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高山族和满族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及介绍他的一种民族节日,急求!

  高山族:   1. 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大陆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文。居住在台湾的高山族同胞有自己独9775特的文化艺术,他们口头文学很丰富,有神话。传说和民歌等!高山族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8036以渔猎生产为辅?高山族的手工工艺主要1523有纺织、竹编。藤编、刳木!雕刻。削竹和制陶等。   2. 过去在高山族各支系中普遍存在着身体毁饰的习俗,如拔毛、凿齿。穿耳,束腹!纹身等!40年代中期以 后!这些习俗逐渐趋于衰退!但3427其残余影响还在,   3. 高山族的重要节日有:  3170 播种祭!平安祭、“阿立”祖祭!丰年祭!竹竿祭日,猴祭与大猎祭、矮灵祭以及雅美人的飞鱼祭!等等、高山族的传统节庆通常与祭祀合一?纷繁复杂、   满族:   1.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2064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2. 风俗有很多:   尊卑。等级关系上的风俗:请安礼   丧葬的风俗:满族人的棺材是起脊的!上尖下宽、满1805族人叫“旗材”或称“满材”   棺材不能白茬?要着色!一般是红土色   烧饭风俗:将“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   ,!!、。   还有好多,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满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共98字

  字太少不够用!

鄂伦春族有那些风土人情

  礼仪   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主要礼节有屈膝请安和磕头两种。9623晚辈人见到长辈要用请安礼。平辈人见面也1871要互致请安礼问候!磕头礼在祈神祭祖、婚丧!节庆等庄重场合施行、鄂伦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长辈。晚辈人在长辈面前要毕恭毕敬!长幼有序!行为得体!出远门前和回来后都要向长辈请安!出门或狩猎中遇到长辈。在相距很远的地方下马,步行迎上去请安?待长辈人过去后才能骑马行路、鄂伦春人热情好客?以诚待人。招待必尽诚意!天晚则留客人住宿,鄂伦春族男女有别,男客人不能坐儿媳妇和姑娘的铺位!女客人也不能坐男人的铺位,鄂伦春人各个家庭间有互相拜访的礼节[1] 。   鄂伦春族的禁忌主要有生产禁忌?妇女禁忌!生活禁忌、自然禁忌。动3013物禁忌等等,比如,狩猎前不能说能打到多少猎物,否则什么都打不到、女人不许坐在“玛路”上、妇女不许铺熊皮!对熊不能称熊。而称“太贴”,不能用刀或铁器捣火、否则冲犯火神,年轻人不能叫长辈人的名字等[1] !   婚俗 6353  鄂伦春人传统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还实行间接的交错从表婚?经过求婚,认亲、过彩礼和结婚等过程,彩礼以马匹为主、严禁氏族内婚或性行为!男女婚姻多由男方托媒人求婚。一般求三次才成!第三次尤为关键,求成后!商定认亲!过彩礼的日期,在认亲的日子,男方要留在女方家,时间20天至1个月不等、女方要给未来的新郎换上用黑皮子镶边的7456新衣服和红布坎肩(背面和肩头绣有云纹),未来的新娘要把头发梳成两个辫子缠在头上,这是订婚的标志,在结婚那天!新郎和伙伴们以赛马的形式进入女方住地。经过一系列的仪式后、新郎当晚住在新娘家,第二天新娘被接到新郎住地、新郎的帽子上带貂尾和4个绣花飘带、新娘头上戴着饰品、男女都佩带猎刀。新娘在拜天地时头上蒙着花布,现在的婚姻形式与汉族基本相同[1] 、   节日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6] !   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鄂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6] !   每年8006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6] 、   饮食   过去、鄂伦春人的饮食以兽肉为主。鱼、野菜为辅。后来传入了米面,鄂伦春人喜欢食用狍子、鹿、犴!野猪。熊肉、同时也食用小动物和飞禽肉!做法主要有煮手把肉,烤肉、烧肉,炖肉汤、晒肉干。杂花菜!灌血清!骨髓油、生狍肝和腰子等、米面食主要有面片、油面片!烙面饼、烧面,面汤。油炒面、肉粥。稠李子粥,黏饭等、鄂伦春语称油面片为“图胡烈”、将擀好的面一片片揪进滚开的白水里、捞出后拌熟肉片。食盐!野韭菜花等佐料。倒入加热的野猪油或熊油!拌匀后食用!稠李子粥是鄂伦春族一种特殊的吃法。将稠李子放入粥中煮,爆开呈粉红色即可食用。色艳味美[1] 。   鄂伦春族喜喝五味子汤和桦树汁。每年春季的0044五六月份,在桦树根部砍一个小口、桦树汁便会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鄂伦春人还喝一种称作“弟尔古色”的桦树浆、将桦树的外皮剥掉。用猎刀在树干上轻轻刮下乳白色的粘稠状树液!其味甘甜清爽[1] 、   葬俗   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也称树葬),土葬和火葬。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患急病的青年人和孕妇用火葬、人死后!穿好衣服头北脚南置于原来居住的“斜仁柱”内。用纸(过去还曾用桦......余下全文>>!

满族为什么尊敬狗狗?

  我就是满周正红旗的。我知道   相传相传努尔哈赤小时侯叫小罕子,由于家境贫寒,十三。四岁上就流落在辽阳的李总兵家里。当了一名洗脚童、   李总兵的脚上有三颗黑痦子!他时常吹嘘说是8932这三个痦子给他带来了富贵?小罕子听了不觉好笑道:“那我脚上有七颗红痦子,怎么没富贵呢!”李总兵不信。叫他脱掉鞋子!果然不错、李总兵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就叫他休7368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总兵就出发去北京了。小罕子还蒙在鼓里呢、幸亏李总兵的小夫人喜花心地善良,半夜里偷偷把小罕子叫醒,让他快点逃跑、小罕子忙问为什么。喜花说:“李总兵说你是混世龙下界,他要到北京告密,好抓你请赏、”小罕子说:“那我们俩一起跑吧?要不然我一走、肯定要连累你、”喜花一听也是!就和小罕子到后院把李总兵的两匹0176好马——大青和二青牵了出来、骑上马背就朝长白山方向逃走了,   后来、他们的马跑得都累死了,喜花为了掩护他也在一棵歪脖梨树上上吊了,只有平时喂养的一条黄狗还跟着他、小罕子哭着埋葬8204了喜花和两匹青马,又向前跑去!跑着跑着就跑不动了。他一头扎进荒草甸子的草棵里就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周围的草都烧光了。只有自己躺着的一小块地方草4084是湿的,再一看、一直跟在他后边跑的那条黄狗!浑身湿淋淋的,已经累死了,   原来!明军追到草甸子。不见了小罕子。就放了一把火、想把他烧死、是那条黄狗跑到附近的水泡子里把身子衮湿了。把水淋在小罕子的周围、他才7286没有被烧死?可黄狗却活活累死了,   后来、他当了老罕王。成了清太祖、给满族立下了几条规矩:一是满族人家在正房西山墙外,立有歪梨妈妈的祖宗龛子,这是纪念喜花的!二是满族人不杀狗。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这是纪念那条黄狗的,!

介绍一下有关阆中的风土人情

  风土人情   阆中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阆8809中历史源远流长。从公元前314年秦惠王置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文化遗存灿若群星、极具开发潜质!主要表现为:   风水文化   阆中古城三面水绕。四边山环,尽得中国传统风水理论要旨!山水城相依、自然,人文景观相融,是中国著名的“风水古城”、   三国文化   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曾镇守阆中7年之久、转战驰骋!最后魂归阆州、留下战场遗址、传说佳话无数!   天文文化   西汉落下闳创制《太初历》!发明浑天仪。举世瞩目!东汉任氏父子、周氏祖孙三代,醉心天文,成果丰硕!辉耀一时。    ―--科举文化!清朝初年、阆中代行省会17年。四川乡试(“省试”)在此共举行四科!康熙二年才移至成都举行,现3836存清代考棚?是全国仅存的两处之一!是封建社会一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珍贵历史见证。   宗教文化  0192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早在阆中传经布道!共生共存,繁衍出斑斓的宗教文化!   民俗文化   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古街院。古民居朴素典雅,各种窗雕,饰物。器具精美绝伦,巴渝舞。皮影!灯戏等民俗活动让人4252叹为观止、   在四川省1106阆中市这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醋城里,到醋澡堂子用醋沐浴已经成为人们招待客人,消除疲劳的8994又一个好去处。   来到醋澡堂里、看到的还是熟悉的大木桶和普通清水,跟人们平常洗澡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醋澡堂使用的是由阆中特别推出的一种保健醋!专门用于泡澡!可以降低5069人的血压,治疗皮肤病、还有益于减肥。   一个大木桶装着满满一桶热水。看着紫红色的醋徐徐注入水中、闻着一丝丝酸酸的醋香!让皮肤沉浸在惬意和懒散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泡上10分钟后、服务员会给撒上一些玫瑰花。让人真正领略到醋香和花香混合在一起的那种难言的味道!   在四川。一向有“少盐多醋”的养生名言、古城阆中更是有400多年生产醋的历史?这里不光生产家庭常备的食用醋。还生产火锅醋,保健醋。宴会醋,饮料醋!醋在这儿既是调味品。也是保健品、酸酸的醋香已经在古城留下了悠久的醋文化,   [编辑本段]文化名城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代为梁州之域!殷商时代为巴方。周代属巴国、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县!除隋朝改为阆内县外!历代7201均名阆中。   汉代、阆中城在今城北郊一带、其后!因江水啮城!城市逐渐南移,唐宋时稳定于今城区位置、古代。阆中做为由秦入蜀的交通孔道和陕!甘!鄂,广等地的商品集散地!以其险要的地形!便捷的交通、丰饶的物产而成为川北经济,军事重镇和历代军政大员驻节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战国后期!阆中城为巴国别都!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民国初!先后为郡、州,府。道治地,三国时!蜀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死葬于此!唐代、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镇阆中!五代唐天成四年于阆中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明弘治年间,曾封寿王于阆!清代!川北镇总兵署设于阆中!清顺治年间、四川临时省会设阆中十余年?四川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1725在此举行了乡试四科!1933年至1935年!红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立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3231于阆中!近现代,随着宝城铁路!公路的开通。川北主要交通孔道西移。阆中遂被冷落、八十年代以来、阆中城市建设逐渐发展!1991年,阆中撤县建市。1992年列为全开放市,1993年被列为省直辖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建县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阆中城的历史还可追溯到公元前330年巴国迁都阆中以前、古城阆中千百年来的经营发展。创造出绚丽。奇绝的“阆苑仙境”、积淀了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1984年6月,阆中被列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阆中2310古城处于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交汇聚结处,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山水紧密契合的形胜之地!古城地理位置!城市选址和建筑布局?深契传统风水理论!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古代城市建设风格和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城区文物名胜众多!自然风6331景如诗如画?古往今来。古城阆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得无数墨客骚人流连忘返。并为之折腰、杜甫。元稹,李淳风、袁天罡。吕洞宾。司马光!苏轼!陆游。张善子。丰子恺等先后来阆4311旅居观光?留下不少著名诗篇和珍贵墨宝!   1452在八十年代初、城建部门根据“保护古城!开发新区”的原则、制定了古城保护规划、其后,又投资对风景名胜进行修复和扩建!保护了城区一批重要文物古迹和有价值的古街道及民居。保护和恢复了城南嘉陵江沿岸的风景名胜带和城北滕王阁!巴巴寺两个5684风景名胜片!政府还将乡村一批4737文物古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阆中形成了以!

满族的节日

  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颁金节”!“添仓节”和“虫王节”等,满族受汉文化影响!其他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过五月端五和八月十五中秋节等,   颁金节   “颁金”是满语,意为满族命名之日!公元1635年11月22日(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十月十三日)!后金国汗皇太极(清太宗)特别颁布了一项废除女真旧称的命令!在这项命令中说:“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叶赫。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女真),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实录》卷二十五)、从此。“满洲”作为正式的民族称谓被固定下来并统一使用!在此之前!无论是自称2152还是他称,皆通行为“女真(诸申)”、“满洲”(满语意为“吉祥”)名称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古老民族具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事实上8014也真是如此,未久!满族作为新民族再度(女真人曾建立中原金王朝)入主中原,建立了延续260余年,幅员远比明朝辽阔的大清王朝。并确定了中国现0992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格局,   为了纪念满洲民族的诞生!每逢农历十月十三日,全国各地满族人纷纷聚集5910在一起。载歌载舞、隆重庆祝自己的节日!许多满族同胞穿起旗袍等民族服装、跳起民间5220传统舞蹈?唱起民间歌曲、开展各种庆祝活动!同时。还准备奶茶,萨其玛,打糕。金丝糕等食品!供大家品尝!   添仓节   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匹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成龙的形状。4704故称“引龙”,然后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   六七月间,易闹虫灾、居住在辽3859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基本不再搞虫6689王节祭祀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中元节   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满族代表性饮食是什么??

  哈什玛:满语谐音。意为田鸡,满族传统食俗,为秋季菜肴、烹制方法主要是煨。烤!制汤3类!煨哈什玛是将田鸡剖洗干净后、用热油炸一下即捞出!放入由油!葱!姜,酱油。盐 酒!鸡汤烹制的汤汁中!用慢火烃十余分钟,食用时4774再调以适量的味精、香油,炸哈什玛是将其剖洗净后,用酒、酱油!葱、姜腌透、再用一细金属丝穿人数只哈什玛。放在红炭火上烤熟即成、哈什玛之腹油还可制鲜汤。其汤鲜美可口,极富营养。   白肉火锅:满族风味菜肴!白肉2224亦称白片肉,白煮肉!火锅,多铜制!锅壁多挂锡、锅身下部为燃炭之处,中部为加8537汤之处,上部则为烟囱、两侧配有提环,制法为先将猪肉切成大块。入锅煮熟。凉后用刀切成长条薄片!再将长酸菜切0406成细丝。将肉。菜整齐码于火锅中。加入清汤(多为鸡汤),汤沸后陆续添人粉条!蘑菇!虾仁!盐等!熟后可佐以蒜泥,韭菜、花酱、辣椒油食之,在内蒙古东部林区,冬1752季野味不断。可在火锅内加入狍,鹿。野鸡及飞龙肉!全家环桌而食。谈天说地。边煮边食!味美并可驱寒,至今在内蒙古各满族聚居区还保留着这一食俗!8428    满洲饽饽:满族风味糕点食品的统称、在中国烹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础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点即指满洲饽饽、在清朝,民国年间,7916因满族各家境不同,满洲饽饽可分两大类。一类流行于普通平民及农家,主要有以下数种:水煮饽饽(水饺)。搓条饽饽!打糕搓条饽饽。豆面饽饽!清明饽饽。高丽饼,酸枣糕!淋浆糕,豆面剪子股。五花糕,盆糕!粳米豆包。发糕。金银卷。蜂糕,瓦垅、炉酥饼、粘糕等、另一类盛行于殷实之家,主要有萨其玛、芙蓉糕、太阳糕。切糕、凉糕。撒糕、打糕,菠萝叶饽饽、苏子叶饽饽。椴树叶饽饽、酸饽饽!炸角子等!满洲饽饽的原料主要是白面或粘米面!制作工艺则多为烘。烤。蒸。烙!由于其历史悠久。经济实惠!已成为满族人的传统食品、至今在内蒙古各满族聚居区内还有多种品类保留!   满洲水饭:满族传统风味食品、作法是将高梁米,玉米渣或小米,放入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浸泡在新挑来的井水中。反复两三次即可、食用时佐以炸酱及各种青菜或野菜?如小葱!小根蒜、白菜心。香菜、菠菜!篙菜。婆婆丁,曲麻菜、柳蒿等、味道清凉爽口、可消暑解热!    糜儿酒:满族传统饮料之一!亦称米儿酒,满族家庭多以此为祭祀供品,平时亦饮用。制法是将糯米(黄米亦可)洗净煮烂。捞出锅晾凉、再将适量的酒曲用水泡开并搓细,将晾凉的米放入坛中,兑以酒曲,然后倒入水搅匀,封口数日后将坛中上浮的“0039白蒙”撇净?再次封严坛口。一定时间后便便可开坛饮用。 6276  蜜饯:满族的传统食品,制作方法是:将白糖炒成糖色!再加适量的水,白糖。蜂蜜熬至稠状。将削皮去籽、切成条块4158状的苹果,梨、桔。山楂。杏、桃,青梅!胡萝卜等放入蜜糖汁中!使之粘附均匀即成、内蒙古各满族聚区至今仍保持着喜食与制作蜜饯的传统!    撒糕:满族传统风味面食!亦为旧日大祭时之供品?制法是把小豆磨成豆瓣,用水漂出豆皮后蒸熟制馅!将糯米面用适量水拌匀入笼蒸、俟屉内气满撒入铺平。并置豆馅于上,俟蒸气复满。再将米面撒在豆馅上2911至蒸熟?一屉撒糕在食用或充祭品时多切成7寸见方的块?如在正月制撒糕时!豆类采用红色、取喜庆之意!    萨其玛:满语谐音、意为油炸条,满族传统风味食品!清代及民国年间风行于北方各地!现改进后的制法是:将鸡蛋打入精0733粉中和匀!制成面条状!下锅油炸。再将清水、白糖。奶油、蜂蜜熬制成稠汁!与炸好的面条搅拌均匀。倒入铺有青红丝的木槽内压平待凉,食用时用刀切成长方块即可,该食品清2782香松软!甜腻适口,是中国著名的糕点之一、    喜果儿:喜果儿是指桂......余下全文>>,

满族池姓的由来

  楼上那位仁兄!满洲的确是有姓“野”的、但是那是老姓塔喇氏的人、请不要随便瞎说、     然后回答人家的问题:     在现代的满族汉姓中!“池”跟“迟”通用、一般老姓为迟佳氏或者持嘉氏,     引用某前辈的文章     【持佳氏】C’ygiya Hala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又作持嘉。迟佳、满族稀姓、清初1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和金代姓氏“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冠7592汉字姓迟?张。池!金朝8369著名人物有:尚书右丞赤盏尉忻!参知政事石盏女鲁欢、   1420  呵呵 很稀少的姓氏呢,

姓查的满族姓氏

  查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97位、一是出自姜氏,炎帝后裔!春秋齐国齐顷公儿子被封于“楂”。后代以封邑作为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去掉“木”字边旁、成为“查姓”!二是出自芈姓!春秋楚国公族大夫封在查邑!后代以邑地名为姓氏!西汉时主要分布2998在临淄郡、即今山东省临淄区一带、查(Zhā)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氏,为炎帝的后裔、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族!以邑名为氏。齐国的君主齐顷公的儿子被封于楂、他的后代于是就以他的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成为楂姓、后来将木4569字旁省去了。于是遂成为查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0574有楚国的公族大夫被封在查邑!他的后代便以查作为姓氏、 3、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春秋时楚国有诸侯被分封于柤(今湖北省南漳西),由于其封地的名称也写作查,他也被认为是查的封主。以后。他的后代也以封邑的名称为氏、称查姓, 4。出自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查姓!如在清代满族中、居住在沈阳一带的人就有人以查为姓!另外在满洲八旗中。原以沙拉为姓的人后来也改姓查。至于其他民族。如当代的彝。傣!土家!哈尼、蒙古族等,也都有人以查为姓, 得姓始祖:齐顷公,查氏9667出自姜姓!发祥于山东地区,是以邑为姓的姓氏!查。原5430是一个地名、根据《姓苑》记载、春秋时期。齐4257顷公的儿子食采于楂邑!他的后代子孙以邑为姓、称为楂氏!因为古代楂。查相通。后来就简称查氏。根据《万姓统谱》上记载!查氏望族出于齐郡!即今天山东省临淄一带。传至五代时南唐有查文徽。文徽的孙子查道如,将家族迁往海陵!7436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泰县一带!繁衍成当时的名门望族、望族居于海陵郡,0177即现在的江苏泰县,查氏后人奉齐顷公为查姓的得姓始祖。 关于这个姓氏、可在网上输入“查姓”字样就行搜索?,

苗族的风土人情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5424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6653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3706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1948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9441 礼仪: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1220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服饰: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3508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8323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