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唐诗《春江花月夜》文学意境中的虚实相生表现在哪里?

  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从月亮升起写到月亮降落!情随景迁!结构鸿大。涵盖的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给人以情真、景美、意境高远的感受,(1)情真 皓月当空。纤尘无染、月华如水、一泻而下!在江海相连处,水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如此良辰美景、无人共赏!孤独寂寞中!思妇登楼远望!一种相思,两处离愁!纯洁真挚的离情渐明渐远渐深。“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月亮依然、可游子不归!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挥之不去,无法排遣!真是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寄别情于明月、托相思于江水!但愿满怀的思念化作月华溶进多情的江水!流进游子的心间!在这里!思妇!游子的心中对团聚的渴望,是那样强烈。那样浓酽、美好的情意使人产生共鸣。富有生活意义!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真情更可贵的呢, (2)景美 抒情的最好方式是找准依托物,诗人张若虚为此选择了一个大背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8886皆是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读罢诗歌。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美8510景:明月从地平线上升起?水边望去。就好像从浩浩长江的浪潮中涌出一样!月华如练的春夜?鲜花烂漫、草色清新、月色融融!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令人迷醉的氛围,给人以阴柔之美?令人不禁触景生情、要是能与佳人一起共享这良辰美景。共叙思念的话儿,倾听潮涨潮落2844的絮语!那该多么好啊!可是偏偏是别离、愁绪顿生!百转愁肠如曲折东流的一江春水、何时才是相聚之时啊。在这里。如果诗人不选取好寄情的意象——一江春水,皎皎明月!原野鲜花……那么、离情别绪就难以淋漓尽致地6075表达出来,也就难以融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意境高远 这首诗中!诗人除了倾诉离情别绪之外!字里行间还流露出文人沉沦失意的感伤、带有人生短暂的苦闷,不过!透过这些!我1710们还读出了诗人对人生问题的注目!读出了诗人对人类起于何时的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9875但见长江送流水。”短短几句诗中,诗人把人类与5826大自然进行对比。寓深刻的哲理于其中,反映出前人对自然!人类的探求,大自然是永恒的!而人生易变,人不过是宇宙间一个匆匆过客?逝者如斯、明月常在、江水依然滔滔,月光依然融融、可是物是人非!世事多变。心中的至爱在哪里、心中的情向谁倾诉、月9476亮渐渐西沉!而思念之情却越发的深沉。浓烈!“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5014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路迢迢!情无限、何时距离缩成零,唯有缭乱不宁的别绪离情!伴随着残月余辉散落在江边的树林里。此时此景此情。有谁不为9225之动容。有谁不为之深思!有谁不为之遐想, 3、总结全诗 月生始!月落止!写景始、写情结,在春!江,花!月、夜的阔远静谧中。既以良辰美景反衬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又在问天问月中展示了初唐后期上升时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珍惜生命。珍惜感情、尽管也有困惑!焦灼和莫名的忧虑、但却充溢着青春年少的气息:希望,憧憬!思考、绝无矫揉造作的浮艳和欲说还休的苍老。 4。说古论今、 读罢《春江花月夜》!总是被诗中的美景,真情所感染。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感受长江的雄浑气势与绵绵情意、感受鲜花的芬芳。草木的清新、月亮的光辉与多情、一种古典音乐的淡淡的、柔柔的气息在耳畔萦绕。在心中弥漫,于是美便产生了、在欣赏美的同时、我不禁油然而生对长江的依恋,热爱之情,在诗人的眼中!长江是美的、在所有被长江哺育过的华夏儿女心中!长江是美的。“7760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夜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共饮长江水”,是呀、除了诗人倾诉感情之外,长江如中华大地跳动的脉搏。见证着华夏的成长!可以说是一部记载着中华民族兴衰的发展大典,今天!注目未来。我们应看到长江所处的地位。所9537承受的压力、所担当的重任、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义务保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我们要让长江两岸的山更青、长江的水更绿!要让青山绿水永远装饰我们的眼帘,让良辰美景永驻世人心间!让长江之歌唱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热爱母亲的不变的情——我们爱长江?答案补充   第一次回答可获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9987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5129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6357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

虚实相生的作用

  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1558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8611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4863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在考场上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李白的《忆秦娥》是如何体现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的?

  一。李白的《忆秦娥》是如何体现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征的——   词的上片始终纠葛在个人的悲欢离合之中,下片则出现了较大的跌宕!似乎比拟手法已不能满足感情的表达了!词人要撇开先9358前的主体,直接把自己融入画面之中,换头处突兀以“乐游原上清秋节”起!画面是清秋节佳侣如云的狂欢时景、可是主人公茕茕孑立在西风残照之中。“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杜甫《乐游园歌》)!   此时,个人的忧愁完全被抛开了、8009或者说融入了历史的忧愁之中!词人通过对秦。汉那样赫赫王朝的遗迹——咸阳古道。汉代陵墓2663的掇取。从而进4849入了历史的反思!古道悠悠。音尘杳然、繁华!奢侈。纵欲、一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8652伴着萧瑟的西风?如血的残阳,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作者不是在凭吊秦皇汉武!他是在反思历史和现实、这里交杂着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的反思!词人固然没有正面写唐王朝的苟且繁华、但“乐游原上清秋节”这就足够了。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宝后期那种古罗马式的穷奢极欲和狂欢极乐。可没有人能从中去体会那潜在的破碎感、秦代、汉代过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独的陵墓。面对着西风残照、这固然是过去的遗迹、然而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实景,同时、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实景又必然使人联系到王朝的未来!于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界限被取消了。浑融在一起!历史的时序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一种表象——“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造成一7310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或者说是毁灭感,填塞在人们心头!这就2577是历史反思的结果,因而上片的个人忧愁只能被取代!作为下片的陪衬,   此词意境博大开阔。风格宏妙浑厚?读者从敦煌曲子词中也可以看到类似格调!而不类中晚唐6862的清婉绮丽!陆游说:“唐自5405大中以后。诗家日趋浅薄!其间不复有前辈宏妙浑厚之作。”(《花间集跋》)。诗风与词风自身存在着交错否定之趋势,   0797此词句句自然!而字字锤炼,沉声切响,掷地真作金石声?而抑扬顿挫,法度森然。无字荒率空泛。无一处逞才使气,以此而言,设为李太白之色。毋宁认是杜少陵之笔!其风格诚在五代花间未见。亦非歌席诸曲之所能拟望!已开宋代词之格调,   二、附原文如下:   忆秦娥   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译文】   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秦、

婚礼禁忌论文提纲

  一些常见的有关民俗婚礼方面的几点禁忌。新人结婚时需要注意的.虽然西式婚礼与现代简式婚礼已经非常普遍!但婚礼仍然是一个需要更多美好祝愿的仪式!若想在嫁娶的过程及日后婚姻生活中。处处留下好彩头!还是要多多考虑中国传统婚礼禁忌。比如结婚时说的话该如何,结婚时唱什么歌!这样不但是对长辈与不同身份的来宾的尊重,而且也为今后的新婚生活留下更多美好回忆,可从以下几个大纲准备论文要点:1!婚礼仪式开始准备2!新人进场选曲3、婚礼仪容仪表4!证婚人的证婚词5、新人交换戒指6,新娘的头纱掀开7。燃炮的什么时候放8!礼车的选择与顺序9,喜宴的场所选取与布局10。闹洞房的度要把握结婚是一件幸福切甜蜜的事情!但是因为婚礼繁琐,很多新人由于紧张导致婚礼上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为此留下了遗憾!想要一个完美的婚礼。婚礼细节就需要好好的了解一下了,婚礼上有以上细节需要注意!。

关于宋词的小论文

  落花之下的独立人   ——从宋词中的落花意象浅析宋代文人的命运观   【关键词】 落花 命运偶然性 文人的个人际遇 家国忧患意识   【内容摘要】宋词中的意象浩如烟海?本文将选取“落花”这一意象、从士大夫阶层!失意文人以及女性词人?三个层面、结合具体作品。和词人写作时的背景和心态?试分析“落花”意象在宋词中的特殊意蕴和内涵、及其中所表达的宋代文人的命运观和家国意识,   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时光流逝、落花凋零、飘摇随流水、太多的人看到这样的一幕,都会觉得一种不可自制1049的悲伤?这是因为、花之迅速凋落、乃是“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的缩写!叶嘉莹先生在《迦陵论诗从稿》中也曾这样写道:“枝头上憔悴暗淡的花朵。较之被狂风吹落的满地繁红更加使人觉得难堪、后者虽使人对其夭亡深怀惋惜,而前者则使人清清楚楚地认识到生命由盛而衰?由衰而灭的残酷的事实!后者属可避免之偶然的意外,前者则是不可逃避的一切生物之终结的定命!” 看落花的人。由落花生命的逝去!而感觉到自己的命运就如同飘忽不定的落花一样偶然,毫无定则!从而、产生了一种。命运无常的1718悲戚心理,落花便由一种单纯的自然事物,转变成为了一种富有丰3326富的艺术内涵的意象!   其实!最早提出这种落花意象中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偶然观的是南朝的范缜,在《南史范缜传》中!这样写道:“竟陵王子良精言佛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7313: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开藩篱落于粪溷之中、”   这段话是他与竟陵王萧子良就关于因果报应说所作的辩论。范缜说、“人生好象落在地上的花朵!有些花朵被风吹落到厅堂里,飘落到1565席子上。坐垫上。正如你一样出身高门!享受富贵。而有些花瓣被吹到粪坑里!就像我、一生不幸。”这即是说,人的富贵。贫贱、只不过是偶然的遭遇不同罢了,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富贵贫贱完全是自然的偶然现象、它包含了一种不可知论的前提,即人们无法掌握4063自己命运!只能听其自然安排、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0399  综观宋词史,在宋代诗人的词作中,落花意象比比皆是、有约六百多首、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因为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纤巧细致的特点!更容易表现优美!悠闲或忧愁的情绪!故而、落花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

古诗枫桥夜泊中的虚实相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并没有在寒山寺旁、通过实际的钟声生出了寒山寺的形象所以叫虚实相生。

张籍凉州词 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6210练到安西。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急急急!!我要“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虚实相生”各一首古诗。。最好加上分析。!

  景中藏情:   如杜甫绝句《漫兴》: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这首诗、全是写景!春色如画:杨花撒满小径,荷叶点缀小溪,竹笋暗生!小水鸭傍母而眠!从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那种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景色和画面中虽一无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处处都在抒情,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境的这种创造方式,历来最受人们推崇、因为它在风格上极为含蓄,达到了如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而这正是中国诗学追求的最高最难的境界、   情中见景:    李白的《月下独酌》之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即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此诗全作酒后谵语成篇、可笑的逻辑,荒谬的胡话中透露出诗人天真放达的个性。一个醉眼朦胧!酣态可掬的“酒仙”的形象便在这种酒香醇浓的诗境里不描自现了!这不仅是“情中见景”!更是“语中见景”了。它有点类似小说中的语言描写显示个性的手法?又是意境创造中化实为虚的艺术处理。皎然认为:“境象非一,虚实难明”!“可以偶虚!亦可以偶实”。也就是认为意境中的景物和情感的处理方式。可有多种形式!如果说上述“景中藏情”者,是以“偶实”的面貌出现的、而第二种“情中见景”式。便是以“偶虚”的面貌出现的了?仍算“情景交融”的一种方式!   情景并茂: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 惊涛裂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9766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词、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这首词的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9458壁的景?

什么叫卒章显志.什么叫讽喻.什么叫以实写虚.什么叫寓虚于实.什么叫虚实相生

  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文章题目虽是“岳阳楼记”、但不仅是记叙!说明。而又状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当代散文名家杨朔的《8917荔枝蜜》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法!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8490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7293甜的生活!蜜6816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高尚品质,然而作品结尾却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跟《岳阳楼记》结尾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文章结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也点出来了。原来前边大篇幅地歌颂蜜蜂,正是为后边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此即卒章8265显志之法的妙用!   一般地说!卒章显志手法常在散文中使用、当然在其他文体中也可使用   讽: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   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   虚实理论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但在我国艺术创作和艺术评论中!这一理论却被广泛运用、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中国的古典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其他作用于视觉听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有相通之处,但却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一,古典诗词中的虚实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艺术的关系   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八大山人画的鱼,齐白4361石画的对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画面虽空灵却有韵味?这都是运用了空白的手法!艺术家通过画面上的物象启示观众!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想像、重现艺术的8475美好境界。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也有这种现象。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实写作者和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省去了!隐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介绍?但我们可以通过想像来补充!这种以实写虚的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诗歌中的空白艺术。我国的古典诗歌,语言精练。言简意丰。有许多诗歌都运用了这种空白艺术。特别是以白描手法写景叙事的诗多是如此!虚实结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效果、   二、虚实与烘托手法的关系   诗人在刻画人物或描写景物!当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委婉含蓄之美时,常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引发8132读者想像、从而引起审美的体验?如《陌上桑》。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失常反应(实)的描写来烘托罗敷的美貌无比(虚)!又如《琵琶行》、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感情、“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入5793胜的效果。“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这与中国绘画中的渲染烘托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这两种虚实手法与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实手法是相通的!但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虚和实的关系还有特殊的表现形式,   三! 实与情景的关系   人们在分析艺术作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4377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诗字面上是写景、但这景中却包含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深情。是抒情、写景是实。抒情是虚!这实际上是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写法、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7397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是虚!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叙事寓理的写法、再如李忱的诗《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历尽坎坷而最9718终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诗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是言志,是虚、这实际上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托物言志的写法!以上几例、作者把主观上的情、志!理依托于客观的景物之上!“化景物为情思”!从表达的内容看!是情和景的关系!从表现手法看。是虚和实的关系!   四,虚实与比喻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诗人用这种方法对具体景物作生动形象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436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比喻、把多而不绝的 “愁”物化为一江东流的春水。形象地表达出来!又如贺铸的《青玉案》: “试问闲愁多几许。一川烟柳。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用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变无形为有形!写出了自己1475心中无限的感伤和愁苦,“一川烟柳”。“满城风絮”及“梅子黄时雨”。极言闲愁之多。无法排遣、这种用比喻来抒情的写法。从虚实的角度看,是化虚为实!以实写虚、   以上四种类型虚实结合的现象实际上与借景抒情。烘托!比喻。空白等艺术手法相通。因而均不在诗歌鉴赏所探讨的范围之内,诗歌鉴赏所探讨的主要是以下的几种情况!   五。当前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为虚   作者把已逝之景写入1520诗词中,大多是通过与当前的实景构成某种关系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三句、极写往昔的繁华生活、与词人当时无限凄凉的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虚衬实。以虚写实,虚实结合!凸显出梦醒后的浓重的悲哀、这种通过写已逝之景!虚2647实结合表达感情的诗不少!特别是借古讽今的怀古诗大多运用这种写法!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李2447白的《越中览古》!苏轼8162《念奴娇 赤壁怀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都是通过今昔的对比,表达对历史与现实思考。   六,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古典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把它与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弱柳扶晓风,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4531别感伤之情、这类诗常见的还有李商隐《6621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等。   七,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0339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5175子儿女,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想家0583人思己”,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效果!所以感情更加深沉。因而更加动人!4790艺术感染力更强!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欧阳修的《踏莎行》、这样虚实结合,沟通了双方的情感。所以,有思念有愁苦有断肠之痛!。也有温馨和慰藉?   八、客2155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的诗句写出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对现实9493世界的憎恶!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瘼的温和的天帝形象、反衬了畏惧强敌。一路逃窜、置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宋高宗以及昏庸无能朝廷、“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词人虽才华出众、但她却无力挽大厦于既倒、她希望到仙境去过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而反衬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无望,此外、常见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梦境来写对亡妻思念、虚实结合、可见思念之深之切之苦?再如汉乐府诗《上邪》设想了“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五种景象、而这些景象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是虚写、女主4888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更突出了誓死不“与君绝”的坚5539定信念!这种誓愿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不变心、这类诗中,最奇的要数刘过的《沁园春》(斗酒彘肩)词人把与杭州颇有渊源的几位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林逋(此时白居易过世已350余年、东坡!君复也均已作古)请到词中,饮酒赋诗,化用他们描写杭州西湖的名句入词,想象奇特!掇拾珠玉!浑然天成!千古奇文。   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还可以从诗词的形式,诗词的声律等角度进行解读、但由于本文只是着眼于如何引导学生对古典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鉴赏,故不一一赘述!   参考资料:[、

关于禁忌风俗的论文题目有哪些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根据题目写出一个观点、再加以阐述说明!重要的是要有说服能力。三要素缺一不可!仔细看看下面的具体介绍!以2501后就可以多试着写作!这样作文才可以有长进!此外!还要多记一些名言警句和名人事例!以便在作文中更好的应用!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7063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3]论点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7202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   ①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7808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2040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