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坤卦的《哲学易经》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日: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缰。柔顺利贞。君子攸往!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缰.《象》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是开创!坤是承接。为此我们7864说天过就是大地了、它含弘光大、生化了万物。造就了一切,万物依乎她而得以开辟展布生生不息、牝马依乎她而得以奔驰缰土咤叱风雄、因此作为君子当前去行事!当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当然、或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绪多迷茫,但必能凭借着执着的理念探求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主者而普利天下!有什么不利呢、面向西南向着明媚的大道前进必能处处得到和应与发展!如行向晦暗处事不明则必然会有所失、因此要按于现状服从发展观。中正而吉祥。我们知道,到2778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找到其它能生存人类的星球,地球是唯一生存人类万物的空间!是人类唯一的依托。因此《彖》辞说第二就是大地了,万物依乎她而获得了生存的条件?这通通归功于上天的神奇造化、大地博厚,承载着万物,她的品德超大无比而从不分地界!她含弘广大光绪绰着。因此物类全得造化和伸展?牝马属于地中产物、凭借了大地的无限辽阔而得以行地无缰施展其能。大地多么的柔顺和利贞啊!因此君子当有所行动!当博击于大千世界。当投身于无限光华的事业中去、或许面对错综复杂的大千世界而感到茫然和迷惑!但必能凭借执着的理念成就功德,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走的道路。没有什么不利呵,践踏着明媚的大道必处处得到和应与发展、若行向晦暗处事不明则必然会有所失、但只要内心美好充满激情最终必有所庆、因此君子当服从发展观不断前进?无处不能通向成功的大道和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明天,《象》辞说:大地含弘广大。因而孕生了万物!大地广博舒展!因而万物生机盎然、这是《坤》之象,是以君子观之思只有博大的胸怀?和美的品德、才能百业兴起百花齐放。形成一个和谐的!健全的,繁荣的社会、从而君子当厚其德。载其物,成就完美品德!创造完美世界!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日: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致坚冰也,开始降霜了、坚厚的冰冻也就快到了!可见,一切事物的形成都是循序渐进的,逐步形成的。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君子当点滴积累!每天有所行动!只有点滴积累才能驯致其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日: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直是通直。方是方正,大是广大、大地通直、一往无前,大地方正!可圈可点!大地宽广又何处不是用武之地,因此君子当永不间断地努力、也决不轻言放弃!只要执着和坚定不移何处不可通向成功的大道,有什么可自暴自欺的呢。人的出生境遇或许0148千差万别,但上帝并不偏爱任何一个人!因此没有必要把自己定位在自己的命运之中、一切的成功与伟大完全在于永不间8094断的努力和不断拼搏的精神!假如你想获1084得成功,就要为它创造条件,坐等机遇期望时运就会一事无成,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0111》日: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章,彰也、含章可贞,以时而发。容光必照矣、心怀怀美好的愿望和理念又从不间断努力则必有所成?“以时发也,”因此若以此心即或建不了丰功伟绩致力于王道服务于6380社会也必有好的结局!“知光大也!”“一个好的理念和伟大的设想总是能振奋人心的,一个好的建义和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引导又未尝不能带来社会轰动效应!”因此我们需先进的理论,伟大的思想,更需要不断实践的精神,六四:括囊!无咎无誉,《......余下全文>>!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或者说是中国哲学的总源头对吗?为什么?

  以上的大大们、说的也太复杂了吧。易经,里面包罗万象,很多学科都是有易经演变来的、不用举例了吧!太级八卦图我想都看过吧,易经就是里面那极心?不仅是中国哲学的源头,哲学只是里面的一点,天地、阴阳。各有所解~~、

易经是哲学吗?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1.《易经》是哲学!但不仅仅是哲学,还包括了天文地理等许多知识!   2.《易经》的占卜术只是5441其中一部分,但是其9164精髓是一种辩证法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普遍的规律性。最重要的不2493是通过《易经》预测未来?而是学习里面蕴涵的哲理思想!并按照其去行事!这样做起事就8349会比较顺利,这也就是《易经》里所说的“会易者不占”的境界,   《易经》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7427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以区别于汉代其他各家易传?《易大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著作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共十篇、称为《十翼》!翼者羽翼,辅助之意,表明十翼旨在解释阐述《易经》。《彖传》是以卦象爻象来判断每一0951卦的意义、《象传》是解释卦象和卦辞爻辞的,分为《大象》和《小象》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义的称为《小象》!因其以卦象!爻象为根据、故曰《象传》、《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以阐述《易》理及其作用为主、系于经之后!故曰系辞!《文言传》是解说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有《乾文言》一章,《坤文言》一章。《说卦传》的前一部分很简要地说明《易》的卦爻为观5228变穷理?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后一部分解说八卦所象的事物、《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和意义。《杂卦传2786》将性质相对或其义相近的卦组合起来说明其卦义!因不按照《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错杂而述之。故名。   由八3743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4403到《十翼》。源远流长,旧说伏羲画八卦、周文王演《易》,重之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虽未可尽信!但并非毫无根据!一般认为八卦大体起于上古!卦辞爻辞形成于西周初期、至于《易传》。虽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但传统的说法认为《十翼》皆孔子之作、则欠确切!一些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易传》并非一人一时之作、它导源于孔子而由儒家后学在战国时写成,、

为什么中国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希望

  这个看你如何来理解中国哲学,   先要搞清楚哲学是什么!   哲学分为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以外的哲学。这只是分类的方式而已,   中国哲学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本身就是一个辩论题的题目?看你如何来论证而已,   可以作为正方、也可以作为反方。。

为什么说《周易》是一部阐述运动变化的哲学?

  生活中的“爻6020”   《周易》的“爻”是运动的标志与象征,是爻的升降变化而使卦发生变化。   “爻”代表着阴阳变化、有“爻”之动、而有卦之变,故爻是卦变3085的始祖!   有“爻”形,就有运动美   我们说《周易》是一部阐述运动变易的哲学、其运动变易之变表现在卦变?而根源在于爻变!由于爻变而产生阴阳功能动平衡的转变!如由于爻的9221升降增减而发生“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履霜坚冰至”,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运动亦是如此。无爻不变   《周易》“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均蕴含了《易》的运动变化哲学,(网络配图)!

为什么叫易经

  易,2220甲骨文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弧线。右是半个圆圈!其意为星星!地平线和太阳!取象为昼夜交替!表示阴阳!《周易乾凿度》讲!易有三义!不易。简易!变易!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构成,这一点是不变的,称为不易,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只要使其达到阴阳7740的平衡!就会和谐永存,谓之简易、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阴阳相摩、相推的结果、称之为变易、   仔细读一遍《系辞传》就知道了、。

黑格尔欣赏中国哲学吗

  黑格尔对于中国哲学的看法     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东方哲学”部分!一开始他这样说:“首先要讲的是东方哲学……我们所以要提到它、只是为了表明何以我们不多讲它”(见该书第115页,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因为在他看来。哲学史是从东方开始的。这是哲学发展的低级阶段。严格来讲,0427还不是真正的哲学、而只是一种“宗教哲学”(同上书!115页)、   黑格尔在谈到《易经》时说:“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里面!”(120页)“他们是从思想开始。然后流入空虚、而哲学也同样沦于空虚!”(122页7862)   因此!绝不像网上有人说的:“在他的自传中他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他对《易经0186》如此看不起?怎么可能从中得到启发,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的辩证逻辑与《易经》有什么关系,(这里需要澄清的还有:黑格尔从来就没有写什么《自传》,)  3163 对于《道德经》!黑格尔在介绍了一些内容、尤其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一段之后!他说:“但是我们从这个教训里得到了什么呢。”(127页)意思是!这些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在另一个地方!介绍了老子说的一些带有辨证思想的说法之后,黑格尔评价说:“这也是说得很笨拙的、”(129页)   他对中国哲学的总体评价是这样的:“这里,在中国、在中国的宗教和哲学里!我们遇见一种十分特别的完全散文式的理智……中国人的想象力的表现是异样的:国家宗教就是他们的想象的表现。但那与宗教3432相关联而发挥出来的哲学便是抽象的,因为他们的宗教的内容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内容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132页)就是说。中国哲学完全没有成为体系,仅仅是一些零散的观点。而且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高级的精神形态——具体的思维(在黑格尔那里,抽象思维是低级的思维)?     2. 黑格尔对于中国的看法   黑格尔对于中国的看法、主要在他的《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中、这里摘几段代表性的观点:   “历史开始于中国和蒙古人”(见《历史哲学》119页)。按照黑格尔的看法。最初的阶段是最原始!最简单。最野蛮的!越是高级的阶段则越文明!整个世界历史的行程,从东方开始,最后到日耳曼世界结束。因为日耳曼世界是最文明!最高级的阶段、3392他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是个体的自,

如何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命运

  命——必然。   运——偶然,   比方说:你在一个斜坡上把一盆水倒下去!你倒一千遍。水都是向下流的。无一例外,   但是、你倒一千遍。绝不会有两次、水向下流的路径是相同的!   7297前者是“命”。后者是“运”,!

中原文化的哲学宗教

  中原地区是中国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地、儒家文化发源于中原的主要标志是《易经》。上古《易经》被儒家尊为儒学六经之首。伏羲在河南淮阳创造八卦。周文王将伏羲的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孔子拜读易经六十四卦后!写下了十篇心得笔记,史称《十翼》。《十翼》是对《易经》的诠释、河南河阳(今孟县)的韩愈建立了儒学道统、并9407努力复兴儒学,将儒学发展到理学形态的主要学说之一是二程洛学,河南是道家的发祥地、出生于河南鹿邑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洛阳是老子居住和担任史官的地方。《道德经9958》(又名《老子》)一书写成于函谷关,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法和法律有不同!法好比物理。而律则是人为)是对人类的束缚!要全部舍弃。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不作为、而7357是以无为来有为,不乱为!战国时期的墨子是河南鲁山人,他创立了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家文化的思想观点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墨学在先秦时期与儒学并称为显学,汉代中期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墨学在形式上中绝,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汉传佛教是佛教的三大地理分支之一!佛教经由两条路径传入中国、一支由古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洛阳白马寺是东汉前期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中国历史上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佛说四十二章经诞生于洛阳,建于北魏时期的登封少林寺是中国汉传佛教禅宗祖庭!又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 中原佛教界在历史上大德云集!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9326省偃师市南境)的玄奘是著名的译经师。也是法相唯识宗的创立者。中国的第一个比丘是颍川的朱士行,中原佛教在古代是中国佛教向海外的传播的中心!远播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

整容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2687的错误?   9404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8362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   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2409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0188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0637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