或阐述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性、如果没有阴阳五行理论的系统逻辑、那么、现代哲学阐述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就是一盘散沙。比如说、现代0588哲学其实就是以矛盾为立论基础!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具体铺垫的思维方法!也是客观世界普遍遵循的规律,有道是!任何理论都是抽象的、若未采取特定的思维艺术或与具体事物结合之前。不但不能具备具体的含义、而且也无法形成完整严密的思维体系!所以,尽管现代哲学在所有单1290个的认识层面很深入也较全面?但其毕竟未能采用阴阳五行学说那样的思维艺术?所以、它的不同认识层面就无法有机的衔接、形成一种反映事物在一定的存在形式中!能在时空上一脉6991相承的动态变化的思维体系、 《周易》一书经过千百年的演变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周易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参透其中的道理。在周易大全中,周易的基础就是阴和阳。中国人认为,宇宙间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这样的思想!明显是从感性直观中抽象而来的。就人生活的空间而言。有天。有地!就一整天来说、有白天。有黑夜。就一个白天来说。有中午阳光四射的时候、又有晨曦微露和黄昏日落的时分,就人的生命来说、有朝气十足的青年,又有迟钝的暮年,就人的事业而言、有顺利的时候,又有处于逆境的时候,等等!中国人将诸如光明的、正面的,处于控制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阳,将阴暗的,负面的、处于从属地位的力量概括为阴,阴阳这两大势力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阴气的作用、光凭阳气是无法化生万物的、反过来也一样。二者之间相互影响!阳对于阴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阴对于阳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宇宙间因此有了活力。阳气上升。阴气下降!阳气是开,阴气是合、一升一降,一开一合,构成了宇宙的动势!一切变化的根源就来源于这二气的作用。 要把阴阳概念解释清楚我们必将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把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7190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这些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一时上为阳。下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一时又热为阳!寒为阴、气为阳!血为阴、从表面上看仿佛都是对的!实质上在自己的意识中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这也是传统上把阴阳五行理论引向朴素认识论误区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阴阳概念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概念、是阴阳五行学说立论的基础、在这个确定的认识层面简单地说!阴阳2644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分类方法,如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等等就属于对阴阳的具体定性表达(即理性具体认识范畴的哪方为阳。哪方为阴的具体表达,且在具体运用中双方的属性不能任意的颠倒或混淆!否则就将带来认识的失误)!所以,理性认识范畴的阴阳概念与矛盾概念一样、自身没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利用它分析和认识具体事物时、4023它的意义才有可能随着我们对事物在实践中的认识而彰显出来-----这个过程也就是理论又回到实践的过程,阴阳可以互相转化、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余下全文>>。

奴隶社会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完整的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最早提出完整的五行相胜顺序的是春秋末期的 《左传》,五材!五时观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秦汉之后的五行学说。   从现存文献来看。最早完整记载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 、《管子》中《幼官》《四时》《五行》和《轻重己》等诸篇9958集中表述了阴阳五行的内容,在这些篇章中。虽然未见到关于五行5420相生内容的明确记载,但其多处呈现的木,火。土。金、水的排列次序显示出其已有五行相生的思想,而这些篇章对五行相生的描述,则是与五季的时令联系在一起的。   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五行的概念5595形成于夏商之际,发展0917于春秋战国,影响持续至当今社会,五行及其思想广泛渗透到我国古代自然 科学。 社会文化。政治制度。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行学说更是构成中医 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阴阳五行学说在哪些专题中有所体现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主要有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其五运六气等基本概念、如果我们精7211通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妙谛!就会发现。其不仅整合了现代哲学的三大基本规律,而且利用一定的物象把其焊接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这种学说对中国古代宇宙观。9011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谢谢!,

阴阳五行,如何相生相克

  五行学说也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日常生活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元素。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五类物质各有不同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五行说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别人纳人这五大类的范畴。五种元素在天上形成五星。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神物质、在人就是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古代人认为这五类物质在天地之间形成串联,如果天上的木星有了变化。志上的木类和人的仁心都随之产生变异!迷这色彩十分浓厚的占星术就是以这种天!地。人三界相互影响为厘论基础衍生而来的、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 :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要太迷信了!运程是要靠自己和身边的人的。,

有关于讲解阴阳五行的好书吗

  《阴阳五行学说》(书封面封底四边原藏者粘有窄亮胶保护)第2印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系 主编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思考中医》一中医通俗读本、浅释中医与阴阳五行的关系的书?

在阴阳五行上什么字代表聚财呢

水、 ,

首次将阴阳五行结合起来的是阴阳家( )。

  不是、是易学家。阴阳家时候来衍生的,

阴阳五行学说与人体的关系

  (一)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    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二)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4961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三)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这里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这里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养生保健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密不可分。   (四)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不适和病症、而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1103古人又称为寒(即阴)证、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