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藏族民风民俗的资料

  藏 族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3585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6192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龚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7253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6724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6613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5671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关于民风民俗的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8392吃饺子!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6411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习俗——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6410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高兴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1171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6168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5887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7829一年百事顺遂!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3442“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余下全文>>、

新疆民风民俗的资料

  服饰习俗   少数民族的服饰色泽艳丽、五彩缤纷。华丽堂皇、种类繁多!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8600族妇女爱着彩色连衣裙!戴鲜艳或洁白的头巾。喜爱耳环!耳坠、项链、手镯、戒指等装饰物,显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男8192性爱穿西服!绣花衬衫或袷袢等,维吾尔族男子还多喜欢在腰间系一条腰带!戴绣花帽几乎是大多数少数民族的共同爱好,但又随民族与地区不同而互有差异。如维族男女都喜欢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哈族姑娘喜戴猫头鹰羽花帽,柯尔克孜族青年妇女则喜欢戴红色丝绒圆顶花帽,塔塔尔族妇女尤喜欢戴镶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爱戴呢料大沿礼帽,显得潇洒大方,回族男性则为黑白小圆帽、显得整洁庄重。各兄弟民族男女都喜欢穿长统皮靴!每逢喜庆节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装、色彩斑斓!令旅游者目不暇接,   饮食习俗   饮食习惯西域香味浓烈,各种食品色香味俱佳。烤羊肉串已风靡全国、烤全羊是新疆一大名馔!吃法别致的抓饭。手抓羊肉是少数民族最喜欢的食品、也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必备食品!脆香而薄的烤馕!烤包子!拉面。油馓子。油塔子 !薄皮包子。奶茶、则是少数民族的传统食品、牧区的少数民族能将牛奶?7075羊奶加工成八九种奶制品,或香或甜或酸,都带有浓郁的奶味、营养丰富、可饱口福,用马奶发酵而成的马奶子酒微喷酒香。清凉适口。沁人心肺!隆冬时节!寒风刺骨。但8674你可以看到街头不少人身披雪花、围着火炉在吃西瓜!这是最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   民俗禁忌 4037  一?凝视禁忌   二,饮食禁忌   在饮食上,新疆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肉和猛兽猛禽的肉,忌食未经杀而自死的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这些禁忌源于伊斯兰教,现已演变为生活习俗!   因此切不可将以上0790诸物带入穆斯林家庭或餐厅、或在这种场合谈论这些物品!   如果你能向穆斯林表示、自己不吃以上食品,那么就会更受欢迎,例如!他们可能认0452为:物质决定意识!吃驴肉。性情也会跟驴一样,或认为情操高尚的人怎么能吃不知羞耻的驴呢、   三!5670崇拜禁忌   忌践踏粮食。咸盐及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永远生活在黑暗里。不能朝咸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馕渣和盐水!而这些都是"圣物",否则会带来厄运、遭到各种磨难!   四。礼仪禁忌   新疆人待客和作客有许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跨过、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5765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尽可能不剩食物于碗中,不能将饭粒落地、万一掉到地上!要起来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饭吃干净!吃馕或馒头时,要将馕或馒头掰开吃、不可整吃!吃完饭后不能敲碗碟,作客时、如有事要离席!不能从人前走?必须到人后走,吃完饭祈祷时!禁止东张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动。客人不能随便借翻主人家的东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里来回走动、   饭前饭后要洗手。洗完手后不能乱甩手上的水珠。必须用毛巾擦干!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吃饭0753或与人交谈时、最忌讳吐痰、擤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挠痒等,否则被人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在屋内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9826接受或奉送礼物!茶饭碗时要双手、单手接受或递送物品被视为缺乏礼貌?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作客时!应听从主人的招待!如实在不想吃东西、也要尝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绝!主人给客人倒茶时,客人应双手捧起碗!不能为了表示客气接过茶壶自己倒、   在新疆,你的行为如能这样。就可能会处处招人喜欢!   五、赞美禁忌   有......余下全文>>!

民风民俗的开头结尾 5分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讚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3182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1488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3373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1272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2470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9096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絃、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4078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佔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馀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馀下全文>> ,

汉族民风民俗

  中3634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开始,称为汉族。   汉9715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汉族没有产生全民族必须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汉族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各种8752动物食品?蔬菜作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这与西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蒙等民族的饮食结构形成了9678鲜明的差别?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2705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3452济发展水平!生产0801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体特点、   主食 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和北方种植稻类地区,以米食为主、种植小麦地区则以面食为主!此外,各地的其他粮食作物,例如玉米。高梁。谷类、薯类作物作为杂粮也都成为不同地区主食的组成部分!汉族主食的制作方法丰富多采?米面制品!各不少于数百种、现在!中国东南方仍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糍饭。汤圆!粽子等、东北。西北,华北则以面食为主,馒头!包子!面条。烙饼,馅饼、饺子等都4002为日常喜爱食物!其他如山东煎饼!陕西锅盔、山西刀削面。西北、华北抻面,四川担担面。江苏过桥面等都是有名的面制风味食品、   菜肴 汉族在饮食习俗方面形成菜肴的众多不同类型!是因为受到多方面的条件影响、首先是原料出产的地方特色、例如东南沿海的各种海味食品,北8108方山林的各种山珍野味!广东一带民间的蛇餐蛇宴!其次!还要受到生活环境和口味的制约。人们常把汉族和其他有关民族的食俗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虽然过于笼统、并不准确。但也反映出带有区域性的某些口味的差异和区别!再次!各地的调制方法。包括配料、刀工,火候。调味。烹调技术的不同要求和特点、都是形成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各地在民间口味的基9859础上逐步发展为有特色的地区性的菜肴类型,最后发展成为较有代表性的菜系!汇成汉族饮食文化的洋洋大观、   饮料 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除酒和茶两种主要饮料,某些水果等制品也成为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人们的饮料。   4805节日食品 节日食品是丰富多采的、它常3442常将丰富的营养成分、赏心悦目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巧妙地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典型的节日饮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作祭祀的供品、在旧时代的宫廷、官府!宗族、家庭的特殊祭祀。庆典等仪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汉族2345的多数地区、这种现象早已结束!只在少数偏远地区或某些特定场合,还残存着一些象征性的活动、   二是供人们在节日食用的特定的食物制品、这是节日食品和食俗的主流,例如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8163吃粽子的习俗!千百2590年来传承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7773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吃猪头!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余下全文>>。

回族传统节日

  回族有三大节日   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哪些明星是回族

  回族的明星有很多   随便说些吧   在影视界的有李默然,李明启!达式常。王刚。马德华。蔡明、买红妹!洪剑涛。海连池(饰沧娃),韩再峰(饰《林海雪员》杨子荣),何麟(曾主演南昌起义),洪宇宙(三国演义周瑜的扮演者),陈建斌(乔家大院 主演). 导演 哈文   在娱乐界:的有王静(王刚之妹,女高音歌唱家)!蔡国庆,回乐队队员之一 沙沙(全国少数民族模特大赛亚军),赵本山夫人,满江,沙宝亮. 主持界:撒贝宁(《今日说法》),海霞(《现在播报》), 李霞,哆来咪(央视动画城),和晶(实话实说)   相声界:马三立, 李增瑞(国家一级演员)!马志明(三立之子), 白英杰(黑龙江籍), 张大礼   戏曲界:马泰(老一代评剧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代表作《失空斩》《借东风》等) 于魁智(北京京剧二团团长,2001年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饮食界:王守义(十三香)   体育界:小杨阳(速滑名将)   张文广,赵长军(蜚声中外的武术家),杜峰   政界:丁关根!杨静仁、回良玉 石中信(现任哈尔滨市长) 李成玉(河南省省长)   历史名人:郑和,海瑞   朱元璋之母及其原配夫人马皇后,还有他的好多部下如胡大海,常遇春等; 左宝贵,杜文秀、

我国都有哪些民风民俗?

  蒙古族     [民族简介]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0!00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5168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4230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3037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5584三种方言!     [饮食习惯]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6031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6472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6847古八珍”之一。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7742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9769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     [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7633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9257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 . 2 米的柳条棍)、将“3213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8124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4700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2859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服3020饰特色]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5600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月玛瑙、珍珠,金银制成!蒙古族3828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0713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余下全文>>!

哈萨克族民风民俗

  新疆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的服饰别具一格、男子冬季一般头戴用黑羊羔皮!1936狐狸皮或水獭皮做里?外覆各色鲜艳绸缎、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顶饰猫头鹰毛的四棱尖顶帽(吐马克)或尖尖帽。夏天一般戴用白毡和黑平绒制6973作的分瓣翻边帽?上身内穿高领花边衬衣或条格衬衣。衬衣上穿坎肩!坎肩上穿短上衣、再套长袷袢、下身内穿白布长裤!外衣,冬春多穿用老羊皮缝制的皮大衣和大裆皮裤。夏秋多穿用棉布或毛布制作的长襟大衣和大裆皮裤与条绒夹裤、腰扎镶嵌有金!银,珊瑚,珍珠,玉石等饰物的腰带!腰带左侧多挂皮囊!存放杂物。右侧6345佩戴小刀,脚穿长筒皮靴,骑上俊马。英武洒脱,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异彩纷呈。极其讲究!   头饰主要有帽子和头巾两种,未出嫁的姑娘一般多戴“塔合亚”、“标尔克”和“包头巾”!“塔合亚”是一种用红,绿或黑色绒布制作、金线绣花、并用珠子镶成各种美丽图案的硬壳圆斗形帽子、帽顶上插一撮猫头鹰的羽毛,“标尔克”是用绸。布和水獭皮做的圆形帽,帽顶上绣花并有猫头鹰羽毛、在帽顶与帽沿之间有珠饰镶嵌、“包头巾”的四角绣有各种花纹、姑娘出嫁时,戴一种名叫“沙吾克烈”的尖顶帽,帽体用8855毡制作!梗覆布。绒和绸缎!上面绣花并用金银珠宝装饰,帽子的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脸前,婚后一年之内戴这种帽子、穿红5930绸子做的衣服,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婚妇女!一年后换戴花头巾、生下第一个孩子后换戴一种绣有“颊克”花纹的“克衣米谢克”!“齐拉吾什”套头巾(用白布制作。类似盖头巾。大而宽。遮住头!肩及腰部,直到臀部以下、戴上后只露出面部)!三。四十8852岁以下的妇女佩戴的“克衣米谢克”绣有各种图案?年长的妇女或者子女多的妇女一般不讲究服饰、只佩戴花纹不太鲜艳的‘克衣米谢克”,或者只4777戴白色头巾、身上穿袖子绣花、下摆多褶。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夏季!裙子外套坎肩或短袷袢,冬季则穿条绒棉大衣!脚穿皮靴和套鞋、     哈萨克族--民居   为了便于游牧!哈萨克族很早就创造了容易搬迁的房屋—毡房!它的主要构件是用羊毛织成的毡。红柳木栅栏,本撑杆。圆形卷顶和毛线编织的菠哀草帘。这些构件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拆或装毡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搬迁时用骆驼或牛就可驮运!   毡房是哈萨克族民间建筑。春,夏!秋三季。哈萨克牧民住“宇”,是可以拆卸和搬运的圆形毡房、冬天则在冬季牧场(俗称“冬窝子”)修建平顶土房。毡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红柳做。

回族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回族服饰的主3474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是六棱形的,讲究的人、还在圆帽上刺上精美的图案、回族妇女常戴盖头。盖头也有讲究,老9443年妇女戴白色的,显得洁白大方。中年妇女戴黑色的。显得庄重高雅。未婚女子戴绿色的。显得清新秀丽!不少已婚妇女平时也戴白色或黑色的带沿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用白漂7007布制成的,一种是用白线或黑色丝线织成的!往往还织成秀美的几何图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