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易经系辞的作者是谁

   作者不详,《系辞》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说的《易传》、《系辞》是这7种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系辞9860》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论述?应当经过了孔子以后儒家的整理,可以说《系辞》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求《周易·系辞》全文及翻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干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9995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8581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3319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夫《易》广矣大矣、5513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干。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8141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0793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9806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3949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余下全文>>,

《周易.系辞》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 一 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们脚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确定了,在人们脚下的和高高在上的罗列出来、(人们认为)高下与卑贱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运动与静止有规律。阳刚和阴柔就明确分开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现)矣、   各种事情根据类别而聚集,万物根据类别而分为不同8485的群体,吉祥与凶险也就产生了!在天上的(日月星辰)呈现出它们的形象,在地上的(山泽草木)呈现出它们的形态!(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就体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因此阳刚和阴柔相互5153摩擦撞击(形成了八卦)。八卦相互冲击变动(形成了**卦)。(天下万物)靠雷霆的鼓动(而产生)!靠风雨的滋润(而成长),日月不停的运转交替、形成了有寒冷有暑热的季节变化。效法天道的成为男子!效法地道的成为女子。天道主管一切生机原始契机。地道发挥作用而使万物生成。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天道凭借变化来主管一切!地道凭借简易而成就事物、通过认识变化规律就容易使人掌握,通过简易的表现方式就容易使人们遵从,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掌握就能得到理解和亲近,容易遵从就能用来建立事业!得3179到理解和亲近就能长久,能够建立事业就能更加宏大,能够长久就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品德。能够宏大4884就是贤德的人应该建立的事业?   易简,而天4871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7843其中矣!   能够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和简易的表现方式。天下的道理就能被掌握了、掌握7930了天下的道理,成功的契机也就蕴含在其中了。   第 二 章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创立了八卦和**卦而观察卦象、又在卦象后面连缀上卦辞用来表明事物的吉祥与凶险情况,阳刚与阴柔相互推进而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因此!吉祥和凶险的情况。就是获得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悔恨与羞辱的情况。就是防备忧患或遭受忧患的表现习惯那时,事0151物的改变与转化情况,就是事物进化与退化的表现形式、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阳刚与阴柔的情况!就是白昼或黑夜的体现!六爻的变动,就是天地人三方面变化规律的体现。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因此,君子要立身而安心的原则!就是《易经》所表现出来的秩序!所爱0056好并玩味的?就是每卦的爻辞、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因此。君子平时就观察卦象、而且玩味那卦爻辞。有所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而且玩味占卜出来的结果!因此才能得到来自上天的保佑!能够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利!   第 三 章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彖辞6581就是卦辞,是解说卦象的文字,爻辞,是解说卦爻象变化的文字。吉祥与凶险、是解说得到或失去(美好事物)情况的文字!悔恨和羞辱、是说有小的缺欠或过失,没有灾难。说的是善于弥补过错。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   因此,所谓的尊贵与卑贱的罗列!就取决于某一爻所处的位置。区别小人之道还是君子之道。就取决于卦象的构成、分辨吉祥还是凶险!就体现在卦爻辞之中!   1980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忧患、悔恨。羞辱的意思,就体现在卦爻象和卦爻辞的细微区别上、震惊恐惧而没有灾难,就因为能够悔改。因此、**卦中有小人和君子,卦爻辞中有凶险有平易!卦爻辞各自指示人们趋吉避凶的方向!   第 四 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和天地法则相一致,所以能够完全展现天地的变化规律!抬头来观察上天的各种现象,低头来观察大地的各种情况、因此能够知道幽隐难见的和显而易见的事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研究事物的开始状态!再回头寻求事物的最终结果。所以能够知道死亡与生长的规律!精气凝聚而成为具体的物体形态、魂魄的游离聚散而形成变化。因此能够知道鬼神的情况和状态,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易经》的道理)和天地的规律相似、所以不能违背它!知道它包容万物的规律!而且能够按照它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来解决天下的问题!所以不会有偏差过失。普遍地运用它的法则去做事却不像水流一样到处泛滥。乐观地对待自然趋势而知道命运不可更改、所以能没有忧愁苦闷,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 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智),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安心地生活在所生活的地方而用仁德使自己敦厚。所以能够爱护众人和万物!总括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规律而没有错失、费劲周折而成就万物而没有任何遗漏,完全通晓昼夜(也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且讲究明智5398地对待它,所以它神妙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变化无穷而没有具体的形态,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柔和阳刚合在一起叫做“道”,继承这种道的就是最美好的,成就这种道的就成为一种品性,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强调仁德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出仁德!讲究智慧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了智慧!百姓每天运用它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7430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化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它体现出来的盛大的美德和宏伟的事业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广泛地拥有天地间的一切可以称为宏伟的事业、时刻变化更新可以称为盛大的美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使万物生长并再生就是《易经》所要表现的变化的内涵,把这个内涵画成卦象就是(体现天道的)乾卦。效法天道的就是(体现地道的)坤卦,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通过对数字的深入研究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做占卜!与变化的规律相通的叫做事、阴柔与阳刚无法使人预测叫做神、   第 六 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经》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非常广泛博大了、往远处说、没有什么事物能拒绝它。往近处说!一切事物都稳定而各自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不违背《易经》所体现的秩序)、从整个天地之间来看、没有什么事物能超出它的范围?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那体现天道乾、在它不妄动的时候专一(或者说像线穗一样柔软)。在它运动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变得刚直)、因此能够产生充实?刚健1657而伟大的事物!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 生焉。   那体现地道的坤卦。在它不妄动的时候收敛深藏(或8078者说构成阴的两画合在一起),在它运动的时候扩张伸展(或者说两画分开)!因此能够产生虚空?阴柔而广大的事物、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经》的广博与伟大与天地相一致、变化通达与四季运行2279相一致!阴柔与刚健的道理与日月的形象相一致。平易简约这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与至高无上的德性相配合、   第 七 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5130广业也,   孔子说:“《易经》大概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吧。” 《易经》是圣人用来使人们品德更加崇高,事业更加广大的典籍、   知(智)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智慧以品德崇高为基础,礼义以态度谦卑为准则、品德的崇高要效法天道,态度的谦卑要效法地道?0153天和地各自守持在自己的本位!《易经》所体现的规律就运行在天地之中了!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修养自己而)成为一种品性、使一切存在保持其存在的自然状态?这是理解道和义的门户,   第 八 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复杂多样、而用卦爻的方式模拟出它们的形态!象征万事万物的应当遵守的本分、因此称之为卦爻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运动规律!而观察她们交会与变通!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在卦爻象后面又加上文辞的说明,用来判断人事的吉祥与凶险情况,因此称之为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说到天下万物!虽然非常复杂多样。但没有3103任何事物令人厌恶,6952说到天下万物。虽然运动变化多端。但没有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是8391混乱的?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模拟出万事万物(而成为卦爻象)然后再揭示其中的道理,仔细审定万事万物的情况然后揭示其中的变动情况、通过模拟和审定而确定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小鹤在树荫中鸣叫。它的子女和它共鸣,我有好巨、我要和你一起享用它!”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 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说:“君子处在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言论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应!何况是近处的呢。处在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不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也5989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发生在近处、却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重要、门轴和机关的发动、关系到得到2789的是称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感天动地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同人8708卦辞说!先会嚎啕大哭!然后会欢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子说:“君子的法则,可以体现在出家做官,也可以体现在在家闲居。可以体现为1561沉默寡言!也可以体现为言谈议论、另个人能够心志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斩断金属!心志相同的话语。犹如兰花一5096样芳香?”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2171  “(大过卦的)初六爻辞说!用白色的茅草垫着(来放祭品)?没有灾难。”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孔子说:“随便地把祭品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却还要用白色茅草垫在下面作席子,还有什么灾难呢、因为非常(祭祀的态度)慎重。茅草这种东西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把慎重地对待这些具体事情作为基础而继续发扬下去!那就没有什么过失了!”   “劳谦、君有终 ,吉。”   “(谦卦1981九三爻辞说),劳苦而谦逊。君子能够坚持到底,就能获得吉祥!”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孔子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己认为有功德。这是非常敦厚的态度、这就告诉人们有功德的人要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谦逊,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本,谦逊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的重要原则,”   “亢龙有悔。”   “(乾卦上九爻辞说),龙飞到过高的位置、就会产生悔恨,”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8919有悔也,”   孔子说:“尊贵却没有实际地位。地位高贵却民有民众、贤德的人处在卑下的地位而没有人去辅助他。因1795此行动会有悔恨。”   “不出户庭,无咎!”   “(节卦初九爻辞说),不走出门户庭院。没有灾难、”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机密大事不能慎重而周密的考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而周密,不能随便便把话说出来,把1658事情做出来。”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孔子说:“创作《易经6372》的人大概知道盗贼的情况吧!《易经》(解卦六三爻辞)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子!招致盗寇前来!’背东西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一般百姓却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9647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侵犯他,懒惰而不知道藏敛财物就像教导5799人们做盗贼一样,女子把容貌打扮得过分妖艳就像教导人们淫荡一样,《易经》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子、招致盗寇前来,’这就说出了导致盗贼的原因!”   第 九 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2863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天数与地数之中一和六、二和七、三和八,四和九。五和十代表五个方位。并且它们两两相互搭配(如一和六都在北方。代表冬季等)!天数的一。三、五。七、九与地数二!四、六!八!十可以分别结合在一起,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这是用来推算阴阳的各种变化形式?而且反映阴阳所体现出来的神妙情况,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用来推演变化的蓍草(一种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茎杆制成的推演用具)用五十根表示大衍之数、但其中发挥作用的只有四十九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将四十九根)任意分为两部分用来象征两仪、(从其中任何一部分中)拿出一根挂在旁边(使分开的三部分)象征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0213  (再对所分开的两部分)每四根为一组分成若干组用来象征四季,将(其中一部分中)剩下的不够四根夹在手指缝中用来象征闰月、对另一部分所剩下的也像这样夹1813在手指缝间!然后一起挂在旁边,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乾卦会1883用二百一十六根蓍草?坤卦会用一百四十四根!1788总共用三百六十根,相当于一年的天数!   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易经》上下两篇的**卦所用的蓍草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根。相当于万物的数目。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因此!经过分成两部分。挂一根在旁边,四根分组。放下剩下的这四个步骤而得出表示变化形式的卦象,经过这样十八次推演而成为一个卦象,这样2526就得出了八卦中的一个卦象!   引6881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按照这个办法继续推演!碰到同类的情况以此类推,(而形成**卦之中的一卦)。天下的一切事物就都(可以通过所得到的卦象)完全体现出来了、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它可以使阴阳之道明确地显示出来、使人们的美德行为8728更加神妙!因此可以用来应付万事万物!可以用来神灵的保佑了、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4626所为乎,”   孔子说:“了解变化规律的人,大概能了解神灵的所作所为吧?”   第 十 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用来指导言论时格外重视卦爻辞,用 来3678指导行动时格外重视阴阳变化的规律!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格外重视卦象的形象!用来预断吉凶时格外重视占卜、   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因此。君子8649将要有所作为!将要有所行动!到《易经》的卦爻辞中来询问吉凶趋向。他所得到的吉凶答复好比敲击物体必然会有回声一样灵验、不管是远是近。还是幽隐精深的事情、所以能知道未来事物的吉凶趋势、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为精深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5777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0068下之象!   将天数和地数综合参考来寻求变化的规律,将这些数字交错分析!能够与自然的变化规律相通。于是就形成了能够体现天地变化的文辞、极尽这些数字的变化,于是就确定了能够体现天下万事万物的卦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妙的变化!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易经》所9225体现的道理!不是凭借人的思考。更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无声无响!决不妄动,通过感悟这种道理就可以通晓天下万事万物的事理。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易经》是圣人用来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7584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够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去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自然达到理想的目的!   子曰:“易有6186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孔子说:“《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 十 一 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研究天下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成就天下的事务。容括天下一切事物的规律的书,就是这样罢了!因此,圣人用它来与天下人的心志相贯通,用它来创立天下的事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因此!用蓍草预断吉凶时候所得到的数字能够体现圆通而神妙的性质。预断吉凶的卦象能够体现方正而智慧的性质,六爻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反映着富于变化的特性而又随时揭示吉凶、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6750民同患,   圣人根据它的道理来洁净自己的心志。引退之后则藏身在隐秘的地方。无论吉祥还是凶险都和民众一起领受、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1752于此哉,   神妙而能知道未来的情况、充满智慧而包藏着以往的一切?什么道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大概是古代那种聪明智慧、神妙勇武而又不嗜杀人的人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因此。明晓天地之道,而且能明察民众的各种情况!因此制作了(用来占卜的)神奇的东西以便使人在做事之前使用它来预断吉凶!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圣人根据它洗心修性、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圣明、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因此,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开一闭叫做变化、有往有来而不穷尽叫做贯通!   7367见(现)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呈现出来叫做象,具有形体的叫做器具,从具体事物推定出抽象的事理叫做法、利用这种理法而出入于天地之间。民众全都能应用它叫做神。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因此!《易经》创作之前有太极,这个(阴阳合一的)太极分化出阴阳两仪、阴阳两仪分化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分化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八卦决定5444事情的吉祥或凶险、对吉凶趋势的准确判断造就伟大的事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因此,最高的法则没有什么能超过天地。最奇妙的变通没有什么能超过四季,形象高悬而显示明了没有什么能超过日月。 2830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7138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尊崇和高尚没有什么能超过富有和尊贵!完备地研究出万物的道理而能使人们应用、创立造成各种器具用来给天下人带来利益!没有谁能够超过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探求万事万物的复杂情况!探索隐含着的道理。挖掘深刻的哲理而搜罗幽远的事物、用来确定天下万事万物的吉凶!鼓励天下之人勤勉追求的。没有什么超过(用来占卜的)蓍草和龟甲,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因此,上天产生了神妙的万物。圣人取法它(而创立了卜筮)!天地出现各种变化!圣人效法它(而推演出《易经》)!   天垂象!见(2768现)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上天出现各种自然景象。显示吉凶趋势。圣人模仿它(而定出卦爻辞),黄河2028出现了“河图”,洛水出现了“洛书”。圣人取法它(而创造了八卦),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经》设立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编写出卦爻辞。用来告诫人们,确定了吉凶!用来判断祸福!   第 十 二 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大有卦上九爻辞)说:“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3058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孔子说:6079“保佑就是辅助。上天所辅助的对象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与人之间辅助的对象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又是用来使圣贤被人们尊崇!因此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孔子说:“书写出来的文字不能完美地表达要说的意思,语言不能完美表达心意!这样的话、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知道了吗、”   子曰: “8904圣人立象以尽意、设1106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用来表达心意、设立**卦用来完备地表现万物的真实情况和人为的设定。编写卦爻辞用来1676完美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通过变化的形式和贯通的道理用来尽力为人求得利益、使民众欢欣鼓8684舞而快乐的顺从其中体现出来的道理用来极尽变换莫测的神妙功用。”   乾坤、其易之緼(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卦和坤卦。大概是理解《易经》奥秘的关键吧,乾坤的6808内涵确定并陈列出来!因而《易经》的奥秘也就存在于其中了。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如果毁坏了!那么也就无法看到《易经》的奥秘。《易经》的奥秘如果不存在了。呢么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可能也就接要灭亡了!   是故!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因此!超出具体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体的叫做器!改造而剪裁的情况叫做变化,推演而用来指导做事叫做贯通?拿这种道理来应用到天下民众身上叫做事业!   是故,夫 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 谓之象。   因此!所谓象、是因为圣人看到了天下纷繁复杂8661的情况。而用具体的形式模拟出来,象7800征万物的道理,这就是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变化运动。而观察她们交会贯通的道理、用来创立礼仪制度!编写卦爻辞!用来判断万事万物的吉凶情况、因此叫做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将天下所有的纷繁复9215杂的情况表现在卦中。激励天下人的行动的意愿表现在卦爻辞中!改造而剪裁这些道理的目的表现在卦爻的变动中、推演而施行这些道理的方法表现在贯通!说明它的神妙并使人们明白他的意思、   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表现在人的运用中!默默去做而追求成就万事万物。不必多说而追求诚信表现在对道行的修养中。!

易经的“系辞”怎么念,ji还是xi

  我也在找答案 同路人 看了有人说是读xi, ji一5000般用于系鞋带 绳子之类!

作者乔一是什么星座

  作者乔一是狮子座:     永远不要小瞧狮子座的气场。即使他们再怎么低调默默无闻也不要试图忽视他们!狮子座人通常极端化!要么是工作狂人要么就是十足的闲人、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都拥有很强的爆发力、无论是在生气还是在创造力上都会有所表现?所以,狮子座人的能量开发潜力是很大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让他们鼓足干劲的理由。、

逆行天后的作者介绍

  身高:170cm 血型:O型星座:狮子座职业: 当当新锐小说作家 记忆坊2014明星作家,记忆坊2014重点推荐作家! 博集天卷重点作家 漫友文化重量级主打作家 晋江文学网超人气大神级作家 台湾畅销作家 座右铭:七分酒气酿月光!捻花一笑7973万山横。性格:曾被亲友团算过太阳。月亮!上升星座与血型,更加应证了“直来直去的率真个性”魅力点:专注工作时非常面瘫。极有魅力文学创作:2007年08月13日-至今梦想:女强人(高中时佩服她们能hold住一切、但发现自己太懒。无法成为这样的人…)。所以的7585目标是?闲敲棋子看落花爱好:美食。绘画,书法、摄影、旅行,看电影优点:欣赏他人的长处!非常友善且忠诚的朋友缺点:懒、拖稿。面瘫,强处很强弱处很弱(对地理,厨艺之类看着就头痛)影视改编代表作:名流巨星系列、列女传系列自述:本性风流俊美极其善良萌爱、但一直被大家说着“扇爷虐我千百遍,我待扇爷如初恋”喜欢:击剑、骑马!开帆船 爱好: 漫画/游戏/音乐/画画/旅游 最爱的东东:FF7/三国无双/恶魔城/格兰帝亚/RO/KOF/猫最爱的漫画家:高桥留美子/渡边道明/藤崎龙/和月伸宏/赵佳星座:天蝎血型:S型性格:开朗、随和、健谈、幽默、乐观,外向。政治!无私!和蔼可亲等等所有褒义性词语!(众人:我们不信,抽飞,)毕业大学:武汉理工大人生观:活着不容易呀、要实现所有的梦想、初吻对象:这个、她家的第一只2605猫最喜欢的事:被芳香蜡烛温柔的光芒包围着生活习惯:每天日落后是最好的工作时间(你是吸血鬼吗!)最喜欢的休闲:约会作品:《暗夜协奏曲》《风雨兄弟》(新人王作品)《月影法则》(知音漫客243期开始连载)《深国物语》(于《好漫画》连载中)《逆行天后》(于《依漫》连载中。)粉丝:小恶魔《暗夜协奏曲》单行本热销中!总销量已经突破500万册!成为中国原创漫画史上一大奇迹。,

易经系辞下传

易经与系辞没有任何关系!系辞是读易着的心得猜想、挂靠在易经上的学说 ?

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考证

  《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对作者的真实姓名、研究者做过不同的推断。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蒲松龄说,清人杨复吉《梦阑琐笔》说:“鲍以文(鲍廷博)云:留仙(蒲松龄)尚有《醒世姻缘》小说,盖实有所指”(《昭代丛书》癸集),李慈铭《越缦堂日记》1178也写道“《醒世姻缘》。清蒲松龄撰”!《醒世姻缘传》的人物情节。与《聊斋志异》的《江城》悍妇故事颇为类似。胡适据此曾写《蒲松龄的3288生年考》以及《醒世姻缘传考证》、从地理,灾样!人物三项考证出作者即蒲松龄!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多持非6757蒲松龄说、并提出以下数说:章丘文士说!丁耀亢说!贾应宠说,蔡荣名说!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定论?小说是用山东中部方言作成、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章丘的别称)明水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间写到明代末年这一带地方的实有人事。如济南“守道副使李粹然”(第二十一回)。“癸未”(崇祯十六年)除夕“大雷霹雳。震雹狂9946风”(第二十七回)?《济南府志》里都有记载!这说明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位文人。小说作成于明末,,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7610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3710《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3343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3133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9338或伪托。这些说法都5325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0626》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0832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4603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7846》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6437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2537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2305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易经作者是谁???

  是的、虽然大家承认的有三位圣人。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样一8313本奇书、其编纂时间之长。跨时代修缮之久!绝对不可能是个人所为,这三位圣人的说法就是“人经三圣、世历三古”,分别是伏羲。周文王父子和孔子,、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