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是谁写的?

  《易经》的时代。作者与内容,   时代--商末周初   作者--巫卜之流编纂而成   内容--    决吉凶、问休咎、    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7687一个集中记 录?    主要是以八卦交相配合。说明各种事物的变化发展、    八卦内容:八卦分4925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    “系 辞 ” 上 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太极是世界总过程的开始、由太极生出天地, 有2277天地就有四时!四时运行。就变出雷风水火山泽来、雷风水 火山泽就演化出万事万物,这就说明了世界生成的整个程序, 易经就是这样以八卦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化原理,    中心内容。主要是阐明宇宙之间具有1918一定的合法则性(易简)!但一切的事物却又在不停地变化发展(变易)!而同时又有一些处定不变的东西存在(不易)。〖宇宙千变万化受一个简单的法则支配!有一定规律可寻(易简)!社会上的一切制度,仪礼、文物!器用。都会因时而变(变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尊卑之序。长幼之伦!永不变(不易)〗    反映远古时代人文思想!文物制度和社会面貌!助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成长过程、     6. 《易经》中所反映的社会形貌及文字技巧,    父系家族制度的完成    “ 纳妇吉 ”“ 得妾以其子!” “ 子克家 ”等文句、 2006   男子娶妻纳妾?女子出嫁,儿子承家的现象,在社会中已很普遍,    以男性为中心的一种社会体制、男性可以娶妾。继承家产。在社会享有完全的主权,父系家族制度至此便正式完成了。    国家组4219织的完备    天子?国君。王、公,诸侯、8988武人种种的名称!    “ 大君有令!开国承家”    可看出当日政治组织的进展,    祖先崇拜的产生    看出宗教演进的痕迹,    “ 自天之佑,吉无不利 ”,“ 王假有庙 ”等文句、    显示出对天帝和祖先的崇拜、在宗教的思想和仪式上,都有了进展!    农事工商业 、比以前发达、(大车,精美猎器、酒器、祭器!商人、买卖)     文字技巧--    比起卜辞也有了显著的进步。语言形式也有较高的成就、“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 文字颇简洁,“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 音节铿锵,描写生动!富有诗意!具一定艺术特色价值、。

结合老子三章写一篇感想

  [《老子心解》读后感(三)]五老子给人类开出的药方只有四个字:“修道!养德”大道至简至易,《老子心解》读后感(三)!这个药方比霍金的药方要切实可行。但是老子在论道时告诉天下人:“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所以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洋洋五千言、但还是让人感到“若昧”!“若退”。“若纇”,有一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的感觉、其实、“被褐而怀玉”的老子已经尽力了。他把如何修道!如何养德的基本方法已经散落到五千言的各个角落,老子的“有无相生”是在告诉天下人:“无”不仅能生“有”、“有”还能生“无”,人是“有”,所以人能生“无”、“无”是什么!“无”就是“天下母”,“无”就是“一”。“无”就是“朴”。得“无”就是得“道”!得“道”并不难,因为“同於道2857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这不是拟人而是真实、要想得道,首先、要“涤除玄览”(《道德经》第十章)、清心寡欲,排除一切杂念、排除“令人目盲的五色”、“令人耳聋的五音”令人口爽的五味”,“令人心发狂的驰骋畋猎”(《道德经》第十二章)还要“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等。只有排除杂念、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才能“宠辱不惊”、才能“致虚极!守静笃”。因为2840“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如果万物“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其次。是如何养德,修道之养德与我们现在的道德修养有所不同、修道中的养德与得道后的养德也不相同?现在的道德观基本遵照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原则,而老子却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老子的这种说法并不是象庄子那样贬低儒家的“仁”、“义”。“礼”,相反、老子认为大道被废之后!只有“仁”,“义”。“礼”才能支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礼”是忠信的不足也是祸乱的开始,当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连“礼”都抛弃了的时候,这个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是一个野蛮人。一个没有人性的民族。一个丧心病狂的国家、在彬彬有礼的表象下干出“烧,杀!抢!掠的3512野兽勾当。那么老子为什么又提出要“绝仁弃义”呢!这是修道的需要,5245而不是大道废了以后的需要。现在的道德观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智者治国!而老子却认为430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顺”。(《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老子称修道之德为“玄德”、有人认为这是老子的“愚民政策”!也对!但从整章的意思来看!这是修道的需要,而不是治国的需要?现在的人们要求一个人从娘胎里就要学习!历经学前班,小学。中学!一直到大本乃至研究生、博士生、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而老子却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范曾先生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贴近老子:“这段话的标点。历来之学者作‘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使7461自己的解释陷入困境!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必须和前面一章连起来看、才能明白……、”(《老子心解》35页)老子不仅要“为道!日损”。他甚至要“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当然老子也要“4046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报怨以德”与我们现在的道德观差不多一致!这是修道中的养德!得道之后!养德也非常重要。“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四十九章)这一条!除了得道后的“圣人”可以做到、一般的“凡人”是很难2807做到的?善良的人我对他也善良这条能做到?但不善良的人我也要对他善良就很难做到.守信用的人我对他也守信易做到、但不守信的人我也要对他守信就很难做到。读后感《《老子心解》读后感(三)》、老8840子把这两条列为“德”的高度来认识,说明对得道后的“圣人”要求很高。“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这些都是对得道后的“圣人”之“德”的高要求!其三才是怎样修道、老子关于如何修道的总纲只有老生常谈的两句话: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一句话讲的是“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这是自然法则。与第二句话相对应也称为“顺”!象溪水一样从高处到低处顺流而下、第二句话讲的是“反”也就是“返”!是“逆”!是“倒”或称“颠倒”,是道的法则、也就是说、把第一句话给它“反”过来,“逆”过来。“倒”过来、“颠倒”过来,就能得到真一混沌之气!也就是能得“道”,正如古人所言:“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只要在中间这个地方颠倒过来,凡人就能成仙人。在具体谈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温习一下老子的第四十一章,老8151子把人们对“道”的态度上分为三种:“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7152笑不足以为道,”前两种“上士”。“中士”不必多言,这第三种“下士闻道?大笑之”、笑什么!是开怀大笑、微笑,还是嘲笑。好像不是赞许的笑、应该是嘲笑!至少是冷笑!为什么笑。因为老子的“道”太可笑了。原来是这么个玩法,根本不可能、简直是耍笑天下人!怎么笑都无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还是9904看看老子是怎么说的吧,其实、老子的“反”。“逆”、“颠倒”的那个“中间”正在人体的中间!也就是性器官的位置、老子在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玄牝之门”有很多译法、前面提到的河上公说是“口,鼻”为玄牝,不靠谱、现代有人译成“奥妙母性的生殖之门”?后者比前者显0409然进步了不少,似乎也不对,在这里老子的话并不隐晦。直译过来就是“玄牝之门!说的是天根和地根”、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1015玄牝之门”说的就是男根女根,即男女性器官、第三十二章“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也就是4008前面提到的“顺”,我们知道。人类可以通过性达成人类的生息繁衍,古人认为,男人虽然为阳。但不是纯阳。阳中有阴、名真阴。藏于肾!女人虽然为阴但也不是纯阴。阴中有阳、名真阳,也藏于肾。这就是“负阴而抱阳”,男女交合时,真阴随精入女体。与女体真阳相遇!遂成真一混沌之气。这就是“冲气以为和”,遇真一混沌之气的男女双方瞬间挣脱宇宙的一切束缚进入虚空。呈无人无我。天人合一!实现《道德经》第廿五章之“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状态!甘露者、真阴真阳也。平民百姓人人可得,这也是老子所谓“二生三”的过程!孕育后所产婴儿因秉父母真一之气、虽属凡胎。但其在婴儿未孩之前真一之气充盈、精之至。和之至也。也就是老子所言“含德之厚”这一时期,婴儿舌抵上腭?骨弱筋柔而双手握固----正在练功呢,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是不敢螫,不敢据,不敢抟也,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能勃起!整天嚎哭而嗓子不哑!此乃小神仙也、后来!父母、再后来。亲人、教他说话!让他懂得大人的意思……,再后来、学会认字、学会数数,逐渐有了知识,有了智慧,“为学!日益”。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是从婴儿之已6114孩开始?由于智慧不断提高。知识面的不断扩展、真一之真阳之气渐减,阴气渐升。男16岁、女14岁左右、阴阳0126各占一半?人也进入成年!再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阳气又减、阴气又升、阴盛阳衰……、当阳气消耗殆尽的时候,便变成一团阴气随风而去!这就是“顺”。“逆则仙”、就是在男女交合的时候、男人的真阴之气不送给女体!反过来把女人之真阳9796之气设法“盗”过来?故有“6151道”者“盗”也之说,男人遂得先天真一混沌之气!这就是得“天下母”?这就1132是得“一”!得“朴”。得“道”、于是乎便可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无为而无1533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于是乎便会觉得人类的智慧是何等渺小,于是乎会看到人类的能力是何等有限。于是乎会觉得自己是何等自在。何等神通……等等。等等!其具体做法老子没有详细论述。故不敢饶舌!但有一条必须说明:绝不是“房中术”!〔《老子心解》读后感(三)〕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5772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6513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姓李的一个小孩会背易经,老子,孟子

  国家功底好、前途不可限量,多加培养造就吧!

如果易经没有科学性 , 为什还有人写文,出书而多年劳神呢?

  9917谁说没有,

写一个关于易经讲座的海报

  上网,自己收。南怀瑾上师!写的《易经杂谈》!很好的!可以借鉴一下,!

老子,猜一生肖

  yang羊羊2694羊羊羊羊羊!

老子今年七十岁,什么生肖?是什么生肖?

  1944年是一个闰年、是农历甲申年(猴年)?同时也是民国三十三年,满洲国康德十一年。日本昭和十九年,越南保大十九年,,

易经锦旗怎么写?大师很神的。特崇拜!

  这么写:大7658师之能?三分神、三分人、四分鬼。

以《易经》上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仅得其下。”写一篇800字作文。

 6206 人的思想境界不同?行事的规范也有很大的差异、平庸之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机会好、而把自己失败的原因一概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则都知道成功虽然与天时!地利!人和有关、但是从不过分依赖外在的条件!而1469以严格要求自己为底蕴,人的一思一念非常重要,如果把制定的目标很低。那实际的结果可能更差?因此、做人应该志存高远,不能随波逐流。   在一次闲谈中、听一位朋友说到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之语、内6493心顿觉感慨万千?此后查2591阅典籍!才知这句名言的完整说法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具体的出处虽无明确的记载,但是在多个文典之中都有类似的话语,《孙子兵法》中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唐太宗《帝范》的卷四中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宋末元初时期的诗词评论家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此外、在《易经》和《论语》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说法,   这句名言告诉人们。一个人制定了上等的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0223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因此、无论是治学还是做人!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不止!才有可能达到登峰造极、   一项工作。不做则罢、只要接受它就要把它做到最好。不论什么行业、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尽力而为只是一般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那只是最低的要求、用心琢磨。追求完美并不是过错!而是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不骄傲自满!精益求精,才能实现超越、古今中外的圣贤哲人都是严于律己而宽容待人,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实现心灵的提升,达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甘于平庸是走向堕落的开始!不管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学问!一流的产品和作品来自于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作者,而于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作者都具有“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这些一流的设计师和一流的作者才是人类社会的主角,他们引导人们走向未来、

老子像摆在家中文曲星位置对吗

摆 文昌位 家里没有文曲位 那是太乙学里的 也就是古时天文学里的 ,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