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汉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宗教习俗   汉族多在正月初一。二。三日忌生!即年节食物多于旧历年前煮熟。过节三天只需回锅!以为熟则顺。生则逆、因而有的地方在年前将一切准备齐备。过节三天间有不动刀剪之?   再如!河南某些地区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天忌食米饭、否则会导致谷子减产,过去在妇女生育期间的各种饮食禁忌较多。如汉族不少地区妇女怀孕期间忌食兔肉。认为吃了兔肉生的孩子会生兔唇、还有的地方禁食鲜姜。因为鲜姜外形多指!唯恐孩子手脚长出六指。过去汉族未生育的妇女!多忌食狗肉,认为狗肉不洁、而且食5595后容易招致难产等!     饮食习惯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   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搭配方式!既具3329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民族服饰   汉族的服饰在式样上主要有上衣下裳连属两种基本的形制。大襟右衽是其服装始终保留的鲜明特点!不同朝代、不同历史阶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秦代男子穿穿袍式三重衣!腰束   革带?带端缀1280有带钩,下穿穿裤或腿裹"行膝"!妇女穿袍式三重衣、衣前下摆为围裙式大衫,唐朝的男服综合以往历代及西北、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袍衫多为圆领。窄袖!下摆长9166至膝或足、女子服装上小下大,上穿窄半5664袖短襦!下穿长裙、裙头带高至乳上。肩上加披帛、、

回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回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因地0072域文化不同,而各地习俗也略有不同,但整体都有相同的习俗:   1.基本信仰伊斯兰教、宗教的法规融合于民族传统之中   2.围绕清真寺而居!凡是有回族的地方一般都会有7212清真寺!供回族穆斯林礼拜真主。   3.按照教义同族同信仰的男女通婚。一般不与汉族等民族通婚。   4.吃清真食品,忌食猪。马,骡!驴、狗!猫。猴等蹄子不分偶数瓣且不反刍的兽类等。自死而非阿訇宰杀的牛羊驼家禽等!以及动物的血液等,同时禁忌饮酒、回族小吃众多,经常制作各种油炸面食、以及拉面。酿皮!烤饼。羊杂碎、泡馍等风味餐饮!西北地区回族喜欢喝八宝茶!   5.普遍说汉语!各地回族说各地方言!言语中保留大量来自阿拉伯、波斯和突厥的词汇!尤其在解释宗教文献的时候使用频繁,回族见面问候常说:“色俩木而来空”!回答问候则说:“瓦而来空色俩木”!   6.普遍使用汉字,部分西北地区回族还用阿拉伯文字母拼写汉语,但此法已逐渐失传?   7.衣着服饰普遍和汉族相同,男性带白帽(也有黑。红。绿等颜色帽子)。女性戴白色的大帽子将头0800发全部包裹进去!也有在头上别手帕盖住头发,还有的女性戴盖头整个包裹头部只露出面部,云南和西北地区回族还穿长袍、   8.回族普遍为逊尼派穆斯林教徒。受苏菲派影响而有四大门宦以及各种小教派。教派的区别大多在宗教活3098动中的行为表现上区分、唯有哲合忍耶教派的人戴的帽子非常特别可以一眼分辨出来。   9.回族的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大尔地)!古尔邦节(小尔地),圣纪(先知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阿舒拉日工登宵夜等!其中开斋节之前的一个月里为斋月。斋月中回族成年健康男女要在太阳升起前封斋、太阳落山后开斋?在白天禁止一切饮食等,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回族家庭会在古尔邦节这一天宰牛羊分发给亲友!邻居和穷人等!、

藏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藏 族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3921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0847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龚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1219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剑川县的民风民俗

  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6413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被誉为“白族歌城”的石宝山万人对歌会,是白族风情的集中展现!所许的白曲已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火把节火把节传统的白族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日举行。白族称火把节为“夫望吾”!意即六月狂欢节!火把节这天,家家户户六前竖小火把。每个村都要竖几柱大火把,火把顶端扎上“五谷丰登”彩色升斗?四周插上彩旗?花束,还有彩绳系上的一串串火把梨。花红。棠梨、五彩缤纷的大火把拔地而起。格外壮观,绕海会绕海会绕海会于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剑湖边举行!这天。剑川坝子四乡八寨的白族群众都聚集到剑湖边、以村为单位!成群结队、开展绕海活动,一路上唱白曲。跳霸王鞭舞。还到本主庙里烧香磕头、活动时!常以某村为起点和终点,绕海一周方结束、青姑娘节青姑娘节每年正月十五日,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过传统“青姑娘”节!传说、青姑娘是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被迫做童养媳!遭受婆婆、丈夫的虐待,“挑水几担要计数、讨火迟回骂连声、身子打成破竹杆、胆战心又惊……”过着非人的生活、她发出怒吼:“墙上人影难成画?水底捞月白费神。万丈铁链缠住身,难锁我的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她只得跳进海尾河!以死来反抗吃人的封建婚姻制度。为了悼念青姑娘。白族妇女在每年正月十五日纷纷聚会,开展祭奠活动,晚上,她们抬着青姑娘的偶像!走遍村中的大小巷道、边走边唱叙述她悲惨遭遇的长诗《青姑娘》、 本主会本主会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为主。是本地区的保护神。本0626主庙前建有戏台!本主庙内除供奉本主外、还供奉其夫人子女和待从等,他们的像常用松柏雕成、造型古朴生动。富有地方特色。列为本主的神,大都是有功于民者!每年的本主诞辰都要举行盛大的本主会、时间1至3天不等、本主会期间要2321举行迎本主的仪式,开展唱戏!耍牛,唱白曲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届时、还在家中宴请亲朋好友。梨花8933会梨花会梨花会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阳春三月,遍布在剑川坝子里!坡地上,河谷间的座座梨园都披上了洁白雅致的素装。棵棵梨树上缀满了耀眼的白花。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在春风里摇曳的梨树枝条、仿佛向人们频频招手!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 栽秧会栽秧会栽秧会是上兰。沙溪等地的白族群众在栽秧会节举办的民!

关于羌族民风民俗的手抄报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9519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搜索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7738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2884糊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3927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1241有长者带子!孙在7054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先到元妙观“开眼”!并4781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9291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瑶族的民风民俗?

  云南瑶族民俗风情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源、如有“绿色宝库”之称的9428江华瑶山、号称为广西最大天然植物王国、“杉木之乡”的金秀大瑶山……   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4271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的自称有勉!门、敏等63种!他称有390种。如盘瑶,蓝靛瑶,红头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受居住地域限制。多数瑶族至今仍保留着原始的狩猎!捕鱼和农耕文化。以及精美的瑶锦!瑶服。古老的传说、动听的瑶歌!优美的舞蹈!独特婚俗和宗教信仰,瑶族妇擅长织染、刺绣!服饰花纹图案精美?富于变化、支系称谓大都以服饰而定、如头饰内以板支托者!称顶板瑶!穿靛蓝衣服的称蓝靛瑶、瑶族语言支系复杂、有多种方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瑶族为了纪念先祖!农历10月16日定8708为“盘王节”瑶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祭祀寨神、家神。山神!风神等。对生活和生产中的活动也要占卜吉日。祭祀神灵、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礼仪】   瑶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与汉族地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瑶家的客人。都会受到尊重和热情款待、饶有风趣的“挂袋子”与“瓜箪酒”,是0733瑶家待客的典型礼节!客人到了瑶家、只要把随9617身携带的袋子往堂屋正柱上的挂钩上一挂!就表示要在这家用餐!不用事先说明。主人自然会留客人在家里就餐,如果不懂这个规矩,老把袋子等物放在身边,主人就认为你还要到别处去。吃饭的事往往落空!   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瑶家待客慷慨大方,彬彬有礼,腊肉!山珍野味和土特产!是瑶家待客最常见的菜式。客席上。金黄厚实的腊肉奉为上品、主人会热情地把大块腊肉夹给客人,客人不管喜不喜欢。都应当接受,这样主人才会高兴?   瓜箪酒是瑶家招待客人的特制酒?这种酒用糯米制成,它酿成糊酒后,掺上清泉水或凉开水!饮用时用瓜瓢舀出倒在碗里、连液带渣一起喝下。酒度不高,香甜可口、用餐时、由家里最年轻的姑娘斟酒盛饭。主人则频频向客人夹菜敬酒!此时、客人不必拘束过谦、应大大方方开怀畅饮,这样。主2067人认为客人看得起瑶家,就会越发高兴。备加亲热!如果拘谨见外!反而不受欢迎!   在达山瑶中。也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4964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3980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余下全文>>,

赫哲族的民风民俗

二三百年前,布匹。绸缎开始进入赫哲族上层人士的家中?由于民族上层首领人物向中原历代王朝进贡!皇室也以布匹、绸缎等作为回赏,清末、布匹开始输入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后、赫哲人便皮!布兼用。解放后。普遍穿布制衣装,只有男人出猎才穿皮衣,由于制作衣装原材料的改善!为赫哲人原有的刺绣?图案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䌽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口卸)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种花纹图案!补纤图案。几何花纹图案、拼接图案和套层拼接图案等。都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 赫哲人的餐具:木构!木碗。鹿骨筷等,别具一格,他们制作的雕花桦木盒。雕花桦皮箱和各种桦皮工艺品。做工精细,雕刻美观大方!桦皮制品上有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的雕刻图案。雕刻在“激达”--扎枪上的花纹、也9217以协调匀称。细致精美着称、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又能反映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刺绣、图案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之“舟” “拖日气”--狗拉雪橇(汉族称它为雪车、爬犁或冰床),是赫哲人冬季经常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赫哲人家家养狗!主要用来拉雪橇、“拖日气”速度很快、在雪地上宾士如飞、日行可达200馀里、载重三四百斤、拉“拖日气”的狗?冬季用鱼肉餵养?异常健壮、头狗经过特殊训练、能服从驾驭人发出的行、止。转弯等命令。每个“拖日气”根据载重量大小、可套三四只至几十只狗。“拖日气”形状象船!在里面铺上柳条?可坐人或载物、史书称它为“陆行乘舟”,因赫哲8036人善于使用狗、在历史上又被称为“使犬部”! 很早以来,赫哲人就能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黑龙江一带因地制宜地使用“拖日气”、元!明两代!从乌苏里江到黑龙江下游出海口,远至库页岛之间设定许多“狗站”--狗车驿站!促使地处极寒、积雪时间长达半年的这一边远地带和内地沟通!主要以赫哲!费雅喀族的先世为站户的“狗站”,在戍守边疆!方便官兵往来!传递政治、军事。经济使命。运送物资。确保卫、所供给。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4043化交流方面!起过在当时条件下用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不容低估的作用! 除使用“拖日气”外!赫哲人还普遍使用滑雪板、雪橇!“乌没日沉”--桦皮船?“古录板”--快马子。“特莫特肯”--小板船!“吉拉船”。“风船”、“飞船”--轮船等作交通运输工具。近百年来、赫哲人已用马代替了狗。现在、汽车。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船等在交通运输和生产中已经普遍使用!有的渔民还买了摩托车。但妇女儿童外出!仍喜欢使用“拖日气”、冬季出猎追捕野兽!赫哲人也离不开“拖日气”、 礼仪节庆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敬老尊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远门回来,与长辈9269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6548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6455亲热爱护, 赫哲人讲究过节、“旧历年”(春节)被视为最大的节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别布玛发”--祖宗三代,“五码子”--诸神画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们的故事中。有关过“旧历年”的传说是不少的,正月过“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肉!三月“清明”扫墓,五月过“端午”,八月过“中......馀下全文>> !

关于月亮的民风民俗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1611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6062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   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4214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7290为不礼貌! 4061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饿!故叫踩月亮,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7684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8619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2090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0352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7357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

傣族的民风民俗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5872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1751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6666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3175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9355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9948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5660十二月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3699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

汉族民风民俗有那些?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0143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贴福字     每逢新5830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9282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7761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节习俗——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7292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1916的习俗、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0913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