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回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宁夏是中国的回族之乡。以勤劳。智慧。洁净著称的回族遍布宁夏山川,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称穆斯林,保持着严格的宗教习俗、尤以山区农村为甚。回族通用汉语?只有极少数学识渊博的阿訇通晓阿拉伯语,一般群众的日常用语中也保留着少量4708的阿拉伯语汇或波斯语汇,如"多斯第"(兄弟)、"色俩目"(吉祥如意)!"虎夫奈提"(满意)!"依玛尼"(信仰)、"哈俩利"(贞洁善美),"都士曼"(仇人)、"伊不利斯"(7142魔鬼)等,   在宁夏!凡大一点的回族居住点!都有礼拜堂--清真寺、寺之大小不一?但都必须有礼拜堂,经堂!水房(沐浴房)。穆斯林的五大功4740课是:念功(念清真言)?礼功(礼拜)、斋功(每年封斋一个月)!课功(拿出1/40的余财施散给贫穷者或清真寺,以调剂贫富)。朝功(凡经济和身体条件允许者?每人一生要到麦加朝觐一次)、每天分时辰作五次礼拜、每礼拜五为主麻日!要聚礼、!

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4701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9532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1394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6486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1690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9169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2457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9108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1242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4749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9969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2693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8982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8675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8842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余下全文>>、

汉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宗教习俗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   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2534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6850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饮食习惯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0538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   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7591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民族服饰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连属两种基本的形制。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秦代男子穿袍式2544三重衣,腰束   革带、带端缀有带钩!下7746穿裤或腿裹"行膝"!妇女穿袍式三重衣、衣前下摆为围裙式大衫。唐朝的男服综合以往历代及西北、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袍衫多为圆领,窄袖,下摆长至膝或足、女子服装上小下大,上穿窄半袖短襦!下穿长裙,裙头带高至乳上!肩上加披帛,,

介绍土族的民风民俗400字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土家族过节的风俗习惯?     土家族是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然而我很荣幸的当上这个家族中的一员、     土家族是跟着汉族一起过春节的?但是过年的风俗却大不相同,比如说:⒈过年的时候要打糍粑,糍粑打好了!可以在新年当上家常便饭,而汉族却是大鱼大肉(这就是富与贫之间的差距啊!)。⒉除夕之夜然大火!每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吃完团圆饭的前提下然大火,然大火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祖”,希望祖先在阴间的新的一年里开开心心、2486而汉族却只是简简单单的守岁!⒊大年初一的早晨不能把洗脸水倒掉,因为洗脸水相当去金银财宝、假如倒掉了它!子子孙7174孙在这一年就会大不幸,而汉族却要在大年初一彻彻底底的打扫一次,⒋在新的一年之前、必须把欠的债还清!俗话说得好嘛“新年有新气象”(这条和汉族差不多)、     土家族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先卖个关子!如果想知道的话。就来到贵州。来到这个多民族的地方! ... ..!

中国四大民族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首先要确定是哪四个民族   四大民族的标准是什么呢?人数吗?如果按人数多少算应该是   壮族 1617.88   满族 1068.23   回族 981.68   苗族 894.01   维吾尔族 839.94   土家族 802.81   彝族 776.23   蒙古族 581.39   藏族 541.60   如果按你所写的四个民族来说,共同的节日应该是   端午节   又名端阳节、天中节,五月节等。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除汉族外,蒙古,回,藏!苗、彝。壮。0138布依等族也过此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汉族在节日期间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锺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   蒙古族    端午节这天日出之前?人们纷纷到河边和井台上用凉水洗脸!以除晦气,然后成群结队上9149山采集艾蒿、因为艾蒿有除虫去污的作用。所以人们把艾蒿插在门上以避瘟神。妇女们还把装5589有艾蒿的荷包挂在孩童的身上!插在自己的发髻之上!为之拒绝瘟神的降临!人们还在户牖插上避邪的桃枝和纸叠的小药葫芦、也叫纸印。相传吕洞宾曾秘示世人。端午用葫芦蓄药可蠲五毒!这一天3695孩子们的手腕、脚腕上还要系上五彩线绳!俗称“系续命绳”、它的功能也是4050拔除病毒!到中午人们就将这些佩戴之物弃之路旁,滚鸡蛋也是端午节重要的节俗!这天早上老奶奶要把煮熟的鸡蛋放在小孙子的肚皮上来回滚几滚。嘴里还7855叨念着:“宝子吃蛋,灾星滚蛋”。   这些端午节的习俗!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还在民间流传,近代。在锦州的天桥海口处、还有一个蒙古族的端午节习俗奇观,从五月初五到五月十一,有很多来自承德、通辽等地的蒙古族古族牧民在海水中沐浴祈祷!有时竟达四五千人。祈祷后他们用瓶子盛满海水带6417回家去,撒在亲邻们的身上!7686让他们也得到大海赐予的幸福!吉祥、   回族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伐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藏族(习惯不统一)   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都要举办“采花节”来庆祝端午   其他地方青年男女到郊野游乐。进行赛马。歌舞!游戏等活动、   四川小凉山彝族在端午节时,人们纷纷进山采集草药、做防病治病之用。仫佬族过端午要抬着纸船到田间!由巫师巡船赶走害虫,祝祷禾苗成长,贵州苗族端9700午节除了举行赛龙舟外。还举行踩鼓舞。唱歌!赶山、游方等活动、!

关于羌族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搜索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0611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5359下钻来钻去!谓“钻8552龙架”? 意思是2583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春节的民风民俗

  春节又称元日、元旦、无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或年。过年!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由于历法不同!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夏代为正月初一,商代为十二月初一、周代为十一月初一!秦代为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8526月初一?并延续至今。   “春节”。各代所指也有区别,汉代指立春这一天。南北朝指整个春季、3004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它是我8227国历史最悠久、活动内容最丰富!礼仪最隆重。场景最壮观!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除去藏。白、傣族)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故又称“元日大庆宴”!   春节的起源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4476“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当时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免去灾祸、他们8684用朱砂涂脸!身披鸟羽,唱跳吃喝、热闹非凡,至于   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对此《通典》有所记载!   历代春节食俗   ※东汉时期、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南朝时期,春节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7544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3960如愿等游戏!   ※唐宋元明清时期春节食俗中的礼仪成分逐渐加重,据南宋吴自收《梦梁5436录》记载:“土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梵天庐丛录》记载:“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亲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清波杂志6421》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年。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亲朋拜年!主家必须设宴款待!酒肉异1244常丰盛。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元旦男女夙兴?家主设酒果以奠、男女序拜、竣乃盛服。诣亲属贺、设酒食相款!日岁假!凡五日而毕,”至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云:“士民之家。添衣冠、肃佩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味爽5312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扶蒸糕、呷粉羹、出门迎喜、参药庙、谒影堂!具柬贺节,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日新禧、

回族有哪些美食

冷牛肉片。切糕!红烧牛肉!白斩鸡,羊肉串。干巴。牛肚、,!、,, 、

了解汉族的民风民俗

  汉族的民风民俗是:尚农务本、轻商抑末。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提倡男耕女织,勤劳致富!轻视商业活动与商人、改革开放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   崇拜龙凤,多神崇拜。    有十二生肖,以干支纪年,月、日。时辰。   贵黄喜红忌白!以黄代0412表至高!中央,以红为吉庆、白代表丧事,   斗拱挑檐的木结构建筑。北方为四合院,南方为干栏式!    吃饭用筷子?喜欢吃炒菜,流行合食,喜饮茶、喝酒!   独特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和计算工具(算盘)!   中医诊脉!吃中草药,流行按摩!针灸,气功。   体育活动方面有武术(如太极拳)。围棋、中国象棋。踢毽子!赛龙舟和打马球等、   戏曲中流行画(或戴)脸谱。分生、旦!净。丑等行当。往往男扮4085女或女扮男!   提倡尊祖敬老!重视夫妻白头偕老?祈求多子多福、   上衣右衽、   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也叫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关于宗教信仰:汉族历史上受儒家务实思想较重,没有本民族每个成员都必须信仰的民族宗教、道教是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佛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先后从国外传入、   还有好多好多。一查就能找到好多!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民风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2389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4681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4303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7656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4251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5687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