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元宵节的来历也是根据相关的历史记载,而到现在的社会看来。元宵节也是一直是个重大的节日!对此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

元宵节来历起源

关元宵节的习俗的记载!大致起于魏晋南北朝期间。个中较有系统的记载。首推宗懔(五○一~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当时有在正月十五夜迎紫姑的习俗、他并在按语中引了刘敬叔(约三九○~四七○)的《异苑》来注释这项习俗:“姑5124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谢感动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云是其婿)不在。曹夫人(云是其姑)已行、小姑可出!”于厕边或猪9384栏边迎之。迎紫姑,是为了“以卜未来蚕桑。并占众事”、紫姑为蚕神的典故大约来自吴均(四六九~五二○)的《续齐谐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东南角。谓成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此地之神,来岁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以祭我、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而失之。成如0426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宗懔记载了当时人“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的习俗、但他们所祭奠的对象是门户而非紫姑、祭祀的方式是以杨柳枝插在门上、看杨柳枝指向何方、就以酒肉及豆粥插上筷子来祭祀?

除了《荆楚岁时记》的记录外?魏晋南北朝的元宵习俗还散见于下列各书、较早的有杨泉(约三世纪中人)的《物理论》:“正月望夜占阴阳”,晋?陆翙《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魏书?东魏孝静帝纪》“(天平)”四年(五三七)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这笔记载说了然南北朝时平易近间于元宵夜相偷戏的流行,《北齐书·尒朱文畅传》:“自魏氏旧俗!以正月十五日夜为打竹簇之戏!有能中者、即时赏帛”、

隋文帝同一世界后。杂沓的政局临时获得安宁!社会逐渐繁荣。元宵节也成了一年一度狂欢庆祝的日子,《隋书·柳或传》记载了柳或所见的元宵庆典: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日!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表里共不雅,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同。缁素不4948分……御史柳或对如许的豪奢,当然是抱持挞伐的立场。崇尚勤俭的隋文帝便命令禁止这些元宵娱乐勾当!然则。到了他的儿子隋炀帝。却一意追求浮华逸乐,大业六年(六一○)元宵,隋炀帝召集民间艺人至洛阳城外举办盛大的百戏,以招待来朝的各族首长,据《隋书》“音乐志下”记载那时的排场:“于端门外开国门内。横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大列炬火!光烛六合、百戏之胜,亘古无比!自是每年觉得常焉”,

唐朝的首都长安。实施宵禁、可是在元宵节前后三天。却作废宵禁的限制。5843以便利人民赏灯!称为“放夜”。在6843这可贵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8247不出外赏灯?乃至于长安城里车马塞路,人潮澎湃,热闹不凡,就连其时的皇帝也抵抗不住元宵夜的欢庆氛围?唐中宗就曾在景龙四年(七一○)的元宵夜偕皇后微服出行,巡幸诸大臣家、官方既无意否决!民间的庆贺举止也就日趋昌大?到了开元、天宝盛世、连皇帝都不吝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等新花腔、新名堂、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鬼斧神工。尽善尽美,盛唐诗人苏味道(六四八─七○五)有首《正月十五夜》的诗,被喻为元宵节诗的“绝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城开不夜夜,玉漏莫相催。

唐代不仅在花灯的建造上推陈出新、灯下的歌舞百戏更是令人目不暇给、宫中所选出的歌女!头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女乐的服装就要破费三百贯。整个元宵庆典的豪奢也就不难想像了、同时。民间在元宵也盛行“牵钩”之戏?牵钩即拔河,封演(七五六年进士)的《封氏闻见记》中记述唐代元宵拔河的盛况:“两钩齐挽!大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输!名曰拔河”、

宋代元宵张灯的日子,自太祖干德五年(九六七)入手下手。增添为五天,皇帝们甚且标榜“与民同乐”?在元宵节的晚上登御楼与近臣饮宴!宋徽宗朝(一一○一~一一二五)?还赐酒给过往“仰观圣颜”的仕女,因为放灯时候的耽误。商人莫不绞尽脑汁推出新型的花灯?宋朝的花灯制作!比唐朝更胜一筹,据《东京梦华录》(序于一一四七年)的记载!宋朝皇宫内的灯山,上面有采缯结成的文殊菩萨跨狮?普贤菩萨骑白象等装饰。菩萨的手臂可以摇动!手指出水五道!这都是工匠运用辘轳绞水所设计出来的特别结果,皇帝既然喜好赏灯、各地县官也投其所好,纷纷进奉各色特制的灯饰,如姑苏的五色玻璃灯!福州的白玉灯、新安的无骨灯、让人目炫瞭乱。此外,百戏竞陈的现象也极其盛大。有“击丸蹴踘,踏索上竿。赵野人倒吃冷淘?张九哥和铁剑。李外宁药发傀儡。小健儿吐五色水,旋烧泥丸子、大特落灰药榾儿杂剧?温大头 力美头下调个4972通到成技、虽荐以模!引没态款去!也用通、,小曹嵇琴。党千箫管。孙四烧炼药方、王十二作剧术、邹遇。地步广杂扮、苏十。孟宣筑球,尹0452常卖五代史,刘百禽虫蚁、杨文秀笛,更有猴呈百戏。鱼跳刀门、使唤蜂蝶。追呼蝼蚁!其8433余卖药卖卦!沙书地谜,奇巧万端。日新耳目”。

北宋时代、猜灯谜流动的到场、使得元宵的节日习俗加倍的厚实,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花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由于谜底不易料中!就像7292山君不易被射中一样 者过?施体显非看的业内条戴机牙。能的备基诈,、所以灯谜也称“灯虎”、灯谜固然不是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在制作上。仍需运用巧思。是以、谜面的设计要合适“八美”。即句练,法净。语圆。意明。字切、雅驯。超脱、体备。而传统的灯谜更要考究必然的格局、凡5760是所谓灯谜格有廿四种: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凰格。谐音格,玉带格!粉底格!燕尾格!虾须格,双钩格。加冠格,脱帽格!纳履格、解带格。脱靴格!系铃格。上楼格!下楼格。掉首格。失落尾格、平分格、碎锦格!辘轳格,这些谜格!如困运用适合的话,往往可以制出十分高深的灯谜,

宋朝的元宵举动如斯的丰硕。所以常日深居简出的妇女莫不趁此机遇外出大饱眼福!元宵夜妇女的妆扮还尚有一番讲究!因为是月下出行!所以服饰为白色,头上插有各类珠翠环抱的饰物?名目浩瀚、有所谓“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貂蝉袖、项帕”等0157等(《武林旧事》),还有一种白纸剪成的年夜蝉,称为“宜男蝉”,为宜子之喜兆,据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记载。这些盛妆的女子往往会在人潮拥挤的时刻失慎遗掉身上的饰物,于是“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风水)

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舞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0840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3724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6705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4841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2624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2930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16]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0101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1553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5619》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5034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5318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2357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4858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1180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7884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4861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4880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8837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9333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元宵节文化上的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1368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 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44]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9289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








你可能也喜欢: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猜你感兴趣

生肖运势

四柱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