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墓地风水 >阴阳风水

奴隶社会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五行的概念源自对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的概括。形成于夏商之际、而五行的相生相胜源自古人对中原地区五时气象特征的抽象,形成于春秋末期,最早记载完整的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最早提出完整的五行相胜顺序的是春秋末期的 《左传》,五材、五时观互相补充共同形成秦汉之后的五行学说,   从现存文献来看。最早完整记载五行相生文献的是春秋后期由稷下学宫学者们整理成的《管子》 ,《管子》中《幼官》《四时》《五行》和《轻重己》等诸篇集中表述了阴阳五行的内容。在这些篇章中。虽然未见到关于五行相生内容的明确记载?但其多处呈现的木、火!土,金。水的排7687列次序显示出其已有五行相生的思想?而这些篇章对五行相生的描述!则是与五季的时令联系在一起的、   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五行的概念形成于夏商之际!发展于春秋战国、9043影响持续至当今社会!五行及其思想广泛渗透到我国古代自然 科学、 社会文化、政治制度、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五行学说更是构成中医 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 是中医理论的精髓所在,。

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意思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的概论

  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0058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古人对自然和世界的看法、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妨碍科学的进步 。中国自然哲学家在解释现象时、往往求助这种自然哲学、例如:电被解释为!“阴阳相激为电”、地震被认为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4898不能蒸” 、于是经验主义和神秘5077主义的极端形式,贯穿整个古代中国科学理论体系 、!

什么是五行性格学说?

  A.金   金代表稳固坚硬!还有长久不变的特性、在你多样的性格当中,由于坚强硬朗占主导。因此从属性上来说属金。你倔强。固执,0860有点墨守成规?不愿意轻易改变原有环境,假若你能多听取别人劝告,及时调整行动方案,你的坚定不移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B.木   木带有欣欣向荣和不断发展的含义!代表了积极向上的冲劲、你的心态乐观。遇到困难也不会轻易退缩!性格中有不易折断的韧性!就像木所9879蕴含的意思?这种坚韧不拔的1605品性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一定要懂得善用这种难能可贵的资源!走出自己成功之路、     C.水   水是多变!随形就势的代表,具有温柔却不易摧毁的特性!你的性格飘忽、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有时连自己都看不清自己最突出的性格!其实、你这种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个性就是你最大的特色!就像潺潺7959的流水,根据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的形状。做到真正的适者生存,     D.火   火象征温暖和安全!给人生机勃勃的印象!你活泼外向!易与人相处!天真热情,散发出像光亮的火一样的魅力。深深吸引别人的目光,可是、你的脾气也犹如火一样容易让人灼伤、因此,你需要学会克制。不要随意动怒、以免伤害身边的人、     E.土   土代表低调和默默付出、具有孕育万物的能力却从不邀功,你为人老实!脚踏实地!具有像土一样的品质,可是、由于你过于内敛、不会适时表达自己意见和感情、6683偶尔会令别人产生误会,因此,你需要找一些性格与你互补的朋友!带你走4907出自己的世界!     F.风   没有形态的风只能靠人的感官去感受它的存在,具有自由2610与隐藏的寓意?你性格不羁,不愿意忍受束缚,宁愿把自己的才华埋没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领导和压榨,属于独立行事的个性人才、因此,你需要一份自由度比较高的工作,那样才能让你专心地一展所长,否则只会功败垂成?      G.雷   雷向来给人一种崇敬之意。是正义的化身!你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浑身正气、是难得的正义之士!8269就像雷神一样让人心感畏惧、同时带有一种天生6698的威严,让人不敢轻易接近!外表上的刚硬掩盖了你内心柔软。因此。在心仪对象面前!你需要把温柔的一面表现出来、     H.电   闪电尽管只有一瞬间的功夫!但是给人的震慑之力丝毫不亚于惊天动地的雷声!你的个5169性较为急躁。脾气就像闪电一样来得快去得快。而且!你的身上有种雷厉风行的魄力、有时行事冲动!难免会误大事!因此、在做事的时候你需要把行动放慢。真正做5661到三思后行!,

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1. 相生关8427系   木生火,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3707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的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金属从土中而生!脾循环4727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看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4084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4048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4688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 相克关系   水克火,水能灭火、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则金1324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金属可伤木。如果肺循环系统不好、则肝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若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   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如果肝循环系统不好。则脾循环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土能阻挡水运行,如果脾循环系统不好、则肾循环系统就会6786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如果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3. 相乘关系   相乘指8095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系,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0210则会出现连锁失衡,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时肝(木)就会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 拒纳关系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次类推可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现象作比喻,如有些地方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灾害,同样,如2042果肝不纳肾,肾的循环系统就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郁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以伤金器、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则肾循环6261系统就会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7122微量元素供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如果肺不纳脾!脾的运化功能则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北方生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克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会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的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   火9287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能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 反侮关系   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侮6186”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0942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过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肾。致肾水枯竭、   水反克土。土能制水、一般情况下水不克土,但是水大了也可冲破土堤。肾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5646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辩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   自然的五行平衡会风调雨顺 人体的五脏平衡会身心健.、

阴阳五行护身符哪里请

  这是阴阳五行护身符、阴阳五行护身符是正反面的,红色面是正面,黄色是反面、,

阴阳五行究竟是不是迷信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4101为辅成?五行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为8461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

阴阳五行与八卦怎样理解?

   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阴阳指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矛盾的关系。五行是相生相克的关系。要点是五行平衡是最佳的,八卦包括世间的万事万伐,可以指导我们平常的一切行为。,

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

  浅析儒家“慎独本义及其现实意义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该概念本义的解读学界始终未有定论,从“慎独”传统解读和本义入手厘清其含义、认为“慎独”意在强调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专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慎独”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意义、   何为“慎独” !“慎独”源于儒家的6513《大学》,《中庸》!《大学》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舍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 于 中!形 于外!故君 子必 慎其 独也!”《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 闻。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的解说中最早提出“慎独”一词!他说:“小人闲居而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不见、听之无声!犹戒惧恐怖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也、慎独者!2618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必肆尽其情也,若有觇听之者、是以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由此可见,郑玄的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谨慎遵守道德规范、郑玄之说与刘向在《说苑 •敬慎》中的说法相似,之后北齐刘昼的《刘子 •慎独》!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南0705宋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实际上都继承了郑玄对于“慎独” 的阐说、   而这其中朱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郑玄的说法、但他的解读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慎独”的传统理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独者,6544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 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 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 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 …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舍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舍其恶而卒不可舍、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又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 !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 !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以至离道之远也,”… 通过对朱熹的章句集注以及其他文字的研习!我们不难看出朱熹除了沿袭自郑玄以来的传统看法、即认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更要谨慎戒惧!在人所不知不闻之地加紧个人道德养成。不可自欺。要在个人修养上实当用力之外?还将“独”的内涵扩大了、例如!朱熹强调“‘慎独’之‘独’、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见处,只他人所不知。虽在众中!便是独也”,朱熹还说“这独又不是恁地独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解读较之郑玄的进步之处在于使“独”包含了精神性与内在性的意义!在郑玄看来,“慎独”之“独”只是空间上的独处,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地方。而朱熹理解的“慎独”之“独”除了上述之义外、还指一种内心 意念 刚刚萌发而众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由此可 以说!朱熹把“独”从个人独居的空间推致到了一个虽在众人中但缺乏外界舆论监督与压力 的空间,这是对于“独”的理解上的深化。   上述从郑玄到朱熹的关于“慎独”之义的传统解读?着力都在于强调“慎独”的实质是要慎重对待他人不知的隐蔽处之所作所为,努力地做到不欺暗室!不愧屋漏。   随着2O世纪 7O年代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及 20世纪 90年代郭店楚简《五行》篇的出土!学界在对简帛文献进行整理和解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与传统解读不同的“慎独”!由此对于“慎独”本义的讨论重新拉开了序幕,   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在其《“慎独”本义新证》一文中认为。庞朴先生《帛书五行篇校注》一书第 52到 54页的内容说明“帛书《五行》篇的‘慎独’说与《礼记 •礼器》篇,《苟子 •不苟》篇说同,而与《礼记 •中庸》!《大学》篇迥异!”并提出!“‘慎独’就是不重外表、只重内心”[3]52、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梁涛先生通过对简帛《五行》篇原文和传文的解读与分析,认为该篇讲仁,义,礼、智!圣五行“……是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0325’的嫌疑,还没有真正统一于心” !所以,《五行》中的“慎独”实际是指内心的专注!专一!指内心专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状态!在梁涛的5656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中的两个“慎独”。前一个是指“诚其意”、后一个强调只有“诚于中”。才可能做到“形于外”。由此可见“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这实际还是要“2628诚其意”,而《中庸》中的“慎其独”则从道人手、君子“慎其独”所需要戒慎的就是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道,要时时保持内心的诚!这与《大学》的“诚其意”是一个意思、通过三者4135的对比分析,可以说三个“慎独”都是“诚其意”!6611强调要端正内心的意念,从本原上杜绝一切不善6705行为的出现。这些无一不在突出儒家“内省”的工夫、所以,《大学》《中庸》以及《五行》的“慎独”的本义均是指内心对于儒家涵含仁,义、礼。智。圣五行的0454完满人格的专一、指内在8927的精神状态!郑玄和朱熹的错误在于把“诚其意”的内在精神仅仅理解为“慎其闲居所为”的外在行为。把精神专一理9641解为独居!独处!因而造成整个意义发生改变!通过对“慎独”本义的追根溯源!以及对其传统解读的辨析。我们看到了儒家一贯的对于3315内省的重视,对于修己工夫的强调。   那么。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个人。在理解了“慎独”的本义后。我们该如何联系时代联系自身!深刻而又发展地理解它运用它呢?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违背本义。也不必完全抛离传统解读、我们首先3343要确定这是一种强调内心对于道德境界和人生修养目的专一专注的功夫(本义强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合一状态的专注),是4817对内心的关照!它具有形而5638上的超越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于传统解说中汲取其合理的因素,那就是8596把“慎独”的形上意义下达到形下层面、每一个人都有独居。独处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慎独”传统解读中对于闲居时道德自制力的强调!这样才能将“慎独”更好地融人到当今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个儒家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   “慎独”的现实意义。现在对于“慎独”的现实意义的分析大多是基于传统解读进行的、原因就在于《五行》篇中关于“慎独”的解释和郑玄!朱熹等人对于“慎独”的传统理解相比,在实践意义上缺乏可操作性。《五行》篇中将“慎独”归结为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专一与专注、进而统摄诸德而不失于性道之本质!这是具有形上意味的归结,在寻常百姓看来!这种说法不好理解难以践行!缺乏实践上的动力。而郑玄与朱熹的解读、8828强调闲居时要和有人监督时的行为相一致、这是将“慎独”下达1304到日用伦常层面后的一种道德自律,这样“慎独”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变为一般人修德修身时的途径、而不只是君子实现其圣人理想人格的专有门径。这显然比本义更能让世人接受、同时、在实践方面更具有效性。   那么、能不能将本义与传统解说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本义中内心对于儒家仁,义,礼。智,圣这一君子人格德行的专一,改造成对于现实中的完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专一与专注,以此形成一个牢固的内心信念。然后在这个诚于中的内心信念的统摄与驱动下。更好地形于外。这样我们就会不断修正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显性行为,也会更为注重和调整独处时候的隐性行为!   这样一来,“慎独”就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伴随我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修身正心、培养“慎独”能力。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可以锻炼和加强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控制力。使道德修养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此外。我们还应做到慎独而不唯“独”!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有无人知晓,有无人监督时都同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绝不因为无人知晓而肆意妄为,也不能因为有人知晓而做表面文章。要时刻专注于内心信念。   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慎独”的修养方法更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自觉地做到“慎独”时、社会的道德水准与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至少会减少坏人坏事的出现,这一点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不做任何坏事!”虽然刘少奇同志讲的是共产党员、其实这对于每一个平常2789百姓的意义与影响是一样的,当我们心中已经拥有一个诚其意、毋自欺而诚于中的道德理念。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内外如一如是而行、做到时时处处符合道德要求、此外。朱熹把“独”从独居扩展到大众空间。对于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比较古今社会的外部压力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要完全摆脱舆论压力、只会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独处时、而当今社会、由于人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5120都身处“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少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认为反正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也没有关系,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监督我、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会”虽在众人之中实际也是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慎独”功夫。注重内心一念发动时别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绝不放松道德修养工夫通过“慎独”。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依靠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想学习阴阳五行学说。谁有阴阳学说入门?还需要阴阳五行学说入门?

  想学风水!是避不开中医五行的、当然最要学的是周易,不过像你这样的!学也白学!害人害己,、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