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中华易经玄学属于儒家吗

  不是!   易学。是独立的一个系统,不属于任何教派,只是4097被教派所用。   玄学。是指所有的神秘学!更不属于儒家,。

儒家、道家和易经有什么关系呢?

  周易是道家的指导思想、是先有了易经才后有了老子。孔子是在40岁后才接触到易经、读过易经后他说:前面的那些书都白读了!自此后他在易经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易传”!易经+易传=周易。。

易经到底是道家还是儒家

  宗教道教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儒家学说除论语外还有什么?易经是儒学吗?

  楼上扯淡,易经当然是儒学!而且还是儒学经典,   我们通常说的“四书五经”。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以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其中的“易”!就是“易经”!也称周易。包含了阐述宇宙一切物质事物运转消亡规律4656的六十四卦,炎帝部落所编用成3958为连山易。黄帝部落所编用成为归藏易 又由周文王改写。孔子也曾为《易经》编写过《十翼》、   相传孔子晚年非常喜欢读易经。以至于竹书的绳子都断了三次。成为“韦编三绝”,可见在儒家的地位……、

科举制中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请问儒家经典是指什么内容?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指儒学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1917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2873》又次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3201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5425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尚书》是上古历史文件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诗经》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集!内分“风”!“雅”,“颂”三部分,“风”1454为土风歌谣、“雅”为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为上层社会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周礼》主要汇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期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礼记》是秦汉以前有关各种礼仪的论著汇编,《春秋》三传是围绕《春秋》经形成的著作!《左传》重在史事的陈述。《公羊传》!《谷梁传9124》重在论议、《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孝经》为论述封建孝4555道的专著!《孟子》专载孟子的言论、思想和行迹、《尔雅》训解词义、诠释名物。经学家多据以解经!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3924》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0446不依从儒家经典,儒家经典施于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周易属于什么家思想?法家?道家?儒家?

  周易属于道家思想,   易经有三代!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现在用的基本就是周易了(这是三个不同时代的版本!现在只有周易这个版本了)!   1,周易的思想源自中国本土思想学派道家学派(道家不是道教)!   2!但是是经的哲5536学思想,不仅在道家用!后来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时出现的法家,儒家等各学术流派均有使用易经的哲学!   3、以至后来的各种宗教(包括道教)。也用易经为指导思想、   4、易经虽有不同版本,但各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演卦的顺序不同!而核心的阴阳辩证法则是一直不变的,在后来各家及宗教应用中,2480加上了各自学术的特点以适应各家需求!宗教则附上神灵的关系、以适就神学!也就有了现在“易经为万经之首”的现象,!

《周易》是儒家经典还是道家经典,还是自成一家?

  无所谓一本经典自成一家或者不自成一家!孔子5990注过周易。我们不能说它是儒家经典。也不能说不是!周一里面有承载着到家关于宇宙哲学的思考。充满着人生哲学。但是仅仅把这一本经典称作是道家经典又显得有些轻率,你只需要记住一点!尽管儒家和到家都争论《周易》到底是哪家经典、它所承载的智慧不是任何一家学派所能独自享有的。他是中国古典思想精华凝结的产物、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人的智慧,、

《易经》有什么历史渊源?

  《易经》这部书我最近拜读过一阵,用现代人的说法是晦涩难懂。但是他阐述的道理对我们的各个方面却很有帮助!他是一个从整体到局部、去看问题的一部典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只2254是个人见解,有不当之处请4966谅解)、

易经的传说故事

  李斯与八卦台的故事   发生在秦朝的焚书坑儒一事、读过历史的人,几乎都能说个大概。1517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他自己2521持这样的观点倒也罢了?但还拿古制来说事、要求朝廷以古7335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不仅对他的主张给予严厉的驳斥!并且主张秦始皇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焚书”。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两件事合称“焚书坑儒”、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灭绝性的一页!割裂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   有意味的是!在伏羲八卦台!“焚书坑儒”有着另外一个版本,这个版本与八卦台有关。在这里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倒不是为了增加八卦台的神奇!主要是为了说明八卦在古人心里的地位和神奇,   说是秦时,秦始皇一心想长生不老。梦想寻找到长生不老药、一天。秦始皇问李斯长生不老药的寻处、李斯是上蔡人、小时候一心想做人上人。家中对他管教十分严格、整日关在家里读书!李斯小时候就计谋多端。他不愿再读书!想周游天下。一日、李斯分文未带、要饭来到陈国!天晚没地方住!就住在人祖爷的庙里。正是在这座庙里,他遇到了一个算卦的卦师。这个卦师说他有将相之命!后来李斯发愤读书!几经坎坷,果真当了秦始皇的宰相,如今秦始皇要寻找长生不老药,他对秦始皇忠心耿耿、如实说了他小时候的奇遇,秦始皇一听。很感兴趣。第二天就出发去了陈国、 6424  让李斯料想不到的是?秦始皇来到太昊伏羲画卦台。了解到《易经》!八卦的厉害后、他不是想怎样利用它们的厉害。而是想到了那些掌握八卦!知道天机的人的厉害,遂心生一念。若是天下人知道了八卦、别说自己不能长生不老,恐怕连个全尸也难保。就这样!和李斯长谈之后,秦始皇做出了一个决定,在秦始皇三6976十四年,下令将民间收藏的《易经》一律烧毁、不仅如此。连《尚书》、诸子百家的著作也烧毁了,   到了汉代、人们从孔子住宅的夹壁里扒出了《易经》的孤本。才流传下来、成为历代帝王之学、   这种野史?也许只能博人1697一笑而已!但在当地!老百姓相信它就是真的,   梅山巫术之三文化与易经   在中国文化中。用“三”座山来指代“很多的山”!用“三”棵树来指代“很多的树”!用“三”根火苗来指代7176“很多的火苗”!用“三”个人来指代“很多的人”——这就创造出了“山”。“森”。“火”。“众”等汉字(在甲骨文中!“山”是“三座山峰”的象形!“森”是“三棵树”的象形、“火”是“三根火苗”的象形!“众”字下边是“三个人”)!在古汉语中,还直接以“三”(以及三个“三”即“九”)来表示“多”。   这种状况反映在中国古代数理思维的集大成之作——《易经》中?就是阴阳两爻的合数和易卦的“单卦”。“重卦”编码都受“三”的制约:首先!易卦的“阳爻”和“阴爻”相加之和为“三”,其次,易卦的八个“单卦”均由“三”根爻叠加而成。再次!易卦的六十四个“重卦”亦均由两个“三”即两个“单卦”进行不同的叠加排列而成!   古代的梅山人和今天的梅山巫术承传者们、在进山狩猎前要举行“安梅山”的原始巫术仪式,所谓“安梅山”,即给“梅山神”设坛并举行祭祀、安“梅山”要用“三”块石头或“三”块瓦片架在猪?牛踏不到的僻静地方!或安在“三”岔路口的古树下,表示梅山神在此、土家人安梅山大都选在屋角5030右侧空坪中的隐蔽洁净处!用岩石砌“三”面墙。上盖一块岩板、前面空着为门。猎人到了山上、如果发现野兽脚迹、要扯“三7294”根茅草!把草尖挽个疙瘩,放到“三”岔路口!拿块小石压上!这叫“封山(封三、)”!还有的猎人进山之后!随手折一根树枝、向6976这个山扫一下,向那个山扫一下、再绕自4793己所在的山头扫个圈(三座山)!然后盘腿而坐!口念咒语、名为“下法”。——传说这样做了!野兽就5900会“迷”路,总是在山里转来转去?不会逃走,   用“三”来“迷惑”动物的原始数觉特性。是梅山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除了在上峒梅山的山林狩猎活动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外,在中。下二峒梅山的水域平原农耕渔牧活动中也有反映,如!具有梅山神力的中峒“活梅山”在放鸭时!要用一根竹尖鸭梢“朝天划三个弧圈!再向前摇晃三下”,据说这样做了。鸭群就会朝着他指定的地点而去!而且到7070那里后?只“在鸭梢圈定的几块十几块田里的附近范围活动,从不越雷池半步”,下峒梅山巫术活动中“三”的运用要隐晦些,下峒“活梅山”在水田或水塘捉泥鳅时,首先要把捉到的第一条泥鳅的尾巴用口咬断!然后放回水里、据说这样做了,在捉泥鳅时泥鳅就8887会随手而来,但等到再捉到那条被咬断尾巴的泥鳅时、却不管这时捉到了多少泥鳅,整个捉泥鳅的,

道德经和易经有何不同

  intleboy202 :你好。   《道德经》主要讲的是:   宫庭档案中保存的。极其重要的!供治国者使用的古中国哲学。政治。军事!伦理……等方面的思想,原则。格言!或警句、等等。   《道德经》的上述内容、代表着老子和老子之前的许多古中国先哲4224的实践和积累!那么。是哪些古中国的先哲呢!具体的人名、老子没有提。我们今天已很难知道了、    《易经》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易经》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中国的道家!儒家。文学。数学、哲学。中医、军事、政治、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说《易经》是解开宇宙人生幸福密码的一部宝典,《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作者老子,《周易》与《道德经》总体思想是一致的、可以说是老子发扬了《周易》思想,创造出了《道德经》!   《周易》与《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它们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下面浅谈一下两者的异同。   一!相同点:   1.都有阴阳理论,   《周易》中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6143故君子之道鲜矣!” 系辞讲:“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人与义!《道德经》说:“6776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   2.都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来源、   《周易》认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于四时,”“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近取诸物!远取诸身、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都提出万物之间相互转化。物极必反的哲学观点,   《周易》中讲:“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鸣谦、上用行师征异国、君子暴变,小人革面”。“天地!


展开全文