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如何解读《周易》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目前社会的发展是以“和谐”为中心进行推进的!而一提到“和谐”自然不可绕过“天人合一”这一主题、如今嘴上挂着。笔下写着“天人合一”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但究竟什么是“天人合一”!它的深刻内涵又是什么呢。这恐怕真正领悟的人并不是太多、 下面就从《周易》的四个方面来谈谈天人合一的关系: 一,《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追求天与人的和谐统一!同时又肯定天与人的区别! 《周易》的特点是:它自身是认识的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中介,它一头联着客体,描摹着客体、恰如《系辞传》中所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书是以天地为准则、所以能包罗天地万物4417的规律),“夫《易8973》广矣大矣!6721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易》书所包含的道理0626十分广大、从远处说则没有止境,从近处说,则止于一身即可验证!从天地间的事物说,则无所不备)。“夫《易》何为者,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易》的作用是什么,它是用来揭示事物内在的道理以判断事体、概括天地间的规律,如此而已)、“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总之、是用《易》来明白天道!细察民事的)、 这些论述,都说明《周易》是认识对象的反映、它以描摹客体为务,而它的另一头又是联系着认识主体!是主体赖以认识客体的依靠,又恰如《系辞传》中所言:“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书的产生!是“圣人”穷极了深奥的抽象理论!所以才能开通人的思想、唯其研究了极其微细的运动变化。所以能够判定天下的具体事物,唯其变化之快?所以不急走却迅速!没有看到行动却早已达到了目的),“圣人”就是这样利用《周易》所揭示的事理,去认识世界!《周易》作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中介!就反映了《周易》把“天”和“人”是区别开来的,这正是《周易》明显有别于先秦其他著作的突出特点。 二、《周易》的“天人合一”观,既肯定天与人的区别、同4579时又重视天与人的联系, 对于天与人的联系、道家也十分重视。但其性质大异于《周易》、道家强调天与人的自然性。意在迫使“有思有为”的人回到自然的状态中去、像庄子所主张的那样“万物一体”。而《周易》则强调天与人的规律性、无论是天的运动、还是人的活动!都不是或不可任意而为的,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豫卦·彖传》有这样的话:“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豫”卦所言的顺其事理而行动。天地的运动都顺从这个客观规律!更何况建侯封国!行师作战一类的事呢!天地顺其固有的规律而运动。所以日月运行不失其常规之法度。四时的循环变化没有差错。“圣人”顺0059其事物固有的规律而行动、则刑罚分明,万民服从。这说明无论天道还是人事,都1403须“顺以动”。“豫”的意义重大啊、 “天地以顺动”、是指天地的运动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而且其动是自然的,“圣人以顺动”,说明了人的活动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但人是有意识的,非自然的!在遵从“规律性”这一点上!天与人都是不可违背的。类似这样的论述!在《周易》中有多处!如《观卦·彖传》!《恒卦·彖传》、 《恒卦·彖传》:“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客观自然规律,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的,有始则有终、有终则有始、终始相因、往复不穷!日月照耀耀大地?这是恒久不变的。但这个恒久不变的照耀、又是以得6063天作为它的存在条件!没有天这个客观条件的存在,日月照耀就不能恒久(强调了恒久不变的现实性与相对性)!四时的运转总是处在变化过程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停顿、万物由此生生不已!“圣人”经久地掌握和运用它!推行教化,来成就天下人, 三、在《周易》全书中,强调了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有意识的!而作为客体的“7212天”是无意识的? 这个观点。通过《系辞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表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也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如此说来“圣人”的思想认识岂不是见不到了吗。孔子回答说:正因为语言。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思想、“圣人”才确定用形象的东西来表达他5491的思想?设计出卦来反映他认识的虚虚实实!再在卦下系上文字说明来作为完全尽意的话,加以变通来得到全部好处!从而使百姓受到鼓舞而不倦于事业、这就收到了阴阳变化不测的神妙作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爻!言天下之至颐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功而不可乱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看到天下事物最复杂,从而用卦爻来比拟它的形态!象征它的事9234物所宜!所以叫作象, 由此看来!“圣人”有思有意。通过立象。设卦,系辞!变通和鼓舞,把“思”与“意”表达出来,说明“人”是有“意识”的、至于说明作为认识客体的“天”是无“意识”的!请看下面的文字: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天地无思无为。自然而然。“圣人”有思有为、却主动设计。《周易》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先秦道家。老庄者流、重天轻人!视人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却失去了主体的意义!《周易》在天人关系中?则重天更重人,人是认识的对象。更是认识的主体、此外、《周易》也与荀子不同,不言胜天的问题,它认为天与人本来就是统一和谐的,人的任务是从实践和认识这两个方面。来实现这2279种统一与和谐, 四,《周易》“天人合一”。是“合”于“生”而规避“死”的。 在《易经》六十四卦“吉凶观”的基础上、《易传》衍生出了关于人的“生死观”、这就使卜筮中的“天人合一”、发展到了先秦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智慧高度,0882卜筮以人之生为吉、4432以人之死为凶,其思维与情感的流向总是趋吉避凶!而当发展为哲学的“生死观”时,《周易》则突出表现为“重生忌死”。在《易传》中!处处谈“生”?由此看来。《周易》在生死观上、是重视“生”而轻视“死”的、 《周易》把关于“生”的思想!与“天人合一”对接在一起、认为“天人4630合一”!就“合”于“生”!“天”下生为“人”、“人”上应于“天”!天。人格外、人情化。而人、天则化!天道化!《周易》以“生”为内容的“天人合一”。是与生殖崇拜思想密切相关的, 《系辞传》下说:“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是说!天地阴阳二气交融在一起。最后凝聚变化。形成万物的形体,男女或动物两性形体交合。万类4158才能生化, 乾坤为天地、天5154地又是男女?男女又是乾坤。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哲学智慧。就其思维的品格!就是从男女的交合去比附天地的“化育”。就是将“人”纳入了“天地”运行发展的整体动态大系统之中!却仍然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境界,而有生命的延续和进化、才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是《周易》的精髓?

  《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这两者是两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宏观事物和微观事物的性质是不同的!这就反映为他们的质能时空系统的数理模型不同,所谓质能时空系统就是事物质能时空的4243转化关系系统。   宏微观质能时空系统的统一就是(根据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质能时空系统的转化关系)他们的数理模型的统一!   天人合一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天人的各自系统可以有统一的数理模型!或者说天人构成的系统有数理模型,   而这个天人合一的数理模型可以由《易经》给出!或者《易经》的数理模型可以发展为天人合一系统的数理模型!   所谓数理模型我将其分6583为两块:   一块是模式、   另一块是模数、   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其中的万有引力常数就是模数、而半径和质量所构成的关系式就是模式、   那么。模式中的数据是可以变化的、而模数是常数!是不变的。   还有如光速!布朗克常数等都是模数的性质!其实10进制也可以作为一种模数,   那么《易经》的数理模型就要给出天人系统的数理模型的模式和模数、而术数学和象数学研究的正是这个问题。所谓有卦爻就有象数。所谓“大衍之数五十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第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易经》数理模型如对3319应相同物质!其模式相同,如对应相同精神、其模数相同,   就质能时空系统的数理模型而恭。模式就是质能时空构成的关系式、模数就是质能时空转化的当量?,

“天人合一,五行学说”,指的是什么?

  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五6636方说”和“五材说”等演化而来!“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五行中每一行代表一种功能属性?它们之间具有生克和制化的关系,通过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五行整体获得动态平衡。从而维持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来认识人体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五行学说贯穿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2211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即8256是指五种物质、“行”是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一) 五行的特性   1!木的特性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又能直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凡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 “火曰炎上”、“炎”!是焚烧、热烈之义。“上”!是上升。“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4893为具有温热!向上的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 “土爰稼穑”!“爰”、通“曰”、“稼”。即种植谷物、“穑”即收获谷物。“稼穑”。泛指人类种植和收获谷物的农事活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 “金曰从革”、“从”!由也!说明金的来源、“革”、即变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5579因而引申为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润”。即潮湿。滋润!濡润,“下”即向下?下行!“润下”、是指水滋润下行的特点,故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二)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五行自 然 界 人 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五脏五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木角酸青生风东春肝胆目筋怒呼握火微苦赤长暑南夏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土宫甘黄化湿中长夏脾胃口肉思歌哕金商辛白收燥西秋肺大肠鼻皮悲哭咳水羽咸黑藏寒北冬肾膀胱耳骨恐呻栗   (三)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的相互关系!最基本的是相生与相克关系!相生。就是五行中的某一种7616物质对另一种物质的资生!助9476长和促进的关系!如木。

简要说明风水学核心内容“天人合一”原则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了风水就明白了、一阴一阳谓之道。、

易经,是谁著作的

  易经是一部历经多人多朝代的作品,它经过伏羲氏,周文王、最后到孔子才算是完成。易经这本书它不是一个人的作品!、

易经与保险

  保险都是好的、只要买到合适自己的保险才是最好的保障,

易经的大体内容

  序篇里面讲了:行事预知天命!随机顺0847势而作?增善减恶,德被苍生,万物皆兴。拿最近我现实中给0564一位姓秦的女士卜卦中!她所得出的是第二十卦!名曰《风0325地观》最后一个字读一声,发音同关,这个卦具体内容以后我们会讲到,算出这个卦之后、在讲解中更多是突出谦谦君子的为人之道、越是逆境中则越要胸怀坦荡。而从第一爻来看!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反而是表明在回顾中事件的起因却是因君子所为而体现出悲哀!但结合后面五爻来看、为君子之道!胸怀坦荡0216才可做出准确的判断选择最佳的撤身时机、否则定遭致不可预估的损失。昨天我也给陈先生讲了这个故事。不过我依然帮他补了一卦,因为昨天时间关系!我没有及时给其讲解其中的奥义,不过如果陈先生你现在有看我这一讲的话、我可以提前告知你。你昨天算的是一个财运亨通的卦,为第五十卦、火风鼎,但是这个卦同样有一些禁忌、待有机会我会亲自给您讲述,另外一位网友提出!认为我讲的内容太过于的浅。而且进度太慢。关于这位网友,我觉得我有必要申辩一下,首先十分感谢您提出的意见!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十分了解《易经》!我开头如果把那些玄之又玄的爸爸六十四卦直接摆出来,每一爻的寓意和示意拿出来分享的话,那么恐怕很多初学易经或者还没有正式接触的易经的朋友会吃不消,所以为了广大的网友我不得不从很浅很易懂的角度着手来讲解。让广大网友在学习之前。先有一个定义的认知。还有几位道友对我提出了是否是在做广告的质疑。这个我就不多做辩解了、说做广3860告也对,但是广告也分很多种!有纯公益广告也有经济型广告。我到底在做那种广告那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最后依4715然感谢几位道友,“行事预见天命。随机顺势而作、增善减恶!德被苍生!万物皆兴,”这是易经前言之中的一段话!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听过。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下定义!同时也富含了诸多哲理在其中。“天命”这个词这几年很是流行,但是天命又是什么呢,今天不是讲语文课,我暂不对这两个字的字义做解释!结合易经来看的话!天命就是每个人的命理定数所在。我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各位就会明白,比如我们生下来、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是谁是注定的,我们几时几分几刻出生!是男是女!多高多重、几2531只眼睛几只手!这些是我们不可能左右的了的,如果继续延伸的话那么就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法则、比如白天完了是黑夜、黑夜之后又是白天,白天天上有太阳。晚上月亮会发光,二十四小时3579是一天,十二个月是一年。春耕秋收、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天命、。

什么叫易经八卦

  易经也称为周易是一部由伏羲氏画卦周文王演辞孔子作序的一部经典,因其是由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符号组成所以被人称为八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怎么样看易经?看易经有什么用?

  易是容易。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易之方法(易之经)   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7406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只有对其缺乏了解的人才认6968为易经是迷信。   《归妹》卦的解释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3013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8506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5475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0572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0466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6430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4138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5448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0629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9087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2913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9489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9203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8080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6573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0201”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7556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3328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8488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9202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6895的根本规律。、,!

易经有多少个字

  1!《易经》16589字,   2、长沙马王堆西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