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有无相生是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吗

  有与无本来就是相对的。体现在中国的基本辩证体系中的各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段话说明: &...

  C     试题分析: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才得以区分,有无,难易、长短等相对应而存在,相比较而存在!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存在条件。故B项错误!本题选C项、A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材料型的选择题。如果考生不理解材料!那就不知道该如何选起!所以考生一定要先弄懂材料的意思!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出对应的选项!此类题型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本题难度适中。。

《老子》中表现了很鲜明的辩证思维特点,如“有无相生”“柔以克刚”

  《老子》里有对宇宙本体的探讨。它认为宇宙的本体是“道”!“道”先于天地万物!是完全自足的,至高无上的、它1779不依赖任何东西?永远存在、0822“道”其实“无名”!因为一旦有了0919名字就有了限制,“道”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1530是为了表述起来方便,“道”不是一个实体、也难以用语言对它加以解释、描述!说明!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说明它,可以说它是万物之所以如此的东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这两句可以视为对“道”的总特性的概括!前一句的意思是事物的对立面总是在不断的运动中相互转化!讲的是宇宙间存在的辩证法原则!后一句讲“道”以“柔”为本。这里的“柔”。应该作宽泛的理解,《老子》一书中!“无为”“柔弱”“不争”“不为天下先”“处下”“静”等说法,或者和“柔”意5096义相近。或者相关联,   《老子》的哲学重心并不在对宇6733宙本体的探讨上?它更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首先要面对的人生和政治问题、而它的宇宙论为人生论。政治论提供了立论依据!既然“道”是“无为”的。那么治国的“圣人”也应该以此为鉴、以“无为”治天下,《老子》中反复陈说天下不可“为”,应该“无为”!“无为”而后才能“有为”!“无为”的意思是不妄为。让万事万物都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不让万事万物意识到“圣人”之功!《老子》中这样描述“无为”的治国之道: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那么!“圣人”如何才能做到“无为”呢、重要的是“好静”“无事”“无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同样的、也要使百姓“朴”“不欲”“静”!这样。天下就能走上正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七章)老子之提倡“无为”。是因为他看到“民之难治”“民不畏死”其实都是统治者自己的行为引起的、社会的问题不是统治者管得不够!而是管得过多,   同样不满于社会现实。同样怀怀有救世的理想和热情、孔子的主张是做“加法”、知难而进!而老子的主张是做减法,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第四十八章)、依据《老子》的思想。越讲“仁,

什么叫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指的是事物的相互资生、促进或助长3206的关系,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五行最初源于天道历数考,非指金木水火土五?而是指天行之时节五。即对天文的观测,内涵可追溯商代甲骨文中的五方。以及二十八星宿(四象)的观测!春秋时期《管子》曰“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此“五行”即天行历数义,故曰“以正天时”、。

<老子>翻译

  天下皆5349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1 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    2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显露出恶来了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 所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谐和。前 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4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 有所施为!但不加6931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5 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5630也离不开(功)、。

先秦诸子选读 的 《有无相生 》原文和翻译是什么啊??

  第一章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5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1 道可以说!但不0898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2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5030说他是有!0517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3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4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7993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5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第0461二章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3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4 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5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译文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0302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4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5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第三章1 不尚贤。使民不争,2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3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4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5 4640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6 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1 不崇尚贤能之辈。3532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2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3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4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5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6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第四章1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2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3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3,译文1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2 放弃2364自以为是的锐气。摆脱7017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便3605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3 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第五章1 天1551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2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译文1 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2 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3 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第六章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2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3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译文1 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2 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3 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第七章1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2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3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1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2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3 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第八章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2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3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4 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1 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 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3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交往,有诚有爱、言语,信实可靠,为政!天下归顺,做事!大有能力。行动、合乎时宜!4 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第九章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2 揣而锐之,不可常保!3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4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5 功成8366名遂身退,天之道。译文1 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2 千锤百炼的锋芒。也长不了的,3 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4 富贵而骄。是自取2430灾祸啊!5 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隐去、这正是上天之道!第十章1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4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5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6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7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译文1 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2 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3 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5347透亮如明镜呢。4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5 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6 明白通达,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7 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第十一章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1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2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3 为房2428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4 有形者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第十二章1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6513令人口爽,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2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1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2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第十三章1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2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3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4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文1 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2 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3 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忧虑、是因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祸患可忧虑呢。4 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天下的人,堪9173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8253下的信靠!第十四章1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2 此三9085者不可致诘4?故混而为一!3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4 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5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6 迎之不见其首?9251随之不见其后?7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译文1 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微”!2 “夷希微”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3 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4 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5 4057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6 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7 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第十五章1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3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4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译文1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4263深不可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2 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6241好像浑沌不清,3 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活呢。4 持5694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第十六章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2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3 归根曰静、4 静曰复命!5 复命曰常5、6 知常曰明,7 不知常、妄作!凶,8 知常容!容乃公!9 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10 道乃久,没身不殆。译文1 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2968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2 万4898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3 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4 平静安息便0522是复归了真生命!5 2082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6 认识永恒便是光明?7 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知常曰明!8 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9 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10 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1023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第十七章1 太上,下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2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3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1 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9880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2 信实不足!才有不信、3 悠悠0692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6902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第十八1690章1 大道废。有仁义、2 智慧出!有大伪!3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1 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2 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3 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第十九章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2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3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译文1 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2 然而,用这三者作5149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3 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第二十章1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2 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3 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兮若无所归。4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5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6 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7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以上诸词语是从中择来拼凑的,但都是相辅相成的,一一对应而存在的.因此是"恒也".我不知道你想问甚么?如果是择句,"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较不直观.供你参考.?

哲学上有无相通,文学上也虚实相生,以此为观点,写一段话,做到叙议结合。

  透过繁华追索生命意义时!我们看到生命的始终皆源于无。归于无   昂望星空探究存在意义时。我们看看存在的始终皆创生于空,湮灭于2901空   但空和无之间由被有和实填充!被人赋予意义!、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0870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白话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    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所以才功绩永存。   、

梦到自己向老子道歉是啥意思

  迷而知返 得道未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